首页 百科知识 月下没有买书的钱

月下没有买书的钱

时间:2023-05-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省下来钱来买抄书用的纸,崔鸿平时非常节衣缩食。崔鸿跑进屋里,搬出凳子,坐在月光下,认真地读起书来。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崔鸿发觉月光已经移动了,书上的字有些暗了。为了抄录、搜集史料,他几乎竭尽了家产和俸禄,有时甚至没有买纸的钱,可见他是在生活清苦的情况下从事著述的。没有月下读书的境界,就没有如此著史立书的勇气。

月下读书

崔鸿 月下读书

崔鸿(478—525),字彦鸾,清河(今山东临清市东)人、祖上曾徙居青州之时水(今山东淄博市临淄一带)、东清河鄃(今山东夏津县)和南平原贝丘(今山东平原县恩城)。北魏著名史学家。崔鸿出身于书香世家,历官尚书兵部郎中,司徒长史,孝明帝时诏以本官缉修国史。孝昌初年(525年),拜给事黄门侍郎,寻加散骑常侍、齐州大中正。卒赠镇东将军,度支尚书、青州刺史。

南北朝时期的北魏有一位著名的历史学家,名字叫崔鸿。他曾经编著了《十六国春秋》一书,这本书形式突破了以往枯燥的史书模式,而是将各国国书改名为“录”,各国帝纪改名曰“传”,“不附正朔,自相君长”,记录各国史事时,系以各自之年号。各国国主之事迹,则按正史本纪之体例,摒弃汉民族之“贵中华而贱夷狄”偏见。又有序例、表、赞,体例完备。使得《十六国春秋》一书既是珍贵的历史史料,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

崔鸿的祖父崔灵延曾任刘宋朝的太守。后来,北魏势力渐强,青州及即墨一带尽归北魏所有。因此,崔鸿的祖父便失去了刘宋朝的官职,遂于北魏献文帝皇兴元年(467年)携家徙居代郡。徙居代郡后,崔鸿的祖父并未做北魏的官。因失去官职,又兼家居的迁徙,崔氏的家境便中落了。

崔鸿从小就爱读书,拿起书本来就废寝忘食。虽然家中发生变故,没钱再去买书,读书心切的他便采取了向别人借书并抄下来读的方式继续着学习。

为了省下来钱来买抄书用的纸,崔鸿平时非常节衣缩食。崔鸿白天还要干活,而抄书到了晚上要耗费很多灯油。可是,只有晚上才能抄书、读书,怎么样做才能做到省灯油呢?他为此很苦恼。

一天晚上,灯油又用尽了,崔鸿恋恋不舍地放下了纸和笔。躺在床上,他彻夜难眠,难以入睡,心里还在想着没有看完的书。

崔鸿翻身下床,叹了口气,来到门口,忽然间觉得眼前一亮。抬头一看,一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夜空,四周都撒上了白纱般的月光。崔鸿心中一喜,连忙把刚才没有看完的书拿来,借着月光展卷阅读,字句竟清晰可辨。崔鸿高兴地大声说道:“我又可以看书了!”

母亲被他吵醒了,以为发生了什么事,忙起床问他:“孩子,你说什么?这么晚了,你怎么不睡觉呢?”

“母亲,您看!”崔鸿用手一指头顶的月亮,“这月光多亮,以后我读书、抄书不用灯也行!”

“是呀,好孩子。不过可千万别累坏了。”

崔鸿跑进屋里,搬出凳子,坐在月光下,认真地读起书来。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崔鸿发觉月光已经移动了,书上的字有些暗了。于是他又移动凳子,追随月光。就这样,月亮不断移动,崔鸿的凳子也不断移动,直到最后书上的字真的什么都看不清楚了,他才恋恋不舍地放下书本,回屋休息。

从此以后,只要是皓月当空,崔鸿就来到院中借着月光读书、抄书。崔鸿读了大量史书,做了大量笔记,积累了丰富的历史资料。凭着自己的勤奋刻苦,崔鸿终于成了著名的史学家。

▶妙语点睛

崔鸿为了写《十六国春秋》,四处搜集十六国的旧史及其他资料。为了抄录、搜集史料,他几乎竭尽了家产和俸禄,有时甚至没有买纸的钱,可见他是在生活清苦的情况下从事著述的。没有月下读书的境界,就没有如此著史立书的勇气。崔鸿是第一个为少数民族政权写史的人。他把少数民族政权的历史提高到正史地位,并为此倾注了毕生心血,开日后北魏史、辽金史、元史、清史之先河,是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象征。

▶警世良言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