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从“和衷共济”到“分道扬镳”

从“和衷共济”到“分道扬镳”

时间:2024-05-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从“和衷共济”到“分道扬镳”案例11-5 从“和衷共济”到“分道扬镳”陆校长五十开外了,身体还挺壮实。会上,陆校长感到很难堪,认为王教导有意在众人面前炫耀自己,出他的洋相。陆校长经过一夜思索,决定把王教导调到初一教数学,理由有两条:第一,王教导对完成高三教学任务有异议,感到不放心,“疑人不用”;第二,加强起始年级教学力量。陆校长只得请书记找王教导谈话,让他注意影响,不要“向钱看”。

从“和衷共济”到“分道扬镳”

案例11-5 从“和衷共济”到“分道扬镳”

陆校长五十开外了,身体还挺壮实。他上学期末从外区调来,当县第一中学校长。暑假中,他顶着炎炎烈日,挥汗如雨地访问了该校80位教职工。一开学,新校长在外区抓升学率的业绩连同他的光荣历史就在教工中传开了:他先前所在的那所完全中学,升学率超过了某区重点学校。改革开放初,他考上了一所师范院校的化学专业,毕业后在一所重点中学担任多年的高中教师。后来从教研组长到教导主任,直至抓教学的副校长,陆校长五年之间升了三级,抓教学质量很有一套办法。总之,他在学校管理上还是很有一些成绩的。看看陆校长,一个暑假下来,人都黑瘦了许多,教师们无不相信:换了这位老资格、有干劲的校长,改变学校落后面貌指日可待!

王教导主任是该校开校元老,也是全区颇有名气的数学教学骨干。近年来,有几所市、区重点中学的校长来请他去当教研组长,他舍不得离开这所工作了二十五年的学校,不愿去“高就”。他平时工作勤恳、踏实,在师生中颇有威信。王教导被陆校长不辞辛劳的精神所鼓舞,诚恳地对陆校长说:“我一定支持你的工作,把学校办好,至少也要恢复到前几年的水平。”陆校长也高兴地说:“我初来乍到,情况不熟,你是‘老土地’了,可要多帮助我!”

新学期开学一周内,王教导就将各教研组的教学计划收齐,交陆校长过目,陆校长甚感欣慰,也拿出一个教育教学责任承包积分制方案给王教导,说:“这些天来,我翻阅了这里的教学管理资料,教师业务档案资料不全,管理混乱;教学质量差,今年高考又‘剃了光头’,教师干劲不足,学生纪律不严。总之,问题成堆,要好好综合治理。”接着,又不无自信地说:“这个方案上岗位责任制明确,我在××中学试下来效果不错,我结合这里的情况修改了一下,你先抓紧时间看看,本周末教研组长、年级组长会议上讨论贯彻执行。”

组长会议上,有几位组长发了言,认为陆校长虽然看到学校在教育教学、师德、学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但不够全面。例如,教学质量不高,不能以高考“剃光头”为标准,因为高三这个毕业班入学时是全区最低分,起点比外校低一大截,当然不能与外校攀比。再说“教师干劲不足”,真正属吊儿郎当的只是极个别人,不能以偏概全。有的教研组长则说:陆校长来校时间虽然不长,但情况摸得较透,看问题很准、很深。如外语组小张整天在读英语准备考托福出国,他教的班有不少人英语成绩下降,如不抓一抓,此风蔓延,如何得了。

王教导在会上提了三条意见:第一,学校工作不同于工农业生产,这个方案缺乏科学的考核方法,积分不足为据;第二,方案没有体现出教师也是学校主人的思想,对教师不够信任;第三,校领导要慎重决策,不可急于求成。会上,陆校长感到很难堪,认为王教导有意在众人面前炫耀自己,出他的洋相。既然有意见,为什么早不提,晚不提,偏偏在这样的会议上提出来将我一军?再说,不是说过支持我搞好工作吗?为什么口是心非?但陆校长强忍下来,说:“好吧,这个问题我再考虑考虑,下次再说吧!”

几天后召开全校教职工大会,陆校长激动地说:“方案的指导思想是正确的,我宣布从第三周起开始实行。我们今年的目标是:‘保三、争五、靠六’(即保证有30%的学生考进大学,争取有50%的学生考进大学,向60%考进大学努力)。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必须加强各项管理工作。当然,想吃大锅饭的人对此方案肯定会有意见,但改革是方向,势在必行。有人想在这里混混日子,是混不下去的,你要走,我也可以放行,‘死了张屠夫,不吃黑毛猪’?”陆校长越讲越慷慨激昂。会上,大家先是默然不语,转而窃窃私语,接着议论纷纷:“陆校长不是说让大家讨论一下再决定的,怎么下周开始实行?”“陆校长今天怎么发这么大的脾气,谁不赞成改革了?”

这次大会后,陆校长再也没有听到对方案的不同意见了。然而,在具体落实教学任务指标时,王教导提出用分数高低作为评价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是不科学的。同时,指出高三数学指标、语文指标都脱离学生实际。陆校长认为王教导真是倚老卖老,欺我校长不熟悉数学、语文教学。这意见虽可商榷,但更改了方案,不仅王教导会沾沾自喜,我也威风扫地。既然实行校长负责制,就得听我的。

陆校长经过一夜思索,决定把王教导调到初一教数学,理由有两条:第一,王教导对完成高三教学任务有异议,感到不放心,“疑人不用”;第二,加强起始年级教学力量。王教导二话没说就到初一年级组了。可是教师们七嘴八舌,有的说陆校长有魄力、敢干;有的说校长滥用职权,令教师心寒;也有的说王教导自找没趣,谁让他不随大流,顺情说好话。

不久,又出了件令陆校长头痛的事:原来王教导调到初一后,应某民主党派聘请,每周四个晚上去上高考复习班数学课,津贴甚为丰厚。有的教师说:“一个人精力有限,这样做影响本职工作。”陆校长听说此事,很为难,因为自己曾有言在先:“只要达到方案上的指标,课后去卖茶叶蛋,学校也不干涉。”陆校长只得请书记找王教导谈话,让他注意影响,不要“向钱看”。

一学期悄然过去了,陆校长接到了王教导的请调报告,陆校长看着“请求放行”的话语,不由得摸摸后脑勺,这几个月来又平添了几许白发,自己辛苦干了一场,却得不到大家的理解和支持,工作没什么进展,当校长真难啊!

改编自:孙灿成主编。学校管理学概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思考问题

1.你认为导致王教导离开这所学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作为校长应该如何运用手中的权力?如何与时俱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