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教师职业伦理的案例

教师职业伦理的案例

时间:2023-05-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教师职业伦理意识的自觉性教师职业伦理意识,是指对教师职业的观念、想法及态度,包括教师的职业认识、职业理想、职业信念和职业意志等内容。这种教育劳动的独立性、灵活性,就要求教师在职业伦理意识上有高度的自觉性,否则就不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二是出于教师职业责任感的内心监督,使教师更具有职业伦理意识的自觉性。这种转化过程就是教师的自觉行为。

教师职业伦理意识的自觉性

教师职业伦理意识,是指对教师职业的观念、想法及态度,包括教师的职业认识、职业理想、职业信念和职业意志等内容。教师职业伦理意识与其他职业伦理意识相比具有更强的自觉性。

一是教师劳动本身的特殊性,要求教师在遵守职业伦理方面要有较强的自觉性。表面上看,教师的劳动是依据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的要求,具体为教育方针、教学目的、教学计划的要求进行的,但由于教师劳动本身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较强的独立性、灵活性。从教育劳动的时空看,教育劳动的时间一部分是限定的,如上课、下课、教学进度等都有明确的规定,而大量的劳动时间的支配、使用是自由的。比如,教师备一节课可能花10个小时、20个小时,甚至更多的时间,也可以花5分钟、10分钟时间草率了事。教育劳动的空间也有很大的自由选择余地。教师不必像工人守在车间、营业员守着柜台那样固定在教室里。学校内外、家庭、社会公共场所等,都可以用来作为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场所。这种教育劳动的独立性、灵活性,就要求教师在职业伦理意识上有高度的自觉性,否则就不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二是出于教师职业责任感的内心监督,使教师更具有职业伦理意识的自觉性。教师在教育中抱怎样的劳动态度,表现怎样的道德品行,完全取决于教师的责任感和内心的自我监督。从某种意义上说,由于教师劳动的特点,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处于严格的监督之下,它包括学生的监督、教师集体的监督以及社会的监督。只有当这些外在的监督转化为教师内心的自我监督时,外在的监督才能真正发挥作用。这种转化过程就是教师的自觉行为。这就要求教师无论是在社会公共场所,还是学生面前,都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时刻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以高度的责任心对待工作,特别要注意自己行为的后果和影响,自觉地为人师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