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教育管理概述

教育管理概述

时间:2023-05-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而更大范围的教育管理活动则集中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对其内部活动的管理,即学校管理。但是,学校管理中还包含着许多“非理性行为”,这是客观存在的。除了那些导致管理活动失败的“非理性行为”之外,还有一些能够对管理产生积极意义的“非理性行为”。许多管理案例中这些看不见的“非理性行为”实际上起到了理性的作用,即它们既合理,又对降低非确定性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教育管理概述

一、教育管理概述

(一)如何认识教育管理

教育管理作为一种教育现象由来已久,它是伴随着教育活动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是涉及教育工作日常运转的实践活动。一般认为,人们在教育领域所从事的管理活动,就构成了教育管理活动。教育管理学界对“教育管理”概念的界定有多种,主要源于对教育管理的研究是从教育自身的规律去透视,还是按照社会管理的原理去研究,或者说是从两者“有机结合”、“相互渗透”的视角去观察分析。这实际上反映了教育管理的共同性、普遍性和特殊性、差异性的关系。

对教育管理可以作广义的理解,也可以作狭义的界定。广义的教育管理指在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条件下,采用科学的方法,合理组织教育资源,协调各种关系,以增进办学效益,提高办学质量,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活动,即人们对教育事业的管理,包括教育行政和学校管理。狭义的教育管理一般是指学校管理。从现代社会“大教育”的概念下来理解教育管理显然不仅仅是指学校管理。由于在整个教育管理系统中学校管理始终是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对教育管理现象的研究绝大部分集中于学校管理方面。因此,现有的一些研究就用学校管理替代了教育管理,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教育管理概念的全面理解。

教育管理的对象是教育活动本身,具体来讲就是对与教育有关的人、财、物、信息等的管理。由此,对教育管理我们可以作以下理解。

第一,教育管理是一项涉及多方面内容的管理活动。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存在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社会环境中各个因素对教育的存在与发展有着激励或制约的双重作用。教育管理则是在这种社会环境下依据科学的方法对教育组织及其组织中的人员进行预测、规划、组织、指导、监督、协调、激励、控制等,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和合理配置,以实现提高教育质量、增进办学效益、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目的。因此,教育管理活动不是一种孤立的现象,必然涉及到政治学、经济学、文化学、管理学、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法学等多方面的知识与内容。同时,教育管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是教育中的人、财、物、事、时间、空间、信息等所构成的整体,不仅包括物质生活条件,还包括注入了人类主观意志的社会构件等。教育管理者的作用就是设计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阶段目标,制订教育事业的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建立和健全教育行政、教育业务组织,对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进行有效的指导、协调和控制,把处于分散、无序状态的各种要素集合成集中、统一、有序的因素,使教育事业在动态的环境下不断求得新的平衡。

第二,教育管理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

任何国家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的最大财富就是它的学校系统。优质教育培养受过良好教育的劳动力,由此而增加了国家发展过程中的经济资本。现代社会教育已构成一个规模庞大的事业,从学前教育到中小学义务教育,从普通高等教育到在终身教育思想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各类成人教育,已形成一个人数众多、层次复杂、规模庞大的体系。因此,对教育事业进行有效的领导和管理,协调教育与社会其他事业的矛盾与关系,合理地规划和利用教育资源,才能保障这项庞大而又耗费资源的事业健康发展,实现国家的教育理念,最终保障全体公民受教育的权利。从教育本身来讲,教育管理不单单是为了领导教育,更重要的是要服务于教育。在教育管理活动中,无论是政策的出台、机构的设置、人员的调配还是经费使用、检查监督等都是为了促进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实现教育目的的。从此意义上来讲,教育管理者既是教育的领导者又是教育的服务者。通过教育管理者的一系列活动,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生的各种问题,促使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第三,教育管理与其他管理既有共同之处,又有显著差别。

众所周知,教育在一个国家的公共事务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对教育的管理则成为公共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管理活动中,国家行政组织对教育的管理即教育行政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带有公共管理的性质,即一方面要追求公共利益,更强调为公众服务,不太受市场因素的干扰;另一方面它要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具有至高无上的政治权力和权威,其人事管理系统要复杂和严格得多。而更大范围的教育管理活动则集中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对其内部活动的管理,即学校管理。相对来讲,学校管理也具有公共管理的一般的、共同的特征,但学校管理活动有着自身的独特性。作为一个专门培养人的机构,学校管理更强调人的因素,尤其是人的心理因素所产生的作用。学校管理活动承担着育人的责任与义务,追求效率与效益不是学校管理的唯一目的或根本目的。同时,教育管理与企业管理也有相通的地方,企业管理的很多东西,特别是那些优秀而行之有效的管理经验,完全可以被教育管理活动所借鉴和引用。教育管理活动更多的要涉及到道德、伦理等方面的问题,与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相比,教育管理活动更多追求公平和公正,以实现教育机会均等、人的全面发展为崇高目标,而并非利益的最大化和单纯的技术问题。

