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奥地利总理被捕入狱

奥地利总理被捕入狱

时间:2023-05-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保护奥地利的独立,使奥地利免受德国纳粹势力的威胁,陶尔斐斯下令解散所有政党,并将敢于反抗的纳粹分子逮捕入狱。1934 年7月25日,一群奥地利纳粹分子突然持枪闯入维也纳总理府。与此同时,部分纳粹分子占领了广播电台,并宣布奥地利驻意公使林伦特为总理。奥地利政府害怕政局失控,立刻宣布全部戒严,并任命舒斯尼格继任总理。

吞并奥地利

时间:1938年3月12日

结果:纳粹德国与奥地利“合并”

指挥官和领导人

德 国:阿道夫·希特勒

奥地利:恩格尔贝特·陶尔斐斯

    库尔特·舒斯尼格

    阿图尔·冯·赛斯-英夸特

希特勒坐在敞篷汽车上,奥地利纳粹分子身穿棕色衣服,挥舞着饰以纳粹标志的旗帜,狂热地向他欢呼致意。当年,希特勒离开奥地利之时,只是个身无分文的艺术家,而此时,他却作为奥地利的征服者,享受着无数人的崇拜和欢呼。

∧奥地利纳粹分子阿图尔·冯·赛斯-英夸特(右一)
赛斯-英夸特这个纳粹分子,长期和德国纳粹保持着紧密联系,在德国吞并奥地利的过程中,一方面他接受德国的指令进行活动,另一方面利用自己掌握的实力不断向奥地利政府施压,最终导致奥地利被德国吞并。

纳粹党政变

在德国和奥地利,大多数人都属于德意志民族,因此,两国合并的愿望由来已久。早在一战前后,德奥两国出于不同的目的,都希望能够彼此合并。1918年10月,德军军需总监鲁登道夫写信给外交部,要求实现德奥合并,以补偿德国因为战争所割让的土地。奥地利临时国民议会考虑到奥匈帝国解体后奥地利的实力大为削弱,因而在11月12日通过了与德国合并的决议。

但协约国在签署《凡尔赛和约》时,始终力图削弱德国,以免它东山再起,因此严禁德奥合并。条约规定:奥地利的独立除非经过国际联盟行政院的许可,否则不能变动。1921年,奥地利经济严重恶化,为了维护奥地利的稳定,英、法、意、捷四国向奥地利提供经济援助,但要求奥地利“不放弃其领土独立”。此后,奥地利实际上都依赖于英、法、意三国的支持,来维持其主权的独立。

但德国纳粹夺取政权后,德奥合并再次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希特勒最初企图在奥地利扶持纳粹党人,利用他们颠覆奥地利政权,实现德奥合并。此时,奥地利的总理是恩格尔贝特·陶尔斐斯,尽管他极力打击国内的纳粹势力,但纳粹势力在奥地利仍然十分猖獗。1934年4月30日,奥地利召开国会,但半数席位都空着。这些空席位都属于社会民主党人和纳粹分子,他们中很多人还被关在监狱或集中营中。在议会解散期间,陶尔斐斯总理拥有独裁权。

为了保护奥地利的独立,使奥地利免受德国纳粹势力的威胁,陶尔斐斯下令解散所有政党,并将敢于反抗的纳粹分子逮捕入狱。1934 年7月25日,一群奥地利纳粹分子突然持枪闯入维也纳总理府。他们向陶尔斐斯总理连开四枪,陶尔斐斯立刻倒在地上,后来因失血过多而死亡。与此同时,部分纳粹分子占领了广播电台,并宣布奥地利驻意公使林伦特为总理。叛乱分子还扣押内阁成员,将他们当作人质,试图通过谈判来获得成功。他们不允许医生抢救受伤的陶尔斐斯总理。当晚9时许,政府官员们的态度缓和下来。他们以释放内阁成员为条件,允许叛乱分子离开政府大楼。当陶尔斐斯的死讯传出来之后,叛乱分子又立刻被逮捕。奥地利群情激愤,想要用私刑处死这些暗杀者。奥地利政府害怕政局失控,立刻宣布全部戒严,并任命舒斯尼格继任总理。叛乱分子迅速遭到镇压,墨索里尼得知后,派出4个师前往勃伦纳山口,并给奥地利政府发出急电,宣称意大利支持奥地利的独立。迫于情势,希特勒只好暂时收敛起来,断然否认自己与叛乱阴谋有任何关联。他的首次吞并奥地利的阴谋就此破产了。

∧维也纳英雄广场上的纳粹聚会
奥地利总理陶尔斐斯遇刺之后,德国纳粹紧急介入,不断向奥地利政府施压,与此同时,奥地利的纳粹分子空前活跃起来,他们在维也纳举行盛大集会,高呼纳粹口号,要求德奥合并。

1936年的《德奥协定》

等到1936年,国际形势对德国变得十分有利,希特勒再次蠢蠢欲动。1935年10月,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英、法等国作壁上观,没有予以丝毫干涉。埃塞俄比亚军民在塞拉西一世皇帝的领导下,予以英勇的抵抗。最终,意大利军队虽然获胜,却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伤亡人数达到14万人,同时付出120亿里拉的巨额军费。

