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不当导致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指导
第二节 幼小衔接不当导致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指导
勤勤是个乖巧可爱的小姑娘,在三年的幼儿园生活中,老师都很喜欢这个活泼好动、讨人喜爱的好学生,勤勤平时很好动,很喜欢跳舞,每周都要参加舞蹈培训班,一个半小时的训练对勤勤来说并不辛苦,所以她的舞也跳得非常好,每回幼儿园有演出时,勤勤的舞蹈总是能赢得观众的好评,勤勤的妈妈也很自豪,觉得自己的女儿无可挑剔。很快,勤勤就上小学了,妈妈对勤勤寄予厚望,觉得已经是小学生的勤勤肯定会更加出色,老师也会喜欢她的。可是半个学期过去了,勤勤没有得到预想中的老师的喜爱,也没有当上小干部,勤勤感到很失望,每天都闷闷不乐,同学们也没有像幼儿园的小朋友那样喜欢她。慢慢地,勤勤变得不爱上学,她经常跟妈妈说,想回到幼儿园去,她说在幼儿园过得很开心,可以在幼儿园学唱歌、学跳舞、做手工,她很想念幼儿园的生活,但她却不喜欢上小学。更让勤勤妈妈没有想到的是,老师还专门到她家里来家访,委婉地告诉她,很多任课老师都反映勤勤上课不是很认真,经常开小差,而且学习成绩也很一般,希望家长多多配合,帮助勤勤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她的学习成绩。这让勤勤的妈妈难以接受,为何在幼儿园一直很优秀的女儿上了小学以后非但没有表现出预想中的优秀,反而成了需要多加照顾的学生呢?勤勤的幼儿园老师也觉得很奇怪,难道是勤勤上了小学以后变得不懂事了?又或者是勤勤的班主任老师对勤勤有偏见呢?勤勤的这种情况是个别现象还是普遍现象呢?
幼儿园的教育与小学有何区别?
是什么导致了勤勤出现这样的问题呢?
该如何帮助孩子更快地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呢?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幼小衔接问题就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并成为世界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但就目前来说,幼小衔接仍然是一个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现实生活中,类似勤勤这样的学生并不是个别现象。即使现在很多城市都在开展幼小衔接的专门训练,但孩子不能很好适应小学生生活,不能适应小学学习的现象比例却有增无减,这又是怎么回事,这些孩子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会有哪些表现呢?
一、幼小衔接不当的具体表现
进入小学后,儿童们或多或少会表现出幼儿园不同的行为和情绪特点,当然这与他们年龄的发展有关,也跟他们进入了不同的学习环境有关。很多儿童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以后,会逐渐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但总有一些儿童即使经过长时间的适应期,仍然会表现出一些与众不同的行为,表现出幼小衔接得不适应。而种种不适应的表现则会极大地影响他们在小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让老师和家长头疼不已。那么这些幼小衔接不当的儿童具体会有一些什么样的表现呢?
1.不爱上学
不爱上学这是很多幼小衔接不当孩子最普遍的现象,也是他们最直接的表现。由于不能很好地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他们会非常担心自己的小学生活,常常会采取逃避的方法来面对自己的困境。这些学生中可能有像勤勤一样在幼儿园非常“受宠”,备受关注,一直都能体验到由此带来的成就感,但进入小学后,不能凭借幼儿园时期的良好表现获得小学老师的关注,当然也得不到以往的赞赏,所以,这些孩子会非常留恋以前幼儿园的生活,本能地逃避上学。
