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的人格问题指导
第三节 中学生的人格问题指导
肖刚,男,初中二年级学生,担任班级的劳动委员,他不苟言笑,为人有些古板,但对工作认真负责,对老师吩咐的事总是不折不扣地执行,尽善尽美地完成。然而许多同学却抱怨他工作中不近人情,认真有余,灵活不足。在一次周末卫生大扫除中,他率领全班同学花了近两个小时把教室里里外外清扫了一遍,同学们都感到十分满意,可他在一张桌子脚上一摸,似乎还有灰尘,马上就说:“不行,老师要求一尘不染,我们得从头再扫一遍。”大家只得勉强地跟着他又扫了一遍,花了近一个小时。大家都说,这次不拿红旗才怪呢。此时,已经到了吃饭时间,同学们都准备去食堂买饭了。他又叫住大家说:“刚才刮北风,说不定又有些灰尘进了教室,我们应该再扫一遍。”这些同学们“造反”了,留下他一个人继续在教室清扫。(7)老师真的要求同学们这样打扫教室吗?
为什么肖刚要如此执著地一遍又一遍地打扫教室呢?是肖刚有洁癖吗?
肖刚在工作中的表现跟他的人格有联系吗?
中学生在人格发展的过程中可能会存在哪些问题?
我们该如何帮助中学生克服人格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一、中学生常见的人格问题
中学阶段是人格发展逐步成熟的时期,很多成年人所表现出来的人格障碍可能多数都起源于中学阶段。就像案例中的肖刚,很明显,他对工作的执行与一般同学不同,而且似乎超出了一般正常人的要求,当然也会引起同学们的反感,这反映了其人格上的缺陷,这样的学生通常在与人交往中会存在较大的困扰,以至于他们很难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那么中学生常见的人格缺陷有哪些呢?
1.依赖型人格缺陷
王伦是一位普通的中学生,他经常被班上的一些同学欺负。这些同学经常会不跟他打招呼就随便使用他的物品,而且还动不动就用言语讽刺、挖苦甚至侮辱他,什么事情都叫他去做,虽然他也不是很愿意去做,但却毫无怨言,也从不反抗,因为他怕不做同学都不再理睬他,不和他一起玩。而且考试的时候,王伦也会偷偷地看同学的试卷,即使他自己会做,也会不自觉地想知道其他同学的答案,如果跟同学的答案不同,他就会把答案改掉,改成同学的答案,尽管那个同学的成绩并不比他好,他也会忍不住这么做。
王伦这样的学生就是典型的依赖型人格,这类学生的典型特点就是对自己缺乏自信心,总是期望得到别人的帮助,遇到事情希望别人来帮他做决定。认为其他人都比自己优秀,比较在乎他人的评价,内心缺乏安全感,经常会感到焦虑、担心。对他人的亲近有着过分的渴求,有时宁愿放弃自己的个人兴趣,只为了得到别人亲近,这样的学生往往平时表现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比较脆弱。依赖型人格的产生跟父母过分照顾或过分专制有关。父母在平时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为了不让子女犯错,时刻监督着孩子的一切,规定孩子的一言一行,不给孩子任何的选择权,任何的决定都由父母来做,每时每刻都在告诉孩子该如何做才是正确的。久而久之,孩子就不再思考如何解决问题,而是等待父母告诉自己该如何解决问题,于是在学校的学习中,他们也总是依赖着其他同学,即使在考试中,也时刻都在想着寻找“标准答案”,期待着从别人那里获得肯定。如果无法在学习和生活中获得这样的“标准答案”,他们就会变得非常焦虑与不安。
2.自我中心型人格缺陷
王立是重点中学的学生,他在学校经常生气,如果上课时老师提问了,但没有点到他回答问题,他就会很生气,平时在班里就是个“小霸王”,只要谁没听他的,他就会用言语侮辱对方,有时甚至会攻击对方。阅读课上,大家都在阅览室看书,如果他想看那本书,那么就一定要同学让他先看,即使是他自己并没有先拿到那本书,也一定要第一个看。
王立的表现属于典型的自我中心型人格,自我中心本来是儿童早期的心理特征,是指儿童从自己的观点去看待世界,而从不考虑别人会有不同观点的一种倾向。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会逐渐地去自我中心,开始认识到他人可以跟自己有不同的观点和爱好。但一些儿童则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完成去个体化的过程,即使到了中学阶段,他们也仍然从满足自己的欲望出发,所有的行为都是为了满足个人的利益,按照自我的意愿来评价一切。所以王立在上课时想回答问题,但老师没有请到他,他就觉得非常生气,看书时,只要自己想看的,就要求同学让着他,希望老师和同学都要围着他自己转。这种人格特征的学生往往比较自私、主观、难以合作,别人丝毫不能冒犯,却从来不顾及他人的感受,一旦遇到挫折就会怨天尤人,自暴自弃。学生形成这样的人格特征很大程度上与父母的溺爱、保护等有很大的关系,这些学生平时在家里想要什么有什么,什么样的愿望父母都会想方设法地去满足。时间一长,他们就觉得周围的人就有责任和义务去满足他们的愿望,即使这样的愿望已经侵犯了他人的权利,他们也不管不顾,因为他们从小就没有养成顾及他人感受的习惯。
