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升腾的恐怖蘑菇云

升腾的恐怖蘑菇云

时间:2023-05-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升腾的恐怖蘑菇云1938年3月16日,从奥地利返回德国的希特勒在柏林国会大厦里正式宣布成功“和平”吞并奥地利的消息。在附近边防哨所的比利时士兵闻讯后赶到事发地点进行营救。他的手受到了严重烧伤。由于他的疏忽,泄露了德军作战的重大机密。远在柏林的希特勒获悉西进情报泄露,陷入狂怒之中。至4月9日凌晨4时20分,德军全面展开入侵挪威和丹麦的“威悉河演习”行动。德国派出250万军队集结在法国、荷兰以及比利时的边境。

升腾的恐怖蘑菇云

1938年3月16日,从奥地利返回德国的希特勒在柏林国会大厦里正式宣布成功“和平”吞并奥地利的消息。面对希特勒赤裸裸的侵略行为,英法两国只是发出了强烈抗议,依然没有对德国采取实质性的制裁行动。于是希特勒的胃口变得越来越大,捷克斯洛伐克顺理成章地成了他的下一个目标。

1938年9月,在《慕尼黑协定》签订几小时后,苏台德小镇普拉纳的街道上就挂满了纳粹旗帜,小镇也被更名为普拉。

百密一疏

事情的详细经过是这样的。1940年1月10日,德国军官、32岁的赖因贝格少校和驾驶员穿着便服驾驶一架轻型飞机沿着比利时边境飞行。由于引擎故障,飞机紧急迫降在比利时境内。迫降时,飞机的机翼已经被树枝撕掉了。在附近边防哨所的比利时士兵闻讯后赶到事发地点进行营救。两个德国人均未受伤,他们被带到了附近的比利时军队总部。在那里,他们要求和德国驻比利时使馆武官通电话。在等待比利时讯问人员到达时,赖因贝格少校佯装打盹,正当旁边的比利时士兵开始松懈时,赖因贝格突然跳起来,快步跑到烧得通红的炉火边,将藏在大衣口袋里的一沓纸快速地扔了进去。待两个比利时士兵回过神来时,已经来不及了。恰好,比利时地方长官艾米利欧·罗志上尉正推门入内,打算讯问两个德国人。看到这种情形,他飞快地将手伸进火炉里,将已经开始燃烧的纸卷拿了出来扔在地上,迅速用脚踩在上面扑灭了火焰。他的手受到了严重烧伤。赖因贝格二话没说,冲上去便抢罗志的手枪,两人开始在地上扭打起来。闻讯冲进来的比利时士兵快速制伏了这个狂妄的德国人。

赖因贝格叫嚣着:“我完了!我永远不能原谅我所做的!我不是要杀你,而是要杀死自己。”由于他的疏忽,泄露了德军作战的重大机密。比利时的情报机构将烧得焦黄的碎片进行了复原。顿时,一个完完全全的“黄色”方案展现在他们眼前。纸片上写着:“西线的德军将在北海和摩泽尔河之间发动进攻……”德军所有的有关进攻法国和低地国家包括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的目标一一呈现,这是一个重大情报。

二战期间德军配备的105毫米高射炮

为了搞清楚这是否是德军情报机关的一个阴谋,比利时人在监听的情况下,特意让德国驻布鲁塞尔的武官温赫·威林格少将与赖因贝格单独进行谈话。通过电子窃听器,比利时情报人员听到赖因贝格在向威林格汇报说自己成功地将“黄色”方案烧掉后,威林格少将舒了一口气。这令他们不得不相信,这个“黄色”方案是真实的。

远在柏林的希特勒获悉西进情报泄露,陷入狂怒之中。他的密友陆军将军威海姆·凯特尔描述道:“元首几乎气疯了,大声咒骂手下人的鲁莽和愚蠢,这些人的行为几乎威胁到他的西进计划,使该计划差点夭折。”希特勒和他的上层高官们认为,“黄色”方案可能已经泄露给盟军。奇怪的是,据德国的情报机构汇报,英法两国的部署没有任何变化,希特勒这才放下心来,继续执行该计划。

按原计划进攻

被俘的德军士兵
1940年5月,被挪威军队俘虏的德军战俘正通过挪威北部城镇哈尔斯塔。这一年的1月27日,德军最高统帅部专门成立了一个由陆海空三军各派出一名代表组成的战役准备工作参谋部,拟定出代号为“威悉河演习”的战役计划,目的是快速夺取挪威和丹麦。3月1日,希特勒发出了实施“威悉河演习”的绝密指令。至4月9日凌晨4时20分,德军全面展开入侵挪威和丹麦的“威悉河演习”行动。德军只用了4小时就占领了丹麦,但面对顽强抵抗的挪威人,德军直至6月10日才占领了挪威全境。

在1940年初,一些关注战局的欧洲国家从不同渠道先后得到了希特勒将要在西线进攻的消息。在罗马,意大利王子的妻子玛丽·祖丝找到墨索里尼的女婿齐亚诺伯爵(时任外交部长),哭着告诉他,她获悉德军将要进攻她的祖国比利时。齐亚诺伯爵是一位秘密的反纳粹者,他告诉她,“根据我们的最新消息,这种进攻是完全可能的,你应该毫不犹豫地通知比利时国王雷鲍德”。不过,这些人并不是最先获得消息的,消息最灵通的还是英国。英国最秘密的密码破译机构“阿绰”(Ultra)早就截获并破译了数百个德军的无线电信号,这些信号都表明“黄色”方案将在近期内实施。此外,英国和法国的侦察机发现,在德国边界有德国步兵和装甲车在大规模集结。毫无疑问,他们都知道一场大的战事即将发生。

为了阻止“黄色”方案,德国国内一个名为“黑色管弦乐队”的秘密反纳粹组织开始了行动,该组织由德国高级军官和政府要员组成,这些爱国人士坚信希特勒引燃的战火会把德国引向彻底的毁灭之路。4月30日,德高望重的律师穆勒博士抵达罗马,作为黑色管弦乐队的负责人之一,他此行的主要使命是以教皇为牵线人联系英国驻梵蒂冈大使奥斯本,通知他德国将要在西线进攻的消息。消息很快传了出去,在5月2日,布鲁塞尔也收到了比利时驻罗马大使发来的警报。接着,荷兰、法国等国家相继得到了“黄色”方案将要实施的消息。这个时候,德军相继占领了北欧小国丹麦和挪威,德军最高统帅部认为进攻西欧的时机已经成熟。1940年5月7日,希特勒下令实施略作修改的“黄色”方案。早前由于情报泄露,在A集团军群参谋长曼施坦因的提议下,将原计划经比利时中部以法国巴黎为主要突击方向改为以阿登山区为主要突击方向,该建议令希特勒大加赞赏。德国派出250万军队集结在法国、荷兰以及比利时的边境。

1940年5月10日凌晨3时,德军如潮水般拥向阿登山区的森林,向南部城市阿琛集结。此次行动的进攻发动时间为3时半,希特勒的司令部就设在一所位于悬崖上的碉堡里。在希特勒抵达司令部半小时后,无数“斯图卡”俯冲轰炸机带着巨大的轰鸣声冲向了正在熟睡中的中立国家荷兰和比利时。在轰炸机的掩护下,德军步兵和装甲车在两小时后冲过了边界,尽管这些中立国家事先已经得到了警报,可是他们的兵力和装备不是士气高昂的德军的对手。盟军的将军们在手足无措的情形下就做了俘虏,连德国人自己都对如此巨大的战果感到惊奇。希特勒率领下的德国军队的胜利终于让英、法两国的绥靖政策以失败告终!然而,盟军高级将领在事先得到情报的情况下,仍然毫无防备,这确实是一个不解之谜。

1940年5月,德军装甲集群穿过阿登山区,突然出现在马其诺防线侧翼。

05 “无人”驾驶的神秘飞机 鬼飞行员

时间:1942年春

地点:中国桂林

事件:一架神秘的P-40战斗机出现在桂林上空,机舱里的美军飞行员施恩已死,无“人”驾驶的飞机在飞抵桂林后坠毁。

解密飞行任务

飞机驾驶员:施恩

飞机型号:P-40 战斗机

飞行路线:菲律宾棉兰老岛→中国台湾→中国桂林

行动原计划:轰炸位于中国台湾的日军机场,之后前往中国桂林的美军机场作修整。

二战期间曾经发生过许多千奇百怪的事件,这些奇怪的事件给二战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或许它并不是什么不解之谜,但也够令人匪夷所思了。

“玉米”的任务

1942年春天,日本的铁骑横行于南太平洋,海、陆、空都被太阳旗的恐怖所笼罩。此时的菲律宾已经沦陷,大批被日本人俘获的美、菲联军正行进在前往战俘营的路上。与他们相比,来自南加州的施恩和剩下的11名技师还算幸运,待在棉兰老岛上。棉兰老岛此时还未被日本人占领,可是岛上的美军物资奇缺。飞机若是没有油就是一堆废铁。绰号“玉米”(他的老家南加州人有喝玉米浆的习惯)的飞行员施恩在几天前接到一个任务,去轰炸台湾岛上的日军机场。施恩和技师们把几架旧飞机拆解下来,用没有坏掉的零件重新组装成一架性能较好的飞机,装上所有弹药,再把每架旧飞机上剩下的油集中在一架上,使它能飞到足够远的地方。如果油料使用情况好的话,他还可能飞到美军在中国的桂林机场作休整。在出发之前,施恩已经做好了必死的准备,说:“它能飞多远就飞多远吧。”

中国南部上空的飞虎队P-40战斗机
二战中,P-40战斗机是最早打下日军飞机的美军战斗机。它造价低而且容易生产,这一特点使它成为战时可快速补充的一种出色战斗机。至1942年7月为止,P-40战斗机在中国的空战中一共击毁日机500多架,而P-40战斗机才损失了50多架,取得了战损比1:10的奇迹。“飞虎队”的P-40战斗机在机头处涂画有鲨鱼嘴的装饰性图案,这也成了当时颇具特色的景观。

实际上,这是一次大胆而又危险的行动,因为一架飞机是不可能抵挡日军在台湾岛上的蚊式机群的,即便是打了就跑也要冒着生命危险。从棉兰老岛起飞后5小时,施恩来到了台湾岛上空,日军机场上的战斗机和轰炸机整整齐齐地排在那里,毫无防备。施恩迅速开始聚焦,对准敌机就是一阵猛射。很快,底下乱作一团,飞机起火了,指挥所也被炸掉了,一阵混乱之后,清醒过来的高射炮开始疯狂还击,一枚炮弹打中了施恩的P-40战斗机。几分钟之后,那些未被炸掉的敌机像一群被惹恼的蚊子,一窝蜂地围了上来,他们开始疯狂地向这架P-40战斗机扫射。施恩技术高超,此时的他和飞机均受到重创,他仍奋力驾驶飞机盘旋着冲上了云层,借助云层的掩护很快甩掉了日本人。他一边喘息着一边朝中国的桂林方向驶去,那里有美军的机场。

机场发现

1942年4月的一天,这是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一天,空中下着雨,驻守在中国南部桂林机场的飞虎队(美国志愿航空队)已经有一周的时间没有升空了。机场上停着8架美式P-40战斗机,它们被外界称为“飞虎”。几天没有敌人来袭,士兵们反而变得有些焦急,他们渴望新的战斗任务。傍晚时分,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了往常的平静。一位负责联络的中国官员告诉他们,据远处观测站的汇报,有一架身份不明的飞机正向桂林机场驶来,它的飞行高度很低,怀疑是日本人的轰炸机。美国人闻讯感到蹊跷。

指挥官约翰·汉普什命令6架飞机停在机场待命,他自己和另一名士兵作为侦察机先行去看个究竟。就在离桂林机场16千米的地方,汉普什和他的侦察兵同时发现了它。当时他们距离尚远,还看不清楚对方,这架不知名的飞机飞行高度仅60余米。汉普什的两架飞机做好了进攻的准备,当无名飞机越飞越近时,他们向它开了火。可是,汉普什突然看到,这架飞机上竟然印有美国徽章,那是一架与他们的飞机同型号的P-40战斗机。他们立即停止了射击,并试图与该飞机接近。

接近后,他们吃惊地发现,这架飞机几乎已经被打成了筛子,浑身布满了弹孔,机上的驾驶员显然是个美国人,但从机舱望去,在风挡玻璃后是一张血肉模糊的脸,他显然受了重伤。汉普什试图与他交谈,却没有得到回应。奇怪的是,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飞机还是朝着一个固定的方向飞行,可能是他用膝盖夹住了操纵杆。两架飞机发现它之后,一左一右地护送他往桂林方向飞去,但没有几分钟,飞机突然一头栽倒在地,并发生了猛烈的爆炸。这架无名飞机和机上的驾驶员光荣牺牲了。

