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狄青夜袭昆仑关

狄青夜袭昆仑关

时间:2023-05-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狄青施用“间道绝关”的战略,成功越过昆仑关,迫使邕州侬智高手足无措,归仁铺一役一败涂地,直至最后灭亡。这就是使狄青传名于世的“上元三鼓夺昆仑”之举。

●狄青夜袭昆仑关

21●狄青夜袭昆仑关

狄青,字汉臣,北宋汾州西河人。出身贫寒,勇而善谋。面有刺字,善骑射。在宋夏战争中,每战披头散发,戴铜面具,冲锋陷阵,立下了累累战功,人称“面涅将军”。

党项人元昊叛宋,狄青应招入伍,投入抗击西夏军队的战斗。当时宋军经常吃败仗,士兵普遍产生了畏惧西夏军队的情绪,士气低落,而狄青每次作战却身先士卒,披散头发,戴着铜面具,手持利刃冲入敌阵,往往所向披靡,从而大大鼓舞了士气。在对西夏的战争中,狄青经历大小25战,身上留下了8处伤痕。因作战英勇,狄青得到了当时主持西北战事的韩琦和范仲淹的赏识。二人对狄青礼遇有加,范仲淹还送给他一部《春秋左传》,并告诫他说:“将领若不知天下古今之事,顶多只是匹夫之勇。”狄青潜心苦读,研习历代将帅兵法,自身修养不断得以提高。

皇祐四年是宋朝的多事之秋,就在这一年,广西少数民族首领、广源州的侬智高因为朝廷没有封赏他邕桂七州节度使而起兵反宋,占邕州,建“大南国”,自称仁惠皇帝,招兵买马,攻城略地,不久便掠峦、横、贵、浔等九州,围广州城,汴京震动。宋朝统治者十分恐慌,先后派余靖、孙沔等将率兵南下广南。因昆仑关被侬智高部署占领,已修建为坚固堡垒,而且附近山头均驻有守兵,居高临下,宋军多次冲锋,伤亡惨重。几次派兵征讨,均损兵折将,大败而归。就在举国骚动、满朝文武惶然无措之际,枢密副使狄青自告奋勇,上表请行。宋仁宗十分高兴,任命他为宣徽南院使,宣抚荆湖南北路、经制广南盗贼事,并亲自在垂拱殿为狄青设宴饯行。

当时,宋军连吃败阵,军心动摇,更有个别将领如陈曙等,心怀私利,不以国事为重,竟因害怕狄青抢功而擅自出击,结果大败而归,死伤惨重。狄青受命之后,鉴于历朝借外兵平叛后患无穷的教训,首先向皇帝建议停止借交趾兵马助战的行动。他大刀阔斧整肃军纪,处死了陈曙等不听号令之人,使军威大振。接着命令部队按兵不动,从各地调拨、屯集了大批的粮草。侬智高的军队看到后,以为宋军在近期内不会进攻,放松了警惕。

皇佑五年(1053)元宵节,善于用兵的狄青宣布全军休息十天,以庆祝佳节,犒赏三军,安排各营大事张罗,饮宴三天。正月十六日晚,部分校尉还在饮宴,狄青却突然悄悄传令整顿队伍,一面派出小部队佯攻昆仑关,一面亲自率领先锋部队,用时一昼夜,从宾州绕道潜行昆仑关东约十华里的佛子坳,经长山驿,在关山堡消灭守军后,大军直抵归仁铺,与侬智高亲率从邕州倾巢而出的步卒展开激烈的战斗。狄青施用“间道绝关”的战略,成功越过昆仑关,迫使邕州侬智高手足无措,归仁铺一役一败涂地,直至最后灭亡。这就是使狄青传名于世的“上元三鼓夺昆仑”之举。

班师还朝以后,论功行赏,狄青被任命为枢密使,做了最高军事长官。

狄青始终对朝廷忠心耿耿。在他做了枢密副使之后,脸上仍保留着宋代军士的低贱标记——制字。宋仁宗曾劝他用药抹去,狄青回答说:“陛下以功擢臣,不问门第,臣所以有今日,由此涅尔,臣愿留以劝军中。”首先想到的是鼓舞士气,而不是自己做官的尊严。

狄青出身贫贱,曾有谄谀附阿之徒附会说他是唐朝名臣狄仁杰之后,狄青并不为改换门庭而冒认祖宗,他说:“一时遭际,安敢自比梁公。”在侬智高败逃之后,有人曾主张报侬智高已死,以此邀功,狄青却以为“不敢诬朝廷以贪功”。

史称他“为人缜密寡言,其计事必审中机会而后发。行师先正队伍,明赏罚,与士卒同饥寒劳苦……尤喜推功与将佐。”狄青的品行和武功在当时朝野广为传颂,京师的百姓纷纷称颂其人才武功,“青每出入,辄聚观之,至壅路不得行”,就连力主罢免他的文彦博也称他“忠谨有素”。

宋朝因唐末五代武人专政、兵变频仍之弊,自开国以来,极力压低武将地位以绝其觊觎之心,把右文抑武作为基本国策。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中,随着狄青官职的升迁,朝廷对他的猜忌、疑虑也在逐步加深。狄青生前因为朝廷“疑”而被视为眼中钉必欲拔之而后快,死后却受到了礼遇和推崇,“帝发哀,赠中令,谥武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