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民权思想的发展和理论概括

民权思想的发展和理论概括

时间:2023-05-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民权思想的发展和理论概括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后,为适应民主革命高涨的新形势,孙中山对资产阶级民权理论又作了新的探索和研究,形成了民权主义的基本体系与丰富内涵。民权主义是以建立民主共和国为其政治理想,是中国“政治革命的根本”所建立的一种崭新民权理论的概括。他从历史发展的高度深化并扩展民权思想内涵,使民权主义成为自觉指导中国民主革命的理论武器。

民权思想的发展和理论概括

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后,为适应民主革命高涨的新形势,孙中山对资产阶级民权理论又作了新的探索和研究,形成了民权主义的基本体系与丰富内涵。民权主义是以建立民主共和国为其政治理想,是中国“政治革命的根本”所建立的一种崭新民权理论的概括。

首先,孙中山对封建帝制与皇权思想的严重危害作了认真分析并展开深入批判,把肃清专制主义流毒作为普及和提高民权思想的重要前提。

孙中山站在革命民主派的坚定立场上严正指出:封建专制制度与皇权是中国最大的“国害”。“国害一除,则国利自兴,而富强之基于是乎立。”〔147〕强调封建皇权是腐蚀人民的毒剂。皇权,不仅是历代封建王朝内部争权夺利或王朝更替及争夺皇位事件的祸根,而且是历代农民起义后建立政权,包括太平天国领袖腐败的原因。为此,孙中山多次告诫革命志士,“唯尚有一层最要紧的话,因为凡是革命的人,如果存有一些皇帝思想,就会弄到亡国。”〔148〕孙中山认为太平天国失败的“最大原因,是他们那一班人到了南京之后就互争皇帝,闭起城来自相残杀”。〔149〕这个流血悲剧是不能重演的。特别是“今日中国,正是万国眈眈虎视的时候,如果革命家自己相争,四分五裂,岂不是自亡其国”?〔150〕孙中山提出:“现在世界潮流到了民权时代”,“我们革命党人在宣传之始,便揭出民权主义来建设共和国家,就是想免去争皇帝之战争。”〔151〕

其次,孙中山根据他对西方国家共和制度的历史及现实的深入探索,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相当完整的资产阶级民权观。他从历史发展的高度深化并扩展民权思想内涵,使民权主义成为自觉指导中国民主革命的理论武器。

孙中山吸收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的合理内核,批判其“天赋人权”的观点。认为卢梭《民约论》中“天赋人权”的立论根据,是说人民的权利是生而自由平等的。“各人都有天赋的权利,不过人民后来把天赋的权利放弃罢了。”〔152〕其实,这种观点是不符合实际的。但就历史上进化的道理说,“民权不是天生出来的,是时势和潮流所造出来的。故推到进化的历史上,并没有卢梭所说的那种民权事实,这就是卢梭的言论没有根据。”〔153〕孙中山是一位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革命家,绝不拾人牙慧。他说:“从前欧洲人民受不自由的痛苦,忍无可忍,于是万众一心去争自由,达到了自由目的之后,民权便随之发生。”〔154〕所以说人权不是“天赋人权”,而是人民群众顺应时代潮流,英勇斗争的结果。他说:“至于欧洲在二三百年前,人民所受不自由,不平等的痛苦是水深火热,以为非争到自由平等,什么问题都不能解决,所以拼命去争自由、打平等。因为有这种风潮,所以近二三百年来,一次发生英国革命,二次发生美国革命,三次发生法国革命。”〔155〕孙中山认为从人类历史考察:“世界的潮流,由神权流到君权,由君权流到民权。现在流到了民权,便没有方法可以反抗。”〔156〕所以民权的发展,既不是“天赋”的结果,也不是任何力量能够阻止的历史潮流。孙中山肯定:“中国的革命思潮是发源于欧美,平等自由的学说也是由欧美传进来的。”〔157〕民权在中国所以受到热情召唤,是因为中国人民世世代代饱尝没有民权的痛苦,迫切需要民权帮助从专制压迫的枷锁下解放出来,享有平等自由的权利。他认为,平等自由包括在民权之内,真正的平等自由必须在“民权上立足”,“要附属于民权之上”〔158〕。为此他特别强调:“民权发达了,便有真正的平等;如果民权不发达,我们便永远不平等。”〔159〕孙中山以清晰的逻辑语言,从理论上概括说:“专制国家,其利益全属于君主;共和国家,其利益尽归于国民,此即共和和专制之特异点。”〔160〕言简意赅地道破了共和与专制的本质区别。

