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把话说完
原则二:让孩子把话说完
当孩子犯了错误,一些父母就会这样责骂:
“不用解释了!”
“住口!”
“不要再说了!”
“你为什么有事不对大人讲?”
“你为什么不问一问大人?”
“为什么不与大人商量?”
其实是孩子不与大人讲,还是大人懒得听呢?
孩子时常兴冲冲想跟父母谈一些事情,但父母都总是忙着做其他的事,叫孩子等会儿再说;有时孩子诉说一件委屈的事时,父母一听就发火、责骂,根本不去了解真正的缘由;有的父母似乎表现好些,会抽时间听孩子说,但内容却漏掉好多,通常听到的信息,只能保留25%。
有位当记者的母亲讲述了与孩子生活中的“小插曲”:
“有一天,孩子从幼儿园回到家时,我正赶一篇文章。他凑过来闹着要我给他讲故事,我有点不耐烦,我有事要做。他非要缠着我,我就火了。孩子默默地流泪,我没有去理他,他就哭起来,怎么哄也哄不住,最终还是我投降了,讲了个故事才算罢了。静下心来,仔细一想,这怎能怪孩子,是我在‘玩性子’。最终都要答应,为什么不在孩子高兴地提出要求时就答应,而一定要孩子哭闹起来才答应呢?很对不起孩子。他一天没见到妈妈了,我为什么就舍不得那点时间来满足他的合理要求呢?此后,我通常会认真满足他的一些合理要求;实在太忙的时候,就不等孩子提出要求,先对他提出请求。这样,孩子觉得受到了尊重,很少再跟我使性子。”
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况:父母决定了一件事,孩子持有反对意见,刚说了一两句,父母就听不顺耳了,喝令他“住口”。父母老是觉得孩子不懂事,轮不到他们说话。其实,孩子从他自己的角度看问题,往往有独到的见解,哪怕孩子气一点,也的确可以启发父母,弥补父母的决定或认识的不足。
有时是孩子犯了一个小错,父母凭着自己了解的情况对孩子的行为做出评价,而孩子据理力争地申辩。这时做父母的气上加气,心想:“你犯了错还狡辩?”于是,对孩子一声断喝:“不用解释了!”你能想像得到孩子这个时候有多委屈吗?哪怕事后你为冤枉了孩子而向他道歉,但对他的伤害仍然已经造成。法庭审问犯罪嫌疑人还给其申诉的机会呢,怎么做父母的就不能容忍孩子为自己的过失辩解?
专家评语
一所社会咨询机构对两千名在校学生做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住口”是孩子们最不愿意听到的父母说的话之一。
是啊,为什么父母自己老是唠叨不停,而不给孩子自由表达的机会?把孩子的嘴巴封起来,然后自己说个不停,这也未免太不公平了。
父母也应该表达对孩子的爱和尊重,而认真倾听孩子的话语,让孩子把话说完就是很好的表达方式。当孩子回家谈起在学校发生的什么事时,你要认真地听进去,耐心地听孩子把话讲完,然后用正确的思想引导孩子。在交谈时,最好扮演一个孩子最要好的朋友的角色,以一个孩子的口吻,去与孩子交流、商讨甚至争执中与孩子一起成长。
一定要认真倾听孩子讲话。这对于家长来说,是最好的交谈方式,即“无声的交谈”。借助于此,你才能让孩子表达情绪,才能知道孩子的烦恼,从而为其排忧解难。
父母刚要出去买菜,孩子就拽住不放。菜市场人多、乱,拿的东西也多,就不想领孩子去,可他蛮不讲理,大哭大闹非不让走,真是让人又气又急!“这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呢?”孩子哭闹不止,你应该让孩子将意思表达出来,并且做出很好的指导。或许孩子是怕你一去不返。虽然这种想法幼稚可笑,但却表现出孩子内心深处的无助与恐惧。
如果孩子很小,不能用语言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当你出门,孩子的哭闹就是一种倾诉,也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方式。
所以每当孩子哭闹着不让出门时,不要近乎冷酷地训斥他,要体会他的无助,耐心地解释,让他多一些安全感。
孩子一般都渴望得到他人特别是得到父母与师长的爱护与肯定。孩子在人格成长中得到关爱与肯定越多,则其人格冲突便越少,自信心则越强。假如一个人从小严重缺乏母爱,也没有来自其他亲近的人与母爱同等的温暖和关怀,这个人就会产生被爱的渴求。因此,父母要从小了解孩子的内心需要,要让孩子把话说完,才会真正地了解孩子,才能更好地关爱孩子。否则只顾自己的感情需要,而不顾及孩子的心理需要,孩子就不能健康成长,往往感到很孤独,无法排解情绪时就会变得暴躁、有攻击性或者越来越消沉。
有些家长,往往会有这样的疑问,自己也在听孩子说话,可好像并不管用;甚至有的父母谈到,从来没有打断过孩子说话,一直希望孩子能将话具体地讲完,而孩子总是三、两个字就把话结束了。下班以后回到家里,问孩子:“你今天过得怎么样?”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表明如果孩子愿意与你分享他生活中的快乐与忧伤,你会感到非常高兴。
然而父母的确很忙,刚刚下班,还有一大堆家务要等着自己去做。因此,他们往往问孩子这个问题的时候还在忙着做饭,整理房间。从孩子的角度来看,你的行为好像在告诉他说:“告诉我,但是要快一点儿,因为我没有多少时间。我现在真正关心的是能不能赶紧准备好晚饭或者整理好房间。”而且,你也使孩子迷惑不解,为什么你问孩子今天的情况,但你却不把自己的情况告诉他呢?所以,你的这种态度只能从孩子那里得到一个令你既惊讶又气愤的答案:“没什么”、“凑合”或者“还行吧”等三两个字的简短答案。
不仅要听孩子说话,还要让孩子把话说完,更重要的是鼓励、引导孩子把话说下去。
献给父母的忠告
父母批评孩子时,一定要让孩子把话说完。这样不仅可以避免误会,而且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安全感。用心倾听孩子的心声,听孩子把话说完,用心走进孩子的世界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