3.孤僻型人格缺陷
莫林是班里的独脚大侠,他在班里没有要好的朋友,平时都是独来独往,每天都是无精打采的样子,从不与周围的人搭讪,许多课都处于昏睡状态,很少能见到他笑,同学们都觉得他是个怪人,非常的不合群。平时在家里也很少跟父母交流,回家后总是把房门一关,家里也没人知道他在房间里干什么,家长一说话,他就不耐烦。平时也没见到他与同学来往,几乎没有同学去家里找过他,也没看到他与同学打电话,有时班里做值日,轮到他们一个小组时,他也经常站在一边不做,或者就干脆稍微做一点就走掉。
这是典型的孤僻型人格的特征,这样的学生通常表现为不合群,对周围的人都怀有戒心,待人接物,表面上显得很冷漠,其实他们的内心很脆弱,很怕被别人伤害,做事情喜欢独来独往,内心深处经常为寂寞和空虚所困扰,他们没有朋友,感受不到人世间的友谊。这种人格的形成可能是因为幼年时有过创伤经历,或者家庭的不健全,也可能是家庭教育过分的严厉,当然也有一些学生是因为在同伴交往中曾经有过重大的挫折。
4.偏执型人格缺陷
林伟上高中后就住校了,他跟班里的其他3个男生被分在一个寝室,但是只过了一个星期,林伟就跟班主任要求换寝室,理由是他觉得寝室中其他3个男生都针对他。比如他睡觉的时候,他们不是在卫生间洗漱,就是躺在床上聊天,这严重影响了他的睡眠。班主任就给他换了寝室,但是两周后,林伟又要求班主任给他换寝室,原因是他跟其他几个人合不来,有一次他回寝室时发现自己的刷牙杯破掉了,寝室的一位同学解释说是自己不小心碰翻了,但林伟却认为是同学故意这么做的,因为那个同学一直都不喜欢他。
林伟的表现是偏执型人格的典型特点,这样的学生往往对自己的能力估计得较高,习惯于将失败归咎于别人,对于他人的过错耿耿于怀,有时还甚至会扭曲他人的好意。看问题比较片面,且多疑,生活中也经常会迁怒于他人,并且总能找到借口为自己开脱。偏执型的人格特点可能与中学生的辩证思维发展得还不够成熟,同时在成长发展过程中又缺乏相应的经历有关。
二、中学生良好人格的培养
人格中大多数系统都是在后天环境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环境,儿童长期生活在家庭中,家庭所处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父母的教育观点和教育水平、教育态度和教育方法,父母自身的人格特点、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及家庭的气氛,儿童在家庭中的地位以及他们在家庭中所扮演的角色,对儿童健全人格的形成都有非常大的影响。家庭教育观点正确,方法得当,可以引导儿童身心向健康方向发展,反之则有可能误导。而学校则是儿童进入社会之前对他们影响较大的环境之一,学校教育的方法、与同伴的相处、与教师的互动等同样影响着儿童的人格发展。因此,作为老师和家长,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培养中学生良好的人格特点。
1.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
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案例中的王伦之所以会产生人格的缺陷,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没有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王伦过低地估计了自己,认为自己处处不如别人,因而总想依赖别人。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有助于他们发展健全的人格特征,也有助于学生在人际交往中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那么如何才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呢?首先帮助学生全面深刻地了解自我,找准自己在现实环境中的位置。