“玉米”施恩以一种悲壮的方式完成了他的任务,使这次飞行成为一个奇迹。

06 一个决定影响一场战争 斯大林的错误决策

时间:1942年

决策者:斯大林

错误方针:由积极防御转为积极进攻。

战事回顾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实施“巴巴罗萨”计划,出兵入侵苏联,苏德战争爆发。之后,德军迅速占领了苏联西部的大片领土。1941年10月至1942年1月:莫斯科战役中,德军首次失利,被迫放弃进攻莫斯科的计划,转而集中兵力在苏联北部和南部战线发动新一轮局部攻势。

后续事件

1942年7月17日至1943年2月2日,苏军在位于伏尔加河下游西岸的苏联重要工业城市斯大林格勒与德军展开一场历时6个半月的保卫战,并最终取得到胜利,这场战役也被誉为二战转折之战。

谁是生来就会打仗的呢,何况是如此大规模的战争?在失败和错误中,被锻炼的不仅仅是军队的作战能力,还有领导者的战略决策。

以动制静

熟悉二战的人都知道斯大林格勒战役,这场战役的惨烈程度早已载入了史册。可是鲜有人知道正是由于斯大林一个错误的决策,导致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发生。

1941年12月5日,苏联军队在冬季进行反攻作战,他们向莫斯科城下的德军发起了反攻,重创德军38个师,粉碎了德军从南北两个方向突击莫斯科的企图。就在苏联军队重挫德军的大好情形下,斯大林又收到了来自遥远的东方的好消息,即日本人偷袭了珍珠港,发起了太平洋战争,这样日军对西伯利亚的威胁就暂时解除了。好事连连,斯大林召开了最高统帅部会议,以制订下一步作战任务。苏联最高级别的将领都出席了这次会议,包括有“斯大林救火队员”之称的朱可夫大将、铁木辛哥元帅、总参谋长沙波什尼科夫元帅以及伏罗希洛夫元帅等。会议上,将帅们对形势作了一致的分析与判断,但在下一步的战略方针问题上却出现了分歧,即在局势有利于我方的情况下,是采取攻势作战还是防御作战的问题。

西南方向总司令铁木辛哥元帅认为,要避免战争初期的被动局面就要以攻势战略为主,打乱敌人可能对西南方向进攻的计划。他的建议立即得到了西北方向总司令伏罗希洛夫元帅的支持。然而,总参谋长沙波什尼科夫元帅却反对这一建议,他认为,德军虽然在前期受到挫折,但在兵力上仍然占有优势,再加上欧洲战场还未开辟第二战场,在此之前苏军仍应以积极防御作战为主,为了保存战斗实力,不应立即赋予大部分战略预备队以具体任务。朱可夫大将也认同此观点,认为“任何轻率的进攻,是对形势过火的乐观。我们应该以静待变,以静制动”。会议上,两种观点僵持不下,最后,他们把问题交给了苏联最高决策者斯大林。

战略失误

斯大林是个铁腕人物,他奉行“进攻是最好的防御”的军事理念,认为用攻击来牵制敌人的进攻,打乱敌军部署,以夺取战场上的主动权是大好形势下的最佳打法。他看了一眼会场上的将军们,说:“同志们,我们如何能让敌人先下手为强呢……尽管积极防御仍然非常重要,但积极防御并不代表消极的等待。我们应以积极的攻势行动,打乱敌人部署,夺取战场上的主动权!”此言一出,无论众将服与不服,都将照之而行。最后,他们制订了在克里米亚、哈尔科夫等方向的作战计划,打算以积极的进攻粉碎德军的进攻。

斯大林的攻势战略方针,给形势好转的苏军抹上了一层凌厉的寒霜。本来,德国的冬季作战之所以失败,完全是由于苏联人会打防御战,他们把自己掩藏在战壕、工事、弹坑等掩体之下,出其不意地给不熟悉地形的德国人以沉重打击,这是在这一阶段最适合苏军的打法。可现在,士兵们却要跳出掩体,与敌人明明白白地硬碰硬,毫无疑问,这是放弃了自己的优势而正中希特勒的下怀。

1942年春天,斯大林决定把克里米亚半岛作为进攻重点,而这里也正是希特勒进攻的重点。一次在克里米亚半岛的大对攻即将开始。德军此次进攻克里米亚半岛的人物是赫赫有名的曼施坦因。精明的曼施坦因观察到,苏军将三分之二的兵力集中在半岛北部,而其南部的兵力却薄弱到只有6个师。如果以3个师的兵力出其不意地攻击克里米亚半岛南部,然后向北部苏军后方和侧翼会合,会同北部正面攻击部队形成合围之势,苏军必败。于是,他制订了一个代号为“鸨”字的作战计划,果然,苏军上当了。5月8日,当苏军仍在加强北线防御时,曼施坦因的主力已经悄悄迂回包抄到其后方,在合围的形势下向苏军发动了攻击。斯大林的对攻战彻底失败!

1942年7月底,对攻战导致的灾难性后果使苏军撤退到伏尔加河一线,在那背后,就是他们坚持的最后底线——斯大林格勒。

07 纳粹密谋袭击美国本土 “帕斯特里欧斯”行动

时间:1942年6月

行动代号:“帕斯特里欧斯”行动实施者:8名纳粹间谍

行动内容:在美国本土制造恐怖袭击

行动过程

1942年5月26日:第一小组的4名纳粹间谍乘坐德国U型潜艇从德国出发,驶向美国。

1942年6月14日:第一小组4名纳粹间谍在美国纽约阿马甘塞特海滩秘密登陆。数天后,第二小组的4名纳粹间谍在美国佛罗里达州杰克逊维尔市附近的彭特维德拉海滩悄悄上岸。

1942年6月27日:8名纳粹间谍全部被捕。

后续事件

1942年8月8日:美国军事法庭判处6名纳粹间谍死刑,并当即执行。达斯奇和另外一名纳粹间谍厄内斯特·布格因与联邦调查局“合作有功”,被免除一死,入狱服刑。

1948年:达斯奇和厄内斯特·布格因得到美国总统杜鲁门的特赦,并被驱逐回德国。

二战的战火始终未烧到美国本土,对美国而言实在是一件幸运的事。珍珠港事件后,美国人宣布参战。希特勒决定先下手为强。如果不是德国的“帕斯特里欧斯”行动败露,相信美国在当时不会太平。

破坏计划

日军偷袭珍珠港后,远在柏林的希特勒闻知此事不无气恼地说:“为什么要惹那个美国人?”希特勒并不愿意同强大的美国作战,因为美国一旦参战,就极有可能成为德国最强硬的对手。一番分析之后,希特勒决定率先向美国宣战,先下手为强。为了给那个远在美洲的巨人一记重创,希特勒责令德国军事情报机构到美国本土搞一些破坏活动,让美国人吃些苦头。于是德国军事情报机构策划了“帕斯特里欧斯”行动,主要目的是派遣熟悉美国的德国间谍到美国大城市发动炸弹袭击,目标包括火车站、犹太人商店、化工厂、水电厂以及重要的运输船只等。很快,他们招募了在美国生活过的一批纳粹间谍,并对他们进行了简单的训练课程。该课程名为“破坏课”,间谍们首先要学会如何隐藏身份融入美国社会、如何使用炸药、如何使用隐形墨水书写、如何炸毁铁轨以及如何驾驶火车等,此外还要学习各种间谍技巧。他们还被带到德国的工厂、火车站、水渠等地进行参观学习,在参观中,他们被告知同类工厂中哪些地方是最易袭击的弱点。最后有8名纳粹间谍通过了测试,他们被分成两组参加“帕斯特里欧斯”行动。

行动开始

1942年6月14日,一艘德国U型潜艇载着第一小组的4名纳粹间谍经过19天的秘密航行驶近美国东海岸,在浓雾的遮掩下,头目乔治·达斯奇和3名同伙在纽约长岛的阿马甘塞特海滩悄悄登陆。他们携带了大量高能炸药、雷管、装有硫酸的水笔,此外还带着9万美元现金。几天之后,在佛罗里达州杰克逊维尔市附近的彭特维德拉海滩,第二小组的4名间谍也秘密登陆。

第一小组一上岸就急着把炸药埋在沙地里,刚换上平民衣服,就被一名在海滩边巡逻的美国海岸警卫队员发现了。当时他们人多势众,巡逻员也拿他们没办法。4名德国间谍飞速赶往附近的火车站,乘坐火车到了曼哈顿。或许是美国经济的繁荣与和平的景象感染了达斯奇,在纽约市转了几圈后,他放弃了袭击的念头,并决定向联邦调查局自首。可是当他来到纽约联邦调查局分部时,那里的特工根本不相信他的供述,反而将他当成一个胡言乱语的疯子。达斯奇决定到位于华盛顿的联邦调查局总部去自首。这时,他的3名纳粹同伙正在纽约的夜总会中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显然他们也忘了袭击美国的任务,而将大部分时间消磨在纽约一家妓院里。达斯奇到达联邦调查局总部后,一开始总部官员也不相信他的“鬼话”,直到他将随身包中的8.4万美元全都倒在桌子上,这些官员才开始认真对待起来,并最终相信他说的一切全是真的。当时胡佛任联邦调查局局长,在得悉纳粹特工潜入美国本土密谋袭击之后,立即命令联邦调查局特工和美国警方展开大范围搜捕行动。到6月27日,另外7名潜入美国的纳粹间谍被一一捕获。

洗手间里,一位美国士兵抬头看着上方镜子旁的两行字,意思是:“如果你说得太多,这个男人将死!”二战开始后,部队动向、物资转移、装备生产等都是重要的军事机密。考虑到国家安全,美国政府通过各种渠道呼吁民众提高防范意识,保守军事秘密,宣传“Silence meant security”(沉默就是安全)。

08 艰难的荒岛争夺战 喋血瓜岛

时间:1942年8月~1943年2月

地点:南太平洋所罗门群岛东南端的火山岛屿瓜岛

事件:美军和日军围绕瓜岛展开激烈争夺战,大小战役共计三十多次,是太平洋战争中的一场重要战役,也是二战中最著名的战役之一。

美军损失情况

人员伤亡:约3300人阵亡

     约2500人受伤

舰船沉没:2艘航空母舰

     8艘巡洋舰

     14艘驱逐舰

     3艘运输船

飞机损毁:约250架

日军损失情况

人员伤亡:共计2.5万人

舰船沉没:1艘航空母舰

     2艘战列舰

     4艘巡洋舰

     11艘驱逐舰

     6艘潜艇

     16艘运输船

飞机损毁:835架

瓜岛全称瓜达尔卡纳尔岛,这座荒凉的火山岛千百年来人迹罕至。1942年,这块寂静之地突然热闹起来。位于世界两端的两个国家在这里拼了个你死我活,以至于这场战役成为人类战争史上最为惨烈的一次岛屿争夺战。

自负的日本人

自日本偷袭美国太平洋舰队在珍珠港的海军基地之后,美国人彻底从孤立主义情绪中惊醒过来,珍珠港上的每一丝硝烟、每一缕火苗都在刺激着美国人的战斗神经,他们重新认识到这场战争的意义,并全力投入到这场史无前例的大战中。美国总统罗斯福任命切斯特·尼米兹为新的太平洋舰队总司令,这位美国海军的天才级人物在此后长达4年的太平洋战争期间,成为日本海军的死敌。在他的率领下,美军很快便在随后的珊瑚海战役、中途岛战役中报了日本偷袭珍珠港的一箭之仇。

接二连三的失败并没有使日军从横行太平洋的自负中清醒过来,为了弥补舰载航空兵力和岸基航空兵力的不足,他们打算进攻新几内亚岛,占领所罗门群岛以及夺取澳大利亚北部海域的战略要地莫尔兹比港,以此来掩护主力行动的侧翼安全。为了实现这一计划,日军决定在所罗门群岛找一个大点的地方建立机场,而这个地方最终定在了瓜岛。1942年6月底,日军派遣总数为2700人的工兵部队和240人的海警部队开始在瓜岛修建机场,扩建军事设施。自负的日本人太轻敌了,如果美国人在此地发动进攻,区区3000人将如何抵挡?而与此同时,美国人也正打算在南太平洋地区建立一个反攻基地,使之成为遏制日军南侵的要塞,他们同样把眼光放在了瓜岛上。很快,根据美军侦察机获得的情报,日军在瓜岛机场建设速度很快,已经接近完工,如果日军此举一旦成功,那么美军在东南太平洋上空将受到严重威胁,日本飞机可以轻易地打击美英盟军来自于澳大利亚的补给运输。南太平洋司令罗伯特·格姆利中将指挥部队尽快抢滩登陆瓜岛,以打乱日军战略部署。如此一来,两双眼睛同时聚焦在这个世界上最荒凉的地方,一场血战不可避免。

