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刘恕勤学苦读

刘恕勤学苦读

时间:2023-05-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刘恕勤学苦读刘恕,字道原,筠州人。刘恕亦以史学著名。其时协助司马光的副主编共有三人,一为刘恕,一为刘攽、一为范祖禹。刘恕勤学苦读刘恕少年时期就聪明过人,他读书过目成诵远近闻名。刘恕的聪颖,是和他勤学苦读、博览群书分不开的。在编修《资治通鉴》的过程中,为了讨论有关编书的事宜,刘恕不惜跋涉千里去找司马光,共同商讨研究。妙语点睛刘恕自幼勤奋好学,一生治学严谨。

刘恕勤学苦读

刘恕(1032—1078),字道原,筠州(即今江西高安)人。《资治通鉴》副主编之一。其父刘涣,精研史学。刘恕亦以史学著名。皇祐元年(1049)举进士,官和川翁源知县。治平三年(1066),英宗下旨,命司马光自择英才编修《资治通鉴》。司马光荐刘恕同修,转著作郎。司马光主编《资治通鉴》,凡遇史事纷错难治,则交刘恕。其时协助司马光的副主编共有三人,一为刘恕,一为刘攽、一为范祖禹。汉代由刘攽分修,三国至南北朝由刘恕分修,唐代由范祖禹分修。

刘恕勤学苦读

刘恕少年时期就聪明过人,他读书过目成诵远近闻名。在他八岁那年,家里请客,有位客人说孔子没有兄弟,他当即引用《论语》中的话回答说:“以其兄之子妻之”,使在座的人十分惊讶。

刘恕的聪颖,是和他勤学苦读、博览群书分不开的。还在他十三岁的时候,仅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读完了《汉书》和《唐书》。那个时候,刘恕家里比较清贫,家中藏书不多,为读到一本好书,他时常不惜跑几百里路去借。有这样一件事:刘恕听说亳州宋次道家中藏书很多,可是路途较远,去一次很不方便,但为了读书,他还是坚持去了。宋次道知道他专程来借书后,很为他的精神所感动,便设宴为他接风。刘恕却说:“我远道而来是为了借书,吃饭不是我来的目的,还影响我看书,请撤下去吧。”宋次道听后,更加喜欢他了,就把家中所有的书都拿出来给他看。从此以后,刘恕在宋次道家里昼夜手抄口诵,一气读了十几天,直到把所有的书都读完了,才告辞离去。他读书数量之大,范围之广,是惊人的,不仅博览前世史籍,对历数、地理、职官、族姓、历代公府案牍等,都取来进行审正,甚至连间里的私记、杂说,都精心研究。由于他知识广博,才华出众,在当时很有名气。

治平三年(1066年),宋英宗下诏编修《资治通鉴》,刘恕受诏与司马光共同从事这项工作。此后,尽管他的官职几经变动,但编修《资治通鉴》的工作一直没有间断过。王安石变法后,刘恕因与王安石政见不一,辞官回家,从此以后,他就专心于修史工作。

在编修《资治通鉴》的过程中,为了讨论有关编书的事宜,刘恕不惜跋涉千里去找司马光,共同商讨研究。他的这种治学精神,使司马光很受感动。这时的刘恕,身体已经很虚弱,家里的生活也日渐趋于清贫,司马光给他一些接济,他坚决推辞不受。从司马光那里回来的途中,由于过度劳累和贫病交加,又听到老母去世的消息而悲恸欲绝,刘恕患了半身不遂。但他仍苦学如故,并未因此而停止编书工作,直到病危时,仍坚持借书校正自己的著作,不臻成熟,不拿出来。

刘恕一生写了大量著作,除参与《资治通鉴》的编修外,他还写了《五代十国纪年》四十二卷,《疑年谱》、《年谱略》各一卷,还口授了《通鉴外纪》十卷,对中国史学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妙语点睛

刘恕自幼勤奋好学,一生治学严谨。晚年重病卧床,仍孜孜不倦地刻苦钻研。

▶警世良言

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问。

——郑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