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契亚人及早期国家的建立
二、达契亚人及早期国家的建立
今天的罗马尼亚地处巴尔干半岛的东北部,国土呈圆蒲扇形,西北连着匈牙利,西南与塞尔维亚和黑山接壤,南部隔着多瑙河与保加利亚为邻,从北到东被乌克兰钳形环抱,在东边罗马尼亚和乌克兰之间夹着另一个小国——摩尔多瓦(Moldova),东南狭窄地带连着黑海。
在自然地理方面,罗马尼亚以一山一水一海著称。一山就是喀尔巴阡山脉。它从北部的乌克兰进入,走向先东南然后折向西再向南跨过多瑙河到保加利亚境内,在罗马尼亚的东部划了一个大圆弧。喀尔巴阡山脉在罗马尼亚境内分成了东、西、南三部分,其中南喀尔巴阡山脉也称特兰西瓦尼亚山脉(Transilvania Mountains),它们几乎构成了一个等边三角形。一水就是多瑙河。这条起源于德国黑森林(the Black Forest)的2 850千米长的欧洲第二大河,流经了德国、奥地利、斯洛伐克、匈牙利、克罗地亚、塞黑、保加利亚,到了罗马尼亚境内已经是下游,从罗保边界向北流,在罗摩边界与普鲁特河(the Prut River)、锡雷特河(the Siretul River)汇合后流入黑海。一海就是黑海。它位于罗马尼亚的东南,是罗马尼亚与外界联系的唯一水上通道。所以,罗马尼亚学者把喀尔巴阡山、多瑙河和黑海视为罗马尼亚领土的地理标志。[95]
表面上,罗马尼亚临近海洋,又有多瑙河经过,对外交通便利。但实际情况恰恰相反,罗马尼亚的封闭程度几乎和周围那些山区国家差不多。构成罗马尼亚南部边界的多瑙河在喀尔巴阡山中切割出了险峻的峡谷,国土中西部是广大的山区,这些大大妨碍了罗马尼亚和外界的往来。连接罗马尼亚和外界的通衢基本上只有两条:一条是东北部越过摩尔多瓦通向北面的乌克兰和俄罗斯,另一条就是南部通向多瑙河对岸的保加利亚,而这两条通道又常被古代所谓野蛮的游牧民族占据。罗马尼亚纵然有良好的海岸,可直到公元前后罗马帝国进入强盛的屋大维皇帝(Gaius Octavianus,公元前27—14年在位)时代,罗马尼亚的最大海港康斯坦察(Constanta)还不过是罗马帝国的小小边镇。所以,罗马尼亚的地理环境具有开放和封闭的双重特征,而这种特征对罗马尼亚民族及其政治发展都产生了程度不同的影响。
从语言角度说,罗马尼亚人和法国人、西班牙人、葡萄牙人和意大利人一样,同属罗曼语族(或称拉丁语族),不仅与西斯拉夫人和南斯拉夫人有较大的区别,就是与另外两个非斯拉夫民族——匈牙利和阿尔巴尼亚——也大不一样。
由于达契亚人(Dacian)与色雷斯人及其后裔盖塔人(Getae,也译葛特人)有着比较密切的血缘关系,有学者称罗马尼亚人的祖先是达契亚人或葛特人,有的学者说罗马尼亚人的祖先是色雷斯—葛特—达契亚人,而达契亚人就属于色雷斯人的北部分支。总之,“在罗马尼亚作为一个种族实体的起源方面,人种志研究者、语言学家和历史学家的观点都是不尽相同的”[96]。不过,学术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罗马尼亚的祖先是达契亚人。达契亚人也译为达西亚人、达基亚人等,大约从公元前2000年初起就居住在“南至哈埃穆斯山、东达黑海北部、西到多瑙河中游、北抵加利西亚的喀尔巴阡山这一地区”[97]。早年的达契亚人受希腊的影响比较大,他们于“公元前4世纪出现在雅典的奴隶市场,后与希腊人通商(主要买进葡萄酒),使用希腊货币。他们操色雷斯方言。文化上受相邻的西徐亚人和公元前4世纪入侵的凯尔特人影响”[98]。大约在公元前70年,葛特部落酋长布雷比斯塔斯(Burebistas)统一了葛特部落和达契亚部落,在喀尔巴阡山—多瑙河地区建立了第一个中央集权和独立的达契亚奴隶制国家。由于存在的时间比较短,还由于此时的达契亚人与后来的罗马尼亚人还有区别,这个国家通常并不被视为罗马尼亚人的最早国家。
