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敦刻尔克大撤退

敦刻尔克大撤退

时间:2023-05-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5月16日,古德里安抵达马尔和蒙科内。战争中,第4装甲师两侧都受到了敌军的攻击,因此被迫撤退到拉昂以北的地区。18日傍晚,溃退中的法军第9集团军受到了德军的狙击,全军覆没,司令也被俘虏。次日,德军在包罗根等地遭遇到法军的有力反击。此时,德军距离英吉利海峡最后的逃生港口——敦刻尔克——仅有32

敦刻尔克大撤退

时间:1940年5月26日至6月4日

地点:法国敦刻尔克

结果:盟军完成撤退

指挥官和领导人

德国:格尔德·冯·伦德施泰特

   埃瓦尔德·冯·克莱斯特

法国及 其盟友:马克西姆·魏刚(法国)

   戈特勋爵(英国)

   亨利·布兰查德(法国)

实力对比

德国:80万人

法国及其盟友:40万人

伤亡情况

德国:伤亡2万人、损失飞机156架、损失坦克100辆

法国及 其盟友:死亡1.1万人、被俘4万人、损失各种车辆5万辆、9艘驱逐舰、200艘船只、损失飞机177架

1940年5月15日凌晨,英国首相丘吉尔从睡意蒙眬中醒来,急促的电话铃声吵醒了他。话筒对面传来法国总理保罗·雷诺悲哀的声音:“我们被打败了,这一仗我们打输了!”丘吉尔愣在那里,惊诧得半天说不上话来。雷诺继续绝望地说:“防线被突破了!德军的坦克和装甲车大批地拥了进来……”

马其诺防线

雷诺所说的“防线”,即所谓的“马其诺防线”。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法国军方开始研究如何防御德国和意大利的入侵。1930年,新上任的法国国防部长马其诺,综合了福熙、贝当和晓夫勒三位元帅争论多年的防御计划,并交由议会讨论,获得了90%以上的支持,由此开始在法德和法意边境建造防御工事,这就是闻名于世的“马其诺防线”。防线全长约390千米,北起北海之滨的法比边境,南至地中海沿岸法意边境,由无数相互独立的筑垒式防御工事群构成。每组工事都有主体工事和观察哨所,相互之间用电话联系。主体工事一般距地面30米,设有指挥部、炮塔、发电机、修理设备、医院、食堂、宿舍等各类设施,工事外面密布着层层铁丝网,固若金汤。工事内储存有足够维持三个月的粮食和燃料。因为它属于防御性质,工事内火炮的射程通常不超过10千米,炮弹不会落在边境之外的其他国家。如果发生战争,各观察哨所可用潜望镜观察敌情,然后随时报告指挥部,指挥部下令后,炮塔内的炮兵则在三米厚的水泥工事内开炮进攻。

整个防线共构筑各种用途的永备工事约5800个,密度达到每千米正面15个。最坚固的钢筋混凝土工事的顶盖和墙壁厚度达3.5米,装甲塔堡的装甲厚度达300毫米,均能抗420毫米臼炮炮弹两发直接命中。防线内的防坦克障碍物主要有防坦克壕、崖壁、断崖及金属和混凝土桩砦,并用地雷场加强。

此外,马其诺防线也拥有令人惊叹的先进技术,尤其是它的炮火指挥系统。炮塔可以自由活动,可上下升降和旋转360度。而这些都靠庞大的机械设备完成,即便是女士也能轻易操作。战争期间,炮塔可以向任何方向的敌人射击。太平无事之时,炮塔则可以降到与地面齐平,丝毫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另外,长期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底会影响士兵的体格,为此,设计者们还在要塞内部装上暖气系统,使洞穴能保持干燥和恒温。每个要塞里都建有大厅,可以放映电影,或者排演话剧。如果战事时间较长,士兵们被困在洞穴中时,高功率强光灯泡则能模拟“阳光”照射。

