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为什么要进行课程改革

为什么要进行课程改革

时间:2024-05-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为什么要进行课程改革一、为什么要进行课程改革在该建议报告的核心部分,对“为什么要进行课程改革”提出了如下五项原则。在今后的教育中如何克服这种源于“富足”的贫弱性以及如何培养真正的“生存力”将是未来日本社会面临的大课题。现今的儿童现状与学校现状之间的上述种种不协调,在日本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与此同时,大学升学考试的模式,也在进行多种改革尝试。

为什么要进行课程改革

一、为什么要进行课程改革

在该建议报告的核心部分,对“为什么要进行课程改革”提出了如下五项原则。

(一)理想与目标意识的再建

日本社会自战败以来经历了半个世纪,如今即将跨入新的世纪。由于前人的努力,日本国在废墟上实现了经济的复兴,许多人过着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生活。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种状况反而给人以一种闭塞感。比如个人应当追求怎样的价值度过有意义的一生,今后的日本社会将如何建设等诸如此类的理想、目标意识,统统消失殆尽,人们在昏昏然中虚度人生。

将在未来21世纪生活的儿童们,通过今后的教育,不仅要认识过去,还要关注未来,去追求作为人的理想的生活方式,以及实现这一生存方式的社会模式。日本社会应当致力于构筑新的教育模式,使儿童们具有这样的精神准备:“自己的未来、自己所生存的社会的未来,都要靠自身的责任去创造。”

(二)克服由于“富足”带来的贫弱

在未来,日本的社会,无论在国际或国内,都将面临诸多考验。然而,生活在新时代的儿童,却从种种侧面表现出由于富足环境的培育所带来的贫弱性。正如许多人所指出的,这种贫困反映在直接体验方面、非社会性与个人中心主义、忍耐力与自我控制力的欠缺、秩序感与价值感的未成熟,等等。在今后的教育中如何克服这种源于“富足”的贫弱性以及如何培养真正的“生存力”将是未来日本社会面临的大课题。为此,有必要好好设计并提供这样的场所:诸如重视学校中的清扫活动与社区公益服务活动、多样的学校例行活动等,通过整个学校生活,锻炼儿童的身心。

(三)培养基于人权意识的相互尊重精神

要使日本社会真正成熟起来,就得实现这样一种状况:每一个人的人权都应受到尊重,谁都能以自信与自豪的态度度过自己的人生。为此,认识到任何人都拥有作为人的基本的尊严是不可或缺的,并且基于这一认识,对于社会中弱势的人应平等相处,加深对弱势群体人员的思想与生活习惯的理解,彼此尊重地生活。此外,整个社会必须致力于改变对于女性的歧视。

为了培养这种涉及多方面的人权与共生的意识,应当探讨教育的应有模式,创造一个“拥有自信自豪、彼此尊重对方共同生活”的社会。

(四)改革学校生活,使学生拥有高尚的心灵与充实感

在当今各地的学校里,到处可以看到令人痛心的问题:“厌学”、“逃学”、“欺侮弱者”乃至自杀。现今的儿童现状与学校现状之间的上述种种不协调,在日本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对于儿童来说,过分强调学校生活为将来作准备,便会使他们形成同眼前现实的充实相去甚远的性格。这是一个需要从根本上解决的大问题。

为此,学校教育必须进一步充实研修活动,在致力于设计多种教育咨询机会的同时,每一个教师必须明察并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其次,对于上述问题的根源——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的基本模式必须加以探讨,教职员与家长携手合作,共同谋求现状的改善。再次,通过学校的课时表与班级编制方式的改进、不同学年的联合活动、同社区年长者的联系等等,重新构筑儿童的学校生活模式。

(五)从长年的应试重压下解放出来

人们可以看到这样一种严重的状况:大学升学率大幅度上升之中,争相投考名牌学校、名牌大学,儿童从幼小时期就开始为应试而疲于奔命。为此,偏重于表面的知识、理解、技能的学习,不仅在学生之间诱发了视朋友为竞争对手的狭隘心理,而且助长了以校牌(学校牌子)取人,把人等级化的偏见。

然而在现实中尤其在企业录用新人过程中,以校牌取人的信仰正在消失。与此同时,大学升学考试的模式,也在进行多种改革尝试。然而无论家长抑或学生都未能充分认识到这种现实。

毫无疑问,如若学生们还未能从应试造成的过重压力下解放出来,要培育顽强地生活于新时代的年轻人就不可能成为现实。因此,必须变革教育工作者的意识,改革相应的一系列升学考试制度。同时,鼓励大学办出特色,排除就业和升职时讲究名牌学校意识的干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