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特别是在公元106年被罗马人征服之后,达契亚人和罗马人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密切,分别在公元前的112年、109年和75年加入罗马军队。到了图拉真(Trajan,98—117年在位)的时代,今天罗马尼亚的特兰西瓦尼亚和瓦拉几亚地区已经成为了罗马帝国的一个行省。到罗马帝国灭亡的时候,这里的居民不仅使用拉丁语,甚至把罗马认作自己的先祖,把征服他们的图拉真当做自己的民族英雄,连国名也用上了罗马二字,以罗马为宗的民族意识一直延续到现代。罗马尼亚史学家认为:“这期间产生的最重要的现象是达契亚人的罗马化,也就是说,达契亚人采用了拉丁语,越来越少使用他们的达契亚语,而且经过一段时间后,感到自己是罗马世界大家庭的组成部分。”[99]因此,关于罗马尼亚名称的由来,就有了这样的解释:“原为达基亚人的国家,公元106年为罗马帝国征服,达基亚人和定居于此的罗马帝国居民融合而成为民族,自称罗马尼人(Romani),意即从罗马来的人,成为罗马尼亚的主要居民。1861年几个自治的多瑙河公国合并后即取名罗马尼亚,意为罗马尼人的国家。”[100]
罗马帝国对达契亚人的统治持续到3世纪70年代。在此后的8个世纪中,一方面,几乎没有任何关于达契亚人的文字记载,另一方面,取代罗马帝国占领达契亚地区的先后有西哥特人、匈奴人、阿瓦尔人、斯拉夫人、保加利亚人和马扎尔人,匈牙利和罗马尼亚的历史学家都试图证明自己的祖先是最早定居在这里的。[101]有些匈牙利学者就提出,已经罗马化了的达契亚人在这一时期退往多瑙河以南,只是在中世纪才又回到罗马尼亚平原和特兰西瓦尼亚。[102]“罗马军队撤离达契亚以后,关于这些地区的史料就开始越来越少,直到几乎全部消失。近代研究者长期无法准确而全面了解从公元三世纪末到十世纪在古代达契亚所发生的历史过程的实际内容。认为没有文字记载就不可能确定任何历史事实的观点,以及夸大迁徙部落的重要性和作用的倾向,甚至导致一种理论,认为前达契亚的领土在数世纪内一直是许多异族居住并进行统治,造成了一切土著人(无论他们是达契亚人还是达契亚—罗马人)的生活遗迹的灭绝。”[103]罗马尼亚的学者却不同意这样的看法,特别强调达契亚人在喀尔巴阡山—多瑙河地区的连续性。他们提出:“历史资料、考古研究、语言和地名学研究的各种证据得到同样的结论,即由于当地的达契亚人被罗马移民同化而产生的达契亚—罗马人,在罗马军团和行政机构撤离后,依然一直居住在以特兰西瓦尼亚为中心的喀尔巴阡山—多瑙河地区,从未间断过。在这里,达契亚—罗马人经历了民族大迁徙时代:开始是哥特人入侵,随后是斯拉夫人接踵而至,最后是匈牙利人和古突厥人纷至沓来;在这里,在这个地区内,形成了罗马尼亚部族:这个人种起源过程以当地的达契亚人被罗马移民同化(罗马化)开始,然后经过数百年,到公元十世纪,以斯拉夫人被达契亚—罗马人完全同化告终。”[104]由于这种认定上的分歧,特兰西瓦尼亚在以后的历史长河中交叉的属于罗马尼亚和匈牙利[105]。“罗马尼亚人和匈牙利人都对特兰西瓦尼亚提出了最老的权利的要求。罗马尼亚和匈牙利都想象特兰西瓦尼亚已经变成了一种神话,它几乎不再有真实的事情而言。匈牙利对特兰西瓦尼亚所发表的每一种言论,都被罗马尼亚直接视为领土恢复主义的努力。”[106]