2.情绪不佳
很多幼小衔接不当的孩子在学校不能得到他们希望获得的肯定,因而不愉快的情绪总是伴随着他们,或者焦虑、或者沮丧、或者愤怒、或者伤心。这种不愉快的情绪同时也会降低他们对学校生活的兴趣,而这种兴趣的下降带来的往往是学业成绩的不佳,不良的学业成绩又反过来会加深他们在学校期间的不良情绪,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恶性循环。
3.行为不当
儿童在刚上小学时,一般都希望能取得好成绩,赢得老师和家长的赞赏,但一些孩子在进入小学学习一段时间后,由于幼小衔接的不当,他们发现自己不能凭学习成绩获得老师的肯定。对于这个年龄的儿童来说,老师是他们心目中理所当然的权威,他们会非常在乎老师的评价,但却不能向其他的同学那样用优异的成绩来吸引老师的关注,因此他们就会想其他的办法,比如通过上课做小动作、欺负其他同学、在课堂上大声喧哗等方式来引起老师的注意。还有一些幼小衔接不当的孩子,可能因为无法适应小学的学习节奏,不能跟上老师上课的速度,上课时不太能听懂,时间一长,就不太愿意专心听讲,上课时就会无所事事,因此也经常会做一些违反校纪校规的事情,比如破坏课桌椅,故意找同学的茬等。
4.学业成绩不佳
学业成绩不佳是幼小衔接不当的直接结果,很多父母有时并不知道孩子在小学的情况,但是学业成绩不佳往往会引起他们的关注。大多数幼小衔接不当的孩子都会因为无法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而导致学业成绩不佳现象的产生。
5.丧失信心
与幼儿园相比,小学很多要求都变得严格起来,小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过程中会逐渐认识到自身的局限性,进而修正对自我的评价。但那些存在幼小衔接不当的孩子则可能会更多地面临以往所没有遇到过的打击,如老师并不喜欢自己,学习成绩也不如其他同学,很多东西并不如自己预想的那样学得非常轻松等等。久而久之,他们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严重的可能会产生“习得性的自弃”,即在学习过程中习得的对自我的学习能力的怀疑,认为自己不能够学好。如果这些学生没有得到很好的引导,则可能对自我丧失信心,过低地评价自己,对自我的健康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幼小衔接不当的原因分析
勤勤之所以在上小学后出现适应不良的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她个人自身的原因,也有家庭、学校方面的原因,而像勤勤这样的孩子数量并不少,这让许多家长头疼不已,也给教育者们出了难题。只有了解了他们出现这样适应不良现象的原因,我们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辅导,从而帮助这些孩子能尽快地融入到小学生活中。那么小学生出现幼小衔接不当的原因有哪些呢?
1.幼儿园与小学的评价标准不同
幼儿园和小学的培养目标是不同的,幼儿园老师会把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儿童的安全上,同时也包括他们在幼儿园的饮食起居,因而儿童在幼儿园乖巧、听话,不与其他儿童发生冲突,往往能得到老师的赞赏。幼儿园没有升学压力,儿童在上课的时候有没有认真地听,有没有学会儿歌,学的程度如何,幼儿园老师似乎并不关注,老师更关注儿童有没有特殊的才艺,比如跳舞、弹琴等,因为这样的儿童通常能在幼儿园的大型活动中为班级争光。现在,大多数独生子女在家里被很多的大人宠爱着,个性上往往更为自我、更为任性,因而听话、又有一定才艺的类似勤勤这样的孩子理所当然地就能得到幼儿园老师的倍加赞赏。但小学就不一样了,小学生不仅要遵守学校的一切规章制度,同时也有学业方面的压力,大多数的小学老师也依然承受着很大的升学压力,听话、乖巧并不是老师评价优秀学生的重要标准,老师会更多地关注那些在学业上比较突出的学生,给予他们更多的肯定和表扬,这必然会导致在不同的评价标准下,同一个学生就会得到不同的评价,就如上面例子中提到的勤勤。
