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对荷兰的影响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对荷兰的影响

时间:2023-05-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郑成功一生,抗清驱荷,以赶走荷兰殖民主义者、收复祖国领土台湾的业绩载入史册。郑成功之父郑芝龙早年从台湾发迹时,荷、郑双方便于海外贸易发生尖锐矛盾。顺治十八年三月初一,郑成功在金门举行了隆重的“祭江”誓师仪式,表达了收复台湾的坚定决心。在候风期间,郑成功视察各岛地形并下达命令,重申攻台目的。

●郑成功收复台湾

29●郑成功收复台湾

郑成功,明末清初军事家,民族英雄。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号大木,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镇人。清兵入闽,起兵抗清。后与张煌言联师北伐,震动东南。郑成功一生,抗清驱荷,以赶走荷兰殖民主义者、收复祖国领土台湾的业绩载入史册。

明永历十五年(1661)二月至十二月,南明延平王郑成功由福建厦门渡海,收复了被荷兰殖民主义者侵占的台湾。经过穿越鹿耳门、登陆禾寮港、水陆战台江、迫降赤嵌楼、海战破荷舰、攻台获全胜等阶段,最终击败了荷兰殖民者。

台湾是中国固有的领土,位于东南海中台湾海峡的另一侧,距厦门300公里,南接东山、海南、南海诸岛,北连马祖、大陈、舟山群岛,被称为七省之藩篱、东南之锁钥,战略位置极为重要。早在公元230年,吴王孙权便派将军卫温、诸葛直,率甲士万余,航海到达台湾。元代在澎湖设巡检司,管理台湾与澎湖列岛。

17世纪上半叶,荷兰殖民主义者大规模侵掠亚洲,锋及台湾。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荷军侵入澎湖,筑城,被驱逐;天启二年(1622)荷军侵入澎湖,被驱逐;天启四年(1624),荷军再次入侵台湾,在台湾西南部一鲲身(即大员岛)东岸修建红毛城(今台南市安平镇),后至该城西修筑乌特利支堡。清顺治年间,荷军又在赤嵌筑赤嵌城(今台南市内)。

与台湾隔海峡相望的金门、厦门,是南明延平王郑成功抗清之基地。郑成功之父郑芝龙早年从台湾发迹时,荷、郑双方便于海外贸易发生尖锐矛盾。顺治十二年,郑成功对台实行经济封锁,“夷多病疫”,“货物涌贵”。两年后荷兰殖民者屈服,贡饷银、硫磺、箭坯等,郑成功方取消禁令。顺治十六年,郑成功率师北伐南京失败,南明永历帝亦被清军逐入缅甸,云贵尽失,郑成功便把目光转向台湾,考虑收复台湾,连金厦而抚诸岛,进则可战而复中原之地,退则可守而无内顾之忧。顺治十八年正月,增防台湾的荷兰舰队司令樊特朗返回巴达维亚(今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台湾兵力空虚;驻舟山、福建的清八旗军亦先后调回北京。郑成功于正月间召集军事会议,决定渡海东征台湾。

要收复台湾,需渡海作战,背水攻坚。郑成功为此进行了充分周密的准备,了解敌情、筹备粮饷、改编部队、督造战船、加强训练。

顺治十八年(1661)三月初一,郑成功在金门举行了隆重的“祭江”誓师仪式,表达了收复台湾的坚定决心。三月二十三,郑成功率领第一梯队从金门料罗湾出航。郑军船队浩浩荡荡向澎湖进发,于次日清晨越过风浪险恶的黑水沟驶抵澎湖。郑军各部驻扎澎湖各岛,等待风顺时再向台湾开进。岛上的老百姓听说是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军队,便带着鱼虾猪羊前来慰问,并自愿作先锋船的向导。

三月二十七,水军继续航行,行至柑桔屿海面时,遭风雨所阻,被迫折回。在候风期间,郑成功视察各岛地形并下达命令,重申攻台目的。他还鼓励从征将领,“勿以红毛火炮为疑畏,当遥观本藩鷁首(指座舰)所向,鱼贯而进。”但一连几天,风雨仍然不停。粮食供应也发生了困难,虽然岛上老百姓把自己的口粮也送给部队吃,但杯水车薪,无济无事。如果继续滞留澎湖,不仅部队要断炊,而且会延误登陆时机。于是,郑成功不顾有些将领的劝阻,当机立断,决定冒雨开船。

三月三十晚,郑成功率领水师启航。此时,“风雨稍间。然波浪未息,惊险殊甚;迨至三更后,则云散雨收,天气明朗,顺风驾驶”。

四月初一拂晓,郑军船队抵达鹿耳门港外。郑成功换乘小船,由鹿耳门登上北线尾,踏勘地形,派出能潜水的士兵进入台江进行侦察。进入台江有两条航道:一条是一鲲身和北线尾岛之间的南航道,口宽水深,但有敌舰防守,又为陆炮所瞰制,不易通过;另一条是北线尾岛北端的鹿耳门航道。北航道口窄水浅,水中淤沙,舰船触之即碎,荷军还沉船堵塞,只有在涨潮时才能通过,因此荷军没有设防。

