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湿鞋脚
1.小湿鞋脚
中国的劳动就业制度80年代至今走过的改革之路总是伴随着青年职业观的演变。
就业、择业一直是青年人十分关注的话题。饱学诗书、雄才大略者总需要施展才华的舞台吧,因此,中国的劳动就业制度80年代至今走过的改革之路总是伴随着青年职业观的演变。
1980年8月2日至7日,党中央召开了全国劳动就业会议,会议的议题就与安置就业方面的措施有关。多年来,由于限制甚至取消个体经济,对城镇劳动力采取由国家包下来统一分配的办法,造成年年有大批需要就业的人等着国家分配。会议预计1980年到1985年全国城镇需要安置的就业人数达3700万人。为改变这种状况并使更多的劳动力有就业机会,会议提出了今后几年解决劳动就业问题的途径:
(1)大力扶持和兴办各种类型的自筹资金、自负盈亏的合作社和合作小组,支持待业青年办独立核算的合作社。
(2)在城镇郊区发展以知识青年为主的集体所有制农场、工厂和农工商联合企业。新办的知识青年农场、工厂,自创办之日起,5年内不交税,不上交利润,不负担农产品的统购统销任务。
(3)鼓励和扶持个体经济适当发展,一切守法的个体劳动者应当受到社会的尊重。
(4)某些行业和工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改革用工制度和工时制度。
(5)发展职业技术教育,逐步把一部分普通中学改为职业学校。同时要广开学路,吸收待业青年参加各种职业技术培训。
(6)建立劳动服务公司,担负介绍就业、输送临时工、组织生产、进行职业教育等项任务,并使它逐步发展为社会上调剂劳动力的一种组织形式,起吞吐劳动力的作用。
劳动就业会议的召开,结束了我国几十年一贯的国家对劳动就业一手包揽的制度,实行国家介绍就业、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职业同时并举的多条道路的就业制度。允许并鼓励个体经济的发展,重新确立了私营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这个重大的变革为青年就业松了绑。
1981年10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又在《关于广开门路、搞活经济、解决城镇就业问题的若干决定》中进一步提出:目前,国有企业的一大弊病,就是“大锅饭”、“铁饭碗”,要逐步改革国有企业的经济体制和劳动制度。根据这一精神,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情况,从两个方面着手用工制度的改革:一是在招收新工人中实行劳动合同制;二是对原有的固定工制度进行相应的改革。按合同制规定,企业用工可以根据劳动量和职工表现来决定取舍,职工如果要将合同不断续签下来,就必须努力工作,提高劳动效率。否则,合同不再续签,职T只好另谋职业。合同制的实行会使职工产生一定的压力,吃大锅饭的时代将一去不返。不过,吃惯了大锅饭的人,已形成一种思维定势,那就是“要就业,等分配”,观念还一下子难以转过弯来。
此时,党和国家号召青年去干个体户,青年的心理是忐忑不安的,多少持观望的态度。个体户,如今也叫民营企业,改个好听的名字也不是不可以的。因为工商管理部门的科室设计中就是把个体户立在所有经济组织形式之下。让有志青年去做个体户,一时间面子上也有些下不来,当时社会上流传的“不i不四去当个体户”也就不完全是空穴来风。
针对这一情况,党中央、国务院再三强调,在公有制经济占优势的根本前提下,实行多种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并存,是一项战略决策,决不是权宜之计,并明确指出个体劳动者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的劳动者。在国家政策的进一步引导下,许多青年的后顾之忧解除了。一部分返城知青、退职青年以及部分劳教释放青年,开始从事个体经营,是他们构成了劳动就业制度改革之初走自我就业之路的先行者。他们中的不少人也因此踏上了劳动致富的道路,形成了一支被称为“万元户”的’队伍。
1982年始,城镇从事个体经营的人数逐年上升,通过它,也走出了一条解决我国青年劳动就业的新路。
此后,停薪留职、责任制、聘任制、辞退制,一个个措施出台,劳动就业改革更加深化,青年们自主择业成为现实。选择和选择的自由当然与所承担的责任紧紧联系在一起,但对于年轻人来说,挑战总是刺激性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