其三,孙中山流亡海外期间,对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特别是民权作了认真考察和研究。他认为民主制度具有普适性,西方的民主制度没有普适性,并对此进行了深入分析。

他认为当时西方先进国家,如美国与法国,虽然是人们公认的民权发达的国家,但是,美法两国人民实际上“他们所得民权还是很少”,“他们所争到的民权和革命时代所希望的民权,两相比较起来,还是差得很多。”〔161〕孙中山看到美国独立后,其《宪法》虽然规定了人人都有自由平等的权利,然而事实上并非如此。“所有在美国的白色人种,政府都一律看待,一律平等。但是对待别色人种便大不相同,比方在美国的非洲黑人,他们便视为奴隶。所以美国独立后,白人的政治地位虽然是平等,但是黑人和白人比较便不是平等。”〔162〕这种种族歧视的事实,“和美国的宪法及独立的宣言便不相符合。”〔163〕孙中山提出:“欧美争得平等以后,为什么缘故要发生流弊呢?就是由于民权没有充分发达,所以自由平等还不能够向正轨道去走。因为自由平等没有归到正轨,所以欧美人民至今还是要为民权去奋斗。”〔164〕根据欧美各国的经验,他强调:“我们从新革命,便不可再蹈他们的覆辙,专为平等去奋斗,要为民权去奋斗。民权发达了,便有真正的平等;如果民权不发达,我们便永远不平等。”〔165〕为了使中国成为各族人民享有充分民权的最完善的共和国,孙中山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民权的演变作为借鉴,进一步充实了民权的内涵,并从理论上作出新的概括,因而把民权提到了新的时代高度。

回顾民权演变历史,孙中山说美国独立后,其人民“当时所得到的民权,只得到一种有限制的选举权,在那个时候的选举权,只是限于选举议员和一部分的地方官吏;至于选举总统和上议院的议员,还是用间接选举的制度,由人民选出选举人,再由选举人才去选总统和那些议员”。“后来民权遂[逐]渐发达,进步到了今日,总统和上议院的议员以及地方上与人民有直接利害的各官吏,才由人民直接去选举,这就叫普通选举。”〔166〕但是,这种普通选举,“只限于男人才能够享受,至于女子,在一二十年前还是没有这种普通选举权。”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因为男人去当兵“效力战场”,国内像兵工厂内的职员、散工、街上电车内司机、卖票和后方一切勤务事宜,男子不敷分配,都是靠女子去补充。“女子地位显得十分重要”,所以欧战之后,女子的选举权才是确定了。〔167〕

孙中山提出:在人类历史上民权潮流是不可阻止的。民权不应只限于选举权,还要有更丰富的内涵。他认为,“近来瑞士的人民,除了选举权之外,还有创制权和复决权。人民对于官吏更有权可以选举,对于法律也应该有权可以创造、修改。创制权和复决权便是对于法律而言的。大多数人民对于一种法律,以为很方便的,便可以创制,这便是创制权;以为很不方便的,便可以修改,修改便是复决权。故瑞士人民比较别国人民多得了两种民权,一共有三种民权,不是一种民权。”〔168〕