第四,教育管理并非完全的理性行为,但对教育管理现象的研究则是一种理性行为。

学校管理是学校管理者的自觉主体行为,这种行为既受教育观念的支配,即遵循学校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和符合时代发展的教育理念,同时又受管理理论的驱动,即在管理原理和原则的指导下采取行动,从这个角度来讲是一种理性行为。但是,学校管理中还包含着许多“非理性行为”,这是客观存在的。除了那些导致管理活动失败的“非理性行为”之外,还有一些能够对管理产生积极意义的“非理性行为”。例如,在管理决策中不可言喻的预感、直觉、灵感所起的作用;管理过程中对教师和学生的情感激励;德育和运用思想教育方法中的“动之以情”;学校管理过程中应对冲突时所采用的特殊方法等。对导致学校管理活动失败的“非理性行为”人们需要尽力规避,而那些能够对管理产生积极意义的“非理性行为”则是不可避免的或者有时还是必需的。许多管理案例中这些看不见的“非理性行为”实际上起到了理性的作用,即它们既合理,又对降低非确定性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从理论上来讲,教育管理学是一门兼容并蓄的学科。一方面是因为教育管理吸纳了教育学、管理学、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以及等其他学科的理论。另一方面,在教育管理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对非教育环境中的各种管理理论进行了严肃的评价、深入的探讨和借鉴。也就是说,企业、工商业以及其他行业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经验在经过一定的论证和改造之后,被广泛地应用于教育管理,相应的管理理论也被引入教育管理领域中,从而形成新的理论。由于学校与企业等在文化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对相关理论的借鉴必须非常谨慎,有些还必须经过认真分析并加以修正之后,才能有把握地应用到教育管理之中。

第五,教育管理是推动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因而是一项充满挑战与生机的活动。

教育是一个涉及千家万户的事业,同时也是一项价值高度涉入的事业,在现代社会已成为社会极其关注的焦点。而教育管理活动则像一个极为丰富、生动活泼的生命有机体。首先,教育管理是一项高度价值涉及的活动,在教育管理活动中,往往会碰见其他管理活动不常碰见的政治的、伦理的、道德的、法律的以及价值观方面的问题;其次,一项教育政策的出台会影响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有时甚至会引起巨大的社会反响;再者,教育领域中的诸多问题还处于探索之中,很多东西还缺少定论,这就给教育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使教育管理者的管理活动充满了挑战性。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21世纪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教育在创造未来的过程中担负着越来越重要的使命,而教育管理则担负着在教育领域中设计未来和安排未来的重任。我国社会正处于经济体制转型期,人们观念的转变、利益的分化、生活方式的改变、价值取向的多样化等等,都会深刻影响到教育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和家长,使得教育管理成为一项充满生机的活动。

教育管理作为人类社会一种专门的管理活动,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我们可以看到,伴随着知识的激增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对于个人、国家乃至整个社会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有目的、有计划、得到精心组织的教育活动到处可见,教育管理对教育的影响也显得越来越强大和无比重要。全世界每年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从事这项活动,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担任行政管理的官员和工作人员,到各级教育机构中的各层级的管理者,以及相当数量的研究者,组成一个相当大的人才群体。正是由于他们的不懈追求和共同努力,才能够推动教育事业健康而有序的发展。

有学者认为,教育管理实际上是在规范和促进之间寻找一种平衡,是一种组织和人共同发展的双赢的管理。一方面教育的发展离不开规范,而规范就意味着约束和限制;但另一方面,人们又希望通过管理来促进新的发展。教育管理者的使命就是努力去协调教育组织和个人利益的关系,最大限度地实现组织与人的平衡。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应该是善于在教育与社会、学校与师生员工、教师与学生之间找到平衡点的人。教育管理活动最根本的价值就在确定这个平衡点的过程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相关链接