要做到这点,就应努力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和修养,同时鼓励学生多与人交流思想,多征求他人对自己的看法,以恰当的参照系统来了解自己。这能帮助学生构建恰当的理想自我,有助于其自我的发展,当然也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人格特征。其次,帮助学生形成客观的自我认识,建立自信。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侧面来客观评价自我,一方面既要进行纵向比较,看到现实中的自我与理想中的自我的差距,同时也要将现实中的自我与过去的自我作对照,看到自己的进步;另一方面,又要进行横向比较,与超过自己的、与自己相似的、比自己稍差的人做比较,综合各方面获得的信息,以获得较为客观的评价,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夜郎自大。再次,引导学生独立、稳定地认识自我。在评价自我时,避免盲目接受他人的暗示和对权威、群体性心理的完全依赖,要有自己独立的意志,形成自我评价时不能因为一时或一事来衡量和评价自我,应对自己有一个稳定的、概括的评价。
2.根据学生不同的人格特点因势利导
人格从现实到理想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渐进的过程,因此,要培养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就要从学生现有的人格特点出发,而且中学生的人格特点已经初步形成,我们在教育中必须注意根据学生不同的人格特点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比如对于那些性格比较脆弱的学生,我们需要对他们的缺点进行批评教育,但需注意方式方法,应采取他们更能接受的方式,同时还应适当给予一定的引导和鼓励,既能让他们变得更为坚强,也能使他们得到更多的鼓励。而对于一些性格内向孤僻的学生,则应有意识地安排他们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当他们在集体活动中表现出积极的行为,应及时给予鼓励,努力帮助他们融入到班集体中。对于一些以自我为中心较为严重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努力从他人的角度看待问题,设身处地体验他人的感受,帮助他们逐渐完成去自我中心的过程,在人际交往中能够顾及他人的感受,形成良好的人格特征。
3.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往往能预测其以后的良好的行为甚至将来的成就,而且,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也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呢?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自我控制能力的重要性。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首先会在学生的学业成绩上体现出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上课的时候也会有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这时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就能帮助学生排除干扰,克服自己的分心现象。其次,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面对外界环境中的诱惑,能主动控制自我。如果学生能养成每天按时上学,放学后按时回家,回家后尽快完成作业的习惯,即使有同学约他放学后去玩游戏,一般如果习惯比较稳定,该学生即使有想玩游戏的冲动,养成的习惯也能帮助他抑制这种冲动,准时回家写作业。再次,帮助学生制定明确的目标。很多学生经常听到老师和家长鼓励他们努力学习,努力学习就是他们学习的目标,但这样的目标太过于空泛和抽象,没有具体的方向,因而我们在帮助学生制定目标时,应更为具体、明确,让学生能清楚明白地知道要往哪个方向去努力。同时他们也能很清楚自己在朝着目标前进的过程中,前进了多少,这能使他们获得成就感,坚定努力的决心,也能主动摒弃和抵制不良的诱惑,使自己的自控能力得以提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