根据该地的潮汐情况,初一、十六为大潮,水位比平时要增高五六尺。郑军之所以急于从澎湖冒风浪出航正是为了乘初一大潮通过鹿耳门。当天中午,鹿耳门水道果然满潮。“成功大喜,放炮擂金鼓,打招旗,与后面船只好看跟踪,又密令何斌坐斗头,按图纡回,教探水者点篙,徐徐照应,转舵扬帆”,顺利地通过鹿耳门,进入台江。荷军以为郑军会从南航道实施正面进攻,所以只在南航道岸上架设了大炮。郑军出其不意地从鹿耳门开进台江后,荷兰殖民者面对密布在江上的郑军战船惊慌失措,忙派夹板船阻击,并以赤嵌楼炮台发炮拦击。当晚,郑军突破荷军的火力拦阻,只用了不到2个小时,就在禾寮港登陆,扎下营寨,准备从侧面进攻赤嵌楼。同时,在鹿耳门也登陆扎营,以防北线敌军进攻。台湾的汉族和高山族人民见郑军到达,争先恐后地出来迎接,用货车和其他工具帮助他们登陆。高山族南北路村社的同胞闻风接踵而至,“男妇壶浆,迎者塞道”,热烈欢迎和响应祖国军队收复台湾。正是由于台湾人民的大力支持,郑军得以顺利登陆。

郑军顺利登陆后,荷兰侵略者的要塞赤嵌楼、台湾城以及一些战舰,便处于被分割包围状态。荷军官兵的战斗力虽不强,但荷兰侵略军却狂妄地自我安慰:“二十五个中国人加在一起还抵不上一个荷兰士兵”,“只要放一阵排枪,打死其中几个人,他们便会吓得四散逃跑,全部瓦解”。荷兰侵略军企图凭借船坚炮利和城堡坚固,乘郑军立足未稳,实施反击,将郑军赶下海去。

四月初一晚,郑成功调整了兵力部署,为从海、陆两面打败荷军的反击作好了准备。在海上,当荷军的4艘舰船企图阻击郑军时,郑成功以60艘战船将荷舰围起来,展开了激烈的炮战。荷军最大的“赫克托”号战舰被击沉,其他荷舰企图突围逃遁,被郑军灵活的战船包围。郑军很快追上敌舰“斯·格拉弗兰”号和“白鹭”号,士兵奋不顾身地同敌人展开了接舷战、肉搏战,用铁链扣住“斯·格拉弗兰”号的船头斜桅并登上甲板,敌舰被熊熊烈火吞没,敌通信船“马利亚”号在战斗失败后逃往巴达维亚。

在陆战中,荷军也遭到惨重失败。战斗是在北线尾和赤嵌楼附近进行的。四月初三,郑军登陆北线尾后,荷兰舰长贝德尔率领240名士兵,乘船急驶北线尾,上岸后即分两路向郑军反击。北线尾是一个不到1平方公里的沙洲,南端对着台湾城,北端延伸到鹿耳门。贝德耳指挥荷军以12人为1排,成战斗队形向前运动,逼近郑军。这时,郑军在北线尾的部队约有4千人,郑将陈泽以大部兵力正面迎击,以七八百人迂回到敌军侧后,进行前后夹击。荷军腹背受敌,手足无措,争相逃命。贝德尔上尉被击毙,荷军被歼180多人,其余的人逃回台湾城。荷兰侵略者承认,“假如没有那只停在海岸附近的领航船就近接应,必将全军覆没,没有一个人回来报告战斗经过”。

四月初二,揆一应被围的赤嵌楼守军的请求,曾命阿尔多普上尉率200名士兵渡海增援,企图解赤嵌楼之围。郑成功出动“铁人”迎击。这些“铁人”双手挥舞大刀,头戴铁盔,身着铁铠甲,脚穿铁鞋奋勇向荷军砍去。200名荷军士兵只有60名上了岸,其余都被“铁人”消灭了。阿尔多普见势不妙,赶紧率残部逃回了台湾城。

荷军在连遭失败之后,被迫龟缩在赤嵌楼和台湾城,再也不敢出战。郑军乘胜围攻赤嵌楼,并切断了荷军水源。描难实叮被迫率部投降,受到郑军宽待,并派往台湾城劝降。揆一拒降,并妄图以年年纳贡并奉送劳师银10万两为条件,诱使郑军撤出台湾。对此,郑成功予以严辞驳斥,并强调指出“土地我故有,当还我。”

四月初七,郑成功亲自督师围攻台湾城。郑军粉碎了荷军的反击,在台湾沿海立住了脚。台湾城,即热兰遮堡,四隅向外突出,置炮20尊;南北各置千斤巨炮10尊。荷军火炮密集,射程远,封锁了周围的每条道路,所以无论从哪一个方向接近,都要受到城上炮火的轰击。