孙中山还提出:“近来美国西北几邦新开辟地方的人民,比较瑞士人民更多得一种民权,那种民权是罢官权。在美洲各邦之中,这种民权虽然不能普遍,但有许多邦已经实行过了。所以美国许多人民现在得到了四种民权:一种是选举权、二种是罢官权、三种是创制权、四种是复决权。”〔169〕他认为:“这四种权在美国西北几州已经行得很有成绩,将来或者可以推广到全美国,或者全世界。”〔170〕

孙中山考察世界民权发展史后,尖锐地提出一个众所关心的问题:“照现在世界上民权顶发达的国家讲,人民在政治上是占什么地位呢?得到了多少民权呢?就最近一百多年来所得的结果,不过是一种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人民被选成议员之后,在议会中可以管国事。凡是国家大事,都由议会通过,才能执行,如果在议会没有通过,便不能行。这种政体叫做‘代议政体’,所谓‘议会政治’。但是成立了这种代议政体以后,民权是否算得充分发达呢?在代议政体没有成立之先,欧美人民争民权,以为得到了代议政体便算是无上的民权。好像中国革命党希望中国革命以后,能够学到日本或者学到欧美,便以为大功告成一样。如果真是学到了像日本、欧美一样,可不可以算是止境,还要听下文分解。”〔171〕

孙中山提出:“我们中国革命以后,是不是达到了代议政体呢?所得民权的利益究竟是怎么样呢?大家都知道,现在的代议士都变成了猪仔议员”,〔172〕“有钱就卖身,分赃贪利,为全国人民所不齿。各国实行这种代议政体都免不了流弊,不过传到了中国,流弊更是不堪问罢了。”〔173〕

人类历史进入20世纪,民权的发展也踏进新的阶段。

孙中山说:“近来俄国新发生一种政体,这种政体不是代议政体,是‘人民独裁’的政体。这种人民独裁的政体究竟是怎么样呢?我们得到的材料很少,不能判断其究竟,惟想这种人民独裁的政体,当然要比较代议政体改良得多。”〔174〕

孙中山认为:“但是我们国民党提倡三民主义来改造中国,所主张的民权,是和欧美的民权不同。我们拿欧美以往的历史来做材料,不是要学欧美,步他们的后尘;是用我们的民权主义,把中国改造成一个‘全民政治’的民国,要驾乎欧美之上。”〔175〕

孙中山正确地看出:我国在辛亥革命后实行欧美的代议制发生了许多流弊。所以民权的这个问题,在今日还是很难解决。我们不能解决,中国便要步欧美的后尘,如果能够解决,中国便可以驾乎欧美之上。〔176〕

其四,孙中山从对欧美民权的研究中得出了新的认识,通过对瑞士和美国某些地区的民权演变的事实中,获得了思想启发,实现了认识上的飞跃。

一是孙中山打破了西方国家“代议制”的历史局限。指出人民选举议员、官吏后,便不能够再问,也就是用“代议士去管理政府,人民不能直接去管理政府”。“这种民权,是间接民权”。孙中山认为“间接民权”,并不能真正行使人民对政府的管理权,因此专行一个选举权,〔177〕在政治上是不够用的。他说:“现在新式的方法,除了选举权之外,第二个就是罢免权。人民有了这个权,便有拉回来的力。”因为有了选举权与罢免权,“这两个权是管理官吏的,人民有了这两权,对于政府之中的一切官吏,一方面可以放出去,又一面可以调回来,来去都可以从人民的自由。”〔178〕

二是孙中山把选举权和罢免权,作为人民管理政府的直接民权,是对西方民权思想的重大发展。

三是孙中山提出“创制权”和“复决权”,作为民权的新内涵。这是从间接民权到直接民权发展的必要手段。他指出:对于法律而言,“所谓有了治人,还要有治法。人民要有什么权,才可以管理法律呢?如果大家看到了法律,以为是很有利人民的,便要有一种权,自己决定出来,交到政府去执行。关于这种权,叫做创制权。”“若是大家看到了从前的旧法律,以为是很不利于人民的,便要有一种权,自己去修改,修改好了之后,便要政府执行修改的新法律,废止从前的旧法律。关于这种权,叫做复决权。”〔179〕孙中山郑重指出:“选举权、罢免权、创制权、复决权对于民权是缺一不可的。”人民有了这四个权,才算是充分的民权;能够实行这四个权,才算是彻底的直接民权。〔180〕同时强调“这四个权,又叫做政权,就是管理政府的权”。〔181〕人民能够实行选举权、罢免权、创制权、复决权,“才叫做全民政治”。〔182〕

