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访谈式报道学问大

访谈式报道学问大

时间:2023-05-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访谈式报道学问大第十四节 访谈式报道学问大在电视里,谈话类节目收视率很高,比如《艺术人生》《面对面》和《实话实说》等,于是,全国各地的广播电视争相效仿。同样,访谈式报道也不是“流水账”,这里面的学问大着呢!因为访谈式报道多是对话的形式,所以要注意适应读者的阅读习惯。这样就体现出访谈式报道的特点了。请联系小艳同学,做一个访谈式报道。

访谈式报道学问大

第十四节 访谈式报道学问大

在电视里,谈话类节目收视率很高,比如《艺术人生》《面对面》和《实话实说》等,于是,全国各地的广播电视争相效仿。其实,报纸的访谈式报道应该算电视谈话类节目的“老前辈”了,受它的启发,电视谈话类节目将报纸访谈式报道的“功夫”发扬光大了。

说到这里,有小记者撇起了小嘴:“访谈访谈,不就是记者提问、采访对象回答吗?我看电视上这类节目都很轻松,不就是像记‘流水账’一样,有什么难的?”

笑笑姐姐要提醒这些有“轻敌”思想的小记者:在谈话类节目轻松的背后,其实凝聚了电视工作者大量的心血。同样,访谈式报道也不是“流水账”,这里面的学问大着呢!

第一个学问:有头有尾,首尾呼应。因为访谈式报道多是对话的形式,所以要注意适应读者的阅读习惯。开头把缘由介绍清楚,结尾用概括的语言总结一下,再适当升华报道的内容。

第二个学问:紧扣现实,生动好读。在采访对象洋洋洒洒的说话中,切记要紧紧抓住人们最关心的内容来写。在交谈中,也许话锋转换得很快。表现在报纸上,就是有跳跃性,这样的报道信息量大,生动好读。

第三个学问:尊重事实,不虚构夸张。在谈话过程中,也许采访对象说话的速度比较快,小记者不可能完全记下来。在写报道的时候,记不住的内容不能由小记者自己来说,不能随自己的想像虚构,把自己的话“编”成读者的话。必要的时候,小记者应该再通过电话补充或证实。

第四个学问:朗朗上口,多用短句。访谈式报道比较生动、上口,容易被读者接受,所以尽量写得活泼些,多用短句。这样就体现出访谈式报道的特点了。

1.访谈式报道是“流水账”吗?

2.学校的教师节晚会正热闹地进行着,五年级的小艳同学是校园小明星,她表演的舞蹈赢得了热烈的掌声。请联系小艳同学,做一个访谈式报道。

小记者新闻习作

挨打的经历

你挨过打吗?据我所知,我们班上有80%的同学挨过爸爸妈妈打。最近,我们小记者全线出击,就“挨打的经历”做了特别采访。

采访实录1

被采访人:阿坤(化名)

小记者:阿坤,听说你昨天挨打了,真有此事吗?

阿坤:唉,别提了。糟糕透了,从小到大这次挨打最严重。

小记者:是谁打了你呀?

阿坤:我爸爸。他每天下班之后辅导我学习,并帮我检查作业。

小记者:你爸爸为什么打你?

阿坤:因为我给孙楠写信,还有演讲比赛时我听孙楠的歌,被老师发现并叫了家长。回家之后,爸爸对我大发雷霆,打了我一顿,我心里很不服气。

小记者:爸爸打你有他的理由吧?

阿坤:是啊,他希望我好好学习。可是我听歌也不误学习呀!我都是在空闲时间听歌的呀!

小记者:你可以抽时间和爸爸好好谈一谈,告诉他打人不对!

(本报小记者张燕河南中牟县直第一小学六(1)班)

采访实录2

被采访人:小花妮(化名)

小记者:听说你也挨过打,是为什么呢?

小花妮:因为我把大姨从我家赶走了。

小记者:能具体讲一讲吗?

小花妮:可以。那次我大姨生病了,在我家住了好长时间。有一天,我对大姨说:“大姨,你整天吃我家的,穿我家的,还住在我家,你还不走呀!”说了几次后,大姨终于被我赶走了。我却惨了,妈妈知道后,狠狠地打了我一顿,现在想起来,身上还疼呢!

小记者:哦……是吗?真是对不起,又让你重温往事了。

小花妮:从那以后,大姨再也不来我家了。

小记者:你现在后悔吗?

小花妮:我十分十分后悔啦!

小记者:哦,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你一定要知错就改哟!

(本报小记者杨柳河南中牟县直第一小学六(4)班)

采访实录3

被采访人:灿灿(化名)

小记者:灿灿同学你好,请问你挨过打吗?

灿灿:嗯……挨过,不过那是我上四年级的事了。

小记者:那次挨打的原因是什么?

灿灿:星期天没有认真写作业。那天妈妈不在家,我急急忙忙写完作业,没检查,就去看电视了。妈妈回来就检查我的作业。她看到我写得很乱,好像还有错题吧,就批评我说:“小女孩家不好好学习,成天就知道看电视,像什么样儿!”我说:“为啥不让我看电视,我有我的自由权!”妈妈见我跟她顶嘴,当然很生气,就打了我一巴掌,还用笤帚打了我几下,我身上都让她打红了。

小记者:你觉得妈妈打你应该吗?

灿灿:也许应该吧。因为我有三方面做得不对,一是没认真写作业;二是每天都看电视,有时作业没写完也看电视;三是不该跟妈妈顶嘴。

小记者:你挨打后还看电视吗?

灿灿:嘻……看!不过我每次看电视都先经过妈妈允许,她不允许我就不敢看,我可不会拿鸡蛋往石头上碰呀!

(本报小记者马帅河南中牟县直第一小学六(2)班)

小记者的话:那么多小伙伴挨过打,有点恐怖哦!我们认为家长不应该打孩子。孩子不听话或没考好,可以给孩子讲道理。打人不能解决问题,还会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对孩子的学习、身心健康都是没有好处的。

指导老师:邱成立

(摘自《中国少年报》第2397期)

阅读提示:

这篇访谈式报道很有趣吧?为什么你能一口气将它读完?小记者最后的结论是不是说出了你的心里话?从这篇报道里,你学到了什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