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盖诈降用火攻
黄盖诈降用火攻
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七月,曹操领军平定北方[5]之后,挥师南下,进逼荆州(治所襄阳,位于今湖北省襄樊市)。荆州牧刘表闻讯病情加重,于八月去世。刘表次子刘琮随即率部向曹军投降,曹操占领荆州。八年前因谋刺曹操失败而投奔刘表一直寄居新野(位于今河南省新野县)的前左将军(警卫部队将领)刘备率其部众逃至夏口(位于今湖北省武汉市长江东岸),准备继续向南逃避。此前,占据江南的讨虏将军孙权派谋士鲁肃以吊唁刘表的名义去荆州与刘备联络,在长坂坡(位于今湖北省当阳市东北)遇见刘备。鲁肃建议刘备联合孙权共同抗击曹操,与刘备的谋士诸葛亮的主张不谋而合。于是,刘备派诸葛亮随同鲁肃去柴桑(位于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会见孙权。
这时,曹操已占领江陵(位于今湖北省荆州市),凭借接收刘琮的千艘战船率军东下。他派人给孙权送来一封信,信中称“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通鉴纪事本末》卷九《孙氏据江东》)。孙权幕府长史(幕僚长官)张昭等人看了曹操这封信后惊慌失措,主张向曹操投降。鲁肃和将军周瑜则力主抗击曹军。孙权对投降的言论大为光火,在两派意见争执不下的情况下,他拔出佩刀砍断面前的奏案,警告说:“谁再敢说投降曹操,就同这奏案一样!”
之后,鲁肃、诸葛亮等人说服孙权,使其同意联合刘备共同抗击曹操。孙权令周瑜率三万名精兵与刘备募集的二万名兵士在樊口(位于今湖北省鄂州市西)会师。
九月,孙权和刘备联军向前推进,与曹操军队在赤壁(位于今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西南赤矶山)对峙。当时,曹军流行传染疾病,与孙、刘联军初次交战失利,退驻长江北岸。曹军大多是北方人,不习水性,经不住在长江风浪中颠簸。曹操下令将一艘艘战船首尾用铁链连接起来,力图使船体在江中稳定。
丹杨(治所位于今安徽省宣城市)都尉(军事将领)黄盖随同周瑜出征,他向周瑜建议说:“眼下我军人少,曹军人多,与之对阵难以持久。我听说曹军舰船首尾相接,连在一起,将军可以用火攻将其焚毁。”周瑜听取黄盖这一意见,并同他设计诈降。随后,黄盖派人给曹操送去一封信,信中称:“孙权部众难以抵御丞相百万大军,我决定向丞相投降,近日设法去拜见丞相。等交战那天,我率部冲锋在前面,将见机行事,为丞相效命。”曹操开始怀疑黄盖诈降,经亲自询问送信的人,对黄盖投降信以为真,不再加以提防。
黄盖选择一个刮南风的日子,调集数十艘蒙冲战船,船上装满浇上油的干柴和芦苇,外面用帷幕蒙着,船尾系着便于逃脱的快艇。曹军将士远远望见悬挂黄盖军旗的船只向他们驶来,无不翘首以待,为之庆幸。
当诈降船队行驶离曹军船阵不足二里远时,黄盖下令将数十艘战船同时点火,一齐向曹军船阵冲去。船如离弦之箭,火借风势逞威。曹军猝不及防,其船阵很快着火,船与船用铁链连接,一时无法分开,致使停在江边的战船全部被烧毁,连江岸边的军营也着了火。曹军被烧死和淹死的兵士不计其数。周瑜率军乘势登上长江北岸,奋勇追击。曹军溃败,人马相互践踏,死伤大半。曹操率残兵败将避开大路,从华容(位于今湖北省潜江市西南)小道步行逃走,误入一片沼泽地。他下令兵士在泥泞路上铺草,骑兵才得以通行。刘备、周瑜率军一直追到南郡(治所位于今湖北省荆州市),没有追上曹操。第二年,周瑜领兵夺取曹操部将曹仁镇守的江陵。
赤壁之战使曹操军力损失惨重。之后,孙权势力大为发展,刘备从孙权那里借据荆州(即江陵)。从此形成曹、孙、刘三方鼎足而立的格局。
卷五十四《周瑜传》、卷五十五《黄盖传》
《通鉴纪事本末》卷九《孙氏据江东》
【简评】
清代学者王夫之认为:“赤壁之战,操之必败,瑜之必胜,非一端也。舍骑而舟,既弃长而争短矣。操之兵众,众则骄;瑜之兵寡,寡则奋。”“此其一也。操乘破袁绍之势以下荆、吴,操之破绍,非战而胜也,固守以老绍之师而乘其敝也,以此施之于吴则左矣;吴凭江而守,矢石不及,举全吴以馈一军,而粮运于无虑之地,愈守则兵愈增、粮愈足,而人气愈壮,欲老吴而先自老,又其一也。北来之军二十万,刘表新降之众几半之,而恃之以为水军之用,新附之志不坚,而怀土思散以各归其故地者近而易,表之众又素未有远征之志者也。”“故黄盖之火一爇而人皆骇散,荆土思归之士先之矣,此又其一也。”(《读通鉴论》卷九《献帝二十八》)
毛泽东对火烧战船一事评价很高,他说:“孙刘联合一把火烧了曹操,烧出一个三国鼎立。”(《毛泽东读书笔记》上“看战争,看组织”,毛泽东50年代末60年代初同工作人员的谈话)
笔者认为,黄盖诈降火烧曹军战船,是孙、刘联军取得赤壁之战胜利的关键一步。曹操的失误在于连接战船,黄盖的高明在于设计火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