郑成功占领赤嵌楼后,即督师移驻鲲身山(一鲲身至七鲲身的总称),准备进攻台湾城。四月初四,郑军从左翼逼近台湾城。荷军一部赶至七鲲身进行阻击,未及列阵对垒即被藤牌军冲垮,死伤过半,剩下的士卒退守台湾城。郑成功令士兵立栅,设炮台,加强对七鲲身的防守。四月初七,郑成功指挥主力渡海移驻一鲲身,从南端进攻台湾城。在郑军进逼下,台湾城一片混乱。荷兰侵略者在街市放火,妄图“把全市燃成灰烬”,被郑军扑灭。这时,守城的荷军兵力只有870人,据城继续顽抗。郑成功给揆一写信令其投降遭拒后,以28门大炮猛轰台湾城,摧毁了城上的大部胸墙,击伤许多荷军。荷军用火炮进行齐射,迫使郑军后退。郑军弹药告乏,部队伤亡较大。荷军乘势从城中冲出妄图夺取郑军大炮,被郑军弓箭手击退。

郑成功鉴于台湾城池坚固,强攻一时难以奏效,为了减少部队伤亡,进一步做好准备,决定改取长围久困、且耕且战的方针。他一面派兵驻扎台湾街围困荷军,一面把各镇兵分散到各地屯垦,以解决军粮不足的困难。

五月初二,郑军第二梯队船20艘、兵6000人抵达台湾,并从台湾城南面逼近该城城堡。郑军在兵力得到加强、供给有了补充之后,从五月初五开始,在所有通向城堡的街道都筑起防栅,并挖了一道又宽又深的壕沟,以利对荷军的围困。同时,还准备了攻城器械和炮具。六月初,郑成功又写信给揆一谕降,但荷军仍拒绝投降。

此时正值南季风期,台湾荷军无法派船南去传递消息。直到五月二十八,被郑军击败的“马利亚”号通信船经过50多天的逆风行驶才逃到巴达维亚,报告了荷军在台湾战败的消息。巴达维亚当局立即调集700名士兵、10艘战舰,于六月初十出发赴台湾增援,七月初五到达台湾海面。次日,荷兰舰队冒着风浪只卸下25名士兵和220磅火药等作战物资,即因风浪过大而转移。至七月十五日,风势减弱,有5艘战船进入航道在台湾城前碇泊,并卸下了大批士兵和作战物资。小艇“厄克”号触礁沉没,艇上荷军士兵被郑军俘虏。郑成功从俘虏口中得知荷兰援军兵力情况后,抓紧进行围城和打援的部署。

闰七月二十三,双方在海上接战。郑成功亲统水师在海上迎击荷舰。荷舰企图迂回郑成功水军侧后焚烧郑军船只,却反被郑军包围。郑成功水军一部隐蔽在岸边,当敌舰闯入埋伏圈后,火炮齐发,经过激战击毁、烧毁荷舰2艘,俘小艇3艘,使荷兰援军“损失了一个艇长、一个副官、一个军曹和一百二十八(一说四百八十)名士兵,另有一些人负伤”。陆上荷军曾一度出动袭击七鲲身,被郑军伏兵击退,从此未敢再发起进攻。其余来援的荷舰逃往远海,再也不敢靠近台湾城。

被围荷军粮草匮乏,士气低落,不少士兵吃了发霉的食物而中毒,有一些还患有各种疾病,战死、病死、饿死者达1600多人。郑军则进行休整,不断加筑工事,架设巨炮,准备继续攻城。民众还协助郑军断绝了荷军的水源。荷军的处境更加困难,能作战的士兵只600人,而且多分布在城堡、外堡和木栅担负守卫任务。城内荷军待援无望,士气更加低落,有些人投奔郑军,“以救活命”。郑成功从这些降兵中了解到荷军设防的详细情况,便修订了攻城计划,除在鲲身山集中兵力外,还增建了三座炮台,共配备二十八门巨炮,并挖了许多壕沟。

郑军围困台湾城8个多月后开始发起总攻。主攻目标是乌特利支堡。该堡是台湾城周围的外堡之一,坐落在台湾城南侧一个小山上,位置险要,是控扼台湾城的锁钥。荷兰人认为,该堡一旦被占领,“热兰遮城堡(台湾城)也必将失陷”。十二月初六清晨,郑成功下令炮轰乌特利支堡。经两小时激战在南部打开了一个缺口,当天占领了该堡。郑军立即将此堡改建成炮台,居高临下向台湾城猛烈轰击。荷军困守孤城,已是水陆援绝力竭难守。揆一见大势已去,决定投降。根据投降条约规定,揆一于十二月十三(1662年2月1日)率部投降。至此,沦陷了38年的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郑成功驱逐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的伟大斗争,终于取得了胜利。

◆郑成功收复台湾,结束了荷兰侵略者对台湾人民的殖民统治,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利益。为中华民族维护祖国神圣领土的完整统一,写下了光辉篇章。

img2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