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一个高明的教师善于让孩子睁眼看世界

一个高明的教师善于让孩子睁眼看世界

时间:2023-05-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个高明的教师善于让孩子睁眼看世界一个高明的教师善于让孩子睁眼看世界刘 旭:一次高考阅卷,一位已50多岁的老教师对同样参加阅卷的笔者说:“我就看不惯那些写猫了、狗了的,真有点小资产阶级情调。”问题在于一个高明的教师能否善于让孩子明白世界上往往有多种声音,让他们在学会应该信什么的同时,又要让他们学会在践履信念时若不便直行其道,可退一步,“虽不能至,心神往之”,即要善于保护自己。

一个高明的教师善于让孩子睁眼看世界

一个高明的教师善于让孩子睁眼看世界

刘 旭:一次高考阅卷,一位已50多岁的老教师对同样参加阅卷的笔者说:“我就看不惯那些写猫了、狗了的,真有点小资产阶级情调。”这种教师肯定不会给那些有创造性的学生作文高分。尤其是学生在中学阶段思想不成熟,最易受影响,所以教师的素质问题是很值得思考的。

夏中义:教师无论作为一个阶层,还是作为一个群体,其构成是不同的。比如从年龄段来说,接近60岁的教师的价值观念、文学趣味、知识结构,定然迥异于时下大学生的价值观与文学修养。又比如1999年踏上中学教学岗位的大学生,假如他是重点大学的高材生,与60年代毕业的年龄接近60的老教师,他们传授给学生的东西更是大不一样的。更无须说面对同一教材,如何把教材变成一堂堂语文课,即把语文当成语文来上,而不是作为宣传的翻版,这更近乎“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复旦附中有个文科班,我相信,那儿的语文课肯定更注重艺术色彩、自由思想与独立人格,即有志于把语文课堂变成一个更具现代感的、青春型的知识广场。但同时,我也理解,如此语文教学实验在时下体制下虽属珍贵,却很难走远,亦即它在高一、高二时可以这样,到高三,就不敢不回头重视对学生实施应试教育。复旦附中生源质量在沪上堪称优秀,但面对现实也不得不如此。因为,即使孩子悟性很好,让他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去面对一张国家统一的应试试卷,他很可能通不过考试,这个责任,可不是哪位班主任、语文老师能肩负的。你说你所教的孩子是优秀的,但却经不起应试制度的挑战,人家也就可以说你误人子弟了。所以在高三,他们必须再回到应试教育,当然这是无奈的、被迫的。当我说“被迫”,是指最优秀的教师也难避免,可见其不可超越,却必须尴尬地、艰难地去面对,也就是说做违心事。当然还有另外一种情况,有些人、有些语文教师,由于文学等方面的素养不够,只能用宣传的口吻去讲教材,这些人还是从语文课讲台上退下来的好。

刘 旭:我父亲是江苏省一所重点中学的校长,在我们那个地区相当有名,好多年收入不过三四千元的家庭就是借钱也要让孩子上,就因为进了这所学校的学生80%以上都能考进大学。但这所学校的教育却是填鸭式的,尤其是高三,学生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整天埋头苦读,但是,大多数学生愿意如此,另一方面学校也希望如此。教师也完全以考试为中心,一旦有教师不守规矩,就会被“谈话”。不守“规矩”当然是学生反映上去的,多是回家告诉家长,家长到学校来要求“不能耽误了孩子”。

夏中义:我们很难苛求家长,家长有家长的无奈。我们亦无权祈愿每个家长竟已觉悟到能自觉引导孩子在面对困境时要有一种操守,一种道义的执着,虽然这是人所以为人的价值根基之所在。可以说“五四”启蒙的文化意义全在于此,这太神圣和庄严了。家长当然是讲实用的,怎么考,怎么考高分,那才是他们最关心的事。我觉得是可以理解的。问题在于一个高明的教师能否善于让孩子明白世界上往往有多种声音,让他们在学会应该信什么的同时,又要让他们学会在践履信念时若不便直行其道,可退一步,“虽不能至,心神往之”,即要善于保护自己。这不是说让孩子从小就学得狡猾,而是说要让孩子睁大眼睛看到世界的变化和人心的不一,这样的孩子是可能更坚强些的,我实在不希望孩子一个个单纯得像鲁迅说的“醉虾”似的,让“屠夫”很轻易就把孩子拿来给嚼了。当我们企图把某种道义、责任、“五四”启蒙讲给孩子听的时候,必须注意这一点。

刘 旭:有时候我觉得对中学语文课本即使不改革,不进行素质教育,当今中学语文课本也是有很强的反讽意味的。比如阿Q稀里糊涂地做了革命党,又稀里糊涂地被杀头,世界却还是老样子。如果老师能多方面挖掘,学生还是能获得对社会、对文学的正确判断的。外国文学也是如此,以揭露资本主义的黑暗为选材标准。如果能做到中外对比,从而提高对经济负面的抵抗力,也是很有意义的。可是教师与命题者不准这么做。所以问题在于提高知识分子的素质,尤其是教师的素质,直接教育者是他们,教育出什么样的人与他们有很大关系。

夏中义:严格来讲,这也未必是全由语文课来承担的责任。一方面,语文指的是语言与文学,而且孩子们所接受的中学语文教育,还不是学术、专业层面上的语言和文学,即使高中语文,也是如此。某种高品位的思想感情、想象力、感受力、表达力本应通过富有艺术美的语感慢慢地渗透到孩子的心中,这才是中学语文教学的本份。到底什么叫“五四”精神,什么叫“五四”运动,好多教师都讲不清。“五四”涵义的界定历来有二,作为1919年5月4日学生示威游行的运动和1916年以来《新青年》为代表、鲁迅为先驱的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后者作为“精神”事件与作为政治事件的“五四”运动之间有无直接关系,本是一个有待商榷的学术问题,你怎么能让中学语文老师去教?中学语文老师的职责在于,应该用有审美色彩的、知性的语感去述说他对人生、对艺术的感受。同时,还要让最聪明、最有感悟力、最有前途的学生去通过考试。应试制度当然不尽如人意,但当眼下还没出现比应试制度更好的考核制度时,我就觉得教师尤其有责任帮助那些最有才华、最具独立人格追求的中学生能切实地、顺利地抗衡应试机制,且超越甚至利用该机制以赢得更好的深造机遇。否则,他们该怎么办?流浪街头吗?客观上,一个优秀中学生若考取了好的大学,有了更好的自我设计的机会,成长为一个真正的人乃至巨人后,才能睁眼看世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