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法“静坐战”
时间:1939年9月至1940年4月
地点:法德边境
结果:坐视波兰灭亡,德国将战争机器瞄准西欧和北欧
指挥官和领导人
法国:莫里斯·甘末林
德国:埃尔温·冯·维茨莱本
实力对比
法国:143个师(其中包括102个法国师、28个英国师、7个比利时师和6个荷兰师),共计134.88万人
德国:23个师,共计22.9万人
1939年9月3日,即德国进攻波兰的第三天,英国和法国正式向德国宣战,声称要援助其盟国波兰。然而,直到1940年5月10日德国进攻法国之时,英法两国却始终按兵不动,毫不关心纳粹德国对波兰国土的蹂躏。在这段时间里,西线欧洲出现了惊人的平静。英国人将之称为“假战争”,法国人将之称为“奇怪的战争”,而德国人则将之称为“静坐战争”。英国将军富勒说:“世界上最强大的法国陆军,面对23个德国师时,却躲在钢筋水泥工事背后,静静地看着它英勇的盟国被希特勒消灭掉。”
∧英国首相张伯伦访问德国
张伯伦担任英国首相期间,面对纳粹德国的疯狂扩张,积极推行“绥靖政策”。在《慕尼黑协定》签字之后,他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终于赢得了“和平”。张伯伦曾多次访问柏林,被人们戏谑地称为“我爱柏林先生”。
绥靖政策
1939年3月21日,波兰政府严词拒绝德国要求归还但泽等地的无理要求之后,波兰当局对德国的嚣张气焰日益感到不安。为了保证自身领土的安全,波兰积极向英法两国示好。同月,德国撕毁《慕尼黑协定》,出兵侵占了捷克斯洛伐克领土。张伯伦对此举深感震惊和不安,有意在欧洲结成反德同盟,以遏制纳粹德国的扩张势头。1939年3月23日,英法两国正式结成了军事同盟。8天之后,即3月31日,张伯伦在下议院公开宣称:倘若波兰的独立地位受到“明显的威胁”,英法两国将会竭尽所能,援助波兰。
1939年5月19日,法波两国就签订了军事协议。协议规定,法国将“在总动员令下达后三天之内,逐步对德国发动攻势”。条约还规定,“如果德国主攻波兰,法国将在总动员后的第十五天,派出其主力部队,进攻德国”。波兰副总参谋长雅克林兹上校曾经问法国能够派出多少救援部队,甘末林将军告诉他,法国届时可以派出35~38个师。
然而,等到1939年8月23日,德波战争行将爆发之时,甘末林将军却变得胆怯起来。他告诉自己的政府说,也许要两年后,即1941至1942年之间,他才可能真正发动攻势。他还说,这还必须以法国能得到“英国部队和美国装备的帮助”为前提。
而英国尽管与法国、波兰结成了反德同盟,张伯伦首相仍然多次表示不想打仗,他说:英国并不想与德国人民为敌。他天真地希望,德国内部能够出现崩溃局面,导致希特勒早日下台。然而事与愿违,英国始终没有等来这种崩溃局面。相反的是,希特勒因为在战场上连连得手,更是广受德国国民的支持,在国内的影响如日中天。
希特勒的欺骗外交
对希特勒来说,仍然有个令人头痛的难题。如果德国全力进攻波兰,那么其西部边境必然兵力空虚,无法阻挡英法联军的进攻。因此,希特勒决定软硬兼施,设法稳住英法两国。
1939年7月,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与意大利大使商谈波兰问题,扬言“如果波兰胆敢进攻但泽,德国将在48小时之内攻占华沙,以解决但泽问题!而法国胆敢出面干涉的话,德国将会高兴万分,因为这样法国也会很快被消灭掉;大英帝国如果胆敢轻举妄动的话,也必然将会覆灭……至于美国呢?元首的一篇演说就足以击败罗斯福”。
∧英王乔治六世发表“对德宣战”演说
1939年9月3日,在德国发动战争之后的第3天,英国终于作出决定,英王乔治六世宣布英国向德国开战。这位有些口吃的皇帝以其沉郁的口音向国民宣布战争开始了,2010年获得奥斯卡奖的影片《国王的演讲》重现了乔治六世演说时的一幕。
∧伦敦的波兰爱国人士走上街头游行示威
波兰被侵略,伦敦的波兰人自发地组织起来,走上街头,向英国政府请愿,要求按照英国波兰之间的约定,出兵西线,拯救波兰。
