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团体咨询需要领导者与成员

团体咨询需要领导者与成员

时间:2023-05-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开展心理咨询服务第四节 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小彦,男,16岁,初三学生。本节将从个别辅导与团体辅导两方面来阐述应当如何开展学校心理咨询工作。接下来我们将对这两种心理咨询服务如何开展进行介绍。咨询者在心理咨询过程中的一言一行都应立足于这一原则。共情已经受到研究者和心理咨询师的极大关注,一般被认为是心理咨询中影响咨询关系建立和发展的首要因素,是心理咨询的基本特质。

开展心理咨询服务

第四节 开展心理咨询服务

小彦,男,16岁,初三学生。身高1. 62米左右,体态正常,无重大躯体疾病史。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父母经商,对其要求严格。小彦有一个姐姐,在外地的大学学习,一到六岁和父母一起生活,七岁读小学时跟从奶奶。小彦学习成绩很好,一般在年级前五名,老师喜欢,同学羡慕,父母也高兴。小彦性格内向,不爱说话,不主动与人交往,集体活动不积极。中学到重点初中后,小彦学习更是认真,下课时间也舍不得玩,初一和初二学习成绩班里不是第一就是第二。但初三每考一次,小彦成绩就倒退几名,小彦也认为自己已经尽其所能,还是被挤到第八名了,他说他都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才好。由此他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比别人差?“以前还自信要考重点高中,现在看来考不上了!”考不上重点高中对不起父母,越想越焦虑,以致晚上到了一两点钟还无法入睡,白天听课又打不起精神。注意力不集中,老师的提问他也答不上来,经常走神。

作为小彦的老师应当怎样帮助小彦呢?

本节将从个别辅导与团体辅导两方面来阐述应当如何开展学校心理咨询工作。心理咨询按其对象的多少可分为两种:一是个别咨询,二是团体咨询。接下来我们将对这两种心理咨询服务如何开展进行介绍。

一、个别心理咨询服务

1.个别心理咨询的内涵

个别心理辅导是指咨询员与来访者采取一对一的面谈形式,就来访者所面临的苦恼和困惑作出分析、指导,以改变其原有的认知模式和行为方式,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个别辅导需要较多的时间,但是对问题的解决与辅导效果较好,也比较有针对性。

2.个别心理咨询的原则

首要的原则是保密原则。教师应尊重学生的隐私权,有责任为其保密。比如,在心理咨询之外,不要与其他老师随意讨论来访者的事情,有关的文字记录、录音记录等都应当严格保密。

其次,开发潜力原则。这一原则常被人们忽视,但对于中小学教育而言却很重要。它直接影响咨询的目标、途径、方式、效果评价等等,因而对咨询者和来访者至关重要。立足于开发潜力的目的,咨询者会更多地启发、调动来访者自身的积极性、创造性,这是心理咨询中极其重要的思想,尤其对发展咨询而言。

再次,对来访者负责的原则。咨询者在心理咨询过程中的一言一行都应立足于这一原则。凡有损于来访者根本利益的、不利于咨询活动的言行均应避免。这可以成为衡量咨询者咨询言行的标准。在咨询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及问题进行辅导。尊重学生的选择和决定,相信学生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

3.个别心理咨询的通用策略

(1)共情

共情一词,中文有多种译法,如“神入”、“同感”、“共感”、“投情”、“同理心”、“感情移入”等。我们可以将共情的含义理解为:①咨询者从来访者内心的参照体系出发,设身处地地体验来访者的精神世界;②运用咨询技巧把自己对来访者内心体验的理解准确地传达给对方;③引导来访者对其感受做进一步思考。共情已经受到研究者和心理咨询师的极大关注,一般被认为是心理咨询中影响咨询关系建立和发展的首要因素,是心理咨询的基本特质。

马建青(1992)提出了正确使用共情的几种方法:①咨询者应走出自己的参照框架而进入来访者的参照框架,把自己放在来访者的位置和处境上来尝试感受对方的喜怒哀乐。这种感受越准确、越深入,共情的层次就越高。②如果咨询者不太肯定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是否达到了共情时,可使用尝试性、探索性的口气来表达,请来访者检验并作出修正。③共情的表达要适当,要因人、因事(来访者的问题)、因时、因地而宜,尤其不能忽略来访者的社会文化背景,否则就会适得其反。一般说来,问题比较严重(尤其是情绪反应强烈)、表达比较混乱、寻求理解愿望强烈的来访者对共情的要求较多。④共情的表达除了语言之外,还有非言语行为,如目光、表情、身体姿势、动作变化等。有时,运用非言语行为表达共情更为简便、有效,咨询中应重视两者的有机结合。⑤角色把握在共情时显得特别有意义,咨询者要做到进得去,出得来,出入自如,恰到好处,才能达到最佳境界。所谓“进得去”,是指咨询者确实能够设身处地地体验来访者的内心世界;所谓“出得来”是指咨询者在共情的同时没有忘记自己的身份,丧失客观、中立的立场;所谓“出入自如、恰到好处”是指咨询者做到了客观性与主观性的和谐统一。有些咨询初学者确实做到了设身处地,不仅如此,还与来访者同喜同悲,完全受来访者情绪的左右,忘记了自己的真正角色,这样就可能失去咨询的客观性。