1942年8月的瓜岛,照片中的尸体是日本人遗弃在瓜岛上的先遣队员,美军士兵准备将这些尸体集中处理掉。瓜岛位于南太平洋所罗门群岛的最南端,长150千米,宽48千米,千百年来人迹罕至。但自珊瑚海海战和中途岛海战之后,美日双方均将目光瞄准了这里,为争夺这个荒凉 的火山岛展开了一场血战。在整个瓜岛战役中,日军阵亡及失踪1.4万人,并最终被迫从瓜岛撤离。这是日本陆海军协同作战的第一次败北,从此盟军在南太平洋上掌握了战争主动权。

登陆瓜岛

1942年12月19日,一架美军“无畏”式俯冲轰炸机飞过瓜岛附近的海面。出现在它下方的是美军“进取”号、“萨拉托加”号航空母舰。为了截断瓜岛上日军的物资供应,美军对日军运送士兵和物资的船只进行了狂轰滥炸。1942年11月之后,美军甚至将全部可以调用的陆海空兵力迅速调至瓜岛。

8月7日清晨,瓜岛上的热带雨林释放出薄薄的轻雾,美国第1陆战师师长范德格里夫特陆战队少将率领1.9万士兵在30余艘战舰的掩护下悄然登陆。8日,他们轻易地便击溃了日军在瓜岛上的微弱抵抗,迅速占领了瓜岛以及邻近的图拉吉岛等岛屿。面对这个消息,日本战时大本营竟然不相信美军会在那里大做文章,他们先入为主地认为,这只不过是美军的小规模袭击,而非大规模的战略反攻,要夺回瓜岛是易如反掌的事情。当时有情报显示,美军此举只是意在破坏瓜岛机场而非大规模反攻,日军指挥高官对此深信不疑。在获悉美军占领瓜岛之后,他们推测美军在瓜岛上最多不过派遣了2000人,所以一开始只向瓜岛增派了1000余人的兵力,这些人无疑是去送死。

美国第1陆战师以1.9万人轻易夺取瓜岛,他们调侃为“小本经营做大生意”。反观日军,轻敌使他们在战术上采取了分散用兵,逐次“加油”的错误方针,不仅导致了后来的多次失利,还极大地增加了伤亡。8月13日,日本战时大本营命令第17集团军司令百武晴吉中将指挥瓜岛夺回战,在错误的判断下,他只派出一个团不到1000人的兵力作为先遣队登陆瓜岛。18日晚,先遣队队长一木清直率领1000名士兵登陆瓜岛,进入瓜岛深处,21日凌晨1时,一木与众士兵落入了美军精心安排的包围圈内,经过数小时激战,一木清直的先遣队全军覆没。日军争夺瓜岛初战失利。同一天,日军将领山本五十六接到情报,有9艘美军舰船将要运输物资到瓜岛,山本五十六认为只要会同百武晴吉中将一起歼灭岛上美军,就可以夺回瓜岛机场并诱出美国海军主力决一死战。可惜,他对瓜岛上的美军实力也进行了错误的判断,登陆瓜岛时只派出了5000人。8月24日,在部队登陆之前,山本五十六的舰队与美军第61特混舰队在东所罗门海域进行了一场海空大战。本来战争双方势均力敌,可日本人偏偏自我感觉良好,向长官频频告捷,山本五十六在错误的情报下认为美军已经被打败,即命令运输登陆部队的船只在瓜岛靠岸并登陆。

美军第61特混舰队司令弗莱彻观察到,日军正在进行一次鲁莽的登陆行动,他决定将计就计,以退为攻,等日军登陆后再以岸基机和舰载机予以迎头痛击。果然,在2000余人的日本先头部队刚刚上岸后,就被美军火力打得血肉横飞,伤亡惨重。此时,日军终于意识到美军在瓜岛绝不是什么战术袭击,也不仅仅是要破坏机场,而是要把瓜岛作为一个重要的反攻基地。8月31日,日军战时大本营下达命令,在瓜岛方向集中陆海军主力,协同作战迅速击溃瓜岛美军。这天晚上,日军第35旅旅长川口清健少将率领4200人在夜色下乘驱逐舰强行登上瓜岛,从此时起,双方开始了一场为期半年之久的瓜岛争夺战。

1942年11月的瓜岛,美国海军陆战队利用竹筏渡过马坦尼考河。

1942年11月,瓜岛上的克鲁兹角,两名美国海军陆战队队员在搜查日军的一处暗堡。

日军“零”式战斗机飞行员
1943年4月7日,日本海军“瑞鹤”号航空母舰驶离所罗门群岛的布因岛。甲板上,“零”式战斗机飞行员正在为稍后的飞行任务做准备。不久,他们将驾驶战斗机前往萨沃岛,破坏盟军在瓜岛与图拉吉、佛罗里达群岛之间的航空和海上运输线。

战略转折

及至此时,日本战时大本营仍未对美军在瓜岛上的军事实力有清楚的认识,足见在军事情报的准确性上与美军相比相差甚远。他们一点一点地增加兵力,每一次增加都是失败,而美军在第一次登陆作战时就投入了约2万人的兵力,作战效果不仅显著而且伤亡也小。在瓜岛的美军指挥官名为范德格里夫特,具有丰富的丛林岛屿作战经验。在8月7日至31日这段时间内,他组织美军官兵在工事、兵力、作战物资方面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他们还讽刺地利用起了日本人自己新修的机场,对日军运输兵力以及运输物资的船只进行了狂轰滥炸,有力地延缓了日军的登陆进程。从8月31日至9月15日为止,日军第一次大规模进攻瓜岛的行动以失败告终。

眼见瓜岛战役屡战屡败,日军大本营终于认识到,美国人在瓜岛的力量不可小觑。在此情形下,争夺瓜岛显得益发重要,日军不得不增派大量援军登陆瓜岛。在海军的炮火掩护下,至10月中旬,日军在瓜岛登陆作战的兵力已经达到2.2万人。他们向岛上的美军发起了一次又一次的猛烈攻击,可均未占到什么便宜。此时,日军在瓜岛面临着严重的物资匮乏,美国人控制了机场,使日军的物资不能及时到达,许多日本官兵饿着肚子在打仗。日军大本营指挥官明白,争夺瓜岛的时间拖得越久对日方越是不利。11月初,战时大本营再一次发动了大规模进攻,除了继续增援部队之外,还以强大的海军炮火为掩护,在岛上发动了一场全面进攻。面对日军的威胁,美国也志在必得,总统罗斯福下令,将全部可调用的陆海空武器迅速调到瓜岛,以强大的火力支援岛上的美军作战。

随着一次次的失败,瓜岛战役持续到1943年1月4日,日本人终于认清了形势,战时大本营下达了从瓜岛撤退的命令,总共有1.3万名日军分三次从岛上陆续撤出。2月9日下午,美军完全占领了瓜岛,成为半年争夺战以来的最后胜利者。整个瓜岛战役,双方共交战30多次,日军伤亡十分惨重,总共3.6万名岛上日军,有1.4万人阵亡或失踪,9000余人病死,1000人被俘。反观美军,仅有1600人阵亡,4200人受伤。

1942年12月,瓜岛上的一处海滩上遍布日军士兵的尸体。此前不久,美国海军陆战队在这里发起了一场登陆战,并取得了胜利。

美军伤员
1943年1月15日,瓜岛上,美军第25师第35步兵团士兵穿过丛林,顺马坦尼考河而下,稍作休息时,将一位在前线战斗中受伤的士兵从临时担架上转移到另一个担架上。

本来美、日军事实力自中途岛战役之后只是达到一个临界点,优劣还未充分显露,而在瓜岛战役之后,日军的军事实力遭到进一步削弱,胜利的天平已经开始向美国倾斜。日本大势已去,在自己的血泊中走上了溃败之路。

09 一次鲜为人知的失败作战 空降西西里

时间:1943年7月

地点:意大利西西里岛

实施空降原因:若盟军从海上登陆西西里,势必与德军有一场恶战。为降低伤亡,保存兵力,盟军采用一种新型战术——派空降兵先进入西西里岛,配合地面部队作战。

结果:80%以上的空降兵未被空投在作战目标地,空降师伤亡惨重,整个空降作战行动以失败告终。

参战空降部队

美军:第82空降师(5307人参战,至7月15日撤离前线休整时仅剩3024人)

英军:第1空降师

相关数据

空降次数:4次

出动飞机数量:约4000架作战飞机

被击中飞机数量:运输机被击落45架,击伤86架,失踪25架;滑翔机被击落69架,着陆时坠毁15架,失踪10架。

空降总人数:9816人(其中伞降1500多人)

登陆西西里岛,美英盟军首次在二战中采取了大规模空降作战的方式,可惜此次空降并不像陆军登陆那么好运。艾森豪威尔将军在西西里岛空降战后给马歇尔将军的备忘录中甚至说:“我不相信空降师。”是什么令艾森豪威尔将军如此失望呢?

剑指西西里岛

1943年5月,盟军在北非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为了保证同盟国在地中海的运输航线畅通,并迫使意大利投降,攻占西西里岛成为美英盟军打击德、意法西斯的重头戏。轴心国对此早有防范,西西里岛历来是易守难攻的咽喉之地,作为意大利最重要的南方门户,德意联军守护这条海防线长达四年之久。盟军打算登陆西西里岛时,它由意大利艾尔雷多·古佐尼将军指挥的第6集团军(包括有11个意大利师和2个德国师)严加防范,其中有6个师依托坚固阵地组织防御,另外7个师作为战役快速机动部队,随时在岛内发生战事的地点之间机动防御。继“肉馅行动”成功实施之后,希特勒作出了错误的判断,把德军主力调往撒丁岛和希腊,但德南线总司令凯塞林元帅依然意识到盟军极有可能进攻西西里岛,将戈林装甲师和第15装甲师派往西西里岛,增强了该岛的防御力量。因此,盟军如果从海上登陆,就意味着将与把守在西西里岛海防线上的德、意守军展开一场恶战。

执行此次登陆西西里岛计划的是由巴顿将军率领的美第7集团军和由蒙哥马利将军率领的英第8集团军组成的盟军第15集团军群。为了尽快夺取胜利,两位盟军最高长官决定启用新型的空降师配合地面作战,在登陆行动发起之前,先动用美军第82空降师和英军空降兵第1师,对登陆地域进行突击,压制意大利军队的海滩防御工事,为海上登陆部队开辟登陆场,以保障英、美两大集团军主力顺利踏上西西里岛的土地。这是自二战以来,盟军首次采用大规模空降兵作战的动作。

西西里岛空降计划制订之后,为了确保顺利完成任务,美第82空降师和英第1空降师作了战前演习准备。詹姆士·盖文上校指挥美第82空降师与美空军运输机第52联队在乌杰达附近首次进行了空降运输实战演习,这是美空降师自成立以来的首次演习,因而显得十分重要。6月20日前后,盟军把空降战役的时间确定在两栖登陆之前的晚上,在夜色的掩护下顺利着陆。按规定,美第82空降师分为两个梯队共5307人由盖文上校指挥,由美第52运输机联队的1500架C-47运输机运送。英第1空降师在希克斯将军指挥下分为两个梯队,搭乘137架滑翔机进入西西里岛。

这不是演习

1943年7月9日晚,天气突然变得恶劣,空中覆盖着厚厚的云层,更糟的是个大风天,风速达15米/秒。此时的气候条件十分不利于空降飞行,但箭已在弦上,空降计划照旧执行。20时45分,美第82空降师的第一梯队起飞,他们的任务是在杰拉以东地区伞降,切断公路,阻止敌军增援,然后协同登陆奥里弗机场,第二梯队负责增援第一梯队的作战。在大风天气下,要准确地驾机飞行是比较困难的,更何况是在夜间。飞行员们艰难地驾驶飞机,尽量不使队形散乱,但由于领航员缺乏复杂气象及夜间飞行经验,许多飞机偏离了预定航线,向西西里岛的东岸飞去。此时,守护东岸的德、意军队发现了机群,即用高射炮开始对空进行密集射击。初次参战的飞行员们慌了手脚,一次又一次地反复飞过海岸上空寻找空降场地标。虽说伞兵们早已做好了跳伞准备,可却因为找不到降落位置而迟迟不敢跳伞。折腾一个多小时后,共有8架飞机被击落,10架飞机被击伤,伞兵们无奈之下顾不上方位对与不对,慌慌张张地便跳了下去。在10日凌晨,美第82空降师的2000余名伞兵七零八落地着陆了,许多伞兵,连盖文上校本人在落地后都不相信是否是落在了西西里岛上。显然,预定的任务是完不成了,他们只好一边各自为战,一边收拢失散的部队,至中午时,已收拢200余名伞兵,在兵力不足的情形下,他们仍击退了德军对美第45师登陆场的反扑。

1943年,盟军在突尼斯苏塞港集结准备进攻意大利西西里岛。

西西里岛登陆战期间的马修·李奇微少将(左二)
1943年7月25日,美军第82空降师师长马修·李奇微在西西里小城里贝拉附近观察战场。马修·李奇微1895年出生于美国弗吉尼亚州,1917年从西点军校毕业,曾任美国陆军参谋长,1993年去世。

