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闯营锄奸
22●辛弃疾闯营锄奸
辛弃疾,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作品集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辛弃疾是我国南宋时期的一位爱国主义词人,他的词字里行间都充满了爱国主义激情,可是人们却很少知道,辛弃疾不仅是位词人,他还是一位文武全才的爱国义士,曾举刀与敌人对阵,驰骋沙场。
辛弃疾是山东历城人,他出生时北方久已沦陷于金人之手。他的祖父辛赞虽在金国任职,却一直希望有机会“投衅而起,以纾君父所不共戴天之愤”,并常常带着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河”。同时,辛弃疾也不断亲眼目睹汉人在金人统治下所受的屈辱与痛苦,这一切使他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辛弃疾的老师是蔡伯坚,他不仅从书中学到了知识,而且也学到了为国家和民族复仇的思想。
到了青年时期,他宣传爱国思想,自己竟组织了一支两千多人的抗金义军,并率领这些人加入了农民领袖耿京领导的抗金队伍。辛弃疾在抗金队伍中冲锋在前,非常勇敢,而且不徇私情,无论是谁,只要不抗金,决不放过。
队伍中有个义端和尚,此人参加抗金队伍是假,拉着抗金队伍投降买官才是真的。一日,义端乘耿京下山办事,拉走了一部分人马,投降金兵。义端与辛弃疾平时是朋友,可是当他得知此事,立刻上马去追,将义端斩于马下,又把队伍带了回来。
耿京深感居于敌人腹地的困难,想要与南宋取得联系,便让辛弃疾带一部分人马南下。辛弃疾很快到了建康,见到了宋高宗。高宗听说在敌人统治地区有一支抗金队伍,非常高兴,立刻命辛弃疾通知耿京,把队伍带到南方,与南宋军队一块儿抗金,还给辛弃疾封了官。
不料风云多变,自辛弃疾南行后,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杀害,抗金队伍已被张安国带着投降了金军。辛弃疾刚到海州便得知此信,心中又痛又恨,对同行人说;“我奉皇帝之命回来见主帅,请他把队伍带到南方去,如今主帅蒙难,我如何回报皇帝?大丈夫当顶天立地,象张安国这样的败类岂可让他逍遥?我必杀了此人,一为主帅报仇,二也可向皇帝交差,三可铲除奸人,以为出卖民族者戒。”
于是,他与统制王世隆相义军的又一领袖马全福商议,组织了一支轻骑队伍,偷袭金营,捉拿叛徒张安国。这支队伍穿便装,日夜兼程,半个月到了济州。辛弃疾先派人出去打探,得知金主今日传旨到金营,叛徒张安国被封官,今夜全军主帅在营内为张安国设宴庆贺。
辛弃疾觉得此时金营必定戒备不严,正是为主帅报仇的好机会,立刻乘机冲入金营大帐,金军主帅还未清醒过来,辛弃疾冲进大帐后,踢翻酒桌,抓住张安国,迅速上马冲出大营。
金军主帅被突然的变故弄傻了,半天才回过神来,下令追赶,可是辛弃疾的轻骑早已跑远了。
辛弃疾把叛徒带回建康,交给朝廷,讲明情况。宋高宗大怒,立刻下旨斩首示众。梦想享受荣华富贵的张安国就这样一命呜呼到地下见阎王去了。高宗见辛弃疾如此果敢,当廷迁升辛弃疾的官职,并将他留在朝中,先后在湖南、江西、湖北做官。
辛弃疾是坚定的抗金爱国志士,受到投降派的排挤,辛弃疾的抗金主张难被采纳,不久,又被免官。晚年时望着自己的家乡,又眼见南宋朝廷的腐败,心潮起伏,感慨万分,写下了许多爱国诗篇,念念不忘中原百姓,表达了自己强烈的爱国思想。
◆辛弃疾是开一代词风的伟大词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其基本思想内容;他还是一位勇冠三军、能征善战、熟稔军事的民族英雄,平生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一生力主抗战,所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了其卓越的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