2.幼儿园与小学的课堂要求不同
幼儿园的学习环境与小学的学习环境也很不相同。在幼儿园,儿童上课的时间并不多,除去吃点心、吃饭、睡觉和自由活动外,一天中,儿童上课的总时间估计也就1个小时左右,每节课大概也就20分钟,而且幼儿园老师并不严格要求儿童在这20分钟内都要集中注意力。小学就不同了,小学生一天起码要上6节课,而且每节课都有具体的教学要求,一节课一般都在35~40分钟左右,这对儿童集中注意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老师在课堂上的提问,幼儿园似乎没有标准答案,儿童的回答一般允许千奇百怪,这被看成是儿童可爱的表现,但在小学,老师的很多提问都有着标准答案,天马行空的答案通常都得不到老师的肯定,这在课堂上给不少学生带来了较大的压力。老师所承受有关学生学业成绩的压力会无形中转化为课堂上对学生的压力,而且小学的课堂相对于幼儿园来说,有着更多的行为规范。一些在幼儿园活泼好动的儿童在幼儿园可能不会被老师过多的限制,但是在小学的课堂,如果持续注意的时间不长,一方面可能会被老师批评,进而导致在同伴群体中不受欢迎,另一方面也可能漏掉很多知识点,这又会影响其学业成绩。
3.幼儿园与小学的教学内容不同
幼儿园没有非常严格的教学目标,没有统一的教育内容,所以每个幼儿园可能都会根据自己对幼儿的理解来制定本幼儿园的教育内容,从而体现幼儿园的教育特色,很多幼儿园还会引进一些国外的幼儿教育理念,因而各种各样的特色班在幼儿园非常多见。因为没有学业成绩方面的压力,所以老师在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时也比较宽松,大多数的幼儿教学的内容涉及讲故事、学画画、做手工、唱唱跳跳等,当然也会有一些英语课、数学课、认字课等,但这些课都没有具体的要求,只要孩子玩得开心,能学会一些就可以了。而小学就不同了,小学里有统一的教材,有相应的教学计划、教学任务,任课老师都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这些教学任务。而且对一年级的新生来说,有着很重的学习任务,比如识字量、数学运算等,每一堂课都有具体的任务,如果不能认真听讲、按时完成这些学习任务,时间一长就会跟不上,那么,学习不适应的现象自然就会出现。
4.家长的期望不同
与以往的家长不同,现在大多数的家长在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还是比较宽容的,并不在乎孩子学了多少儿歌,会跳什么样的舞,只要孩子在幼儿园吃得好、睡得好,玩得开心,没有捣乱,家长就满足了。但上小学后,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就会发生改变,他们会关注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尤其是课堂表现,当然最为关注的是孩子的学业成绩,有时甚至为了能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额外给孩子准备很多课外作业,很多在孩子上幼儿园期间为了培养他们兴趣而上的兴趣班也慢慢停掉。比如前面的例子中,勤勤很爱跳舞,但妈妈与老师沟通后,认为勤勤学跳舞所用的时间太多,会影响她的学习,尽管知道勤勤很喜欢,但妈妈还是咬牙停掉了勤勤的舞蹈兴趣班,因为在妈妈眼里,学习成绩好才是最重要的。
当然除了以上的一些原因外,还有一些小学生自身的因素,比如一些小学生本身学习能力比较差,因此很难在短时间内适应不同的环境,或者本身自控能力较差,在幼儿园也不太能得到老师和同伴的喜爱,这样的孩子也容易出现适应不良的现象。还有一些小学生由于性格的原因,比较孤僻,不善于与人交流,短时间内也很难交到好朋友,而原本的朋友又因为升学原因没在一起,这也会导致他们在小学变得更为孤僻。
三、幼小衔接不当的预防与指导
不管出于何种原因,当学生出现这种幼小衔接不当的状况时,应及时地给予辅导,当然我们也可以防患于未来,尽早开展幼小衔接教育,防止或是减少学生出现不适应的现象。那么幼小衔接的教育该如何开展呢?
