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是怎样一部书
《四库全书》是怎样一部书?
《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官修书,也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而得名四库。该书共收录古籍3503种、79337卷、装订成36000余册,保存了丰富的文献资料。
“四库”的名称,源于唐朝初年。唐初,官方藏书分为经史子集四个书库,号称“四部库书”或“四库之书”。经史子集四分法是中国古代图书分类的主要方法,它基本上囊括了古代所有门类的图书,故称“全书”。清朝乾隆初年,学者周永年提出“儒藏说”,主张将儒家著作集中到一起,供人参阅。周永年的提议得到社会的广泛响应,这是编修《四库全书》的社会基础。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十一月,安徽学政朱筠提出《永乐大典》的辑佚问题,得到乾隆帝的认可,于是乾隆帝诏令将所辑佚书与“各省所采及武英殿所有官刻诸书”,汇编在一起,名为《四库全书》。这样,由《永乐大典》的辑佚便引出了编纂《四库全书》的浩大工程,这是编纂《四库全书》的直接原因。
《四库全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分,部下有类,类下有属。全书共有4部44类66属。经部主要收录儒家“十三经”及相关著作;史部主要收录史书;子部主要收录诸子百家著作及类书;集部主要收录诗文词总集及专集等。《四库全书》的分类法是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图书分类法之一。
《四库全书》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按照内容分类,经部主要包括易类、书类、诗类、礼类、春秋类、孝经类、五经总义类、四书类、乐类、小学类等10个大类,其中礼类又分为周礼、仪礼、礼记、三礼总义、通礼、杂礼书6属,小学类又分为训诂、字书、韵书3属;史部主要包括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杂史类、别史类、诏令奏议类、传记类、史钞类、载记类、时令类、地理类、职官类、政书类、目录类、史评类等15个大类,其中诏令奏议类又分为诏令、奏议2属,传记类又分为圣贤、名人、总录、杂录、别录5属,地理类又分为宫殿疏、总志、都会郡县、河渠、边防、山川、古迹、杂记、游记、外记10属,职官类又分为官制、官箴2属,政书类又分为通制、典礼、邦计、军政、法令、考工6属,目录类又分为经籍、金石2属;子部主要包括儒家类、兵家类、法家类、农家类、医家类、天文算法类、术数类、艺术类、谱录类、杂家类、类书类、小说家类、释家类、道家类等14大类,其中天文算法类又分为推步、算书2属,术数类又分为数学、占侯、相宅相墓、占卜、命书相书、阴阳五行、杂技术7属,艺术类又分为书画、琴谱、篆刻、杂技4属,谱录类又分为器物、食谱、草木鸟兽虫鱼3属,杂家类又分为杂学、杂考、杂说、杂品、杂纂、杂编6属,小说家类又分为杂事、异闻、琐语3属;集部主要包括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等5个大类,其中词曲类又分为词集、词选、词话、词谱词韵、南北曲5属。除了章回小说、戏剧著作之外,以上门类基本上囊括了社会上所有门类的图书。
然而,《四库全书》也有诸多不足之处,如:
1.重视儒家典籍,把儒家经典放在突出的位置。
2.轻视科技著作。把西方现代科学技术视为“异端之尤”,可以“节取其技能,禁传其学术”,因此在《四库全书》中,除了农家、医家和天文算法类收录少数科技著作之外,一般科技著作是不收录的。
3.不收录戏剧著作和章回小说。
4.图书正文或有删节或篡改。
联系当时的政治背景,我们可以看出,编纂《四库全书》的过程,也是一个寓禁于征的过程,即大兴文字狱的过程。据统计,在长达10余年的编修过程中,禁毁图书3100多种、15万部以上。即使是收入《四库全书》的图书中,也有很多删节或篡改。
另外在编纂《四库全书》的过程中,还编写了《四库全书荟要》、《四库全书总目》、《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四库全书考证》、《武英殿聚珍版丛书》等,这几种书均可以看作是编纂《四库全书》的副产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