法国因为拥有如此坚固的防御工事,所以自以为万无一失,高枕无忧。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1940年5月14日,德国集结了3000辆坦克、10个装甲师、136个步兵师,悄无声息地绕过马其诺防线,突然出现在法比边境的阿登山区。当时驻守此地的是法军第9军团。法军士兵们见到德军从天而降,犹如惊弓之鸟,立刻就溃散了。次日凌晨,德军轻而易举地就占领了法国几十个城市和上百个村庄。法军战俘们放下武器,被荷枪实弹的德军步兵押送着,跟随着德国坦克向前行军。就这样,“固若金汤”的马其诺防线瞬间变得无足轻重了。

∧德军空降比利时埃本-埃美尔要塞
这张照片拍摄于1940年5月,德军攻打埃本-埃美尔要塞的目的就是控制比利时境内的阿尔伯特运河,突入比利时,从侧翼进攻法国。这支德国空降部队由德国第7伞降师和第22机降师组成,由霍普特曼·沃尔特·科克率领,因此被称为“科克突击队”。经过激烈的战斗,“科克突击队”以阵亡66人的代价占领要塞,俘获比利时军队1000多人。

∧法国装甲部队经过一座被轰炸的小镇向法国东北前线挺进
德军占领色当和比利时之后,整个法国东北部门户洞开,慌了手脚的英法联军统帅部调集部队在法国东北部布防,试图按照一战时期的模式,利用坦克部队阻滞德军进攻,以便争取时间组织大规模的增援。但当法国军队转进时,却受到了德国“斯图卡”俯冲式轰炸机的轰炸,损失惨重。

盟军的大溃败

同一天,古德里安率领的第19装甲军(辖第3装甲师、第2和第20摩托化步兵师)攻破了马斯河,打开了法国腹地的通路,同时直接威胁着英吉利海峡。此后,古德里安率领着密集的装甲军部队,以每昼夜30~40千米的速度快速向西推进。德军统帅部对此感到不安,担心孤军深入会遭受重创。他的上司克莱斯特将军下令让他暂停行军,古德里安拒不服从,甚至以辞职相抗争,克莱斯特最终同意了他的战略。随后,装甲军的速度比以前推进得更快,德国坦克兵甚至对沿路大批溃败的盟军士兵喊道:“赶快闪开!我们没有时间俘虏你们!”法国政府惊恐万状,决定撤向图尔等地区。法国总理保罗·雷诺向丘吉尔发出了求救电报:“昨晚我们战争失败,巴黎危在旦夕。请将你们可以调用的飞机和军队全部派来。”

5月16日,古德里安抵达马尔和蒙科内。法国第4装甲师仓促应战。该师由溃败的法军士兵临时组编而成,师长是夏尔·戴高乐上校,只有3个坦克营,毫无任何运输工具,也没有步兵的协助和掩护。战争中,第4装甲师两侧都受到了敌军的攻击,因此被迫撤退到拉昂以北的地区。18日傍晚,溃退中的法军第9集团军受到了德军的狙击,全军覆没,司令也被俘虏。随后,德军在圣康坦附近击溃了法军的几支掩护部队,继续西进,长驱直入,没有遭遇到任何有力的抵抗。5月19日,德军占领了堪培莱、皮龙尼和贝隆等地,次日越过亚眠,抵达英吉利海峡。在此期间,法军车辆甚至也跟着德军纵队飞跑,赶着逃往巴黎。

5月21日,古德里安继续率军北上,以占领海峡的各个港口。次日,德军在包罗根等地遭遇到法军的有力反击。双方相持不下,激战持续到23日,德国步兵架设梯子,爬入城内,这才占领了包罗根城区。24日,古德里安先后占领了布洛涅和加莱。此时,德军距离英吉利海峡最后的逃生港口——敦刻尔克——仅有32千米。与此同时,莱因哈特率领的德军第41装甲军,也已到达格拉夫林运河。至此,英国远征军以及与英军协同作战的法、比部队向南的交通线就被彻底切断了。

此时的法国境内,除了法军之外,还有30万英国远征军。尽管远征军顶住了德军的正面进攻,但由于侧翼友军的迅速溃败,远征军还是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境地。英军总司令戈特急得团团转。现在,36万英法联军前面是茫茫大海,后面是铺天盖地的德国追兵,眼看就要成了“瓮中之鳖”。这时英军离敦刻尔克还有30千米,而德军距敦刻尔克仅20千米。双方指挥官都明白,谁先赶到敦刻尔克,谁就获得了先机。