11日,眼见美第82空降师的预定战斗任务未能完成,巴顿将军紧急命令鲁本·塔克上校指挥第二梯队出发,空降在法列罗机场附近以增援美第7集团军的登陆部队。由于任务紧急,以至于没来得及通知盟军在西西里海岸附近的海军。当天夜里10时40分,共有400余人的两个先头小分队很顺利地空降在指定地点,可是,当后续分队飞抵西西里岛上空时,地面和海面竟突然射出密集的炮火。载有1500名伞兵的运输机连连中弹,有好几架坠入海中。未被击中的飞机被迫散开,偏离了航线,机上伞兵们手忙脚乱地跳出了机舱。令人大跌眼镜的是,这些炮火竟然是盟军的海军舰队和地面部队向自己人开的火。他们早前接到情报说,当天晚上将有1个德军伞兵团来空降(实际上是13日晚),因此一见到低空飞行的飞机就慌忙开火。结果,有23架飞机被击落,37架飞机被严重击伤,约有97名伞兵随坠落的飞机一起葬身大海。恐怕他们至死也没想到是被自己人打下来的。究其原因还是情报有误以及首次空降准备不足等因素造成的。截至14日统计全师人数时,人们发现,原有5300余人的美军第82空降师,已减员至3000人左右了。相比美国人的坏运气,英第1空降师的情形也不容乐观。7月9日傍晚18点42分,希克斯准将指挥英军机降第1旅2500余人,分乘由137架C-47运输机牵引的137架滑翔机朝西西里岛飞去。由于天气恶劣,牵引机为了不使敌军雷达发现而实行低空飞行,当临近西西里岛时也未升高高度,在远距离的情况下便匆匆解缆,当场造成69架滑翔机在大风的作用下一头栽到海里,损失600余人,其余的滑翔机散乱无序地降落在离目标较远的地区内,其中有的在着陆时被撞毁,只有2架滑翔机着陆在指定目标——彭德格朗大桥附近。一番恶战之后,在登陆部队的支援下,他们总算攻下了彭德格朗大桥。7月12日,为了保障英第8集团军顺利通过卜利马索尔大桥,蒙哥马利决定使用由拉思伯里准将指挥的伞兵第二梯队去抢占卜利马索尔大桥。7月13日,英军伞兵第1旅在19点左右分乘135架运输机和19架滑翔机编队向北飞往西西里岛。为了避免盟军护航舰队的误伤,机群在海上曾5次改变航线,但当他们飞抵西西里海域的东南角上空时,还是被盟军舰队误认为敌机,在各种高射火器一阵猛射之下,有11架飞机被当场击落,27架飞机因故障或迷航返航。幸存的飞机飞抵西西里岛上空时,又遭地面德军高射炮射击,运输机共3架被击落,35架被击伤。滑翔机被击毁4架,撞毁3架,1架因故障坠海。整个第二梯队大约只有20%的兵力降落在指定位置。当时,适逢由德军海尔曼上校指挥的空降师也在卜利马索尔大桥伞降,准备增加大桥的防御。当他们落地时,竟然看见黑暗的夜空中飞来了英国人的滑翔机,并且进入了与自己相同的空降地。双方伞兵立即展开战斗,一番恶战之下,直到16日,英军的主力部队到达此地后,才终于占领了该桥。

1943年7月,英军士兵登陆西西里岛。士兵们把武器举过头顶,在齐腰深的水中涉水而过。

作为美英军队首次进行的大规模夜间空降行动,此次西西里岛空降战役损失惨重。尤其以遭到己方舰队和地面部队的射击而成为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观,它被人们称为“友好射击”而载入二战史。此次空降战后,盟军司令艾森豪威尔在给马歇尔将军的备忘录中写道:“我不相信空降师。”一时间空降作战的地位跌入低谷。实际上,这场战役的失败因素是多方面的。它与空降计划准备不够充分、海陆空各兵种缺乏密切而熟练的配合,战场通信联络不畅等因素紧密相关。事实证明,在后来的诺曼底登陆中空降战仍然有其巨大的战术作用。

10 消失的战舰 神秘的彩虹计划

时间:1943年10月28日

地点:美国费城海军造船厂

实验对象:“爱尔德里奇”号小型护卫驱逐舰(舷号DE-173)

实验结果:“爱尔德里奇”号驱逐舰离奇失踪,不久又诡异地重现。

彩虹计划

实验目的:让军舰隐形,躲避敌军雷达的探测。

第一次实验时间:1943年7月23日

第二次实验时间:1943年10月28日

结果:鉴于多件离奇事件,美国军方终止实验,所有实验相关记录均被列为绝密文件。

战争与科学紧密相关,在战争时期,最尖端的科学往往被最先运用到武器实验之中。20世纪最辉煌的物理成就莫过于爱因斯坦提出的广义相对论、狭义相对论以及统一场论的理论。据传,美国军方曾大胆地对其统一场论进行了一次绝密实验。

大胆的试验

20世纪是一个惊天动地的时代。科学经历着战火的洗礼,而二战时期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大胆运用最先进的科学以研究新型武器,原子弹的成功便是典型的例证。1925年至1927年间,爱因斯坦用德文将“统一场论”发表在一份普鲁士的科学刊物上,一经提出,便令全世界的科学家和幻想家为之着迷,当然,这里面也包括了正被战争弄得焦头烂额的美国军方。以统一场论的观点来看,物质在一种强力磁场的作用下便会产生屏蔽效应,简单地说就是,人看不见我,我却能看得见人。这种理论如果能应用于战争,那不就是战无不胜了吗?

美国人的大胆作风举世闻名,要知道,爱因斯坦的统一场论是至今尚待研究的领域。可是就在二战时期,美国海军就曾利用过统一场论来进行一项绝密试验。该实验的原理与夏天的路面上由受热的空气形成的雾气造成的效果非常相像。只要借助电磁在军舰周围产生一个强大得令人难以置信的磁场,就会使光线或雷达的无线电波发生折射和弯曲,这样军舰就可以干扰和躲避敌方鱼雷的攻击,后来该目标延伸为在周围空气中产生类似的强磁场而使敌人的雷达探测不到自己的存在。可是,后来美国海军最终将其束之高阁,并矢口否认此事。一些媒体声称,这是因为实验中出现了一些出人意料的怪事。

不可思议的结果

1943年6月,在美国费城海军造船厂停着一艘舷号为DE-173的护卫驱逐舰——“爱尔德里奇”号。在这艘普通的船上,实验人员安装了数吨电子实验设备。这些设备经过适当的控制和调节,就可以使军舰周围的光和无线电波弯曲,从而产生屏蔽效应,让敌人无法看见。在一切准备就绪之后,1943年7 月22日上午9时整,在费城的海军造船厂里,“爱尔德里奇”号驱逐舰进行了它的初次实验。当时,磁力发生器的电源被接通,强大的磁场开始在舰身周围形成。在岸边观看的海军官员和科学家们睁大了眼睛,目睹这场奇观:只见一片绿色的雾慢慢将“爱尔德里奇”号驱逐舰包围起来,从视线中将它遮去。随着雾的逐渐消散,“爱尔德里奇”号驱逐舰也踪迹皆无。大约15分钟后,实验人员关上了磁场发生器,绿色的雾重又出现,“爱尔德里奇”号驱逐舰则在雾散去的同时在原来消失的地点重新现身。军舰的物质形态竟然从人们眼中消失了,实验的结果远远超出了预想!岸上的人们兴奋地登上驱逐舰,这时,他们觉得有些不对劲,船上的船员们分辨不出方向,还都感到恶心。美国海军将舰上所有船员调换走,并很快换上一批新船员。

为了保证人员和军舰的安全,海军重新确定了只让雷达探测不到军舰存在的实验目的,并将实验设备做了相应改动。10月28日下午17时15分,“爱尔德里奇”号驱逐舰进行了最后一次实验。工作人员再次开启了电磁场发生器,几分钟后,水面上的“爱尔德里奇”号驱逐舰只能依稀看到舰身轮廓,这时似乎一切正常,突然,不可思议的事发生了,一道炫目的蓝光闪过,军舰完全在水面上消失了。几秒钟之后,它匪夷所思地出现在几英里以外弗吉尼亚州的诺福克,并在那里停留了几分钟。然后,像它神秘地出现一样,它又从诺福克消失,再度回到费城造船厂的实验基地。参观实验的人们目瞪口呆地看着整个过程的发生与结束!经过这次实验后,舰上多数船员感到剧烈恶心,有些船员失踪,有些船员发了疯,最怪异的是,有五名船员的肉体和舰身的钢铁结构居然融合在了一起!他们回忆不起在舰上发生了什么事情,后来他们都被判定为“心理健康程度不适合服役”而被迫退伍。美国海军随后封闭了所有消息,这次实验的所有记录也均被列为绝密文件。

11 失踪的纳粹财宝 纳粹高官偷运珠宝

时间:1943年~1945年

财宝来源:纳粹德国占领区

总价值:数额庞大,至今仍无法做出准确估量。

疑点:纳粹聚敛的巨额财富在战后仍去向不明。

财富的四个可能去向

去向一:存于梵蒂冈、瑞士、南美的银行,甚至英格兰银行和美国联邦储备局。去向二:在战争期间被藏匿,目的是用于纳粹在战后的“复兴”。

去向三:被逃脱制裁的纳粹高官据为己有。

去向四:被战胜国占有。

聚焦阿根廷

起因:一份解密的二战绝密档案

事件:一部分纳粹财宝流向阿根廷

其他迹象:纳粹德国战败后,很多纳粹党人逃亡阿根廷。

二战时期,纳粹的铁蹄踏遍了整个欧洲,他们在侵略别国的同时,也像强盗一般洗劫钱财,当然也包括私人财产,这些巨额财富以一种隐匿的方式被藏了起来。

复兴计划

二战中,德军从其他国家掳掠了大量财宝,德国国家银行把这些黄金归入自己的黄金储备。这是纳粹侵略的最主要经济来源,也是希特勒将战争持续进行下去的重要资源。一些中立国家为了某种利益给纳粹大开方便之门,比如瑞士、西班牙、阿根廷、土耳其等。通过瑞士银行的中转,纳粹黄金先被兑换成瑞士法郎,纳粹再用这些“洗”过的钱从中立国家购买战争原料。现在,人们仅仅知道纳粹宝藏大致存于梵蒂冈、瑞士以及南美的银行。除此之外,纳粹财宝有些在战争期间被藏匿,还有些被逃脱制裁的纳粹高官据为己有,最后被战胜国占有一部分,如英国和美国,因而纳粹的黄金赔偿问题至今仍引发许多争议。

2007年春天,英国国家档案馆解密了180份二战时期的绝密文件。其中一份文件显示,在1943年,英国军情五处逮捕了一个名叫埃内斯托·霍普的阿根廷人。此人是德国情报部门的秘密特工,被逮捕时正在西班牙一带活动。英国军情五处从他的居住处找到了无线电台、密码本、伪造的证件以及行动计划等。数周的审讯后,霍普最终向军情五处交代了真相。原来早在二战结束前两年,德国纳粹高官就制订了详细的“复兴计划”,即准备将掠夺来的财富向包括阿根廷在内的一些中立国家转移,以便德国战败后能够尽早恢复元气。

与此同时,盟国也在尽力寻回这些财富,然而直到1945年4月初,他们才意识到这项任务的规模之大。

惊世黄金

作为中立国的美洲国家阿根廷,在二战中为纳粹德国的经济活动提供了相当的便利。英国的解密文件显示,二战期间,在阿根廷的许多德国公司将其利润交给当地的纳粹间谍组织充当活动经费。通过小规模的走私活动,许多物资,如德国急需的工业用金刚石和铂金等,仍在源源不断地从阿根廷流往德国。不仅如此,在战争末期,许多纳粹高官逃向中立国家,阿根廷正是其中之一。1944年1月,在美国的压力下,阿根廷被迫同德国断绝了外交关系。此后,阿根廷继续保持中立态度。

已经被确认的纳粹运送到阿根廷的最大一笔财富,是纳粹高官马丁·鲍曼在1943年至1944年期间,由西班牙转运至阿根廷的大批掠夺财富。美国作家法拉格声称,这些转移记录都保存在阿根廷、英国和美国的档案中。所有运到阿根廷的财物以埃娃·庇隆夫人的名义存入了阿根廷中央银行的金库里。这笔巨额财富后来被庇隆家族侵吞了不少。20世纪50年代,埃娃夫人去欧洲旅行期间,在数家瑞士银行存入了超过8亿美元的资产,由此可以想象这笔纳粹财富之巨。现在虽然无法确切知道被鲍曼转移到阿根廷的纳粹财产的数量,但它无疑是未被追回的最大一笔纳粹财富。

