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宽严之间寻求平衡
第五节 在宽严之间寻求平衡
云南剑川人赵藩在成都武侯祠写了一副对联。这副对联是: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视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这副对联赞扬了诸葛亮执法严谨,审时度势,实事求是,宽严结合的方针。作为一名教师,在向学生施教时,也非常有必要借鉴一下这副对联给我们的启示,把握好课堂中的“宽”与“严”。
来看下面这个案例:
我接手的五年级三班是学校出了名的纪律差的班级,才开始任该班英语老师时,我就怀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信念,每天饱含热情、笑脸相迎的走进教室,可是结果并不是我想象的那么乐观,孩子们根本就不买账,因为以前的英语老师都是整天板着个脸凶巴巴的应对他们,而今觉得这个老师不凶,便开始逍遥了。接下来的日子我还是以这样的信念坚持着,可班级的状况不但没有改善,孩子们反而更加疯狂,除了主学科课堂纪律与学习态度稍微好一些以外,英语课上纪律差、作业不认真完成,根本就不把老师说的话放进心里。这时,我在想,完全以温和的态度对待学生不可行,于是,我接着采取了相反的措施。
每天我就放下了脸,板着个面孔,用命令的口气对孩子们说话,做错事情的严肃处理,这样的方式在初实行时好像还很管用,孩子们开始以为老师是说着玩的,都不理不睬,后来见我严肃处理了几名违反纪律的同学,便有所好转。但是,这样的方式是把孩子震住了,同样也带来了诸多麻烦,孩子们上课也不爱回答问题了,更不爱参加课堂活动,整个班级没有生气,孩子们好像每天都心事重重,害怕自己犯了错误。我又在审视自己的管理方式了,看来像法西斯式的管理办法不能用于学生之中,于是,我便找班级同学谈心,了解他们需要什么样的方式;找爱起哄的同学聊天,同时,在班级建立“每月之星”评比,把表现改善最大的同学定为明星,在班级表扬,并重奖,如:赠书,同时在书上写下鼓励的话;在同学们的作业本上耐心的写下鼓励的话语与薄弱的地方;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让家长了解孩子学习状况;每次进教室我还是饱含热情,但该严肃的地方我还是严肃起来;对于做错事情的学生,我还是严肃处理,但下来之后还要专门找该学生谈,让他自己找出自己的不足与改进的方法;把尽量多的时间留在教室和学生一起,了解他们的思想与需求;同时,还利用班会、午会时间进行思想交流……
这样坚持了两个多月,孩子们有所改善,虽然英语课堂还是存在诸多不足,但我看见了孩子们的进步,看见了他们对老师的理解。
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些与课堂要求背道而驰的行为,教师既不能置之不理,放任自流,也不能锱铢必较,有违必究。过宽和过严,都是课堂管理的大忌。作为一名合格的老师,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课堂管理者,就必须有所创新,在宽与严之间求得平衡。
那么,教师如何才能使课堂管理“宽严”有度呢?
一是要严而有度。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对于学生严中要有爱,严中要有度,严中要有循循善诱,严要符合学生身心和谐发展规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接受你、认可你,遵循你的教导。如果苛刻的严格,反而给学生造成心理压力,产生逆反心态。
二是在课堂管理上要始终保持公平、公正。同样一个错误,不能因为它发生在一名优等生身上就“抬手”放过;而发生在一名差生身上则一看就烦,劈头盖脸就是“一顿”。这样处理很容易导致学生口服心不服,对老师充满了抱怨,甚至产生逆反敌对心理。我们在课堂管理上一定要谨记:在任何事情面前,孩子都是一样的,“一视同仁”是我们工作的标尺。
三是课堂管理要讲求科学性、艺术性。同样一件事情,有的教师布置,孩子就乐意做;而有的教师布置,很多孩子就“撅着嘴”做。这里面充分体现了老师课堂管理的科学性、艺术性。而有的教师在这一方面能力显得非常欠缺,在僵硬的氛围内,让学生难以接受。这些教师必须要注意提高自己在这方面的能力。
清代的冯班曾说:“师太严,弟子多不令,柔弱者必愚,强者怼面严,鞭扑叱咄之下,使人不生好念也。”孔子也说:“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凡事过了头,都会走向反面。我们在课堂管理上也是同样如此,因此做到宽严有度是极为重要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