现代教育管理的主要特点

(1)由重视学校功能管理转到学校的效能管理。

(2)由重视各个职能部门的优化管理转到整体优化管理。

(3)由重视对教育管理过程的监督和检查为主转到以激励教职工的工作热情、责任感和成就欲为主的管理。

(4)以强调教育管理制度的规范化、标准化和制度化为主的管理,转到以权变思想为指导,更加灵活多变的管理。

(5)在教育管理方法上由重视行政方法为主,转到行政方式和科学手段相结合。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二)怎样研究教育管理

教育管理现象作为人类教育活动中的一种特定现象,自学校教育产生之日起就已存在。随着教育管理活动对教育进步乃至整个社会发展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对教育管理活动的研究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对于广大的实际工作者而言,研究教育管理活动并非为了研究而研究,那是理论工作者的事情。我们的目的是把握理论、认识本质,以更好地指导实践。那么,教育管理的理论来自哪里?这些理论又能产生什么作用呢?按照中国人传统的看法一般认为理论来自于实践,是前人在实践的基础上对已有经验的上升,即所谓理论是经验的升华。西方人则认为理论是用系统方法解释某些现象的陈述。理论的包容面很广,可能是一个简单的归纳,也可能是一套复杂的规则;可能是哲学性的,也可能是科学性的。西方的教育管理学始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组织严密并确凿可证的知识体系。在我国,对教育管理活动的研究从古就有,大多是零散的经验总结和并不系统的论证。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了解释教育管理活动中的种种特性,引导从事实际工作的人更好地工作,教育管理研究者们在理论探究方面做出了巨大而艰辛的努力,教育管理学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虽然许多学校管理者对教育管理理论并不“感冒”,他们更喜欢社会学家直接为他们开出学校管理的实践处方。但实际上在现代社会管理者所采取的每一项行动中都或多或少是以一定的理论为基础的,不管他们是否意识到。现代社会教育管理中运用理论来解释和预测教育组织中各类现象的特征越来越明显。有学者认为“教育管理者在做选择时,如果没有理论的引导,很可能会做错事”。所以,作为教育管理者必须掌握一定的管理理论,以期为理解、预测和控制教育组织的行为建立一个引导框架。

近年来,随着管理科学和教育科学理论的不断丰富,教育管理研究的理论倾向也在逐步加强,围绕着教育组织特性、教育政策、教育领导、教育决策、学校人际沟通、教师激励、校本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深度。伴随着教育理论和管理科学理论的综合和分化,这种重理论研究的趋势还在不断加剧之中。这些理论除了有思辨式的说教和议论,也有大量地运用定量和定性的方法所得到的实证研究结果。无论采取哪种方法,都是从不同角度描述、解释和揭示教育中的管理问题。作为教育管理者,必须对教育管理的过程和现象进行分析和研究,把握其规律,才能更好地从事教育管理活动。

前面我们曾经提到,教育管理涉及的因素很多。作为专门研究教育管理现象及其规律的教育管理学,与哲学、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行政法、法学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研究教育管理问题时,必须以多学科知识为背景,吸纳人文社会相关学科的理论精华,既遵循教育科学、管理科学的客观规律,又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不断提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提升理论思维的高度。当今世界风起云涌,社会朝着政治多极化、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公民个性化的方向发展,教育也必须顺应这种发展的趋势。教育管理者在面对教育管理问题时,不能仅仅局限于单一的模式,要研究分析问题的多种方法,提供多种解决方案。

理论联系实际是研究教育管理的基本策略。作为从事学校管理的实际工作者,他们长期工作在学校,对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和管理工作十分熟悉,也形成了一定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但是,仅凭这些只能应对日常的管理工作,属于经验性的管理者,对于学校的办学理念与长远发展规划等缺乏理性思考,仍然不能成为一个有效的管理者。理论联系实际,其立足点应该是研究,因为不经过研究,管理实践难以上升到理论;同样,不经过研究,先进的管理理论也不可能直接有效地指导教育管理实践。当代著名教育管理学家萨乔万尼曾说过:“教育管理实践所需要的不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科学知识,而是一种专业知识。专业知识是在校长、教师的思考、反思、决定、行动中产生的,因而教育管理便是一种实践的科学——一种源自实践的理论,它为教育管理者提供了一种来自于工作又用之于工作的实践化和理论化的理论。”教育管理者通过理论掌握和实践研究,可以得到更多的启示,而不是等待由理论研究者开具处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