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濂未尝一日去书卷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元明之际浙江浦江(现在浙江义乌)人。明太祖顾问、皇太子师、翰林院“首臣”、明朝“开国文臣之首”。在政治思想、哲学思想、文学理论研究及创作、明初思想文化建设等方面,均卓有建树。他推进了宋元以来儒、释、道“三教归一”的趋势。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宋濂与刘基、高启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著有:《送东阳马生序》、《孝经新说》、《周礼集说》、《潜溪集》、《萝山集》、《浦阳人物记》等。后人将其诗文合辑成《宋学士全集》七十五卷。
宋濂未尝一日去书卷
宋濂小时候家境十分贫寒,既上不起私塾,又没有钱买书。可是他却酷爱读书,以致达到了痴迷的地步。无论到哪里,只要看到有书,他都会向书的主人借来读。
有一次宋濂来到一个藏书很多的人家,看到那么多书摆在书架上,宋濂呆住了,于是他请求主人允许自己看一会儿书。那家的仆人见宋濂穿得很破,不愿意拿给他看。但是当主人看到宋濂真诚的面孔和对书的渴望时,就拿出一本给他看。拿起书的宋濂喜出望外,聚精会神地看起来。不知不觉天黑了下来,可是宋濂对这些全然不顾,直到最后字也辨别不出来了,才依依不舍地合上书,交给主人,并向主人连声道谢。主人看到他是如此地喜爱书,就拍拍他的肩膀说:“孩子,这本书就借给你,拿回家去看吧!看完还给我就行。”听到这些话,宋濂激动得流下了泪水,连忙向主人鞠个躬说:“谢谢您,先生,我一定会按时还给您。”第二天宋濂看完书后早早地赶到那家把书还给了主人,主人见他很守信用,就允许他经常过来借书。
宋濂十分爱惜借来的书,每次也都能按照约定的期限,及时还书,从不违约,渐渐地越来越多的人都愿意把书借给他。有一次,他借到一本书,越读越爱不释手,便决定把它抄下来。可是还书的日期马上就要到了,怎么办呢?他决定连夜抄书,于是饭也没有顾得上吃,就开始抄起来。时值寒冬腊月,滴水成冰,屋子里也没有取暖的东西,手都要冻僵了,对这些他全然不知。睡了一觉醒来的母亲发现宋濂还在抄书,就心疼地说:“孩子,都半夜了,屋子又这么冷,还是先睡会儿,天亮再抄吧!人家又不等着这本书看。”宋濂连忙摇摇头说:“不管人家等不等着这本书看,到期就要还,这样以后才能再去借。”
又有一次,宋濂和远方的一位著名学者约好见面日期,要向那位学者请教问题。谁知在出发那天却下起了鹅毛大雪。当宋濂挑起行李准备上路时,母亲惊讶地说:“这样的天气怎么出远门呀?再说,老师那里早已大雪封山了。你穿着这样一件旧棉袄,怎么抵御得了深冬的严寒啊!”宋濂说:“娘,今天要是再不出发就会耽误拜见老师的日子,就会失约了;失约,就是对老师不尊重啊。风雪再大,天再冷,我都得上路。”当宋濂到达老师家里时,他的手脚都冻坏了,老师感动地称赞道:“年轻人,守信好学,将来必有出息!”
后来,宋濂曾拜读于许多名人门下,学到了他们的深奥学问。元王朝曾征召他为翰林院编修,他不肯应召,隐居入龙门山做道士,改名为玄贞子,闭门读书,达十年之久。直到元朝灭亡,明朝建立,他才出来做官,曾以总裁官的身份主持修订过《元史》、《大明日历》、《宝训》等书,成为我国元末明初著名的散文家。
▶妙语点睛
宋濂一生“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由于他学习刻苦,广泛从师,终以学术渊博,造诣极深而闻名于海内外。
▶警世良言
笔头千字,胸中万卷。 ——苏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