另外,在战后还有一则与此相关的传闻。战争即将结束时,一支德国潜艇队携带大量财物,甚至包括希特勒在内的纳粹要员前往阿根廷避难。1998年,据俄国《真理报》称,约20艘德国潜艇在1945年5月1日至6日间从挪威的卑尔根港起航,在佛得角群岛附近与另外一支德国潜艇队会合。他们在那里获悉德国投降的消息,一些潜艇随后被艇员凿沉,还有一些向盟国投降,但其中至少有6艘潜艇继续向阿根廷航行。这6艘潜艇内的大量财富,是否流向了阿根廷已成未解之谜。

这幅画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画家拉斐尔的作品,1939年被纳粹军官汉斯弗兰克盗走,至今下落不明,它最后出现的地点是波兰克拉科夫市最具盛名的札托里斯基博物馆。

12 生死诺曼底 D日解密

时间:1944年6月

地点:法国西北部诺曼底

行动代号:“霸王行动”

参战双方

盟军:美国、英国、加拿大、自由法国和波兰⁄约287万人

德军:约138万人

D日的诞生

1943年5月:华盛顿会议中,英美两国决定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于1944年5月实施登陆。之后,同盟国欧洲远征军最高参谋部(简称“考萨克”)开始制定“霸王行动”的相关计划,将登陆点定在诺曼底。

1943年11月:德黑兰会议期间,英、美、苏三国确定于1944年5月发动“霸王行动”。

1944年1月:欧洲同盟国远征军最高司令艾森豪威尔修改了该计划。

1944年2月:英美联合参谋长委员会批准修改后的作战计划,同时将登陆日期推迟至6月初。之后,盟军统帅部开始确定登陆的具体日期和时间。

1944年6月4日:登陆行动最终确定在6月6日开始。

D日作战题材影视

《最长的一天》/1962年

《拯救大兵瑞恩》/1998年

《兄弟连》/2001年

诺曼底登陆是人类战争史上规模空前宏大的一场登陆战役,它击溃了希特勒所谓的“大西洋壁垒”,使德军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境,决定了纳粹德国在二战中的彻底失败,因而被世界历史永远地记载。可是这一登陆战为什么要在1944年的6月6日6时30分进行呢?这里面大有文章。

第二战场的开辟

1941年夏天,希特勒的侵略扩张嚣张到了极致。从北极圈以北,南至比利牛斯山脉,东至维斯瓦河,西达大西洋之滨的半个欧洲均成为德国的囊中之物。最后的东欧平原上最大的国家苏联,一直是希特勒最想征服的地方。6 月22日4时30分,希特勒单方面撕毁与苏联签订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实施“巴巴罗萨”计划,发动了一次规模最大的突然袭击。猝不及防的苏联在战争初期接连失利,伤亡十分惨重。

丘吉尔首相在苏德战争爆发当天就发表了向苏联提供支援的演讲,美国的罗斯福总统也表明了向苏联提供外交援助的态度。东西方世界之间的争吵暂时停了下来,他们将联手对付共同的敌人——法西斯!1941年10月1日,英国、美国与苏联召开莫斯科会议,签署了著名的《莫斯科宣言》,英、美两国同意在援助苏联的同时,还答应在适当的时机开辟一个相对于苏德战场的第二战场。

斯大林太需要枪、炮、飞机和坦克了,而他更需要的,是把战火再次引向西欧,这样将大大减缓他东线战场的紧张局面,才有可能缓过一口气来反败为胜。1941年是苏联红军在战场上最吃紧的一年,斯大林自7月起就多次写信要求英国在当年就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英国政府对此犹豫不决,因为在二战中其自身也受到了相当大的打击,无论从兵力还是物资上都严重匮乏。在这个时候仅凭英国实力开辟第二战场无异于送死。所以,丘吉尔一直在开辟的具体时间和地点上不给予斯大林明确的答复。

盟军向诺曼底集结
1944年6月6日,天气异常恶劣,盟军在法国诺曼底实施登陆,诺曼底海岸附近到处是运兵船。为了实施这一大规模的登陆战,盟军集结了多达约287万人的部队,其中陆军投入36个师,海军投入5300艘作战军舰,空军投入1.37万架作战飞机。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参战,世界反法西斯阵营中多了一个最有力的盟友。开辟第二战场有了美国人的加入后,可行性就高了许多。1942年4月1日,美国总统罗斯福批准了陆军参谋长马歇尔将军关于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的五个条件。可是,为什么却一直拖延到了1944年6月6日呢?

行动开始

第二战场的开辟,主要以美、英联盟作战,因此只要任何一方有不同的意见这个战场就开辟不了。之所以斯大林早在1941年提出的建议被延至1944年,一个原因是提出时美国未参战,英国缺乏实力因而时机不成熟;另一个原因是美国参战后在开辟第二战场的问题上与盟友英国迟迟未能达成一致。尤其是在决定开辟第二战场的作战地点、时间的时候,两个国家曾产生过严重分歧。美国军方坚持在西欧开辟战场,而丘吉尔则打算在地中海区域开辟。1943年11月,在开罗会议上,丘吉尔与美国马歇尔将军甚至吵得不可开交。丘吉尔建议在爱琴海上的罗德岛开战,他认为,如果攻占了这个岛,就可以抢在苏联人前面,从巴尔干半岛向前推进,占领罗马尼亚、奥地利和匈牙利。其意就是宁愿多些损失也不想让苏联人抢头功。可是,美国人并不同意他的观点,坚持要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丘吉尔差点没气晕了,他激动地扯着上衣翻领,口沫横飞地对马歇尔说:“我告诉你,我们英国皇家军队只知道步枪必须吐火,坦克必须驰骋沙场!”马歇尔将军与他针锋相对地说:“假如让我决定的话,我绝对不会让我们的士兵去那个该死的岛上送死,不,上帝可以证明,绝不容许!”其口气更加坚定。最后,不管丘吉尔多么不愿意,在作战实力大大超过英国的美国人的说服下,双方终于达成了在1944年5月发动“霸王行动”的共识。

1944年6月的诺曼底,一名战地记者从一座大桥上用相机捕捉到了这个场面:一艘盟军坦克登陆艇上停满了吉普车,一艘拖船拖拽着它前行。登陆艇出现于二战之前,是一种小型两栖舰艇,可以运送登陆兵及武器装备在岸滩直接登陆。这种舰艇吃水浅,机动灵活,可以深入到登陆舰不能到达的浅水区和岸滩登陆。

1944年6月,盟军舰队行驶在公海上,它们将驶往诺曼底登陆海域。每艘舰船上方都有一个观察气球,两者通过一条电缆连接。如今诺曼底的海风早已将当年的战火硝烟吹得无影无踪,但我们还可以从这些珍贵的老照片中重拾那一段永不磨灭的回忆。

为了实施这个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登陆战,美英双方派出了自己最精锐的指挥官。盟军以美国艾森豪威尔将军为最高司令,英国名将蒙哥马利将军则担任陆军总司令一职。一时间,他们齐集于英国伦敦,确定以法国北部的诺曼底海滩为登陆地点。为了避免让德国的情报机构知道“霸王行动”的登陆地点,盟军做了大量的保密和欺骗敌人的情报工作。后来,竟然成功地让希特勒误以为是在法国加莱地区登陆,并把大量的德军主力部队调到那里防备。地点是定了,可在登陆时间的问题上却让最高统帅艾森豪威尔作了难。要知道,海、陆、空三军协同作战必须要有一个适宜的气象条件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当时,空军和陆军要求在一个月明星稀、能见度较好的气象条件下登陆,以便于发动火力打击,而海军则提出,最好是在月黑之夜登陆,能见度低才能使德军不便于发挥岸炮火力。三军只有在低潮时登陆的要求是共同的。如何满足不同军种不同气象的天气条件,可真是一个大学问。直到6月4日,盟军得到的气象分析仍旧是“云层低、风大、波涛汹涌”。怎么办呢,战势不等人啊?艾森豪威尔命令盟军负责气象的军官斯塔格迅速拿出一个适宜作战的时间来。经验丰富的斯塔格明白,此时287万人均已做好战斗准备,容不得拖延时间。经过一天的分析,他终于算出了一个相对适宜的作战时间,即6月6日。在5日的一场大雨之后,6日将有一段36小时的宜于三军作战的时间。艾森豪威尔在仔细听取他的报告之后,沉默地思考了一阵,然后,从嘴里吐出了三个词:“Let's go!”

就这样,历史在这里在这个时间定了格,1944年6月6日6点30分,庞大的海陆空三军共287万人,如潮水一样向希特勒吹嘘的“大西洋壁垒”奔去。

6月6日清晨诺曼底海滩上的激战

巴顿缺口之谜

诺曼底登陆战是一次由盟国诸名将亲自操刀的军事盛宴,艾森豪威尔、蒙哥马利、巴顿,全都是赫赫有名的大将。在他们的领导下,诺曼底登陆像一把致命的匕首,插向第三帝国的心脏。其缜密的战术配合,“出奇”情报战的胜利,超低的伤亡率,无一不显示出精兵强将们在军事上的完美演绎。不过,如同世界上没有什么事物是完美的,在整个诺曼底登陆作战中,仍然显示出战术配合的欠缺来。“巴顿缺口”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一例。

1944年8月12日,盟军把德国第7集团军包围在阵地东端,只剩下法莱斯和阿干坦之间的一个缺口还没有封住,形成一个巨大的口袋,德军被装在这个口袋里,盟军只需将口袋封住,就可以打一场漂亮的围歼战,提前结束二战。可是,这个本应由巴顿将军统领士兵去进行封堵的缺口,却因一个突然的命令而暴露在德军面前,导致数万德军在8月20日盟军的包围圈封合之前溜之大吉。这次安全大撤退被称为“德军的敦刻尔克”,德国历史学家苏拉姆教授描述道,“在德军这一撤退行动中,敌军得以切断并且歼灭全军的机会也就一去不复返”。8月12日,巴顿率领的第3集团军进抵阿干坦,只要他在此时向北急进19千米,就可以到达法莱斯,与加拿大人和波兰人的军队会师,整个德军将陷入包围圈中。可是,他们没有这样做。13日,巴顿的侦察部队已经接近了法莱斯,途中接到一个奇怪的命令,要他们撤回阿干坦。后来,这个缺口足足敞了一星期之久,德军当然溜了。

登陆犹他海滩
并不是每一处海滩都带给盟军巨大的伤亡,在犹他海滩登陆的美军第4步兵师和第90步兵师就相当轻松和从容。他们所攻击的地区只有一个连的德军驻防,在3个多小时的战斗中,美军只伤亡197人,还不到预计的1/10。

负伤的美军士兵
美国第1步兵师第16步兵团第3营的士兵们在成功登陆奥马哈海滩后稍作休息,他们背靠一处悬崖而坐,因为这样相对安全。虽然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受了伤,但香烟和食物给了他们暂时的安慰。

作为一名作战经验丰富的老将,巴顿不可能不知道其中的利害关系。下达这个奇怪命令的人,必定是比巴顿军衔更高的将领。而在当时,只有盟军最高司令艾森豪威尔、地面部队司令蒙哥马利、美集团军群司令布莱德雷的军衔比他高。是谁给巴顿发布的命令呢?领导第21集团军的,正是地面作战总指挥蒙哥马利将军。适时,蒙哥马利直接指挥下的英国、加拿大部队正在法莱斯缺口的一侧,从8月7日起,他就对法莱斯发动了代号为“总体作战”的攻击计划,至10日,距法莱斯还有7千米路程,作战双方均损失惨重,蒙哥马利的部队被德国人死死地钉在原地动弹不得。此时,只有在不远处的巴顿部队能完成封闭包围圈的任务了,可是,正在巴顿向法莱斯前进之际,却被美集团军群司令布雷德利电告不得继续向北移动,如果有小部队已经进至“法莱斯附近或者到达阿干坦以北,即应撤回。”这道指令后来成为盟军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最引起争论的一道指令。巴顿和他的第15集团军大感意外地眼睁睁地看着数万德军从“缺口”蜂拥而出。实际上,布雷德利并不是命令的发布人,他对撤回的指令也怒不可遏。

D日登陆有必要吗

在盟军积极备战“霸王行动”的时候,德国人在干什么呢?希特勒让隆美尔和伦德施泰特两位元帅到西线战场上抵抗意欲登陆的盟军。虽说戈培尔把大西洋壁垒吹嘘得如铜墙铁壁,但国内有作战经验的高级将领都明白,德国一旦开始两线作战就是失败的开始!而这个失败已经在所难免了。对此,德国反情报机构负责人威海姆·卡拉瑞斯早已明了,早在4年之前,他就加入了反纳粹的“黑色管弦乐队”组织,并成为其中的灵魂人物。他们一直努力设法得到美英等国的支持,致力于除掉希特勒,早日结束战争。然而,盟军对他们的建议总是不予理睬。

