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药物中毒哪些蔬菜不能吃

药物中毒哪些蔬菜不能吃

时间:2023-05-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预防食物中毒食物中毒是非常危险的,但如果我们平时能注意并重视有关饮食卫生方面的知识,就会大大降低食物中毒发生的可能性。我们要做好预防食物中毒的工作,特别要注意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卫生习惯。此外,不能用废旧药瓶装食物,装有毒液的瓶子不能和食物放在一起,以免发生中毒。不吃无照商贩出售的爆米花、豆腐脑、熟肉等食品,这些冷饮和食品虽然价格较低,但卫生质量大多难保证,容易伤害肠胃和引起食物中毒。

预防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是非常危险的,但如果我们平时能注意并重视有关饮食卫生方面的知识,就会大大降低食物中毒发生的可能性。我们要做好预防食物中毒的工作,特别要注意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卫生习惯。俗话说“饭前不洗手,病菌易入口”。我们的两只手每天接触各种各样的东西,表面上看起来似乎不脏,可是难保不沾上病菌、病毒和寄生虫卵,洗手的目的就是要洗掉手上沾染的脏东西,所以要用肥皂认真地洗。有的同学把手在水里随便过一下,这样马马虎虎地洗手是不能达到卫生目的的。不要到没有制售资格和卫生许可证的小饭馆、小摊点、流动摊点买食品、吃饭。在买食品时,要看商标、出厂日期、有效期和合格证,不买假冒伪劣产品,不买、不吃过期或腐烂的食品。

细菌在剩饭菜里大量繁殖,会放出毒素(如葡萄球菌繁殖就会产生大量的肠毒素),人吃了变馊的剩饭菜容易中毒,会恶心、腹痛、腹泻,严重的会出现呕吐,甚至会威胁生命,所以变馊的饭菜一定要毫不犹豫地倒掉。熟食品与生食品要分开,烹饪时所用的刀、板、盆也要生熟分开,防止交叉污染。吃凉拌菜一定要注意卫生。夏天人们喜欢吃凉拌菜,一般是用黄瓜、小萝卜、西红柿等蔬菜做凉拌菜。蔬菜在生长过程中,常被施以粪肥,沾染了大量的病菌、病毒和寄生虫卵,而且常残存有毒的农药。如果做凉拌菜不注意卫生,只是简单地冲洗,病菌、病毒、寄生虫卵和农药毒素不一定能冲掉,人吃了不干净的凉拌菜就会得痢疾、肝炎和伤寒等传染病,也可能发生农药中毒。所以做凉拌菜时,首先要选择新鲜蔬菜,然后用自来水反复冲洗,也可用洗洁精清洗,再用开水烫三分钟。切菜的案板也要用开水冲烫消毒,并且不能用手直接去拌。在凉菜里加些葱、蒜、姜、醋之类的调料,可以起杀菌的作用。做完凉菜最好一次吃完,不要留到下一顿,更不能留到第二天。吃了大量不新鲜的叶菜类蔬菜,可发生亚硝酸盐中毒,因此不新鲜或腐烂的蔬菜不能食用。

草莓、苹果、梨等水果一定要冲洗干净。水果在生长、运输和销售过程中,可能被苍蝇爬过或被人的脏手摸过,上面沾有病菌、病毒或寄生虫卵,还可能残存有毒的农药等,如果不洗或洗不干净就吃,容易得痢疾等肠道传染病、寄生虫病。据化验表明,苹果皮中的农药残留量比果肉中高20倍,果皮上的残存农药用水是冲不掉的,人吃水果时连皮一起吃,会使农药积蓄在人体中,产生慢性中毒。为预防寄生虫病,同学们吃水果时一定要用流动的水反复冲洗干净,最好能用温开水烫洗。苹果、梨最好削了皮再吃。另外,不能生吃苦杏仁、桃仁、枇杷仁、蓖麻籽等,以免中毒。桃、杏、李、枇杷等核仁,在遇水后分解出氢氰酸,氰化物是一种剧毒物质,摄取氢氰酸0.05~0.1克就能使人丧命。苦杏仁含氰量高,尤须注意。不要随便采摘野果、野蘑菇吃,以免中毒。有一种野果叫曼陀罗,果实味甜,儿童喜欢吃。但是,只要你吃下3~8颗就会中毒,半小时至2小时就会出现中毒症状,开始是口干、心慌、头痛,5小时后就神志不清、抽风,严重的12小时后就会昏睡,血压下降,以致死亡。

正常的香菇颜色大多数是白色或棕色的,肉厚而软,皮干光滑润泽。毒蘑菇颜色艳美,伞盖和茎上有斑点、裂沟,浆液发黏。野蘑菇有不少是有毒的,一般很难分清哪种野蘑菇有毒,所以同学们不要轻易摘吃。食用鲜黄花菜一定要先浸泡,用开水烫后煮熟才能吃,不要急火快炒,以免中毒。黄花菜又叫金针菜,营养丰富,但新鲜黄花菜含有秋水仙碱,人吃了会中毒。它被肠胃吸收后,部分被氧化成秋水二仙碱,严重地刺激胃而引起病变。人中毒后发病初期多见咽喉、胃部有烧灼感,接着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呈现水样便和血性便,以后会发展成闭尿或血尿、抽搐、虚脱,最后因呼吸受抑制而死亡。将鲜黄花菜煮后晾干,要吃时再加工,这样就不会中毒。

此外,不能用废旧药瓶装食物,装有毒液的瓶子不能和食物放在一起,以免发生中毒。不要把硝酸盐(工业用盐)误当食用盐使用,以防中毒。饮水讲卫生,不喝生冷水。水干净或不干净,光凭肉眼是看不出来的,即使看起来清澈透明的水,如果不经消毒就喝下去,难免染上痢疾、肝炎、伤寒等传染病,所以一定要喝经过消毒或烧开的水。农村中苦水井的水是不能饮用的,因为这种水亚硝酸盐的含量很高,饮用后容易发生中毒。不要随意买街头小贩卖的包装粗糙、质量低劣的冰棍、冷饮。不吃无照商贩出售的爆米花、豆腐脑、熟肉等食品,这些冷饮和食品虽然价格较低,但卫生质量大多难保证,容易伤害肠胃和引起食物中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