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难得糊涂
几百年来,郑板桥“难得糊涂”的处世哲学一直为后人津津乐道,这不仅是不计得失的大度,更是大智若愚的豁达。
郑板桥在担任潍县知县之时,他的堂弟为了祖上房屋的一段墙基,与邻居争得不可开交,不惜告上衙门。堂弟给郑板桥写信求助,希望后者帮其赢得这场官司。
郑板桥看完信后,立即赋诗回信:“千里捎书为一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稍后他又写下“难得糊涂”“吃亏是福”两幅字。在“难得糊涂”下写上了这样一句注解:“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转为糊涂难上加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在“吃亏是福”下加注:“满者损之机,亏者盈之渐,损于己则盈于彼,各得心情之半,而得心安既平,且安福即在是矣。”在郑板桥看来,难得糊涂就是聪明,难得一次糊涂,难得一次心安理得,难得一次心态平衡,而吃亏是福则是对难得糊涂最精确的诠释。所以,人生在世得过且过,不必太认真、太计较。难得糊涂四个字用在情绪管理上也是非常恰当的,对于爱生气之人非常受用,具有相当的警示意义。
北宋大臣周弼年轻时,有一次遭到别人的痛骂,但他却装作没听见,旁边有人提醒他:“某某在骂你呢!”周弼却说:“他大概是在骂别人吧!”骂他的人听了,就指名道姓地大骂起来。这时旁边的人又说:“他明摆着是在骂你啊,你怎么说是在骂别人呢!”周弼平静地说:“天下同名同姓的人很多,他一定是在骂与我同名同姓的人吧!”周弼面对他人的无端谩骂他没有生气,没有发怒,依然能够坦然自若,这般大度宽容全得益于他难得糊涂的精神。正所谓“难得糊涂真难得,糊涂难得假糊涂”。唯有用智慧才能消解气愤,化解仇恨。
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也是一位难得糊涂的聪明人。在一次楚庄王大宴群臣,大家把酒言欢一直喝到天黑。当楚庄王的一位宠妃在酒席间为大臣们敬酒时,蜡烛突然被风吹灭,有一位喝醉酒的大臣趁着黑灯瞎火的当口调戏了这位宠妃,宠妃一着急就将这位大臣的帽缨给扯下来了。宠妃慌忙跑到楚庄王面前禀明此事,请求命人点灯彻查那个没有帽缨的流氓罪臣。谁料,楚庄王拒绝追究此事,不仅没有勃然大怒,还命令所有大臣都在点灯之前摘下自己的帽缨。等到灯烛燃起的时候,满座皆无帽缨,就像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过一样,所有人都继续畅饮直到天明。
三年后,晋、楚交战,楚庄王深陷险境,被一位大臣冒死相救,顺利回朝。之后那位大臣向楚庄王坦白,自己就是当年那个调戏宠妃的罪臣,他一直感激于楚庄王的宽容豁达和不杀之恩,愿意肝脑涂地,誓死捍卫楚国。
倘若没有楚庄王的“难得糊涂”,那位以下犯上的大臣必死无疑,没有了后面的将功赎罪,后果自然不言而喻。楚庄王的“难得糊涂”在这里已经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豁达,以大局为重的深明大义。因为他的“糊涂”挽救了一个一时之错的灵魂,换来了一个忠心耿耿的大将。“难得糊涂”就是一种宽容,容忍,包容,是智者处世的一种大智慧。
《莫生气歌》中有这样一段字字珠玑的至理名言:“有缘千里来相会,相扶到老不容易。为了小事发脾气,回头想想又何必?暗生闷气有谁知,气出病来无人替。怒发冲冠更可惧,心平气和病不欺。事事不可皆如意,难得糊涂要铭记。” 在家庭生活中,很多夫妻经常为了小事闹矛盾,甚至发展到婚姻破裂的严重地步。其实大可以用难得糊涂来化解一切,有效消除因生气给身心带来的疲惫和痛苦。凡事不必斤斤计较,互相忍让包容,就像孔子说的“大德无损,小节有亏可也”的道理一样,吃亏是福,糊涂更是福,唯有如此才能让婚姻走得更长远,才能家和万事兴。难得糊涂不是真糊涂,只有洞察人生世事的智慧之人才能深明其中的含义。
智慧悟语
面对生活带给你的愤怒和不快,为什么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糊涂一次呢?与糊涂为伍,阴郁的情绪也将烟消云散。选择糊涂,才能不被怨气所困,才能在心安理得中收获快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