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南京城市社区建设中如何避免这样的问题?

南京城市社区建设中如何避免这样的问题?

时间:2023-03-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当每栋楼前的草地和灌木被水泥和柏油所代替后,一楼的住户便开始了争先恐后的“圈地运动”。近几年随着小区周围建设的完工,居民流动逐渐减少,小区的发展逐渐稳定和完善,但这个“圈地”的趋势却有增无减,现在小区内建筑楼前的绿地几乎完全消失,而其他的公共环境质量也逐年下降,与小区周边环境的提升呈现出鲜明的对比。更令人思考的问题是,这样的“圈地运动”没有任何人过问,邻里之间相互默许,有关部门视而不见。
问题缘起_城市角落与记忆Ⅱ———社会更替视角

一、问题缘起

“你必须在学术工作中融入个人的生活体验:持续不断地审视它,解释它。”(2)这是米尔斯在著名的《社会学想象力》一书中谈论到治学之道时给出的忠告。正是抱着这样一种信念,笔者以这个自己生活了10年的社区为研究蓝本,希望通过生活体验中的积累为南京城市社区建设提供一个思考的空间。

img63

1996年笔者搬入时,月苑小区的规模没有现在这么大,但对于刚从平房迁入的居民来说,宽敞的住房、完备的生活设施、绿树成荫的环境足以弥补远离市中心的不便。而后,随着住房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商品房建设如火如荼地进行,建筑外观精美的高楼在小区四周建立,相伴而生的是小区周围的配套设施逐步齐全,无论是教育体育设施的建设、商业购物场所的完善,还是交通照明设施的改进都为小区注入了新的活力。人们明显感觉到生活的舒适度、便捷度和满意度在逐步提升。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另一个问题,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小区的公共绿地开始无人问津,绿化覆盖率逐年递减。当每栋楼前的草地和灌木被水泥和柏油所代替后,一楼的住户便开始了争先恐后的“圈地运动”。原本的公共绿地被金属栅栏所代替,更有甚者在其他的公共绿地中置办出了“自留地”,在公共车棚内围起了自家的专用“车位”。近几年随着小区周围建设的完工,居民流动逐渐减少,小区的发展逐渐稳定和完善,但这个“圈地”的趋势却有增无减,现在小区内建筑楼前的绿地几乎完全消失,而其他的公共环境质量也逐年下降,与小区周边环境的提升呈现出鲜明的对比。更令人思考的问题是,这样的“圈地运动”没有任何人过问,邻里之间相互默许,有关部门视而不见。有趣的是,去年在小区宣传栏中出现了这样的通告:“小区环境靠大家,大家可以在绿地上种花,但不可以种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呢?这样的现状又反映了怎样的问题?类似的小区在建设中如何避免这样的问题呢?这正是下文要回答的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