古德里安命令他战无不胜的装甲部队全速行军,满心指望能够全歼英法联军。然而,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在这关键时刻,希特勒突然给他下命令:“停止追击,原地待命!”原来,德国空军司令戈林觊觎古德里安的功劳,生怕陆军夺取头功。于是,戈林再三打电话给希特勒,让元首相信:现在是派出空军的时候了。空军完成轰炸任务后,陆军只要占领领土就行。为了确保他的建议能被接受,他还向希特勒进谗言说:“如果不这样做,您就可能因为陆军将领们功劳过大而失去威望。”

这个理由真正触动了希特勒的痛处。同时,他考虑到敦刻尔克周围沼地众多,不利于装甲部队作战,而他企图保存装甲部队的实力,为以便日后对付更强大的苏联。因此,希特勒接受了戈林的建议。古德里安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大批盟军成功地逃走。战后,身在战俘营的古德里安仍然对此耿耿于怀,说:“俘获英国远征军的大好机会被希特勒的神经质彻底丧失掉了。”

∧敦刻尔克海滩上等待撤退的英法联军士兵
英法联军撤退到敦刻尔克,实际上也是万般无奈,从地理位置上来说,敦刻尔克远没有加莱理想,但是古德里安的部队已经占领了加莱,从那里撤往英国已经没有可能。就在敦刻尔克这个弹丸之地即将被古德里安吞没的时候,戈林的一次“抢功”行动导致了英法联军命运的逆转。

∧在敦刻尔克海域参加救援的英国游艇和小船
敦刻尔克撤退,英国皇家海军的船舰没法将几十万军队撤回英伦三岛,为此,英国海军部号召英国公民,无论是什么船只,都用于装载撤退的官兵。在高扬的爱国情绪驱动下,英国人迅速行动起来,驳船、货船、拖船、渔船乃至私家游艇,都加入了撤退的大军之中,浩浩荡荡地开赴敦刻尔克,冒着德军的炮火,将一支支英法军队拉回英伦三岛。

这对英军可谓是绝处逢生!此时,戈特命令联军全速行军,抢先进入到了敦刻尔克,并在港口周围构筑了防御工事,掩护撤退。

撤退过程

早在5月19日,英国就预见到败局已定,战时内阁指示海军部紧急制订远征军撤退计划,代号名叫“发电机计划”。该计划由海军中将伯特伦·拉姆齐全权指挥,计划从法国沿岸的加莱、布伦和敦刻尔克这三个港口城市,每天撤退一万人,并为此集中了30艘渡船和12艘扫雷舰。拉姆齐同时建议加强空军掩护,但英国皇家空军战斗机部队司令休·道丁上将却坚持说:只有本土的安全得到保障之后,他才能派出战斗机前往敦刻尔克。

敦刻尔克历史悠久,自公元9世纪以来始终是法国北部的重要港口,1939年的吞吐量排名法国第三,有可以停泊巨型船只的7个大型船渠、4个干船坞和约8千米长的码头。港口航道经过疏浚之后,大型船只能够自由进出,而完善的防波堤和凸式码头能够有效抵挡英吉利海峡的狂风巨浪。如果这些港口设施能够充分利用,36万英法联军就可以在短短几天之内携带全部装备逃离虎口。然而,两个星期以来,敦刻尔克始终遭到德军的猛烈轰炸,4个船坞全部被毁,码头被炸成一堆乱石,大半个城市都已被夷为平地。只有不足1200米长的东堤可以停泊船只,但这条堤岸用木桩木板连接而成,非常简易,最多只能容8个人同时并排通行。临海处有个混凝土柱子,上面设有灯塔,堤岸周围有些木桩,紧急时也能停泊船只,但是英吉利海峡水流很急,船只停靠时会比较危险。而更糟糕的是,英国找不出更多船只去运输撤退的士兵。同时,制空权掌握在德军手中,这就使得撤退始终处在敌人炮火的威胁之下。

