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实施学校课程的必要前提

实施学校课程的必要前提

时间:2023-05-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实施学校课程的必要前提四、实施学校课程的必要前提一套基础教育课程中,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各作什么性质的规定,各占课时的比重,将随情况的变化而变动。因为实施“学校课程”的条件,尚待创造,其配套措施,尚付阙如。如今,学校课程自主权问题终于提上了日程,尽管有许多条件还有待创造,但问题的提出,等于问题解决了一半。

实施学校课程的必要前提

四、实施学校课程的必要前提

一套基础教育课程中,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各作什么性质的规定,各占课时的比重,将随情况的变化而变动。在目前情况下,学校自主选择的课程,大抵为选修课与活动课。这类课程在现行高中课程计划中,约占总课时的20%—25%。如果就事论事,从学校现有条件出发,能开设什么课,就开设什么课,事情并不复杂,其效果恐怕未必都比没有“学校课程”更好;若要使“学校课程”显示出成效与活力,就得从学校实际与需要出发,提出课程的总体构想,包括课程价值取向、课程目标,并把活动课与各学科联系起来,把选修课与必修课联系起来,形成反映特定课程价值取向、实现课程目标的学校课程体系,才堪称学校课程的特色。这样事情就复杂得多了。

如今,不少学校都在追求办学特色,也有总体构想,其操作倒是简单。好在各种时髦的口号满天飞,什么“××教育”、“学会××”、“以×为本”、“××精神”,还有四句八字式的“校训”,甚嚣尘上,随意捡个什么口号,并不困难。这种“捡”的功夫,虽也算是一种价值选择,而择定的口号,若没有得到本校教师广泛的认同,那也只是校长的空话,即使在学校墙壁上大书特书,如果不在一套课程中体现出它的精神,它不过是给别人看的广告语。

这种情况,在目前尚属难免。因为实施“学校课程”的条件,尚待创造,其配套措施,尚付阙如。

1.三级课程设置,意味着课程行政主体局部地从教育行政部门向学校行政转移,要求校长、教师转换在课程中的角色。多少年来,校长、教师都把课程设置看作是教育行政部门的事,自己只有实施既定的课程与接受检查之责,如今客观情况迫使校长、教师自主决定课程,而他们既无这种精神准备,也没受到过课程设计的训练,只能参照别的学校的先例,或凭经验办事。

2.在把部分课程行政权力下放给学校之前,如果不建立恰当的课程决策程序与学校内部课程监督机制,势必把课程设计看成是校长、教导主任的事。结果,学校自主决定的课程,或许比没有“学校课程”更好,也可能比没有这种“学校课程”更差。因为这种课程不见得都有可靠的根据,也未必有真正的权威。

3.学校校长、教师,即使受到过课程设计的专门训练,因受学校活动条件的限制,要真正把握课程的精神与可靠依据,依然有一定困难,故需建立课程中介机构,对学校设计课程予以指导,包括课程理论与技术的指导和对学校课程的具体指导。

4.随着课程行政权力主体逐步下移,教育行政对学校课程的管理,将逐步从对课程实施过程的控制转变为以宏观调节与课程评价为主。这就要求教育行政人员相应地转换在课程中的角色地位。如果教育行政人员仍按照老一套的办法管理学校课程,不仅比以前更难管理,而且可能为学校课程添乱。在三级课程管理体制下,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以不同的方式管理,是有待解决的新课题。

多年来,千呼万唤“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如今,学校课程自主权问题终于提上了日程,尽管有许多条件还有待创造,但问题的提出,等于问题解决了一半。

注释:

①《卡尔·马克思关于现代社会中的普及教育的发言记录》,《马克思恩格斯论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年修订本,第246页。

②英国教育和科学部、威尔士事务部:《学校课程》,瞿葆奎主编:《教育学文集·英国教育改革》,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339—440页。

③《把学校办得更好》,《教育学文集·英国教育改革》,第55页。

④参见徐特立:《课程标准的重要和课本的活用》,《徐特立文集》,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416—418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