与上述斯拉夫人不同,达契亚人最早建立的不是统一的国家,而是在瓦拉几亚(Wallachia)和摩尔多瓦(Moldavia)地区建立了两个同样是封建性质的公国。
瓦拉几亚位于特兰西瓦尼亚山脉以南,西、南和东三面为多瑙河所包围。瓦拉几亚于1290年就建立起了公国,但当时为匈牙利人所控制。1330—1352年在位的巴萨拉布(Basarab)不仅统一了特兰西瓦尼亚山和多瑙河之间的广大地区,而且打败了匈牙利国王查理一世(Charles RobertⅠ,1308—1342年在位)。这场战争“巩固了新诞生的瓦拉几亚国家,保障了这个国家的独立”。在巴萨拉布去世之前,“瓦拉几亚国家和王朝的奠基者巴萨拉布一世同匈牙利王国保持着和平。在他这一朝结束时,瓦拉几亚国家的幅员包括南喀尔巴阡山和多瑙河之间的全部领土,以及多瑙河下游和三角洲北部草原鞑靼人(Tartar)领地的狭长地带”[107]。但没过多久,它便于1391年被迫向土耳其人纳贡,1417年臣服于土耳其。
摩尔多瓦位于东喀尔巴阡山以东普鲁特河(the Prut River)河谷和多瑙河下游,最早也是受匈牙利人控制。大约在14世纪前半期,为了抵抗进攻特兰西瓦尼亚的鞑靼人,喀尔巴阡山中的马拉穆列什(MaramureL)总督德拉戈什(Dragos)率领一支由瓦拉几亚人(Wallachians)组成的军队向南迁移。取得了对鞑靼人的胜利之后,他在多瑙河下游建立起一个马尔克(March,即设防的边区),摩尔多瓦多公国就是在此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摩尔多瓦的独立,是在博格丹(Bogdan,有的著作也译为鲍格丹,1359—1365年在位)大公领导下获得的。关于这个过程,罗马尼亚学者写道:“德拉戈什统治了不过两年;他的儿子萨斯继承了他的王位,但也没有统治很久;四年后,萨斯死了。正当萨斯的一个儿子巴尔克(或德拉格)应当接位的时候,长期以来一直同匈牙利国王发生冲突的另一名叫博格丹的公爵(伏耶伏德),从马拉穆列什来到了这里。博格丹不仅依靠随同他一起来到的亲属和部下,而且取得了摩尔多瓦的罗马尼亚封建领主(一份教皇的文件称他们是‘那里的实权人物’,正如1247年的圣约翰骑士证书称奥尔特尼亚的封建主为‘土地的主人’一样)的支持,成功地放逐了萨斯的儿子,并多次击退了前来恢复以往局面的匈牙利军队(1359年)。”[108]1365年,匈牙利在一份官方文件中承认摩尔多瓦是独立国家。摩尔多瓦公国版图最大时包括比萨拉比亚,北部和东北部的德涅斯特河,南达黑海,同多布罗加(Dobruja)、瓦拉几亚相接,西与特兰西瓦尼亚为邻。在以后的一百多年中,摩尔多瓦公国成功地抵御了匈牙利、波兰和土耳其的干涉及入侵,直到16世纪初才逐渐臣服于土耳其。
瓦拉几亚和摩尔多瓦两个公国奠定了后来罗马尼亚的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