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新说
4.爱国主义新说
今天的爱国主义首先要以对国家所处的国际国内形势的体认为条件。我们今天仍然要呼唤忧患意识而不是 “酒神精神”,依然要主张危机意识而不仅是消费意识。
转机不期而至。
1990年9月22日,亚运会在中国北京召开。时值东欧形势剧变,青年中的思想混乱尚在清理。有关方面对办好这次亚运会有些担忧:
“只有克服困难,把亚运会的准备T作做好。”“中国有再大的困难,也要实现我们的诺言。”
但困难很快消失了。中国青年以满腔的爱国热情投入到亚运会的义务服务中去。青年亚运交通岗和卫生监督岗的工作井井有条。9月6日至I 。月10日,历时35天,40万青少年参加了亚运会义务服务。身穿黄色背心、头戴小黄帽、手持指挥旗的青年志愿者,个个精神焕发,站立如军岗,仪表像标兵,指挥像交警,服务像雷锋,以自己火热的爱国心燃起了更多人的爱国心。上亿人的火炬传递接力,气势恢宏而富有民族特色的开幕式,数十次奏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凡此种种,都使青年的爱国热情达到高潮。
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感召下,青年内心深处受到很大的触动。他们感到,中国的前途不在动乱的街头,更不在“解散中国”之类的鼓噪声里,中国的希望在于人民意志的统一和青年的奋起。国外的有识之士也看到了这一点。《欧洲时报》载文说:“民族的荣耀、国家的利益,是最能凝聚国民的一种黏合剂。如果说平日中国大陆的各阶层有这样那样的不满,但一旦国家利益当前,这些不满和埋怨都烟消云散了。亚运会期间,人们确实体会到这种气氛。”著名美籍华人陈香梅女士也写信给北京市市长说:“亚运会真是盛况空前。
不看这场面,真是不知祖国河山壮丽和中国青年人的可爱。”
人们把青年积极参与亚运会、为亚运会奉献力量的风格称为亚运精神。亚运精神最核心的内容就是爱我中华和义务奉献的精神。这种强大的潮流向社会宣告:中国青年是爱国的,是有历史责任感的。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改变了人们观察青年的着眼点,对青年主体部分要多看,对青年潜在的主导思潮要多注意。亚运会本身也使青年在参与中感受到民族的自尊和历史的压力,更促进了爱国激情‘亚运会开幕式转播后,不少大学校园里充满这样的赞叹:场面确实振奋人心,比许多奥运会的表演还棒,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和精神面貌。以前不愿意谈论体育运动的同学也突然对亚运会极度关心起来,不少人冒雨四处买票看比赛.3亚运会组委会群工部准备的两万面五星红旗,很快被争购一空。一位挥舞国旗的啦啦队员说出了自己的心声:“当我挥舞着五星红旗的时候,我的嘴里、心里都在呼喊中国万岁!望着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听着雄壮的国歌,我们的心情总是异常激动,我深刻地意识到,我们古老的中华民族必将越来越伟大,必将永远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我感到了作为中国人的自豪。”
青年的亚运精神还表现在团队协作、义务奉献方面。有力出力、有钱出钱、自觉奉献、顾全大局的风气令人鼓舞。这种精神反过来极大地调动了青年的热情。两万多青年组成的开幕式团体操,全靠他们义务奉献。“为祖国争光,为亚运奉献”的民族正气荡涤着一切向钱看的风气。自1989年冬天,亚运会工地义务劳动的10万人就点燃了奉献之火。北京市的大学生中,有12万人直接参加了亚运会义务服务工作。湖南、浙江、安徽等地青年都写信给组委会表示愿意为亚运会服务。新华社还报道了1989年11月24日,亚运村工地出现了270名北京宗教界青年,他们来自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各团体、寺院,这些人也愿意为亚运村建设尽义务。
这样一种风气使人们感到雷锋又以不可抹杀的价值回到了青年之中。人们又普遍看到了民族振兴的希望。事实证明,青年是可以信赖的。举办亚运会为青年提供了一次参与伟大社会实践的机会,使青年的激情与理性得到了一次好的结合。广大青年通过爱国和奉献这样两面旗帜,疏通了与社会的关系,融洽了学生与政府的关系,而青年的实际行为和所取得的成绩又扭转了社会对青年本质和主流的认识。
由亚运会激发起来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对今天的青年来说仍然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那么,今天我们应当如何爱国呢?
自北约轰炸南联盟以来,‘尤其是美国悍然空袭我驻南斯拉夫大使馆一事发生后,国内的爱国主义感情高涨,中华民族不可辱、中国要发展、要卧薪尝胆,成为青年共同的心声。但在情绪高涨的背后,我们又必须警惕新一轮民族主义的潜在危害。在中国迈人新世纪的关键时刻,我们应该认真地思考一下今天究竟如何爱国?那种“不考托(T。EFL)不考G(GRE).专心打美帝”的冲动是很危险的。
今天的爱国,必须以理性思考中国在全球一体化环境中的地位、作用和前途为基础,任何背离这种基础的貌似爱国的行为都有演变成狭隘民族主义的可能。
就我国面临的整个国际环境来说,今天的处境不容乐观。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的背景下,我国的外交策略将面临调整和挑战。这对于最大限度地保护国家利益构成问题。斗争的方式在今天可以是多种多样的,青年一代应当思考在没有世界大战的情景下如何使中国永不被侵犯,如何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
总之,今天的爱国主义首先要以对国家所处的国际国内形势的体认为条件。我们今天仍然要呼唤忧患意识而不是“酒神精神”,依然要主张危机意识而不仅是消费意识。市场经济以及所附丽的生活方式不能淹没掉我们冷静、理性的爱国情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