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罗庚感恩良师
华罗庚感恩良师
华罗庚(1910—1985),江苏金坛人。著名的数学家。他对近代数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华罗庚在老家金坛读初中时,得到数学老师王维克的特殊栽培。王老师学识渊博,不仅是一位出色的教育家,还是一位很有水平的翻译家。是他发现了华罗庚这个数学天才,并精心扶植和培育这棵数学新苗。华罗庚成名以后,曾深情地回忆说:“我能取得一些成就,全靠老师的辛勤培育。”
华罗庚对王维克老师非常敬重,对老师为自己花费的心血始终抱有感激的心情。他从没忘记过自己的老师,时刻关怀着老师的工作和生活,表达诚挚的尊师之情。他觉得这是自己对老师应尽的一点心意。
1947年,多年留学在外的华罗庚回国后,回故乡做学术报告,首先看望了王维克老师。1950年,华罗庚从美国回到祖国,担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当他看到王维克老师给他的信时,马上提笔复函,开头第一句写到:“归后,见书函盈尺,但不能不先复吾师……”。那时王老师正闲在家中,华罗庚多次去探望。后来,他又推荐王老师到北京商务印书馆担任编审员,使这位翻译家能为新中国贡献自己的才智。
1952年,王维克不幸得了胃癌,病逝在金坛。华罗庚十分悲痛。他一面给师母写信表示哀悼,一面特意托亲属代他去灵前凭吊。此后,他一直像亲人一样热心地照顾陈淑师母及其子女的生活。
1980年,华罗庚到江苏推广“优选法”与“统筹法”,又回到金坛老家。当记者问他此行金坛的主要目的时,他直言不讳地说:“我这次回金坛,第一件事是看望陈淑师母,第二件事是去母校看看。”他到县招待所,还特地把师母请来,用金坛话亲切地向师母问好,搀扶师母坐下,并让记者照下了那愉快的场面。当时的华罗庚已是70岁的老人了。
在这次相会中,陈淑师母把一本新版的王维克重要译著但丁的《神曲》签上自己的名字,赠给了华罗庚教授。望着王老师的杰作,握着陈师母的手,华老激动地说:“谢谢,谢谢!这是王老师的心血啊!”
在全国人大的一次会议上,华罗庚指着自己说:“我愿意做一个攀登高峰的‘人梯’。”是的,王维克曾辛勤地培育了华罗庚。华罗庚继承了老师识才、育才、荐才的精神,又为社会主义祖国培养了一批批数学新秀,使“人梯”精神得到了发扬光大!
▶妙语点睛
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成名之后不止一次说过:“我能取得一些成就,全靠我的教师栽培。”1949年,华罗庚从国外回来,马上赶回故乡江苏金坛县,看望发现他数学才能的第一个“伯乐”——王维克老师。他在金坛做数学报告时,特地把王老师请上主席台就座,进会场时让老师走在前面,就座时只肯坐在老师的下首。这些都足见华罗庚对老师的尊敬与敬重之情。
▶警世良言
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的人,而不会给懒汉。
——华罗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