目前在各大城市,很多幼儿园甚至小学或是社会机构都在开展各种各样的幼小衔接教育,但这些培训的效果总是不太明显,可能这些幼小衔接的培训班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问题。第一,培训太过于片面,重知识准备,轻能力培养。只关注儿童认识了多少字,会做多少算术题,不关心儿童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及学习能力,不关注孩子独立生活能力、交往能力、挫折的承受能力等;只关注儿童的生理健康,忽视了儿童的心理健康。第二,表面性。不少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工作只停留在表面上。如:在幼儿园大班,课桌的摆放形式有所改变,上课时间延长,游戏时间、活动数量减少,有些最多组织幼儿到小学参观一下或请小学生回园介绍一下小学生活。而儿童的适应能力,有意注意的持久性,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自制力等常常被忽略了。第三,盲目超前性。有的幼儿园和培训机构为了迎合家长,将小学部分学习内容提前教给幼儿,致使儿童在入学后往往出现:入学初感到学习很轻松,出现上课不专心、做作业不认真等现象,形成了不良的学习态度和习惯,随着学习内容的加深,难度的增加,“储备知识”用完,又缺乏认真学习的习惯,这时就出现了适应困难,导致学习“没后劲”等问题。
因此对于儿童的幼小衔接,并不是提前教会孩子一些小学的知识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其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于幼小衔接的问题,很多专家提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养成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很多家长都羡慕那些上小学之前就已经认识上千个字的孩子,于是在上小学之前的那个暑假拼命地让孩子学认字,但许多老师普遍认为,在一年级入学初,认识两三千字的孩子和只认识几个字的孩子随着年级的升高,差距将越来越小,到三四年级两者基本就没有区别了。所以家长不需要太在意自己孩子掌握了多少知识,而更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入学后能成为其学习基础的东西,比如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能力、学习情感和态度等,培养孩子良好的想象力、观察力、表达沟通能力等基本的素质,养成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如何才能帮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呢?父母可以尝试着让孩子说出自己所做的事情,让孩子练习看图说话以及复述自己经历过的事情。每天与孩子一起阅读,让孩子自己读一些书,在给孩子讲完故事后,可以问一些与故事有关的问题,一方面可以了解孩子的阅读能力,另一方面也能促进孩子在阅读的时候注意理解,培养良好的理解能力。此外,还可以给孩子创设一个有文字的环境,比如将家里的家具等都贴上文字标签,培养孩子对汉字的兴趣与敏感度,同时在生活中注意引导孩子对数量关系的感知与学习。总之,家长可以在日常的生活中逐渐培养孩子的习惯,以便他们能较好地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2.培养他们作为小学生的自豪感
有些家长为了能让孩子上小学后尽快适应小学生活,经常在孩子还在上大班的时候,就不断地告诉孩子,小学是与幼儿园不同的,有着严格的要求,上小学后,要“收心”,不能再贪玩,必须……,应该……,不要……等等。家长的本意是希望孩子能尽快熟悉小学的生活,但事实上这样的描述往往在无形中让孩子对小学产生恐惧,觉得上小学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原本能玩的不能玩,能做的不能做,从心理开始抵触上小学,一旦到了上小学的年龄,他们就会本能地抗拒。因此家长在孩子入学之前需做一些准备工作,要说一些欣赏和鼓励的话,比如“你真的长大了”、“越来越像小学生了”,从而让孩子觉得上小学是件很光荣、很自豪的事情,自然而然对上小学产生期待,这也有助于孩子能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小学生活,从而降低他们适应不良的可能性。
3.注重能力的衔接
幼小衔接的关键不是知识的衔接,而是能力的衔接,所以提前学习1年级的课程并不能帮助孩子很好地渡过上小学时的不适应期,相反,有时反而会造成一些困扰。比如有些幼小衔接班的老师很多并不是专业老师,很容易使孩子形成一些不好的习惯,比如写字的姿势、如何写字等,有时家长的发音也不是很准确,而孩子一旦学会后要想再纠正可能比学新的更困难。不过家长可以通过引导孩子绘画来开发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多跟孩子沟通交流来培养孩子的理解能力,这些其实都能为他们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4.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很多小学老师反映,小学生刚上学时,专注力不够,因此他们在刚开始的时候不能适应相对幼儿园来说“高强度”的学习任务,而幼儿最喜欢玩游戏,因此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与孩子做游戏来培养孩子的专注力,比如下棋、拼图、夹豆子等。家长也可以在家里给孩子布置一个她自己的学习空间,这能培养孩子的学习自觉意识和自豪感,让他感觉到自己已经长大了。另外,家长也可以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整理自己的物品,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多带孩子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培养他们良好的交往能力。当然在开学之前,可以带孩子参观熟悉校园,让他们产生亲切感,调整好孩子的作息时间,充分做好准备工作,以良好的状态融入到小学的学习生活中去。
5.老师尽可能地让每位新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从行为主义的角度来说,如果一个人在某个环境中获得了愉快的体验,那么他主动出现在这个环境的概率就会提高,喜欢这个环境的可能性也会提高,因此让每位刚入学的孩子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这是老师们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小学生活的重要诀窍,当这些1年级的新生喜欢了这个学习环境,良好的心态往往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更有可能获得学习上的成功体验,这便能使他们进入一个良性循环,因此也就不太会出现不适应的现象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