意埃战争期间,意大利无力再与德国争夺奥地利。1936年3月,德国公然违背《凡尔赛和约》和《洛迦诺公约》,重新出兵占领了莱茵非军事区。但对德国的这番举措,虽然英、法予以口头的强烈谴责,然而并没有进行任何实质性干涉。眼见纳粹德国的野心变得越来越大,新任总理舒斯尼格只好尽力避免德国干涉奥地利的内政,使希特勒容忍现状。当年7月11日,舒斯尼格总理同德国驻奥公使冯·巴本签订了秘密协定,同时为了掩人耳目,又签订了公开发表的公报。在公报中,德国政府表示尊重奥地利联邦的全部主权,双方互不干涉内政,包括奥地利民族问题等;奥地利承认自己是德意志国家。

希特勒的最后决策

1937年,希特勒认为吞并奥地利的时机已经成熟。11月5日,他召集国防部长、外交部长和三军总司令,举行秘密会议。会议决定,德国需要为自己拓展生存空间。而这首先要向欧洲发展,应先设法夺取捷克斯洛伐克和奥地利。希特勒预计,如果德国出兵占领奥、捷两国,英法两国都不会予以干涉。英国国内面临重重困难,不会参与对德战争,而法国如果没有英国的支持,也不会贸然对德国采取军事行动。

而此时的意大利,在侵埃战争后已经元气大伤,无力充任奥地利的保护伞了。同时,墨索里尼出于政治考虑,也不愿意为奥地利而与德国为敌。1937年11月6日,当意大利加入1936年11月德国、日本签订的《反共产国际协定》之时,墨索里尼对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说,他已经厌倦于继续为奥地利“站岗”了。这是意大利放弃奥地利的信号,从此,德国的吞并之途中又少了个障碍。


英夸特(左二)陪同希姆莱(右一)检阅奥地利军队
英夸特倚仗着德国纳粹的实力,终于将奥地利总理舒斯尼格排挤下台,紧接着,奥地利和德国的合并变得畅通无阻,就连党卫队头子希姆莱也开始加紧进入奥地利,希望在这场游戏中分得一杯羹。

∧希特勒宣布吞并奥地利
1938年3月14日,对希特勒来说,这是个“神圣”的日子,奥地利终于被收归德国。在国会大厦的庆祝典礼上,希特勒说:“这是所有其他德国人的共同感受。不管发生什么事,我们今天宣称的统一的德帝国,再也不会被任何人所分裂,永远不会处于分裂状态。”

而英法两国的绥靖政策更是继续滋长了希特勒的野心。1937年11月8日,当德国驻奥大使巴本路经巴黎之时,法国财政部长博内对他说:法国对德奥两国在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密切联系没有任何异议,并同意捷克斯洛伐克境内的德意志少数民族应该享有自治权。随后,法国总理肖当在会见巴本时说,他并不反对德国通过和平手段扩大它在奥地利的势力。英国的态度也与法国相仿。英法两国的软弱态度,使希特勒最后下定了吞并奥地利的决心。

1938年2月12日,希特勒将奥地利总理舒斯尼格召到贝希特斯加登的尼伐利亚高山别墅进行会谈。希特勒要求舒斯尼格签署议定书,同意奥地利完全听命于德国。希特勒限令舒斯尼格在三天之内做出答复,否则,德军就要进攻奥地利。希特勒扬言说,他下令之后,只要一夜之间,奥地利“所有那些可笑的防御设施就会被炸得粉碎”。无奈之下,舒斯尼格只好接受了德国的种种要求。然而,舒斯尼格回到维也纳之后,便立刻在电台上发表讲话,表示坚决维护奥地利的独立。“我们完全知道,在边界线的那边,清楚而明确地写有几个大字:‘到此为止,不能再走’。”随后,他禁止悬挂纳粹党党旗,禁止穿纳粹党党员的褐衫,同时也禁止纳粹分子举行示威游行。这些举措得到了奥地利人民的热烈拥护。因此,舒斯尼格做出了更大胆的决定,通知全国将在3月13日举行公民投票,以决定奥地利的归属。

希特勒大为震怒,并立刻将军队集中在德奥边境。但此时,英法等国都不肯施以援手。法国此时正处于两届内阁交替之时,政治十分混乱;墨索里尼尽管对希特勒擅自行动心存不满,但此时他已经与希特勒签订了轴心国盟约,因此不可能与德国对抗。而英国首相张伯伦在2月22日的众议院的演讲中,已经宣布了他的不干涉政策。因此,3月11日,舒斯尼格被迫取消了公民投票,然后辞去总理之职,纳粹内政部长赛斯-英夸特继任总理。他继任后,在柏林的授意下,立刻发表声明,要求德国政府“尽快派遣军队来维持奥地利的和平与秩序”。而事实上,德军已经在声明前两个小时就已经越过边界。

1938年3月14日,希特勒来到他的出生地。他从临时司令部所在地林茨进入维也纳,40辆坦克在前面给他开路,坐满军官的警车在后面充当卫队,沿途受到热烈的欢呼。抵达维也纳后,他立刻签署法令,任命自己为德国和奥地利军队的总司令,所有奥地利士兵必须发誓效忠于他。从此以后,奥地利被正式纳入德国的版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