为了实现各个击破,避免同时在东西两线作战,里宾特洛甫奉希特勒之命对英法苏实行离间伎俩,既以德英谈判破坏英法苏谈判,同时又力图改善德苏关系。在里宾特洛甫的外交攻势下,1939年8月21日,苏联宣布英、法、苏三国谈判破裂。两天后,里宾特洛甫就飞赴苏联,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里宾特洛甫的外交活动也由此达到了巅峰。
此时,希特勒已经准备就绪,行将闪击波兰。然而,为了掩人耳目,麻痹英法等国,8月29日,里宾特洛甫向英国提议,请求波兰派遣一名全权特使前来柏林谈判,并要求波兰特使在30日到达。8月30日深夜,里宾特洛甫对英国大使的答复照会不屑一顾,宣读了所谓“合理”解决波兰问题的16点建议,并声称德国直到最后一刻仍在为此努力。宣读完毕之后,他立刻声称这些建议“业已过时”,而罪咎则应该归于波兰。
英法对德宣战
1939年9月1日凌晨,德国集结了160万大军,对波兰发动了闪击战。战争爆发后的第三天,即9月3日,英法两国才仓促地向德国开战。此时,希特勒正倾尽全国之力,在东线猛烈地进攻波兰,因而防守西部边境齐格菲防线的兵力极度空虚,只有23个师,共22.9万人,其中11个正规师,其余的则是毫无作战能力或经验的新编师。相比之下,盟军则占尽了优势,共部署了102个法国师,28个英国师,7个比利时师,6个荷兰师,总兵力达到了134.88万人。此时,如果英法两国真心援助波兰,他们就能在西线轻易地击溃德军,从而使德国陷于腹背受敌的困境之中。
法国对德国宣战的当日,即9月3日,就通知波兰,法军将在9月4日对德国发动陆上攻势,然而,实际上,法国却没有采取任何攻势,却借口没有完成征兵动员,再三推迟发动进攻的日期。直到9月7日,在波兰政府的再三要求下,法军才故作姿态,发动所谓的“萨尔攻势”。
萨尔攻势
当时,英法联军确实制订了“D”字作战计划。该计划是:稳住西线,两路进攻,一路从巴尔干半岛和高加索方向发起进攻,另一路则从北欧发起攻势。
1939年9月6日~7日夜晚,法军第3、4、5集团军的10个步兵师和几个装甲营沿着长达32千米的法德边境线,向德国萨尔布吕肯东南地区发动突袭。9月12日,法军突破德军齐格菲防线,推进至德国境内8~18千米,占领了大约20个村庄,沿路没有遇到任何德军的抵抗。然而,当法军夺取了瓦恩特森林之后,进攻就被终止了。当天,英法联军首次在法国的阿比维尔召开了最高会议。会议决定,立刻停止所有进攻活动。甘末林将军下令法军停止进攻,以便在德军进攻比利之时,迅速撤回到马其诺防线。
当然这些决定都瞒着波兰。甘末林在作出决定的同时,又通知波兰的爱德华·雷兹-希米格维元帅,谎称半数法军师团都在与德军交战,而法国的攻势迫使至少6个德国正规师从波兰撤走。然而,事实上,这次攻势并没有迫使东线的德军被调往西线。9月30日,根本无意进攻的法军开始撤离德国,10月初基本撤退完毕。撤退的法军主力被重新部署在法德边境的马其诺防线,所谓的“萨尔攻势”就这样中途夭折了。此后,相当长的时间内,英法两国再没有发动任何攻势。
∧纳粹宣传部长戈培尔
在战争爆发之前,戈培尔就利用自己掌握的媒体竭力宣传战争。《柏林日报》先使用大字标题警告“当心波兰!”后又谎称“波兰军队推进到德国国境边缘”。《领袖日报》则动用危言耸听的标题“华沙扬言将轰炸但泽——极端疯狂的波兰人发动令人难以置信的挑衅!”战争开始之后,戈培尔又竭力为战争开脱,进行欺骗宣传。
希特勒的战略部署
英法联军的消极态度完全在德军的预料之中。陆军参谋长哈尔德在8月中旬,详尽地估计过西线的局势。他相信法国会继续采取守势,而绝不会“违背比利时的意愿”,假道比利时出兵进犯。9月7日,他的日记中记载着希特勒会见陆军司令布劳希奇时的谈话。他们认为,西方的局势尚不明朗,不过,某些迹象表明,“英法两国不会进犯德国本土”。同时,希特勒严令西线德军,禁止他们出动进攻,“第一枪只能由敌人先放”。
此时,法国内阁缺乏果敢的气魄,对西线的局势踌躇未决。希特勒看穿了法国内阁的心理,数天之后,他发出了第三号作战令,命令陆、空军部队从波兰调往西线,严阵以待,但绝不要主动开枪。即使在英法两国衅之时,他也要求“我军每次越过西部国境之时,都必须有我本人的明确命令”。
