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寿昌为母罢官
朱寿昌(生卒年不详),字康叔,宋扬州天长(今安徽天长)人,《宋史·孝义列传》载有他弃官千里寻母之事。他是流传甚广的所谓古代中“二十四孝弃官寻母”的一位。
朱寿昌为母罢官
宋朝有一个孝子,很出名,他就是朱寿昌。朱寿昌的父亲朱巽是军伍出身,宋仁宗时镇守过京兆(今陕西西安),有权有势。朱巽原有妻子,由于贪恋女色,所以又娶了妾刘氏。刘氏怀孕,朱巽变心,毫无理由地把刘氏赶出了家门。
刘氏被赶出家门后,生下了朱寿昌,刘氏精心的培养他,他长大成人之后,荫袭父亲的功名,出而为官,几十年的仕途颇为顺利,先后做过陕州荆、南通荆,岳州知州,阆州知州等,然而他一直未得与生母团聚,思念之心萦萦于怀,以至于“饮食罕御酒肉,言辄流涕”,母子分离后的五十年间,他四方打听生母下落,均杳无音讯,为此他烧香拜佛,并依照佛法,灼背烧顶,以示虔诚。宋熙宁初年,听人传说他母亲流落陕西一带,嫁为民妻,他又刺血书写《金刚经》,并辞去官职,与家人远别,千里迢迢,往陕西一带寻母,并与家人道:“不见母,吾不返矣”,精诚所致,朱寿昌终于在同州找到了自己的生身母亲,当年母子分离时,寿昌尚年幼,五十年后重逢,老母已七十有余,寿昌也年过半百了。原来,寿昌母刘氏离开朱家以后,改嫁党氏,又有子女数人,寿昌视之如亲弟妹,全部接回家中供养,有人将朱寿昌弃官寻母之事上奏宋神宗,宋神宗得知朱寿昌事后,责令官复原职,同时,名公巨卿如苏轼、王安石等争文诗为赞美其事。苏轼曾有诗云:“嗟君七岁知念母,怜君壮大心愈若,不受白日升青天,爱君五十长新服,儿啼却得偿当年……感君离合我酸辛,此事今无古或闻……”。王安石诗云:彩衣东笑上归船,莱氏欢娱在晚年,嗟我白头生意尽,看君今日尽凄然。从此,朱寿昌弃官千里寻母之事遍传天下,孝子之名得于遐迩。几年以后,刘氏病逝,朱寿昌办理丧事,劳累过度,险些双目失明。最后朱寿昌官至司农少卿、朝议大夫,中散大夫,年七十而卒。天长秦栏旧有朱孝子墓,明弘治年间,曾立碑于墓侧,嘉靖年间,建孝子祠。
▶妙语点睛
朱寿昌弃官寻母的孝行,在当时社会引起轰动,远近传扬,京兆守官钱明逸将此事奏明朝廷,皇帝宋神宗夸奖其孝行,恢复其官职,王安石、苏东坡等争先写诗撰文赞美其品。朱寿昌一片真诚的孝母之心,终于使得五十年后母子团聚,不但可贺,而且可敬。
▶警世良言
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
——庄子
亲亲,仁也;敬长,义也。 ——孟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