拉姆齐组成了精干的指挥班子,总共16人,来指挥这场有史以来最复杂、最危险的海上撤退。拉姆齐负责全面指挥,韦克沃尔少将负责船只在英吉利海峡的航行,威廉·坦南特上校负责登船事宜,杰克·克劳斯汤中校则负责保护最关键的东堤。坦南特上校特意用香烟盒锡纸剪了“SNO”三个字母,贴在自己的钢盔上,以表明自己的身份。他率领12名军官和150名士兵,领导36万人的大撤退。他在撤退中表现得十分出色,因此在诺曼底登陆时被委以重任,负责登陆准备的人工港和海底输油管道工程建设。

5月26日晚18点57分,英国海军部下令执行“发电机计划”。而此时的形势已经更加险恶,计划中的三个法国港口除了敦刻尔克之外,布伦和加莱分别在23日和27日落入德军手中。在海军努力下,首批1312人,6艘大型运输船满载着撤退部队,首批离开了敦刻尔克。船上共有1312人,主要是后勤部队。

撤退行动一旦开始,就毫无机密可言,加之形势紧迫,英国海军部开始在泰晤士河沿岸等地区征用船只,广播电台也不断发出呼吁:“英国公民们!英国公民们!海军部呼吁所有的船主:驾起你们的轻舟,加入撤退英国士兵的‘舰队!’。”万分危急的形势下,船主们十分清楚撤退的战略意义,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操,积极响应海军部的呼吁。形形色色的驳船、货船、拖船、客轮、渔船乃至于私人游艇,都争先恐后地驶入海中,涌向敦刻尔克。这些船只共有861艘,其中693艘是英国船只,168艘是法国、荷兰和比利时的船只。他们主要从英国南部的希尔内斯、马加特、多佛尔、纽黑文、福克斯通和拉姆斯格特六个港口出发,在敦刻尔克将英法联军官兵接上船后,再次返回英国。

希特勒终于发现了自己的错误,立刻命令恢复进攻!5月27日,德国空军第2航空队和第3航空队倾巢出动,对敦刻尔克港区和海滩进行狂轰滥炸,总共投下1.5万枚高爆炸弹和3万枚燃烧弹,整个敦刻尔克几乎被夷为平地。戈特将军数次向伦敦告急。英国皇家空军将可用的战斗机的一部分投入到敦刻尔克上空,和德国空军展开了残酷的厮杀。天空中的浓烟遮天蔽日。尽管这些战斗机没有能够阻止德机对敦刻尔克的空袭,然而却给了德国空军以沉重打击。当天,德军第2航空队共被击落了23架飞机,空勤人员死亡64人,伤残7人,损失超过了最近十天的总和!而同时,英国空军的损失则较为微弱,总共损失了11架战斗机。

英国海军也全力以赴,支援撤退行动。海军部共抽调1艘巡洋舰、8艘驱逐舰和26艘其他舰艇前来运输联军官兵。满载士兵的军舰吃水很深,甚至还有几分倾斜,全凭海军官兵高超的操舰技术,才能驶过弹如雨下的英吉利海峡。然而,由于小型船只严重缺乏,海军官兵无法迅速将人员从海滩接到近海的大型船只上,因此撤退速度十分缓慢。5月27日这天,总共只撤出了7000多人。

当时的场面极为悲壮。英法联军的头顶上是黑压压敌机的俯冲扫射。炸弹在海面上激起无数的冲天水柱,不时有船只被炮弹炸沉。尽管如此,几千艘大小船只依然穿梭往返,船主们毫无任何的畏惧。同时,海滩上的撤退照样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成千上万的士兵在弹雨中排成长龙,一直走到齐胸深的海水中,才能被拉上小船。不时有士兵中弹倒下,后面的士兵依然秩序井然地向前移动。小小的驱逐舰上居然载到七八百人,甲板上也全是密密麻麻的人群,大家摩肩擦背,紧紧挤在一起。船只在海中摇摇晃晃地向前航行,忽左忽右,惊险万状。

