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意不归汉
悲歌送苏武 执意不归汉
汉昭帝即位(前87年)后,辅政大将军霍光(字子孟)、左将军上官桀(字少叔)特意派李陵的老朋友任立政(字少公)等三人出使匈奴,迎接李陵归汉。任立政对李陵说:“汉朝已经实行大赦,全国上下安居乐业,如今皇帝年少,由霍子孟、上官少叔辅政。少卿长期流离北方,不会不思念故乡吧?”李陵沉默一会,望着任立政,摸着自己椎形发髻说:“我已经穿上胡服了!”任立政说:“二位辅政将军派我来问候你,欢迎少卿回归汉朝,不要担心回去后不富贵。”李陵叹息说:“少公啊!我回去亦容易,如果再受到惩处,怎么办?”任立政声称保证他的人身安全,一再劝李陵归汉。李陵则以大丈夫不能再受侮辱,坚持谢绝汉朝使臣的召请。
其实,李陵对自己寄身匈奴也并非毫无反思。中郎将(警卫部队将领)苏武(字子卿)于天汉元年(前100年)奉汉武帝之命出使匈奴被扣留,后来被囚禁于北海(位于今俄罗斯贝加尔湖)边。匈奴单于知道李陵与苏武当年同在汉朝廷担任侍中,派李陵以老朋友的名义去劝说苏武投降。李陵见到苏武后,同他连日饮酒,畅述故情。李陵百般劝说,苏武誓死不降。李陵有感于苏武对汉朝的忠诚,慨然长叹道:“唉!子卿无愧是忠臣义士!李陵和您相比,真是罪恶滔天!”说着,他泪流满面,自惭形秽,随即告别而去。后来,李陵不好意思再去见苏武,派他的妻子给苏武送去几十头牛羊。
始元六年(前81年)二月,李陵听说苏武获释即将回归汉朝,写信向苏武祝贺,赞美他守节不移,依依不舍之情溢于字里行间。李陵在信中写道:“子卿名声冠于图籍,分义光于二国,形影表于丹青。”“行矣,子卿!恩若一体,分为二朝,悠悠永绝,何可为思?人殊俗异,死生断绝!何由复达。”(《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汉文卷二十八《李陵与苏武书》)李陵在该信中流露出深厚的故人之情、故国之恋。
苏武临回国前,李陵设宴为他饯行。席间,李陵回首十八年前的往事,对苏武说:“我虽然才能低下,如果汉朝当初能宽恕我的罪过,保全我老母的性命,让我奋起洗雪耻辱,我也能像曹沬[20]那样干出一番事来。这是我至今念念不忘的一件憾事。谁知汉朝竟杀灭我全家。皇上既然对我如此无情,李陵对汉朝还有什么可留恋的呢?算啦,我说这些,不过是想让你知道我的心意和隐恨罢了!我身居异国,这次与子卿分手,恐怕就是永别了!”说到这里,李陵拔剑起舞,饮泣悲歌:
径万里兮度沙幕,为君将兮奋匈奴。
路穷绝兮矢刃摧,士众灭兮名已隤。
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
歌罢,李陵挥泪与苏武诀别。
李陵入居匈奴,心情并不惬意。他在《答苏武书》(见《昭明文选》,前人认为该篇系伪作,节录以供参考)中写道:“自从初降,以至今日,身之穷困,独坐愁苦,终日无睹,但见异类。韦廜毳幕,以御风雨。膻肉酪浆,以充饥渴。举目言笑,谁与为欢?胡地玄冰,边土惨裂,但闻悲风萧条之声。凉秋九月,塞外草衰。夜不能寐,侧耳远听,胡笳互动,牧马悲鸣,吟啸成群,边声四起。晨坐听之,不觉泪下。嗟乎子卿!陵独何心,能不悲哉!与子别后,益复无聊。”“陵不难刺心以自明,刎颈以见志,顾国家于我已矣。杀身无益,适足增羞,故每攘臂忍辱,辄复苟活。左右之人,见陵如此,以为不入耳之欢,来相劝勉。异方之乐,只令人悲,增忉怛耳。嗟乎子卿!人之相知,贵相知心。”李陵在北方生活二十多年,于西汉元平元年(前74年)在匈奴病逝。
《汉书》卷五十四《李陵传》《、苏武传》
《通鉴纪事本末》卷三《武帝伐匈奴》
【简评】
清代学者赵翼认为:“《史记》李陵附李广传后。”“盖迁以陵事得祸,故不敢多为辨雪也。《汉书》特为陵立传,详叙其战功,极有精采,并述司马迁对上之语,为之剖白。”“《史记》无苏武传,盖迁在时,武尚未归也。《汉书》为立传,叙次精采,千载下犹有生气,合之李陵传,慷慨悲凉。”(《二十二史札记》卷二《汉书增传》)
清代学者王夫之认为:“司马迁挟私以成史,班固讥其不忠,亦允矣。李陵之降也,罪较著而不可揜。如谓其孤军支虏而无援,则以步卒五千出塞,陵自炫其勇,而非武帝命之不获辞也。陵之族也,则嫁其祸于李绪;迨其后李广利征匈奴,陵将三万余骑追汉军,转战九日,亦将委罪于绪乎?如曰陵受单于之制,不得不追奔转战者,匈奴岂伊无可信之人?令陵有两袒之心,单于亦何能信陵而委以重兵,使深入而与汉将相持乎!迁之为陵文过若不及,而抑称道李广于不绝,以奖其世业。”“为将而降,降而为之效死以战,虽欲浣涤其污,而已缁之素,不可复白,大节丧,则余无可浣也。”(《读通鉴论》卷三《武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