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罪处死
受间被诬 论罪处死
当年十一月,后金汗皇太极派遣数十万大军南下。后金军撇开驻防锦州、宁远的祖大寿部、何可刚部,分路攻入龙井关(位于今河北省遵化市东北)、大安口(位于今河北省遵化市西北)。袁崇焕闻讯当即召令祖大寿、何可刚率部入关,随同他转至蓟州(位于今天津市蓟县)御敌。当时,袁崇焕部下拥有军士十五万三千名,战马八千余匹。袁崇焕意欲同后金军决战,失利的消息却接连传来:赵率教阵亡,遵化(治所位于今河北省遵化市)等地失守,总兵朱国彦自尽,后金军绕过蓟州向西进发。袁崇焕大为惊恐,火速领兵护卫京都,屯驻广渠门外。崇祯帝召见袁崇焕给予慰劳。袁崇焕以兵马疲敝,请求率部进入京城休整,崇祯帝没有同意。袁崇焕激励将士顽强抗击后金军,双方各有伤亡。
后金大军临近京都,引起朝廷内外一片惊慌,诋毁袁崇焕的舆论哗然而起。有人指责袁崇焕手握重兵而纵敌入关,也有人诬蔑他故意引导后金军威胁京都,迫使朝廷与之缔结城下之盟。崇祯帝听到种种非议后对袁崇焕产生怀疑。
在此期间,后金将领向明朝廷施用离间计。他们故意在被俘的明朝某宦官囚所附近议论与袁崇焕私下订有密约,并让这个宦官偷跑回去。这个宦官逃回明皇宫后,将后金将领所说的话奏告崇祯帝。崇祯帝信以为真,认为袁崇焕私下已投降后金。
十二月十五日,崇祯帝召见袁崇焕、祖大寿等人,当场下令将袁崇焕逮捕入狱。祖大寿惊恐不安,回到军营后即率部出逃。吏部尚书(朝廷主管官吏任免的部门长官)王永光等人弹劾袁崇焕“擅主和议、专戮大帅”,请求予以治罪。
崇祯三年(1630年)八月,崇祯帝以谋叛的罪名下令将袁崇焕押赴闹市处死,并将其妻子及兄弟流放到三千里以外荒僻的地方。天下有识之士都认为袁崇焕死的冤枉。
《明史》卷二百五十九《袁崇焕传》
《明史纪事本末》补遗卷四《毛帅东江》
【简评】
袁崇焕立志献身边防,弃孝尽忠。他长年戍守辽东,为抗御后金军南下立有战功。然而,他志大才疏,受任辽东经略后,不仅未能兑现五年内平定辽东的诺言,相反不到两年却让后金军越过其防线进入关内,直逼京都。这一重大失误是不可宽恕的。他刚愎自用,妄杀部将;未经奏报获准,擅自同后金议和,且拒听诏令固执己见,也是其重大过失。袁崇焕虽有诸多失误,但并没有阴谋叛国,他对明朝廷是忠诚的,以谋叛罪将其处死实属冤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