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襄公不击无备之敌
宋襄公不击无备之敌
宋襄公十三年(前638年)夏天,宋国(春秋诸侯国,都商丘,位于今河南省商丘市南)出兵攻打郑国(都郑,位于今河南省新郑市)。楚(都郢,位于今湖北省荆州市西北纪南城)成王听说后领兵攻打宋国,以救援郑国。
十一月初,宋襄公率领军队在泓水(位于今河南省柘城县北)北岸迎击楚军。宰相公子目夷(宋襄公异母之兄)建议说:“敌众我寡,我军应趁楚军正在渡河,主动向其发起进攻才能取胜。”宋襄公回答说:“不能这样做。”于是,楚军得以顺利渡过泓水。
当楚军渡过河尚未摆好阵势的时候,公子目夷再次提议乘楚军没有稳住阵脚主动出击。宋襄公回答说:“现在还不行,要等楚军准备好了才能进攻。”楚军摆好阵势后,立即向宋军发起猛烈进攻,将宋军击败。楚军的一支飞箭射中宋襄公的屁股,宋军伤亡惨重。
宋国官兵埋怨宋襄公指挥失误。宋襄公对众臣解释说:“君子与人交战,不趁人之危围攻对方,不进攻没有摆好阵势的敌人。”司马(辅佐军政的大臣)子鱼认为宋襄公的观点愚蠢可笑,反驳说:“凡是用兵打仗,都应当以取胜为目的,怎么能墨守仁义之说,按兵不动,让敌军做好准备来攻打我们?按照君公说的,我们都去当亡国奴就是,又何必去同敌人交战呢?”
宋襄公兵败后忧愤难排,想向晋国(都绛,位于今山西省翼城县东南)求援以联合攻打楚国。未等这一复仇计划实施,他屁股上的箭伤复发。第二年五月,宋襄公含恨去世。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僖公二十三年》
《史记》卷三十八《宋微子世家》
【简评】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一文中指出:“我们说运动之敌好打,就是因为敌在不意即无准备中。”“我们不是宋襄公,不要那种蠢猪式的仁义道德”(《毛泽东选集》第二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