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露锋芒
抗御后金[14] 初露锋芒
明天启二年(1622年)正月,袁崇焕经人推荐调任兵部职方主事(朝廷主管军事的部门内设测绘地图机构文秘官)。当时,明东北边防重镇广宁(位于今辽宁省北宁市)被后金军队攻占,京都为之戒严,朝廷大臣议论如何扼守山海关(位于今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区),防御后金军队继续南下。袁崇焕听说后独自骑马去观察山海关内外地形,其家人和兵部都不知道他的去向。没过两天,袁崇焕回到兵部,声称只要给他一定数量的军马钱粮,就能守住山海关。朝廷大臣赞赏袁崇焕的气魄。不久,明熹宗提任袁崇焕为佥事(司法监察官员),让他监督山海关军事。
辽东镇(明九边镇之一,治所位于今辽宁省辽阳市)经略(军事长官)王在晋令袁崇焕监督前屯卫(位于今山海关东北)军事,安置那里的失业难民。袁崇焕受命后不顾路途险阻和虎豹出入,当天晚上便率队出发,深夜赶到驻地。镇守前屯的官兵都佩服他的胆量。袁崇焕到达前屯后,安抚军民,激励官兵加强战备,政绩显著。一次,他查核兵士人数,发现某军校(职级低于将军的武官)虚报人数,随即下令将该军校斩杀。在辽东督查军事的大学士(宰相)孙承宗召见袁崇焕,怒斥道:“监军有权擅自杀人吗?”袁崇焕低头认错。
天启三年(1623年)九月,孙承宗令袁崇焕同将军满桂领军镇守宁远城(位于今辽宁省兴城市)。袁崇焕下令加固宁远城墙,使之成为关外重镇。他善于抚慰部众,官兵都乐于为他尽力。袁崇焕忠于职守,接到父亲去世的家信,他以边防大事为重,没有回家治丧守孝。此后,袁崇焕升任右参政(相当省级行政副长官),协助孙承宗收复山海关外二百余里疆土。
天启五年(1625年)十月,新任辽东经略高第认为山海关外的土地难以守住,下令驻守山海关外的军队撤回关内。袁崇焕极力劝阻,高第拒不接受袁崇焕的意见,令其从宁远撤退。袁崇焕坚决抵制,称其职责就是守卫宁远,宁愿死在宁远城,也决不后撤。镇守锦州(位于今辽宁省锦州市)、大凌(位于今辽宁省凌海市南)等地的明军撤回关内后,宁远成为明军据守的关外孤城。
天启六年(1626年)正月,后金汗努尔哈赤下令军队攻打宁远。袁崇焕“刺血为书,激以忠义”,誓死与将士守卫宁远城。后金军连续数日围攻宁远城,高第闻讯按兵不救。袁崇焕镇定自若,指挥部众将后金军击退,以功被提为右佥都御史(最高监察机关副长官)。接着,明熹宗任命袁崇焕为辽东巡抚(行政长官)、兵部右侍郎(兵部副长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