事实上,希特勒早已心怀鬼胎。在波兰战争开始之前,希特勒就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战争目标。1939年9月27日,他就命令准备德军在西线投入战斗。他十分明确地指出:“战争的目的是为了击溃法国,并迫使英国投降,以使德国成为欧洲的霸主。”同时,考虑到英法两国的经济潜力,他力图尽早作战,速战速决。
∧在西线无所事事的法国军队
虽然法国在战争开始后就对德国宣战,但是法国内阁对于局势的估计信心不足,屯兵德法边境却又按兵不动。对于法国士兵来说,战争爆发以来,每天都沉浸在“西线无战事”的美梦中,无所事事。
1939年10月9日,希特勒再次下令德军在西线进攻,不必顾虑比利时、荷兰、卢森堡等中立国。10月19日,德国海、陆、空总司令都接收到了闪击法国的“黄色方案”。然而,德国在波兰战争中也付出了较大的代价。德军运输汽车减少了50%,弹药等供应更是严重匮乏。截至10月初,德国的全部备用弹药只能维持28天的战斗,而此时军工生产的速度,远远无法满足战争的巨大需求。
鉴于这个事实,德国的高级军官们纷纷提出了异议,认为贸然进攻法国会非常危险。希特勒最终同意了军官们的看法,因此多次将进攻命令向后推迟,最终拖延到1940年5月10日。在这段时间内,希特勒抓住时机,加快了军备生产,迅速增强了德军的军事实力。1939年9月到1940年四月期间,德国新造了680辆新式坦克,并因此组编成坦克师。同时,陆军增配了1300余门野战炮、2100余门迫击炮和1630门反坦克炮。空军增配了1500多架战斗机。此外,希特勒在全国范围内大量征集新兵,士兵总数增加了330万人,新建了15个军、31个步兵师和9个警备师。整个西线的兵力,也由1939年11月的96个师,激增到1940年5月的136个师。
∧在法国圣心大教堂祈祷和平的人们
当战争爆发之后,英法两国推行的“绥靖政策”,一方面导致波兰亡国,另一方面让法国民众沉浸在了幻想之中,在这种情景下,在法国出现了大规模的“祈祷和平”的运动,这张照片显示的就是当时著名的圣心大教堂“祈祷和平”现场。
在扩充军备期间,希特勒为了掩人耳目,迷惑英法两国,他又假惺惺地大肆鼓噪和平。1939年9月19日,他在国会发表演讲,声称:“我无意同英法两国作战”,“我同情那些前线的法国士兵,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何而战。”最后,他十分虚伪地祈求“万能的上帝能够让别国人民认清战争的残酷以及和平的幸福”。
9月26日,华沙陷落的前一天,德国的报纸和电台又大肆鼓吹,极力表白“德国对西方并无野心”。当天,希特勒又同瑞典人达勒鲁斯举行了长时间会谈,后者始终没有放弃争取和平的努力。“英国人可以得到和平,不过,他们得要赶快。”希特勒在达勒鲁斯临走的时候说道。然而,就在次日,希特勒就在总理府召集武装部队的司令官们,决定赶紧在西线发动进攻。但为了欺骗人民,麻痹对方,10月6日中午,希特勒又假装诚恳地重新提出“和平”的建议。
前线的奇怪局面
波德战争初期,因为英法联军和德军都不愿直接交战,前线出现了奇怪的局面。为了避免挑起争端,德法两国的士兵都用高音喇叭互相宣称,务请对方放心,自己不会首先开枪。在有些防区,法国士兵甚至大摇大摆地跑进河中洗澡,或者用法国葡萄酒来交换德国啤酒。英法的飞机每晚都会飞入德国境内,向熟睡中的德国士兵抛下无数的和平传单。据法国的战地记者多洛莱斯报道,边境的气氛十分宁静。驻守莱茵河的炮兵们悠闲地观望着德国列车来往不停,而这些列车正在为东线的波德战争运送着弹药。他最终推论说:“很显然,最高统帅部希望不要打扰敌人。”
为了帮助前线士兵摆脱空虚和无聊,法国军队甚至在1939年11月设立了“娱乐服务处”,负责筹划军人的娱乐活动。同月,法国议会讨论了前线士兵的酒类供应问题。到了1940年2月,达拉第总理甚至签署了专门为作战士兵起草的扑克牌免税法令,随后,又为军队运送了上万个足球。
对英法两国的按兵不动,丘吉尔在《二战回忆录》中这样解释道:“这场战争其实在几年以前就已经输掉。当1938年签订《慕尼黑协定》之时,1936年德国重新占领莱因之时,1935年希特勒不顾《凡尔赛和约》、悍然宣布实行征兵制之时,就已经输掉了。盟国屡次畏缩逡巡,仿佛以为静坐不动就可能躲过整场灾难。”