身为德国情报机构负责人的卡拉瑞斯明白,盟军将要在1944年6月的某个时候发动一次大的进攻,因为在这之前,已经有大批兵力集结在英吉利海峡一侧,卡拉瑞斯不会不知道这场战役的重要性。这个一向谨慎的人在这时已经将“谨慎”二字抛到九霄云外了。在5月下旬,他托一名可靠的法国地下组织人员给英国军情六处领导人曼茨写了一封信。信上再次要求盟军与黑色管弦乐队合作,以避免即将发生的战事。可是,他却不知道盟军要求德国无条件投降,志在必得的他们刀已出鞘,不会理睬他的建议。英国军情六处领导人曼茨给他回了一封信,要他到巴黎的圣安基娜修道院去取回信。

登陆战中的五个滩头阵地

剑海滩

剑海滩是一段低矮的沙质陡壁下长约3千米的海滩,是五个登陆滩头中最东边的一个,负责剑海滩登陆的是英军第3步兵师及第27装甲旅。当天在剑海滩登陆的2.9万名英军中,仅有630人伤亡。

朱诺海滩

朱诺海滩正面为沙丘地带,宽约10千米。朱诺海滩的登陆部队是加拿大第3步兵师及第2装甲旅,他们在登陆开始时就遭受重创,登陆先头部队伤亡率高达50%,接近中午时分才牢固控制朱诺海滩的登陆阵地。此战中,加拿大部队官兵共有2.14万人,伤亡人数约为1200人。

金海滩

金海滩是整个登陆行动的中心点,此处海滩海岸的坡度较缓,对于英军第50步兵师及第8装甲旅的登陆十分有利。临近傍晚的时候,已有2.5万名英军顺利登岸,其间只有413名官兵伤亡。

奥马哈海滩

奥马哈海滩是五个滩头中德军防守最严密的一个,其正面宽10千米,德军第352步兵师驻守在高30米的滩头峭壁之上,地势十分险要。负责在这里抢滩登陆的是美军第1步兵师及第29步兵师,他们在中午突破守军防线,建立登陆阵地。当天美军登陆人数为3.4万人,而伤亡人数达到2400人。

犹他海滩

犹他海滩由一片低矮沙丘组成,虽然美军第4步兵师及第90步兵师实际登陆地点要比预定位置向东偏离近2千米,但走运的是德军在这里的兵力不是很多,美军在3小时之内就越过滩头阵地。犹他海滩登陆战是诺曼底登陆战役中伤亡人数最少的抢滩登陆作战,2.3万名美军官兵中只有197名伤亡。

这张照片拍摄于1944年6月5日下午,英国格林汉姆科门的皇家空军机场,盟军最高司令艾森豪威尔将军在登陆战役开始之前视察101空降师。这些伞兵即将登上飞机,参加盟军反攻欧洲大陆的第一次登陆战役。在这里,艾森豪威尔进行了名为《反攻动员令》的著名演讲。

这是一封事关生死的绝密信件,为了挽救德国,尽量减少人员伤亡,他决定铤而走险,做最后的尝试。1944年6月4日下午6时,卡拉瑞斯来到位于巴黎的圣安基娜修道院,在一位嬷嬷的卧室里,他与法国地下组织(该组织在那时受英军情六处的指挥)领导人阿莫德上校见了面。两个敌对势力的领导人在一种不可思议的情形下聚在了一起。阿莫德将曼茨的信交给他。卡拉瑞斯戴上眼镜,开始仔细地阅读这封至关重要的信的内容。一片安静之后,他失望地叹了一口气,说:“德国完了。”

36小时之后,盟军在诺曼底登陆。至于战场上的伤亡,有艾森豪威尔的话语为证,“只有但丁能够加以描述。一口气走上几百码,而脚下全是死人和腐烂的尸体……”

对于许多德国人来说,如果由盟军和德国内部反纳粹组织合作,除掉希特勒,停止战争将会大大减少伤亡。著名的德裔美国历史学家卡罗来斯·冯·鲁迪查,他在战后长时期内宣传这场战争的不必要性,数百万将士和平民就会免于伤亡。众所周知,德国国内在战争后期已经有许多人在反对希特勒,1944年7月20日的刺杀事件就是一个明证。可惜的是,盟军的目的是要彻底摧毁这座城,扫除一切纳粹分子及其精神。因而,第二战场的开辟必须而且要彻底。

在这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世界大战结束之后,丘吉尔首先站出来承认,英美联军在战时没有对德国内部的反抗力量予以理会是一件令人非常遗憾的事情。

诺曼底战场上,一个美军士兵战死了,他的战友将他的枪和头盔树立在他牺牲的地方。“所有参加了D日的勇士都不应该被忘记。”关于这场血腥的战争,好莱坞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曾这样说。

13 “狼穴”里的爆炸声 刺杀希特勒

时间:1944年7月20日

地点:德国拉斯滕堡市和波兰肯特申市之间的“狼穴”

暗杀行动代号:瓦尔基里

策划组织:暗杀恶魔小组

暗杀执行者:施陶芬伯格

结果:希特勒只受了轻伤,逃过一劫。施陶芬伯格和另外几名行动策划者被立即枪决。

施陶芬伯格档案

1907年:出生在一个德国贵族家庭。

1943年4月7日:在北非触雷,失去左眼、右手和左手的两根手指。

1943年9月:担任德国陆军办公厅参谋长,成为反纳粹团体核心人物。

1944年6月:晋升为上校,同时担任国内驻防军司令弗洛姆将军的参谋长。

1944年7月20日:执行暗杀希特勒的行动。

后续事件

盖世太保开始在德国和占领区大肆搜捕所谓的密谋份子,数千人被处决,上万人被关进集中营,三位德军元帅被牵连,其中维茨勒本被处死,隆美尔和克鲁格被迫自杀。

时至今日,仍有德国人不堪回首那段战火纷飞的二战岁月,这个曾经为人类奉献出康德、爱因斯坦、莫扎特、贝多芬的国家在二战中是怎么了?难道就没有人发现战争的不义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正义和使命感使一些德国人行动起来,他们想用生命挽救国家。

瓦尔基里行动

1943年,德国军队在二战战场上节节败退,大批德国士兵在异国阵亡或是被俘,其余受伤者残疾者更是无数。许多德国军官在这时开始反省这场战争,他们虽然身处于战场或是指挥所,心里其实早已厌倦了战争,期望能早点结束这场战争。同时,德军军营中早已出现反纳粹组织,他们痛恨希特勒和他的纳粹主义,他把德国引向战争,使这个国家在犯罪,而这一切只有除掉战争狂人希特勒才能停止。在这个时候,一批勇敢的德国军官成立了一个密谋刺杀希特勒的“暗杀恶魔小组”。其首领包括德国陆军总司令部的海尔姆斯·斯蒂夫将军、德国后备军参谋长施陶芬伯格上校等,该组织人数达到数百人,他们都是对纳粹深怀不满的德军军官,愿意牺牲自己的生命来换取德国的和平。在那时,希特勒在国内仍有绝对的影响力,拥有大批纳粹支持者,这些军官明白,即使他们的计划成功也要冒着被狂热的纳粹分子绞死的危险。可是,如果不杀死希特勒,就还会有成千上万的德国士兵毫无意义地死去,还会有数不清的犹太人、波兰人、斯拉夫人被送进毒气室。

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察看爆炸现场
1944年7月20日,正是因为墨索里尼将要在14时30分到达,才使得原定于13时召开的会议提前到12 时30分。施陶芬伯格得知会议时间更改时,时钟已经走过了12时。仓促之间,这位上校只来得及组装好一枚炸弹。我们可以试想,如果当时引爆的是两枚炸弹,也许希特勒的生命将终止在1944年,而二战的历史也将会改写。

密谋集团的成员之一、陆军办公厅主任弗雷德里希·奥尔布里希特将军。在后来的搜捕行动中,他也被党卫队抓捕并处决。

1944年7月,德军已是强弩之末,暗杀恶魔小组加紧了刺杀希特勒的计划。他们策划了一个名为“瓦尔基里”的行动。瓦尔基里在北欧日耳曼神话中是一群美丽而可怕的少女,据说她们飞翔在古战场上,寻找那些该杀死的人。刺杀阿道夫·希特勒,用这个名字再合适不过了。在刺杀计划实施以前,密谋者之一特雷斯克上校曾说:“行刺必须进行,不惜任何代价。即使失败,也必须行动。因为问题已不在于具体目的,而是德国抵抗运动在世界和历史面前敢于做出这一决定性的举动。”因此,刺杀行动的意义要远远大于具体目的本身。它表明了德国人敢于推翻希特勒政权的决心和立场。

执行者

刺杀希特勒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考虑到希特勒身边保镖重重,能接触他的全是德国军界最高层的人,在执行此计划时,必须是能接近希特勒的人,他至少要能有和希特勒握手的机会。而在执行行刺活动的过程中,最好能顺带除掉希特勒的左膀右臂戈林和希姆莱。

暗杀恶魔小组决定让刚刚被晋升为国内驻防军总司令部最高长官的施陶芬伯格上校执行这个重大的任务。

施陶芬伯格于1907年出生在德国一个贵族军人家庭,良好的家境和军人门风使他从小养成了保卫祖国,为德国人民战斗的思想。早在希特勒上台执政之前,他就加入了德国国防军,希特勒登上政治舞台之后,受其影响成为一名纳粹的崇拜者。可是在长期的作战中,他逐渐对纳粹党徒们的横行霸道和灭绝人性感到厌恶,对希特勒发动的侵略战争深感不满,这一点尤其体现在他受伤之后。1943年,施陶芬伯格在突尼斯的一次战斗中严重受伤,炮弹炸断了他的右手,左手只剩下三个指头,右眼完全失明。在那之后,他开始深刻反省这场战争,对希特勒在军事上的一意孤行彻底绝望。此番行动他志在必得,能挽救德国于水深火热的战争之中,即使牺牲也在所不惜。希特勒十分赏识这位作战英勇、指挥有方的德国青年军官,曾公开表扬他是一个有思想、很理智的指挥官。因此整个德国高层军官中,没有人会怀疑施陶芬伯格要做什么“坏事”。

在整个刺杀行动中,施陶芬柏格只是行动主要执行者,主要策划者是他背后的德国高层将领,如最高统帅部通讯处长埃里希·菲尔基贝尔将军、陆军办公厅主任弗雷德里希·奥尔布里希特将军、总参谋部的林德曼将军等。

刺杀始末

当时,在今波兰境内距华沙北面200千米的偏僻树林内,一个希特勒以“狼”命名的俗称“狼穴”的地方,是二战期间纳粹德国东线军事指挥中心。德国的元首大本营周围戒备森严,四周布满了地雷,时刻有荷枪实弹的卫兵手中牵着狼狗走来走去。

1944年7月20日,希特勒召集德国高层军官在这里举行会议。10时30分,施陶芬伯格上校在副官的陪同下手提公文包经过三道岗哨进入“狼穴”的中心,公文包内藏有两颗重1950克的炸弹。那是东线中级指挥官菲利普·冯·伯泽拉格尔为他提供的英国特制炸弹。早在7月初,施陶芬伯格就在包内一直装着这种炸弹,由于机会不成熟而没有引爆,因为反纳粹小组坚持要把希特勒及其主战骨干一网打尽。7月中旬,施陶芬伯格曾三次与希特勒有过直接接触,但由于戈林和希姆莱均未在场,所以未下决心动手。这一次对他而言则是一个绝好的暗杀机会,希特勒的高官都会来,而且由于官员众多,他可以趁混乱逃出去。

2007年,好莱坞拍摄了一部反映“7·20”事件的电影《刺杀希特勒》(英文片名Valkyrie),制作方挑中了美国著名影星汤姆·克鲁斯(右)来饰演施陶芬伯格(左),导演则是曾执导了《X战警》、《超人归来》等卖座电影的著名导演布莱恩·辛格。2007年7月18日,该片在德国柏林开机,剧组进入柏林城中知名的历史建筑物本德勒布洛克(Bendlerblock)进行实地拍摄,这是制片方与德国军方和政府交涉数月争取到的。1933年至1945年,本德勒布洛克是德国陆军参谋部办公地,施陶芬伯格就是在这座灰色混泥土建构的庞大建筑群落中的一个庭院里被执行枪决的。2008年,《刺杀希特勒》上映,获得了票房、口碑双赢。

会议本来准备在13时开始,而希特勒却在12时半就开始了会议,这使施陶芬伯格不得不仓促着手组装定时炸弹。对施陶芬伯格这样一个手有残疾的人来说,要在数分钟内组装好炸弹比较困难。当时有几位军官甚至从他附近走过,看见他在包什么东西。但是没有谁会想到,施陶芬伯格竟敢在希特勒的指挥部组装炸弹。由于时间仓促,他在仅装好一枚定时炸弹的情况下便赶往会议室。