孙中山自己谦虚地说:瑞士及美国部分地区,实现过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权,并不是他的发明。实际上他的重要贡献是,勇于吸收西方民主的优良和民权思想理念,并在此基础上对直接民权从理论上作出新概括,另外还论证了间接民权向直接民权发展的必要性与合理性,进而极大地丰富了民权思想内涵并赋予其崭新的时代特征。实事求是地说,对民权内涵的充实和发展,对直接民权从理论上作出的新概括,以及对从间接民权向直接民权发展的科学诠释,是孙中山对民权思想的重大发展和创新。

当世界资本主义社会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产阶级共和制下的民权遭到欧美垄断资产阶级践踏日趋削弱的历史条件下,在中国却仍存在着能够代表真实的、战斗的、彻底的民主主义的资产阶级,而孙中山便是这个阶级的光辉旗帜。

【注释】

〔147〕建国方略,《孙中山全集》第6卷,第224页。

〔148〕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孙中山全集》第1卷,第326页。

〔149〕民权主义,《孙中山全集》第9卷,第268页。

〔150〕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孙中山全集》第1卷,第326页。

〔151〕民权主义,《孙中山全集》第9卷,第268页。

〔152〕民权主义,《孙中山全集》第9卷,第264页。

〔153〕民权主义,《孙中山全集》第9卷,第264页。

〔154〕民权主义,《孙中山全集》第9卷,第277页。

〔155〕民权主义,《孙中山全集》第9卷,第289页。

〔156〕民权主义,《孙中山全集》第9卷,第267页。

〔157〕民权主义,《孙中山全集》第9卷,第294页。

〔158〕民权主义,《孙中山全集》第9卷,第294页。

〔159〕民权主义,《孙中山全集》第9卷,第295页。

〔160〕在北京蒙藏统一政治改良会欢迎会的演说,《孙中山全集》第2卷,第429页。

〔161〕民权主义,《孙中山全集》第9卷,第300页。

〔162〕民权主义,《孙中山全集》第9卷,第290页。

〔163〕民权主义,《孙中山全集》第9卷,第290页。

〔164〕民权主义,《孙中山全集》第9卷,第295页。

〔165〕民权主义,《孙中山全集》第9卷,第295页。

〔166〕民权主义,《孙中山全集》第9卷,第305页。

〔167〕民权主义,《孙中山全集》第9卷,第306页。

〔168〕民权主义,《孙中山全集》第9卷,第312页。

〔169〕民权主义,《孙中山全集》第9卷,第312—313页。

〔170〕民权主义,《孙中山全集》第9卷,第313页。

〔171〕民权主义,《孙中山全集》第9卷,第313页。

〔172〕民权主义,《孙中山全集》第9卷,第314页。

〔173〕民权主义,《孙中山全集》第9卷,第313—314页。

〔174〕民权主义,《孙中山全集》第9卷,第314页。

〔175〕民权主义,《孙中山全集》第9卷,第314页。

〔176〕民权主义,《孙中山全集》第9卷,第314页。

〔177〕民权主义,《孙中山全集》第9卷,第350页。

〔178〕民权主义,《孙中山全集》第9卷,第350页。

〔179〕民权主义,《孙中山全集》第9卷,第350页。

〔180〕民权主义,《孙中山全集》第9卷,第350页。

〔181〕民权主义,《孙中山全集》第9卷,第350—351页。

〔182〕民权主义,《孙中山全集》第9卷,第350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