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化学家侯德榜

化学家侯德榜

时间:2023-05-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化学家侯德榜化学家侯德榜1.求学回国侯德榜字致本,1890年8月9日生于福建闽侯农村,1974年8月26日逝世于北京,是中国著名化工专家、化学工业先驱之一。在国外留学期间,侯德榜时刻怀念祖国,惦记着家乡苦难的同胞。侯德榜受到极大鼓舞,决心加倍努力工作,报效祖国。为此侯德榜1939年率队赴德国考察,准备购买察安法专利。3.严谨的科学态度侯德榜对科学的态度一贯严肃认真。

化学家侯德榜

化学家侯德榜

1.求学回国

侯德榜字致本,1890年8月9日生于福建闽侯农村,1974年8月26日逝世于北京,是中国著名化工专家、化学工业先驱之一。

侯德榜少年时学习刻苦,伏在水车上双脚不停地车水时,也可以捧着书本认真读书。后来由姑妈资助,先后到福州英华书院和闽皖路矿学堂读书。毕业后在津浦铁路符离集车站做过工程练习生,工作之余亦抓紧时间读书学习。1911年考入清华留美预备学校高等科学习,经3年努力,以10门功课1 000分的优异成绩被保送到美国留学。在美8年中,他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化学工程,1921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在国外留学期间,侯德榜时刻怀念祖国,惦记着家乡苦难的同胞。这时候,在纽约他遇到了赴美考察的化学家、化工实业家陈调甫(1889~1961,见图11-2)。陈调甫受爱国实业家范旭东委托,为在中国兴办碱业特地到美国来物色人才。当陈先生介绍说帝国主义国家不仅对我国采取技术封锁,而且利用我国缺碱而卡我国民族工业的脖子时,具有强烈爱国心的侯德榜马上表示:“可以放弃在美国的舒适生活,立即返回祖国,用自己的知识报效祖国。”

1949年,在侯德榜第5次赴印度期间,新中国即将成立,他得到友人转来的周恩来给他的信,得知中共中央领导人很关心永利的事业,并希望与他共商国家大计,心情十分激动。他克服了种种阻挠,绕道泰国、香港、韩国,于1949年7月回到万象更新的北京,聂荣臻亲自到车站迎接。周恩来又亲自到永利驻京办事处探望他,祝贺他胜利返国,赞扬他的爱国主义精神,邀请他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商国是,设计建设新中国的蓝图”。毛泽东在接见他时说:“革命是我们的事业,工业建设要看你们的了!希望共同努力建设一个繁荣富强的新中国。”

侯德榜受到极大鼓舞,决心加倍努力工作,报效祖国。之后,他相继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首届委员,第二、三、四届常委;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二、三届代表;先后被任命为中央财经委员会委员,政务院重工业部技术顾问,化学工业部副部长;受聘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等。

1953年,他参加了民主建国会,并当选为第一、二届中央常委。同时,他更加勤奋地从事科学技术工作,为发展化学工业日夜操劳。他先后向中央领导人介绍过“永利公司建设十大化工企业的设想”,提出过“对复兴工业的意见”等多项建议。他参与了全国化学工业和科技事业的许多重要决策,领导了化工行业许多重大科技活动。

2.三大贡献

侯德榜一生在化工技术上有三大贡献:揭开了索尔维法的秘密;创立了中国人自己的制碱工艺——侯氏制碱法;为发展小化肥工业所做的贡献。

1921年10月侯德榜回国后,出任范旭东创办的塘沽永利碱业公司的技师长(即总工程师)。他深刻地体会到创业之艰难,他知道要创业就要有实干的精神。他脱下白领西服,换上了蓝布工作服和胶鞋,同工人们一起操作。他总是出现在有问题的地方,他这种埋头苦干的作风赢得了工人甚至外国技师的赞赏和钦佩,也为他团结众人建成中国自己的碱厂奠定了基础。

当时,索尔维法的生产技术为索尔维集团垄断,对外保密。为了实现中国人自己制碱的梦想,揭开索尔维法的秘密,打破洋人的封锁,侯德榜开始研究、改进制碱工艺,历经5年,终于在1926年生产出合格的、洁白的纯碱。

被命名为“红三角”牌的中国纯碱在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质奖章,并被誉为中国工业进步的象征。1930年瑞士举办国际商品展览会,“红三角”牌纯碱再获金奖,享誉欧、亚、美。1935年,中国工程师学会广西年会为表彰侯德榜对祖国工业的卓越贡献,公推他为第一届金质奖章获得者。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永利碱厂被迫迁往四川。当时内地盐价昂贵,用传统的索尔维法制碱成本太高,无法维持生产。为寻找适应内地条件的制碱工艺,永利公司准备向德国购买新的制碱工艺——察安法的专利。为此侯德榜1939年率队赴德国考察,准备购买察安法专利。