此时,希特勒正背朝门,坐在桌子中央。他一边把玩着放大镜,一边听陆军副总参谋长兼作战部长豪辛格将军汇报东线局势。施陶芬伯格一踏进会议室便向希特勒问候。之后,他在豪辛格身旁就座,把棕色的公文包放在桌腿底下,尽量把它推向希特勒,离希特勒只有2米。此时,时针指向12时37分,还有5分钟爆炸。趁大家专心致志听报告时,施陶芬伯格借口打个电话悄悄地离开了会议室。

豪辛格是反希特勒密谋圈的边缘人物,他并不知道这一谋杀计划。他的副官俯身到桌面上来,想更清楚地看一看地图,但是那只棕色的公文包碍事,他想用脚把它踢到旁边去,没踢动,他就用手把它放到了桌子底座的另一边。

然而,可能就是这一挪,救了希特勒的命,从根本上改变了历史进程。几分钟后,一声巨响,会议室顿时笼罩在烟尘中,碎片横飞,数名军官被炸得血肉模糊。

1944年7月20日12时42分,炸弹在“狼穴”爆炸,会议室浓烟滚滚,火焰升腾,房屋的玻璃被彻底震碎,一面墙壁受损,石膏天花板掉了下来,曾经置于会议室内的这张橡木会议桌也被炸得四分五裂。在这次爆炸中,4名纳粹高级军官命丧黄泉,但希特勒却没有受到致命伤害。根据英国作家罗杰·摩尔斯在《干掉希特勒》一书中的统计,希特勒一生中至少遭遇过20次暗杀。这个战争狂人一生逃过了如此多的暗杀,最终却难逃自杀的结局。

当希特勒被人搀扶着走出会议室时,几乎让人认不出来,他的头发被烧焦,右胳膊肘有轻微淤血,左手掌有几处擦伤,双耳鼓膜受损。暗杀并未成功。原计划中的两枚炸弹施陶芬伯格只使用了一枚,炸弹缺乏足够的威力,再加上厚重的橡木桌面保护了希特勒,使他躲过一劫。

事后余波

施陶芬贝格被执行枪决的庭院
这个庭院是柏林城内的著名建筑本德勒布洛克的一部分,庭院的中央竖立着一尊施陶芬伯格的铜像。本德勒布洛克所在的街道原名本德勒大街,战后也被改名为施陶芬伯格大街。1944年7 月21日,就在这个位于德国柏林城内的德国陆军参谋部大院里,施陶芬伯格被执行枪决,时年36岁。对于刺杀希特勒这件事,他在自己的日记中留下了这样一段话:“做这件事的人需要明白,人民可能会说我们是叛徒,但如果不做,我们就是良知的叛徒。”

在自己的司令部遭到自己人的暗杀,希特勒差点没气晕了。惊魂初定的希特勒立即向密谋者展开了血腥的报复。他向全国广播:“我的德国公民们,今天我向你们讲话的目的是让你们听听我的声音,让你们知道我的确安然无恙……”接着他宣布,人人有义务逮捕反叛者,若有抗拒,格杀勿论。希特勒从此之后变得更加神经质、狂躁,不相信任何人,总是感到人们在背叛他。事实上,他离众叛亲离的日子也不远了。

党卫队共抓捕了5000多名涉嫌谋刺的男女,其中许多人无辜受到了牵连,这些人多半在逮捕后被枪决。所有“瓦尔基里”行动的直接参与者,在第一时间内被逮捕并处以枪决。他们包括斯蒂夫将军、施陶芬伯格上校、特里斯克上校等人,甚至连他们的亲戚都被抓来处以死刑。不仅如此,此次暗杀行动连累多名德国将领成为替罪羊,包括名噪一时的隆美尔元帅、维茨勒本元帅、克鲁格元帅、哈斯将军、瓦格纳将军等,他们皆以服毒自尽收场。这些人本是德军阵营的精兵强将,损失多员大将,使正在苦战中的德军内部受到重挫。

在德国沉默了60年之后,德国人对刺杀希特勒的行动终于有了正面评价。2004年,德国前总理施罗德盛赞这次英雄壮举:“我向所有参加这次行动的人表示钦佩和崇高的敬意,他们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献出了生命。”

14 法西斯头子的穷途末路 墨索里尼最后的日子

全名:贝尼托·墨索里尼

出生时间:1883年7月29日

出生地:意大利弗利省多维亚蒂·普雷达皮奥市

死亡时间:1945年4月28日

死亡地点:意大利科摩湖畔

墨索里尼一生主要经历

二战前

1900年:加入意大利社会党,走上从政之路。

1902年:被意大利政府驱逐出境。

1919年:组建战斗法西斯。

1921年:组建法西斯政党。

1922年10月:通过一场不流血的政变,成为意大利王国总理。

1936年:使意大利与德国结成罗马—柏林轴心。

1938年3月:任意大利最高帝国元帅。

二战期间

1940年6月10日:对英法两国宣战。

1943年7月25日:被剥夺一切权力,并遭逮捕。

1943年9月23日:任新组建的意大利社会共和国领袖。

1944年夏:逃亡波河流域。

1945年4月27日:与情妇佩塔奇一起被意大利游击队俘获。

1945年4月28日:被意大利游击队处决。

公道自在人心,人民的牺牲满足的是法西斯集权主义个人膨胀的野心。几乎所有的独裁者在位时都飞扬跋扈,专横不可一世,可他们一旦下野,就会受到最无情的还击。

穷途末路

1943年5月,英军将全部德意法西斯军队赶出了非洲,7月,英美联军登陆西西里岛,盟军反抗法西斯侵略战争的胜利曙光已经开始显现。

墨索里尼陷入了内忧外患的煎熬之中。他把意大利的命运绑在了德国法西斯的战车上,战争的惨败,使意大利陷入了崩溃的深渊。一时间,民怨沸腾,意大利国内反法西斯运动不断。人们痛恨墨索里尼,正是他把意大利引向绝路。意大利法西斯统治集团内部在一片反对声中分崩离析,包括意大利国王埃曼努尔三世、巴多格利奥元帅、外交部长齐亚诺(墨索里尼的女婿)都在暗中策划推翻墨索里尼的统治。

7月24日夜晚,在意大利中断了4年的大法西斯委员会复会,会议决定恢复有民主议会的君主立宪制,并通过了将墨索里尼的全部权力重新交还至意大利国王的决议。25日,国王埃曼努尔召见了墨索里尼,告知他被撤除一切职务,随后,他被装进一辆救护车押走。到此,墨索里尼才如梦方醒似的明白自己成了阶下囚。几经周折,他被押送到大萨索山。27日,新上任的意大利总理、巴多格利奥元帅宣布解散法西斯党。

消息传至柏林,希特勒为了救出这个难兄难弟,亲自策划了一个名为“橡树”的营救行动。9月12日,精悍的德国特种兵以空降突袭的方式救出了墨索里尼。之后,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北部萨洛组建了一个意大利社会共和国的傀儡政府。然而,这个短命的政府很快于1945年4月消亡。

4月25日,感到大势已去的墨索里尼和他的情妇克拉雷特·佩塔奇离开米兰逃往瑞士。28日,墨索里尼和佩塔奇化装成德国兵出逃,被在东戈附近的意大利解放组织的游击队员捕获。为了防止节外生枝,最后意大利民族解放委员会宣布处死他们,在科莫湖边的科莫村外,墨索里尼和佩塔奇在两声枪响后变为死尸。

尸骨之谜

1945年4月29日上午9时30分,墨索里尼的尸体被游击队员们拉到了米兰,以一种最羞辱的方式出现在米兰最热闹的洛雷托广场上——墨索里尼和佩塔奇的尸体被倒挂在一座车库的大梁上。人们从四面八方蜂拥而至,观看这个大战犯的下场。负责看守这些尸体的士兵根本无法阻止愤怒的人群,他们将满腔怒火都发泄在了这两具尸体上,吐唾沫,用脚踢,向尸体开枪,甚至有妇女在墨索里尼的尸体上撒尿。后来,这两具尸体又被倒挂在广场的一个加油站顶上。墨索里尼的尸体随后被运往米兰大学的医院。最后,墨索里尼的尸体被葬在米兰郊外穆索科区的一座墓地里,坟墓上除了编号384外,没有任何标记。显然,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墨索里尼的尸体被发现,防止其他法西斯分子对这具尸体加以利用。

第二年4月的一天,3个顽固的法西斯主义支持者还是盗走了墨索里尼的尸体,意大利政府历经一番周折之后又将其寻回。随后的12年内,墨索里尼的尸体一直被移来移去,曾经放置过多个地点,譬如修道院、空的别墅等。1957年,墨索里尼的尸体终于被运到他的出生地——普雷达皮奥的圣卡西亚诺墓地下葬。

1966年3月,一名美国外交人员前往普雷达皮奥,拜访了墨索里尼的遗孀拉凯拉。他此行的目的是将墨索里尼的大脑切片物归原主。原来,美国人一直觉得这位独裁者是一个疯子,他死去不久,在美国军方的要求下,医生从墨索里尼的头颅中取了一些脑组织作为研究之用。他的脑切片一直放在美国华盛顿的伊丽莎白精神病医院。

事隔数十年之后,墨索里尼的尸骨才终于得以完全安歇。历史向人们阐释了这样一个真理:玩火者必自焚,生前受人痛骂,死后也会不得安宁。

15 将人类带入战争深渊的恶魔 解密希特勒

全名:阿道夫·希特勒

生出时间:1889年4月20日

出生地:奥地利与德国接壤的边境小城布劳瑙

死亡时间:1945年4月30日

死亡地:德国柏林总理府地下室

希特勒一生主要经历

一战期间

1914年8月4日:进入巴伐利亚预备步兵第16团服役,成为一名陆军下士。

1918年:在毒气战中双止暂时性失明。

一战后

1919年:加入德国工人党。

1923年11月8日:发动啤酒馆暴动。

1933年1月30日:成为魏玛共和国总理。

1934年8月1日:成为德意志帝国元首兼帝国总理。

二战期间

1944年7月20日:在狼穴侥幸躲过炸弹暗杀。

1945年4月28日:与爱娃·布劳恩正式结为夫妇。

1945年4月30日:饮弹自杀。

有人说希特勒是地狱来的使者,也有人说他是天才军事家、演讲家。作为二战的头号战犯,他早已被永远地载入世界历史,背上了千秋骂名。无数英雄在这个战争狂人的叫嚣声中倒下,却不知他可曾想到自己将来的下场?

双重性格

阿道夫·希特勒,这个臭名昭著的名字,在二战之时才为世界所熟悉。与众不同的是,这个杀人狂魔在童年与青年时期始终对自己充满了幻想与期待,即便是在最落魄的时候。

这是唯一一个可以将希特勒这个杀人恶魔与优雅的燕尾服联系在一起的时刻。然而精心梳理的发型、笔挺合身的服装却都无法掩盖住他凶狠而狡黠的目光,他的全部注意力都已经放在了荷枪实弹的士兵们身上,战争何时发起才是他最关心的事情。

1889年4月20日下午18时30分,希特勒出生于德国巴伐利亚和奥地利的边界城市布劳瑙。希特勒的父亲阿洛伊斯是一位私生子,母亲就是阿洛伊斯的外甥女克拉拉,从血缘关系上讲他们属于近亲结婚。很难想象,没有比他更不相称的人来继承俾斯麦、霍亨左伦家族皇帝和兴登堡总统的地位了。或许正是这种不一般的出身造就了希特勒独特的气质和性格。阿洛伊斯性情粗暴,对孩子动辄打骂,使希特勒后来也养成一种残酷暴烈的性格。老阿洛伊斯希望阿道夫将来继承自己的衣钵,成为一名公务员,可是少年阿道夫却想成为艺术家,只要一想到将来坐在办公室里写文件的日子,他就会难受得头疼。同样,他也轻视体力劳动,在最初的青年时期,他靠溺爱他的母亲供养着。从16岁起,希特勒就成为热衷于政治的德国民族主义者,幻想着制订一番宏伟的计划,并爆发出一种压抑不住的演讲欲来。母亲去世之后,希特勒才开始正视谋生的问题。他野心勃勃却又一无所长,在维也纳过了一段流浪汉的生活。之后,他靠卖画养活自己,但这位热爱政治的“画家”很快就把他的单身公寓变成了一个政治俱乐部。在这里,他进行了自己最初的政治演讲,聚在这里的人有上流人士,也有市民阶层的失意者。人们喜欢听他的演讲,因为他的演讲充满了激情与煽动性。就这样,直到一战爆发,他才有了用武之地,他开始平步青云,逐步登上德国的政治舞台。

一战中的希特勒(前排左一)
1914年,一战爆发,已经25岁的希特勒突然发现战争对于自己来说是最好的展示舞台,于是自愿加入德国军队,成了一名陆军下士。

1935年9月,希特勒在纽伦堡检阅冲锋队。冲锋队是希特勒起家的准军事组织,成立于1921年8月,在纳粹党上台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冲锋队与德国国防军积怨太深,冲锋队参谋长罗姆与其他纳粹党高官的矛盾太多,直接导致了1934年“长刀之夜”的发生,冲锋队在血洗行动中人间蒸发。

