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藩之乱是怎么一回事
三藩之乱是怎么一回事?
三藩之乱指的是中国历史上清朝初期,三个藩镇王发起的叛乱事件。
三藩是指清朝初期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三支割据势力所辖的藩镇。清朝初年,由于清朝统治者力量尚不足以直接控制南方各省,因此从汉人降将中选拔出一些有功者分封在一些南方省份,负责管理南方诸省:吴三桂封平西王,镇守云南,兼辖贵州;尚可喜封平南王,镇守广东;耿仲明封靖南王,死后,其子耿继茂袭封,镇守福建。上述三方势力合称为三藩。三藩在所镇守的省份权力颇大,远远超过当地地方官员,并且可以掌控当地军队、税赋等。
清廷入关以后需要争取一切力量对付李自成的起义军和南明政府的反抗,此时明朝的降官降将尚是可以借助的力量。但是20年后,南方驻云南的吴三桂、驻广东的尚可喜、驻福建的耿精忠(耿继茂之子)等藩王已经形成相当大的势力,并且与清廷分庭抗礼。其中吴三桂的势力最大,不仅在经济上是中央政府的沉重包袱,而且直接威胁到清政府的统治。
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春,康熙帝作出撤藩的决定。
在康熙帝作出撤藩的决定后,吴三桂首先于当年11月杀死云南巡抚朱国治,自称天下招讨兵马大元帅,提出“兴明讨虏”的口号,将矛头直接指向清政府。吴三桂的军队从云、贵开进湖南,几乎占领了湖南全省,进而进犯四川,四川官员纷纷投降。福建、广东、广西、陕西、湖北、河南等地都有一些藩王或将领响应。
吴三桂在湖南沿江积极部署防御工事,不敢再向北发展,康熙帝抓住机会调整战略、安排兵力。在政治上,康熙帝采取剿抚并用的手段,首先坚决打击吴三桂,而对其他的叛变者实行招抚,通过分化反叛力量来孤立吴三桂。军事上,康熙帝仅以湖南为进攻的重点,同时做到了充分信任汉将,这样就大大鼓舞了朝廷军队的士气,同时也争取了民心。
在耿精忠、尚之信归附清廷之后,吴三桂于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在衡州称帝,建国号为周,建元昭武,而且大封文臣武将。其实此时的吴三桂已经到了穷途末路。他积郁成疾,不久病死。吴三桂死后,其孙吴世藩继承了他所谓的“帝位”。
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冬,清军攻入云贵省城,吴世藩自杀,历时8年的三藩之乱最终被平定。
平定三藩之后,清政府才从真正意义上完成了统一,确立起了稳定的皇朝统治,并进一步为以后的“康乾盛世”奠定了政治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