“雅典娜”号的沉没
尽管英法两国高挂免战牌,但德国的海军却没有受到希特勒的禁令限制。在宣战后的头个星期内,德国海军击沉了11艘英国船舰,总吨位为64595吨,几乎相当于1917年4月德国潜艇最猛烈地攻击英国时每周损失量的半数。这些袭击中,以“雅典娜”号的沉没最为著名。
1939年9月3日晚9时,英国邮船“雅典娜”号满载着1400多名乘客,在北海希里底群岛以西320千米的海域航行。令人万万想不到的是,在未接到任何警告的情况下,一艘潜艇突然向“雅典娜”号发射出鱼雷,将其击沉,112人当场死亡,其中包括28名美国人。
“雅典娜”号事件是谁制造的呢?这在当时无人知晓。事件发生之后,德国媒体再三否认此事是纳粹德国所为,反而声称这是英国人为了激怒美国,将美国卷入战争而使用的“苦肉计”。“雅典娜”号沉没的次日,德国国务秘书威兹萨克就约见了美国代办亚历山大·寇克,假意澄清此事,并辩解说“出事地点附近并没有任何德国潜艇”。9月16日,德国海军元帅雷德尔约见美大使馆海军武官,告诉他说自己已经收到了所有潜艇的报告,这些报告证实“雅典娜”号绝非德国潜艇击沉的。10月22日晚,戈培尔亲自在电台发表演说,指控丘吉尔自己炸沉了“雅典娜”号,次日,戈培尔的演说被发表在纳粹喉舌《人民观察家报》的头版,报道中声称英国海军大臣在那艘邮船上安放了定时炸弹。
此事当时扑朔迷离,很多人相信了纳粹信誓旦旦的说法。直到战后的纽伦堡审判之时,这个谜底才大白于天下。击沉“雅典娜”号邮船的,正是德国一艘U-30潜艇。事件发生之后,希特勒严令海军“绝对保密”,并指示戈培尔利用各种媒体否认此事,嫁祸于英国,并督责当时的潜艇司令邓尼茨海军上将,立刻销毁各种可能泄密的罪证。
然而,随后的数周内,英国的船舰损失逐渐减少。第二周损失了53561吨,第三周为12750吨,而第四周则下降为4646吨。这是因为,9月7日,德国海军元帅雷德尔同希特勒举行了长时间会谈。希特勒由于在波兰全面获胜,而法国也并没有在西线发动进攻,因此大喜过望,命令海军放缓进攻。于是,德国海军命令大西洋上的潜水艇放行来往的全部客船,并绝对禁止攻击法国船只,同时,海军司令部命令北大西洋的“德意志”号和南大西洋的“斯佩尔伯爵”号袖珍战舰暂时撤回基地,随时待命。
相持阶段
而英法步兵则始终与德国步兵相安无事,其间只发生了点小小的插曲。1939年12月9日,英国远征军首次有了人员伤亡,一名巡逻兵被德军打死了。英国调动了轰炸机,然而,他们投在德国上空的,不是炸弹,而是传单,传单中呼吁德国人不要发动战争。
在英法联军按兵不动之时,德国人却完成了两件大事:一件是确定了进攻西欧的“黄色方案”,另一件则是将东线进攻波兰的主力军队调集到西线。波兰战争之初,德军在西线仅有23个师。到了次年春天,德军的西线兵力已经达到了114个师,拥有2500多辆坦克、7300门火炮,以及4000多架战斗机。
同时,希特勒趁着联军屯兵不动之际,还完成了对丹麦和挪威的侵略计划,这就是所谓的“威悉河演习”。1939年11月中旬,德军再次趁着英法作壁上观的良机,精心地制订了攻占丹麦和挪威的计划。1940年4月9日,希特勒部署完毕之后,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侵入了丹麦,丹麦军队猝不及防,片刻之间就分崩瓦解。与此同时,德军也派出步兵和空降兵,锐不可当地突入挪威境内。
随着“威悉河演习”的结束,纳粹德国完全做好了入侵法国、比利时、卢森堡和荷兰的准备,而这场英法联军与德军的“静坐战”,也就走到了尽头。
∧前往西线战场的英国士兵
这张照片拍摄于1939年10月间,战争已经开始了一月有余,由于英法推行“绥靖政策”,坐视波兰灭亡,对于西线的英法军队来说,战争似乎离他们很遥远。从列车上士兵们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们不像是去上战场,而是去法国度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