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以人文精神进行文科教育

以人文精神进行文科教育

时间:2023-05-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以人文精神进行文科教育以人文精神进行文科教育文科教育是分解的教育,更是整体的教育学校教育的课程是有限的,教材内容更是有限的。文科本身的多样性、个性化特点要求文科教育承认多样性、认同个性化。这是文科教育与科学教育最本质的区别。当教师把文科的教学变成了欣赏的过程,变成了体验生命价值的活动,变成了展现自由精神舞台的时候,这才是文科教育。

以人文精神进行文科教育

以人文精神进行文科教育

文科教育是分解的教育,更是整体的教育

学校教育的课程是有限的,教材内容更是有限的。教材只是体现一种教育思想的工具,只是教授某种教学内容的例子。所以不能把教材看成是对教学内容的规定,更不能把教材看成是对教学内容的限定。它是学习的向导,是开拓视野的镜子。使用教材的目的是见木知林,所以我们用不着把一本教材嚼烂了,更不能把一篇篇的课文分解了,而是要以教材为核心,感悟人文精神。鲁迅的杂文最根本的特点可以用一个字概括:那就是对魑魅魍魉的“憎”;巴金的作品最大的特点也可以用一个字概括:那就是对生活的“真”。这里的“憎”与“真”,又都归结为对生命的爱,对生命价值的追求。这不是靠哪一段文字、哪几篇文章就能反映的,这是他们全部生命的展现,是他们一生人格的乐章。如果我们没有这种整体观,文科教学就有流入八股教学的危险。

整体的教育观首先是感悟,要使学生感悟到作者的感受,感悟到作者的情感,感悟到整个作品的风格和情调;其次是理解,理解作者观察问题、描述现象的角度,理解作者看问题、分析现象的视角和方法;第三是表达,能够以课文为例子,表达自己独特的生命感受和观点;最后,也是最终的目的,是获得精神的自由,个性化地感悟事物、体察社会和人情,创造性地表达人生。

文科教育是标准的、统一的教育,更是多样的、个性化的教育

“进”的反义词是什么?(标准答案是“退”,写“出”就错了)

用一个成语概括下面这句话:“很多人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奋斗”。(标准答案是“齐心协力”,写“同心协力”就错了)

“给课文分段,并写出段落大意”,是语文课的常见要求,当然都有标准答案——在教师参考书上。写文章的人考虑过怎样给文章分段吗?把唐宋八大家的散文、鲁迅的杂文都划分出符合标准答案的段落来,并且能够背诵这些段落大意,就能写出好文章吗?“归纳课文的中心思想”,也是语文课的基本要求。文章有中心思想吗?我的意思是,真正有思想感情的文章有大家公认的中心思想吗?什么叫“形象大于思想”?一部“红楼”,说尽风流,“单就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鲁迅),毛泽东看见的是封建阶级的没落画卷。“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文学的多义性、丰富性是文学的生命。这是由人的丰富多样性决定的,正是创造的动力和创造的空间。

哲学也同样如此。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孔子。自古以来,出现过多少个孔子思想的阐释者?举最重要的就有好几个:孟子、董仲舒、朱熹、康有为。正是这些孔子思想的不同阐释者,丰富和发展了儒家文化和中国思想史。哪种哲学见解没有相反的观点?如果我们忽视人类思想自身的多样性,一定要给出一个标准答案,那么,我们的学生得到的可能是一些知识,失去的却是批判性和创造性。文科本身的多样性、个性化特点要求文科教育承认多样性、认同个性化。

文科教育是技能的教授,更是生命的对话

字词句章、谋篇布局是文科教育不争的要求。但中国自古以来就强调不得以词害义。再好的文章也经不起串讲。不管多么激动人心的内容变成一遍遍领读、齐读、轮流读,变成不分轻重缓急、没有情感色彩、千篇一律的串讲的时候,也会索然无味的。

文科是主观感受的表达,是内心情感的流露,是个人见解和智慧的展现。文科教育的真正价值在于获取这种感受,体验这种情感,理解这种见解,转化这种智慧,最终形成自己的丰富的精神世界。所以文科是知识、技能的教授,更是情感的交流,心灵的沟通,生命的对话。这并不是上什么新境界,早在两千多年前,庄子已经描绘了这样一幅图景:

“大人之教,若形之于影,声之于响。有问而应之,尽其所怀,为天下配。”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如形和影的自然亲和,似声与响的相得益彰,言语对话的形式传递的是心灵交流的内容。这是文科教育与科学教育最本质的区别。这对教师的要求是相当高的,也可以说这是“教书匠”与教育家的根本区别之所在。要学生有感受,首先教师要有感受,要学生能体验,教师首先要能体验,要学生动情,教师首先要动情。当教师把文科的教学变成了欣赏的过程,变成了体验生命价值的活动,变成了展现自由精神舞台的时候,这才是文科教育。在这样的教育氛围中,学生获得了愉悦,获得了对人生价值的感悟,获得了精神的自由,获得了人文精神,教师也获得了满足和幸福。

“现代化”与中学语文教育

王晓明

王晓明,上海大学教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