复杂的身世和经历令希特勒有着怪异的性情,在他的身上明显地体现出两种性格特征。他的最后一任女秘书特劳德·琼格说:“希特勒私底下为人非常友善……他在通过对讲机发布命令时,声调比较平和,但当他发表演讲时声调却变得刺耳,姿势也变得夸张,用一些私下从未用过的可怕字眼来攻击犹太人,演讲完毕之后他又变得很安静,仿佛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过一样。”据1994年12月中旬美国中央情报局披露,他们在1944年2月完成过一篇有关希特勒的心理特征的分析报告,报告中揭示了希特勒变态而复杂的性格。在感情生活上,希特勒步父亲的后尘,爱上了自己的外甥女吉丽·拉波尔。吉丽死后,这段刻骨铭心的畸形感情令他后来再也不亲近任何女性,直到临死之前才宣布与情妇爱娃·布劳恩结婚。

希特勒对自己饲养的动物关怀备至,充满女性般的“仁爱”。一只孔雀死了他会伤心得掉泪,甚至一个昆虫死了,他也会摇头叹息。显然,这是一种女性化的心理特征。然而,他在下令把几十万犹太人送进毒气室时,却没有犹豫超过三秒钟。这位令数百万犹太人在数年内屠杀一空的种族灭绝者,自己却有轻微的晕血症,只要一见到人血,就会感到非常不舒服。他的宣传部长戈培尔将其美化为“这是元首对生灵的仁慈”。为了缓解精神压力,在夜深人静之际,希特勒要司机以时速超过100千米的速度飞驰,可另一方面,缺乏安全感的他又严格规定,他所乘的汽车最高时速不准超过37千米。

他的行为表现看似矛盾,实质上与他变态的性格有着紧密的联系。至今仍有性格分析学家在研究希特勒的双重性格之谜。

希特勒与爱娃·布劳恩

爱娃·布劳恩于1912年出生在德国一个中下层家庭,他的父母都是巴伐利亚的普通百姓。1933年,希特勒通过摄影师霍夫曼认识了21岁的爱娃。初次见面,身材苗条、清秀可人的爱娃就迷倒了比自己大23岁的希特勒。尽管她的双亲坚决反对她和希特勒交往,但她最终还是成了希特勒的情人。

尽管对政治不闻不问的爱娃让希特勒感到轻松和快乐,但是希特勒始终没有和她结婚。曾经有人说爱娃是德国最不幸的女人,因为她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等候希特勒,而她却没有一个名分。1945年4月,在第三帝国灰飞烟灭的前夕,希特勒才与爱娃举行了一个简单的婚礼。一天后,两人于总理府的地堡中自杀。

希特勒之死

1945年5月4日,苏联军队攻克柏林,一位侦察员在帝国总理府花园的一个弹坑里发现了两具被烧焦的尸体。为了确定这是否就是希特勒与他的新婚妻子爱娃的尸体,苏联军官将男尸的颅骨拿给希特勒的牙医鉴定,牙医从中认出了自己给希特勒做的几颗义齿,从此,希特勒死于自杀就记入了历史之中。希特勒自杀是苏方对外宣称的说法,实际上,就连斯大林自己也不相信希特勒死了。美国前国务卿詹姆斯·比尼斯曾回忆说:“1945年7月波茨坦会议期间,斯大林非常友好地和我碰杯,我问他,‘斯大林元帅,你对希特勒之死怎么看?’斯大林回答说‘他没死,他逃到了西班牙或阿根廷。’”首先率部占领柏林的苏军元帅朱可夫在1945年6月也曾声明:“我们并没有发现可能是希特勒的尸体。”后来,确定希特勒牙齿的牙医翻供,表明他无法肯定那就是希特勒的颅骨,其助手也发表了同样的言论。

1937年夏天,在风景秀丽的巴伐利亚贝格霍夫别墅的阳台上,希特勒(左)、爱娃(右)和希特勒私人医生的妻子莫雷尔(中)正在愉快地交谈着,这是为数不多令爱娃感到愉快的聚会。

这张照片大约拍摄于1935年,德国南部名城慕尼黑的一个小房间里挤满了身穿制服的纳粹党徒,他们以纳粹党魁希特勒为中心,围绕在一张桌子旁。

4月30日,希特勒夫妇同下属告别,随后走进了地堡。此后在生还的证人中,只有近侍林格一人见过死后的希特勒。其余人只见过裹在毯子里的尸体从希特勒办公室抬出,毯子里究竟是谁,他们并不知道。如果希特勒要逃,在那天午夜逃出帝国总理府防空洞的人多达4万人,希特勒很容易夹在人群中混出去。战争刚结束后的头几周,柏林和德国到处是无家可归的人,希特勒很容易就能消失在人流中。7月10日,一艘德国潜艇出现在阿根廷,8月中旬,第二艘德国潜艇又在阿根廷出现,更增添了斯大林说法的可信度。阿根廷有很多德国移民,阿根廷总统贝隆公开称赞纳粹政策,许多纳粹高官都在战后逃往阿根廷定居。

还有人认为,希特勒死于他杀。希特勒执政后,疯狂发动对外战争,对内则实行法西斯独裁,猜忌同僚,滥杀无辜,积怨甚深。在他当政期间,曾发生数起谋杀事件,但都没有成功。在战争后期,一些军官为了早日结束战争,同英美议和,可能趁苏军逼近之机杀死了希特勒。苏联作家尤里安·谢苗诺夫在其著作《春天的十七个瞬间》、《奉命要活着》中描述道,希特勒在苏军攻入柏林后,留下遗嘱并决定自杀,他回到了自己的房间,20分钟过去后,奉命为他焚尸的鲍曼等人走进元首办公室,看到他的新婚妻子爱娃已服毒发身亡,而希特勒却还在迟疑不决。这时,鲍曼从希特勒手里拿过手枪,对准他的后脑开了一枪,战争狂人就这样结束了生命。

对于希特勒之死,人们争议颇多,甚至有人提出死亡的根本不是希特勒而是他的替身。这更给希特勒之死蒙上了一层迷雾。据一份美国联邦调查局的秘密报告显示,希特勒拥有至少14个替身,但在二战结束后,就没人知道这些替身的下落,很可能在帝国总理府花园中发现的焦尸就是替身的其中之一。

当年,苏军找到疑似希特勒的尸骸后,斯大林没有下令将希特勒的骨骸彻底毁掉,而是装入弹药箱内,埋在苏军的军事基地里。由于只有少数人知道这个秘密,因此,随着苏军转换基地,希特勒的尸骸一次次被挖出来,转换地点再埋下,他们带着希特勒的尸骸一起转移,前后一共8次。直到1970年,苏联克格勃主席安德罗波夫下令将希特勒的尸骸彻底烧成灰,丢进了柏林的下水道,一直冲到河流,进入大海。有关焚毁过程的记录保存至今。因此,究竟这具尸骸是不是希特勒已经无法重新鉴别了。头号战犯希特勒,在生时专横跋扈,死后却不得善终,这也是对所有独裁者敲响的警钟。

1945年4月30日,希特勒在总理府的地堡中自杀,他的新婚妻子爱娃也与他一起共赴黄泉。图为希特勒的尸体被焚烧的地方,坑中站着的是总理府的卫兵,他正在向盟军介绍当时焚烧尸体的情况。

16 升腾的恐怖蘑菇云 第一颗原子弹的诞生

时间:1945年7月16日5时30分

地点:美国新墨西哥州南部的阿拉莫戈多沙漠

核武器裂变剂:钚-239

TNT当量:约1.9万吨

意义:标志人类进入核武器时代

诞生历程

1939年:美国政府着手研制原子弹。

1941年12月:曼哈顿工程正式启动。

1942年6月:罗斯福总统下令将原子弹项目列为国家优先发展项目。

1942年年底:在物理学家费密的领导下,1942年12月2日,世界上第一座可控原子核裂变链式反应堆在芝加哥大学建成,标志着人类利用原子能时代的开始。

1944年年底:成功提取铀燃料。

1945年春:“小玩意”开始秘密组装。

1945年7月16日:“小玩意”试爆成功。

后续事件

1945年8月6日8时15分:美军在日本广岛投下一颗代号为“小男孩”的原子弹,TNT当量为1.3万吨。

1945年8月9日11时02分:美军在日本长崎投下代号为“胖子”的原子弹,TNT当量2万吨。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现代物理在20世纪有了质的飞跃,最先进的物理科学往往被最先应用于武器。而在整个二战研制的武器中,原子弹无疑是威力最大的新型武器。

美德核竞争

20世纪30年代,现代物理发展到新的阶段,核裂变现象成为德、美、英国物理学家纷纷研究的对象。德国纳粹为了寻找一种具有巨大威力并足以改变整个战争形势的新型武器,从1939年起就开始秘密研制原子弹。应该说,德国先于美国意识到研究原子弹的重要性。1939年9月初,德国陆军部把铀裂变研究集中于它的管辖下,并邀请了许多知名科学家为陆军研究新型原子武器,其中包括有最先用中子轰击铀元素的奥地利科学家哈恩以及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海森伯等,由当时威望最高的海森伯负责德国纳粹的核武器计划,陆军部则不断拨出研究资金。而此时的美国并不太重视这方面的研究。1939年年初,丹麦物理学家玻尔访问美国时带去了德国科学家已成功裂解铀原子的消息,引起了美国科学家的忧虑。费米、齐拉特和爱因斯坦联合上书一份有关核裂变的报告给美国总统罗斯福,但当时美国政府仅批给他们6000美元的研究经费。

1940年5月3日,德军占领了留坎。在这里,他们控制了当时世界上唯一能提供大量重水的工厂。几天之后,德军又占领了有着丰富铀矿的比利时。最后,德国科学家们在法国巴黎获得了他们梦寐以求的回旋加速器。至此,德国人制造原子弹的条件已经具备,什么时候生产出原子弹只是时间问题。希特勒甚至在公开场合声称德国会在较短时间内拥有一种能把人炸到2千米远的超级炸弹。但为何直至二战结束,德国人还没有制造出原子弹呢?其主要原因在于许多科学家从心底不愿意为纳粹效力,甚至连海森伯也不例外。作为有社会责任感的科学家,海森伯并不赞成希特勒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核武器,甚至有意隐瞒他们的研究进展。直到1942年,当纳粹官员问可否造出原子弹时,海森伯的答复是“不能”。另一个因素是盟军对德国人的原子弹研制计划进行了一系列的破坏工作。

曼哈顿工程

美国当时并非没有可以制造原子弹的专家,只是一直不太重视这个问题。随着德国人狼子野心的昭示,他们觉察到了危险。1940年6月12日,卡耐基大学校长布什与罗斯福总统进行了一次仅10分钟的关于国防科学研究的会谈。之后,布什便被任命为国家防务委员会主席。1941年12月6日,代号为“曼哈顿工程”的原子弹计划正式启动。而这一天正是日军偷袭珍珠港的日子。一年之内,第一个原子反应堆就在芝加哥正式运转。1942年,曼哈顿计划的主持者、美国格罗夫斯将军任命奥本海默为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主任。正是在他的领导下,美国人赶在德国之前及时地制造出了原子弹,并投入使用,迅速结束了二战。

洛斯·阿拉莫斯位于美国新墨西哥州一片沙漠之地,这里被称为“秘密之城”,星散着许多低矮的办公室、实验室。1945年春,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小玩意”开始在离特里尼蒂只有几千米的一个大牧场房子里秘密组装。初夏,原子弹组装完毕。1945年7 月16日凌晨5点30分,世界上第一颗以钚-239为燃料的原子弹终于在新墨西哥州的阿拉莫戈多沙漠试爆成功。

阿拉莫戈多沙漠里的“巨物”

为了检验内爆式原子弹是否能够爆炸,同时也是为了给已经为曼哈顿工程拨款数十亿美元的美国国会一个交代,于是便有了代号为“三位一体”的实爆试验,地点定在新墨西哥州南部的阿拉莫戈多沙漠。最初,格罗夫斯和奥本海默设想爆炸要在一个容器内进行,“小玩意”的钚装药总值78万美元,如果实验时没有发生爆炸,或者爆炸威力很小,那么还可以回收全部或大部分钚。于是美国最大的锅炉制造商巴布考克-威尔考克斯公司收到了一个订单,制造一个大的钢制容器:内径3.05米,壳壁厚127毫米,两头端盖之间长7.62米,两头焊上盖后再用0.95米厚的钢带缠绕,重220吨。这个结实的大块头被称作“巨物”。 后来这个方案没有采用,“巨物”只是被悬挂在一座试验塔上。“小玩意”爆炸的威力将这个距离核爆中心800米的结实家伙变成了一堆扭曲的废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