(2)积极关注

在罗杰斯早期的文章中被称为“无条件积极关注”,意思是指咨询者以积极的态度看待来访者,对来访者的言语和行为的积极面、光明面或长处给予有选择的关注,利用其自身的积极因素促使来访者发生积极变化。这反映出咨询者对来访者的一种基本认识或人性观:来访者是可以改变的,并且他们身上已经具有这样或那样的长处、优点,存在一种向上成长的潜力,通过自己的努力以及外界的帮助,都有可能比现在更好。

那么教师应如何恰当运用积极关注呢?有效的咨询者往往凭借自己过人的敏锐与洞察力,不仅立足于来访者的客观实际,而且着眼于来访者的内在潜力与价值,不断发现、挖掘来访者身上的闪光点,并且有针对性地予以积极关注,而不是泛泛而谈。在咨询过程中,要防止出现两种极端倾向:①脱离实际,盲目乐观。有些咨询者对来访者的积极关注,完全脱离实际,无中生有,异想天开。②过分消极、悲观。有的咨询者在咨询过程中会表现出过度的消极态度。

(3)真诚

真诚也是罗杰斯所提倡的,是指在咨询过程中,咨询者不把自己藏在专业角色的后面,不戴假面具,而要以真我的面目出现于来访者面前,开诚布公,表里如一,真实可信地投身于咨询关系。

应当如何表达真诚呢?首先,咨询者可使用恰当的具有支持性的非言语行为来传递真诚。包括目光接触、微笑以及朝向来访者倾身而坐。其次,不要过分强调专业角色。过分强调自己的角色和位置,会造成过大和不必要的情感距离,来访者会感到害怕甚至不满。真诚的咨询者是一个对自己、对他人和情境均能感到自然舒适的人。最后,适当的自我流露。自我流露是指咨询者以言语和非言语的方式向来访者披露个人的情况。

在实际应用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①真诚并不完全等于说真话。当然,真诚的首要原则是要说真话,但是,真诚与说真话之间并不能完全画等号。有些初学者以为真诚就是有什么说什么,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否则就是不真诚。其实这是一种教条的、绝对化的理解。对咨询者而言,真诚应符合一个基本原则——有利于来访者的成长与进步。②真诚不等于自我的发泄。咨询员流露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真诚,为的是帮助来访者而不是为了满足自己倾诉、表达或发泄的需要。否则,可能会产生负效应,甚至使来访者怀疑咨询者的职业动机。③真诚应适度。有的咨询者认为,真诚既然是好的特性,那么表达得越充分就越好。其实并非如此,太多、太滥的真诚往往使来访者觉得虚假和做作。总之,真诚是内心自然的流露,不是为了真诚而真诚,不能单靠技巧来表达。真诚建立在对来访者的基本信任和关爱的基础之上,同时也与咨询者对自己的悦纳、自信分不开。

有关于个别咨询的技术还有很多,比如,倾听、具体化、即时化、对峙等,在此不一一列举。学校里每个教师每个学期都可以确定几个有代表性的学生作为个案跟踪辅导,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二、团体心理咨询服务

1.团体心理咨询的内涵

团体心理咨询是指咨询者面对多个具有相类似心理问题的来访者通过团体活动的形式,互相影响,共同探讨解决办法,从而改善适应不良状态,促进人格成长。团体心理咨询辅导在国外已被广泛应用,发展十分迅速,水平越来越高。这种辅导方式给团体的每一位成员都提供了一种机会来尝试一些新的行为,并且通过相互影响学会了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每一个团体都是一个独具特点的动力的系统,对团体成员形成吸引力。在团体中,由于所有成员都必须对团体承担义务,所以团体成员之间的信任感就产生并加强了。

虽然团体心理辅导同个别辅导一样,也是帮助人们提高处理生活中困难的能力。但是,个别辅导只是面对辅导者一个人,团体中则是一群人面对一个或者几个辅导者,所以并不是所有的心理问题都适合采取团体心理辅导的方式。它更多的适用于:人际关系问题如对人缺乏信任或过于依赖,同伴关系问题,因父母离婚的影响或学习困难引发的困扰,成长的烦恼,面对挫折,人格缺陷,成瘾行为,高中生社会化的训练技巧,帮助高中生在学校及社会生活中适应环境等自我意识、情感体验和人际交往方面的内容,人际关系中的难题更适合在团体中来解决。