当天,由于比利时国王“看不出”与德军继续交战的“意义”,于是突然宣布向德国投降,全军武器装备都交给了德军,比军全部成了俘虏。当晚,德国潜艇、鱼雷艇和扫雷艇也从荷兰和比利时的港口全部出动,企图借助于夜色的掩护,截击担负撤退的英国船只。希特勒也下令装甲部队重新前进,再度与英法联军交战。地面上,德国步兵利用比利时投降的机会,从比军防区直接逼近敦刻尔克。而此时,负责掩护的英法联军兵力严重不足,已经无法抽调出前往阻截德国步兵的部队。万分危急之下,英军第3步兵师师长蒙哥马利率领士兵,使用奇策,巧妙地突出了德军的包围。全师分乘600辆军车,所有军车的减速器上都涂上反光油漆,然后用隐蔽在后挡泥板下的小灯照亮,后面的司机就利用这点亮光紧跟着前面的车辆。而整个车队则关闭了刺眼的车灯,实行严格的灯火管制,在夜色中悄然撤出。为了防止意外,蒙哥马利还在十字路口和拐弯处设置了交通纠察哨,指挥车队行进。当夜,第3师夜行军60千米,成功逃出了德军的合围,并在28日凌晨赶到德军前面,组织防守,为撤退赢得了宝贵的时间。蒙哥马利也因此崭露头角,撤回英国后,他立刻被升任为第2军军长,从此大展身手,成为二战中最出色的英军将领。

5月28日上午,敦刻尔克出现弥天大雾。戈林不顾恶劣天气的影响,下令派出2个轰炸机大队,到达敦刻尔克,然而终于因为能见度太差而被迫返航。而英军则利用这个有利时机,抓紧组织撤退。现在,港口已经受到严重的损毁,海滩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官兵们50人一组,每组由1名军官和1名水手带领,从海滩下海,涉过越来越深的海水,登上小船,然后再摆渡到离岸较远的大船,撤回英国。下午,德军不断派出3至5架飞机,组成小编队,对敦刻尔克实施骚扰性空袭,企图干扰联军的撤退。但英军很快发现德军的空袭威力甚小,大部分炸弹都落到海中和空地上。即便少数炸弹落在士兵的集结地点,柔软的沙滩也大大削弱了爆炸的威力,只会溅起满脸的泥沙。士兵们见状,纷纷从隐蔽处走出来,在海滩上踢足球、打板球或者在海水中洗澡。有些大胆的士兵甚至悠闲地玩起了沙雕,对近在咫尺的死亡毫不在意……当天,总共撤退了17804人,比27日多了整整上万人,这是越来越多的民船已经感到了敦刻尔克,在运输士兵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等待撤退的英国皇家阿尔斯特步枪团的士兵 整个敦刻尔克,由于组织得当,整个撤退过程井然有序。由于敦刻尔克没有码头,为了方便登船,卡车被沉入水中,形成一个简易的浮动码头,这些英国士兵正在这种简易码头上等待上船。

5月29日,英军总结三天以来的经验,采取措施加快了登船的速度。尤其是在东堤,为了克服高达4~5米的潮位差,英军士兵将所有能够找到的木板、木梁和木门柱,都用来作为临时跳板,甚至还将卡车接连沉入海滩中,作为临时登船的栈桥。当天,船只共运走了55000多人(另一说47000人)。戈特将军下令士兵丢弃所有的武器,因为法军士兵不肯抛下武器,因而未能撤退。后来,在法军指挥部的要求下,英军同意每天向法军提供5000人的舱位。

截至5月30日,英国远征军已经全部撤到环形滩头,而法军则负责全部保卫工作。此时,共有12万名英军,6000名法军撤退回了本土。次日,戈特将军也离开了法国,指挥权移交给了第1军军长亚历山大。此时,敦刻尔克仅仅剩下3个师。当天上午,敦刻尔克依然大雾弥漫,德国空军无法出击,但海面上风力很猛烈,卡车搭成的临时栈桥因此无法使用,但撤退仍然紧张有序地继续着。下午,天气变得晴朗,德军出动了9个轰炸机大队,气势汹汹地前来。而英军也早已准确预测到了天气的变化,料到了德军的大举来袭,因此向敦刻尔克派出了更多战斗机,保证海滩上空始终有战斗机巡逻飞行,以竭力掩护撤退的部队。

∧英法联军遗留在敦刻尔克码头的武器装备
敦刻尔克大撤退,虽然人员伤亡不大,但是联军在物资上的损失却非常惨重。在大撤退中,法军炮兵损失了1/4,轻重型坦克损失了1/3,中型坦克损失了3/4,同时还有7艘驱逐舰和30多艘辅助扫雷艇也被击沉。而英国远征军全部的重型设备都丧失殆尽,其中包括2400多门多炮、6400支反坦克枪、11000多挺机枪、75000多辆汽车、50万吨军用物资。此外,还有224艘舰船和106架飞机被击毁。