但德国与日本暗中勾结,除了向侯德榜一行高价勒索外,还提出了种种对中国人来说是丧权辱国的条件。为了维护民族尊严,范旭东毅然决定不再与德国人谈判,于是侯德榜中止谈判,发愤自行研究新的制碱方法。

侯德榜领导一大批科研设计人员,经过艰苦努力和认真剖析察安法流程,终于在1941年研究出融合察安法与索尔维法,熔制碱流程与合成氨流程于一炉,联产纯碱与氯化铵化肥的新工艺。这年底,新工艺被命名为“侯氏制碱法”。

新工艺于1943年完成半工业装置试验,但由于战争和政局混乱,没有条件继续实现工业化。新中国成立后,在侯德榜的建议和指导下,对联合制碱新工艺继续进行补充试验和中间试验,1962年实现了工业化,成为我国生产纯碱和化肥的主要方法之一。

1945年8月,日本侵略者投降不久,范旭东逝世,侯德榜继任总经理,全面领导永利化学工业公司的工作。他立即组织恢复塘沽碱厂与南京硫酸铵厂的生产。硫酸铵厂的硝酸设备在战争中被日本侵略者运往日本,侯德榜和实业家李烛尘(1881~1968)等人一再向有关方面严正交涉,侯德榜又亲赴东京找盟军总司令部等有关方面据理力争,硝酸设备才于1948年全部归还中国,恢复硝酸生产。

1947年,侯德榜受聘兼任印度塔塔公司顾问、总工程师,先后5次赴印度对该公司碱厂进行指导,使这个碱厂正常运转,生产出优质纯碱。后来,印度总理尼赫鲁访华时对此大加赞扬,引为中印两国人民友谊的典范。

1957年初,为发展小化肥工业,侯德榜倡议用碳化法制取碳酸氢铵。1958年春他亲自带队到上海化工研究院,与技术人员一道,使碳化法氮肥生产新流程获得成功,侯德榜是首席发明人。随后,他又亲自领导示范厂的设计、施工、试验和改进工作,终于在1962年实现了高产、稳产和低能耗的目标。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陆续推广建厂1 000多座,其产量长期占全国氮肥总产量一半以上,对我国农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此外,侯德榜在发展磷肥、农药、聚氯乙烯、化工机械等工业和化工防腐技术方面,以及传播交流科学技术、培育科技人才等方面,也做出了许多贡献。

3.严谨的科学态度

侯德榜对科学的态度一贯严肃认真。在研究联合制碱法的过程中,他要求每个试验都得做30多遍才行。开始时有人认为这是在浪费时间和精力,后来事实证明,多数试验在进行了20多次以后,数据才稳定下来,这样得到的数据资料才是可靠的,人们这才认识到侯德榜这种细致周密、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的价值。

侯德榜一生谦虚谨慎,平易近人,在创建永利碱厂的过程中和以后的长期工作中都是这样。他和技术人员、工人在一起,从来不把自己放在权威或高人一等的位置上,讨论问题时,他总是认真地听取别人的意见,善于从大家的意见中吸取智慧来充实、完善自己的设想。大家都觉得跟着他心情舒畅,能从他身上学到不少东西。

侯德榜先生像一名辛勤的园丁,为我国化学工业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技术骨干,他们活跃在中国化工领域的各个部门,以先生为榜样,为发展我国的化工事业鞠躬尽瘁。

侯德榜一生勤奋好学,虽工作繁忙却不忘著书立说。他用英文撰写的《纯碱制造》(Manufacture of Soda)一书,1933年在纽约列入美国化学会丛书出版。这部化工巨著第一次彻底公开了索尔维制碱法的秘密,被世界化工界公认为制碱工业的权威专著。这部书于1942年修订再版,1948年以后又被相继译成多种文字出版,对世界制碱工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学术界和工业界产生了深远影响。美国化学专家威尔逊教授称这本书是“中国化学家对世界文明所做的重大贡献”。

1959年,侯德榜又结合中国资源情况对该书进行了修订补充,并增入他创造的联合制碱法内容,用中文写成《制碱工学》,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制碱工学》是侯德榜晚年的著作,也是他从事制碱工业40年经验的总结。全书在科学水平上较《纯碱制造》一书有较大提高。侯德榜在书中将“侯氏制碱法”系统地奉献给读者,在国内外学术界引起强烈反响。

1972年以后,侯德榜日渐病重行动不便,但仍多次要求下厂视察,帮助解决技术问题,并邀请科技人员到家里开会,讨论小联碱技术的完善与发展等问题。他为化学工业呕心沥血,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1974年8月26日,先生因病与世长辞,享年84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