2.团体心理咨询的设计

团体心理咨询方案设计的步骤并无统一的规定和程序,我们将从开始阶段、冲突阶段、解决问题阶段、结束阶段进行一些探讨。

(1)开始阶段的设计重点。首先,了解成员潜在需要,如不同年龄段中小学生对团体的需求有哪些?咨询人员可以通过所接个案的困扰问题,或各类服务对象常见的比较普遍的问题着手。其次,确定团体的主题与目标。经过上一个阶段的调查结果来决定你所要设计的团体是针对什么人,他们的年龄、性别以及存在哪些问题,他们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希望达到什么目标,哪种类型的团体心理咨询适合你要帮助的对象,团体属于发展性的、训练性的还是治疗性的,同质团体有利还是异质团体有利?最后,良好的团体氛围的形成。团体刚开始进行时,领导者与成员都会有些压力,特别是后者。领导者除了运用同理、反映、支持、倾听等技巧之外,不妨在方案设计与活动选择上多作考虑。从营造温馨气氛开始,设计无压力状态下的互相认识活动,了解成员的期望,拟定团体契约与规范,设计初步的、公开自我的表露,配合每次团体主要目标的活动。

(2)冲突阶段的设计重点。在团体冲突阶段,成员之间彼此信任还不充分,分享不够具体深入,容易出现各种冲突。同时,成员心理反应差异极大,有的成员投入,能感受到喜悦、欢乐;有的成员冷漠、沉默、抗拒,并可能持续观望、攻击防卫等。领导者为了以更开放、包容、尊重、温暖等的特质与成员互动,运用开始阶段的技术如倾听、解释、联结、设限、保护等技巧,也可在设计方案时,选择增加团体信任感与凝聚力的活动来催化团体动力。

(3)解决问题阶段的设计重点。当团体进入工作阶段,团体信任感、凝聚力建立了,成员在团体中渴望学习、成长,期盼个人问题能够解决或团体目标能够达成。领导者在此阶段除了提供成员信息,运用高层次同理心、自我表露、反馈、联结、折中、建议等技巧之外,也可降低领导者掌控的行为,多给予成员自由互动与成长的空间。团体方案设计的考虑可以设计引发深层次的自我表露,设计引发成员间正向与负向的反馈,设计探讨个人问题的活动,设计促进改变行为的活动。

(4)结束阶段的设计重点。团体发展进入结束阶段,成员常常会有依依不舍、如释重负或问题悬而未决等感觉,因此领导者除了必须以身作则,保持开放自我,在活动设计上应回到表层自我表露,让成员有机会回顾团体经验,让成员彼此给予与接受反馈,让成员自我评估进步程度与团体的进行状况,处理离开团体的情绪与未完成事项,让成员互相祝福与增强激励。团体结束后的一段时间,也可在方案设计中加入追踪辅导或访视聚会等活动。

3.团体活动的设计类型

团体活动设计的类型可分为三类:①热身活动。为团体开场打破僵局;促使成员进入团体,增加团体凝聚力;增进成员彼此互动为主要活动做准备。如“微笑握手”、“成长三部曲”等。热身活动切忌过多过长,一般15~20分钟。热身不足,团体难以有效起动;热身过度会有本末倒置,影响团体活动正常进行。②主题活动。指团体的核心活动,是关系团体目标能否达成的关键。它按照团体内容目标而设计,因团体阶段不同、目标不同而不同。常用的活动类型有绘画、深入讨论、角色扮演等。③结束活动。一般每次团体活动结束前5—10分钟,领导者为该次团体进行总结,通过让成员分享心得巩固所学,预告下次团体活动的主题,指定家庭作业使成员实践所学。

本章小结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对中小学生的素质教育有重要的意义,本章就心理健康课程、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优化校园环境三个方面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进行了说明,希望能对从事这一方面工作的广大教师及其他相关工作人员有所帮助。

【拓展阅读】

1.吴增强,蒋薇美著:《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年。

该书从目前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两大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理论问题,二是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计与具体实施策略出发作了系统筹划。

本书的第一章和第二章主要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相关理论问题概述。第三章至第五章,分别讨论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活动设计、教学过程和课程实施。第六章至第八章分别介绍了小学、初中和高中的课例,并作了精要的评析。

2.樊富珉著:《团体心理咨询》,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该书最突出的特点是理论与操作结合、研究与实践并重。全书共十章。包括了团体心理咨询的基础知识、发展脉络、主要理论、团体过程、影响机制、操作技术、常用练习、方案设计、效果评估以及应用实例。本书是作者15年研究心得、理论探讨、实践积累和培训经验的集合。

【反思与探究】

当你是一名新教师时,你如何来设计你的第一堂课呢,作为一名有经验的学科教师,你又如何组织一堂让所有学生都投入其中并有收获的课?

要在短短的一节课中让学生参与、反思、收获是每一位21世纪的教师都面临的一个挑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