与此同时,地面上的战争也越来越残酷。德军从西路和南路数次发起了强大的攻势,英法联军的后卫部队拼死防守,战斗十分激烈。当天,哈罗德·欧文·安德鲁上尉因为表现得十分英勇,荣获了敦刻尔克撤退中的最高勋章:维多利亚十字勋章。他率领着他的连队,承受住了长达十小时的猛烈炮击,打退了德军的多次冲锋,寸步不退。当侧翼友军出现缺口时,他主动率领36名士兵赶去支援,击退了至少500名德军。最后,他的部队弹药耗尽,阵地的核心据点被德军炮火击中,这时,他带领仅存的8名官兵,在齐胸的深水中艰难跋涉16000米,回到后方阵地后,来不及休息又立刻投入了战斗……正是无数英军士兵的这种英勇行为,有效地遏制住了德军的攻势,为联军赢得了极宝贵的撤退时间。这天,共有68014人撤回英国,撤退人数超过了以前每天的数目。

6月1日,天气依旧晴朗,德国空军全力出动,英国空军也倾其全力,派出了包括“喷火”战斗机、“飓风”战斗机、“无畏”战斗机、“哈德逊”轰炸机、双翼“箭鱼”鱼雷机等飞机,最后,甚至侦察机都被投入到战斗中去!然而,德军战斗机出色地阻截了英机,有效地轰炸了海滩。当天,德机被击落23架,但击沉了31艘英军船只,其中包括4艘满载官兵的驱逐舰。另外,还有11艘船只受到了重创。这是大撤退以来,英军损失最重的一天。

然而,尽管空中厮杀如此激烈,沙滩上炮弹四飞,亚历山大却表现出罕见的沉着和冷静。他在海滩上安置了帆布躺椅,神态自若地坐在上面,平静地注视着登船的部队;间或,他会一边啃着苹果,一边在海滩上漫步,对周围的战斗似乎浑然不觉。他的镇定自若极大地稳定了军心,有些军官见状,就让勤务兵帮他拿着镜子,站在海滩上精心地修理胡须;有的士兵竟然坐在船尾悠然垂钓……而那些防守的部队,则依然顽强地坚持着战斗。那些奉命后撤登船的部队也在撤退的时候,始终不忘还击德军。当天,又有64429人成功脱险。

6月2日,鉴于德国空军的强大威胁,同时为了保存空战的实力,掩护撤退的空军力量有所减弱。这样,撤退的官兵白天就躲藏起来,等到夜幕降临时才开始登船撤退。德国空军因此失去了攻击目标,只得飞向巴黎,对巴黎狂轰滥炸。这样,进攻敦刻尔克的主要任务就转交了德军地面部队。

夜幕刚刚降临,各种各样船只组成的杂牌舰队就从英国起航,午夜前赶到敦刻尔克,最后一批英国远征军登上了船只。英军“马尔科姆”号驱逐舰的水手甚至吹起了英格兰风笛,在烈焰冲天的市区废墟中,利用笛声将离散人员召集起来,带上驱逐舰。当晚,共撤出官兵26256人。

6月3日凌晨,亚历山大和坦南特巡视了海滩,看到撤退任务已经出色地完成。入夜之后,两人率领着参谋人员,登上了驱逐舰。这是最后一批撤离的英军。当天共撤出26175人,其中绝大部分是法军。6月4日9时40分,德军第18集团军装甲部队冲入了敦刻尔克市区,海滩上负责掩护的4万法军来不及撤离,全部被俘。

至此,敦刻尔克大撤退全部成功完成。撤退从5月26日开始进行,至6月4日结束,历时9天。共有338226人从敦刻尔克撤到英国,其中约有21.5万名英军,9万名法军,3.3万名比利时军人。短短数天之内,这支由861条杂牌船组建的奇特的“敦刻尔克舰队”,将34万大军从虎口中拯救了出来,为盟军保存了大量的有生力量,堪称二战史上的奇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