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明确的课堂规则
第一节 建立明确的课堂规则
为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就必须有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要保持良好的课堂秩序,就必须建立制度化的课堂规则,以规范学生在课堂中的行为。
课堂规则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几乎涵盖课堂的所有方面。通常设置的课堂规则有:
●按时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随意缺课;
●因特殊原因迟到者要向教师报告,因事因病无法上课者应请假;
●听到上课铃响,立即进教室,准备好书籍用具,静待上课;
●按排定的座次入座,不可私自随意调换座位;
●上课和下课时随班长或值日生的口令而起立、问候,向教师表示敬意;
●提问和回答问题要先举手,经允许后才能起立发言,语言要清楚、简洁;
●课前要预习,课后要复习;
●上课专心听讲,勤于思考,仔细观察,不看无关的书籍,不做无关的事情;
●按时完成作业,做到独立思考、书写整洁、字迹清楚、格式规范;
●离开座位,走动要轻声,不妨碍他人;
●保持正确的看书写字姿势,注意用眼卫生;
●保持课堂内外整洁,不乱丢纸屑杂物,不随地吐痰;
●课前课后,值日生做好教室清洁卫生,要揩净黑板,整理好讲台;
●尊敬教师,注意礼貌,关心同学,相互帮助;
●进出课堂要依照次序,保持安静,不影响他人学习,等等。
制定课堂规则一般遵循以下的原则与要求:
(1)课堂规则应符合4个条件,即明确、合理、必要和可行。
(2)课堂规则应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充分讨论,共同制定。
(3)课堂规则应少而精,内容表述以正向引导为主。
(4)课堂规则应及时制定与调整。
课堂规则形成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
(1)自然形成法
将原来已经存在并被广泛认可的常规加以具体化,形成课堂规则,一些自然形成的良好行为经过师生共同讨论加以强化,就形成了课堂规则。
(2)引导制定法
将原本不存在或没有引起注意的常规引申为课堂规则,让大家共同遵守。可以先由教师设计某些规则,交由学生讨论后形成课堂规则;也可以先由部分学生发动并建议,经学生讨论和教师许可后形成课堂规则;还可以在师生共同的课堂活动中,针对某些具体的情形、问题讨论制定,形成课堂规则。
(3)参照制定法
教师或者学生发现其他班级的某些些良好行为规范,而这一规范正好是自己所缺乏的,于是师生共同讨论,参照制定为课堂规则。
(4)移植替代法
将其他课堂中好的规则直接移植过来,作为要求本班学生遵从的课堂规则,或者用来替代原来不合理的规则。
下面是某班制定的课堂规则:
课前部分:
1.文具和教材建议统一摆放整齐。低段的学生,在不使用文具和教材时,统一将文具和教材收到抽屉里;在需要使用文具或教材时,再统一拿出来。
2.英语课堂上,应要求学生携带教材。对于低、中、高段孩子,都应提出按时携带教材的要求;对于高段孩子,应避免借书使用的现象。
……
课堂部分:
1.尊重他人发言,不随意打断他人发言。
2.关注他人发言,注意捕捉他人发言的核心信息。
3.关注指令,快速反应。对课堂指令快速做出反应。
5.不随意说与课堂教学无关的话。
6.发言前先举手,不随意打断他人发言。
7.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发言时做到大方、不拘谨。
8.尽量使用英语进行交流,避免使用中文。
9.快速翻到相应的页码,以眼神与教师交流已经完成翻书任务的信息。
10.阅读时,养成“指读”的习惯。
……
竞赛、游戏或活动部分:
1.仔细倾听规则的讲解,对不明白的地方举手问老师。
2.活动时按老师的指令快速做出反应。
3.大胆参与,积极思考。
4.积极反馈。
5.两人对话交流时,学生应明确谁先说;交流完后怎样传递结束的信息等。
……
应该说,这份规则很详尽了。
课堂规则和程序一旦建立,就要仔细监督学生的行为,要求学生严格遵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