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正当大多数学者还在中原汉字文化的范围里考据的时候,清代学者赵之谦提出了天书符号是“苗民古书”的说法。他认为,关岭地区自古就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区,“苗民”就是千百年来居住在贵州境内的少数民族。这个故事充满原始蛮荒气息,在生产力落后的古代,部落之间战争频繁,不过获胜的部族却能够与周围的居民们和平共处。
正当大多数学者还在中原汉字文化的范围里考据的时候,清代学者赵之谦提出了天书符号是“苗民古书”的说法。他认为,关岭地区自古就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区,“苗民”就是千百年来居住在贵州境内的少数民族。民国初年的教育总长任可澄发挥了“苗民古书”的观点,认为“兹地自汉以来,久为卢鹿族(即今彝族)居地,或竟出至于此族”,即“天书”并非汉族文字。
有一位彝文学者,提出了红崖天书是“原始彝文”的说法。他根据对天书的“翻译”,讲了一个故事:陋、侯两个部落出兵攻打古糯(即贵阳),士兵多得像密密麻麻的松林,勇猛善战,掳获了很多妇女和羊群。后来,他们又联合德余部落攻打南边的濮人,占领了濮人的城池。从那以后,住在各地的彝人和汉人,互相尊重,共同生活。这个故事充满原始蛮荒气息,在生产力落后的古代,部落之间战争频繁,不过获胜的部族却能够与周围的居民们和平共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