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劝君不要轻易写《自传》

劝君不要轻易写《自传》

时间:2023-05-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劝君不要轻易写《自传》劝君不要轻易写《自传》常言:“散文易写难工。”遗憾的是,当下大多自传都达不到这样的水平,而以名人或成功人士身份自吹自擂、谆谆教导他人者居多。试想,在现当代作家写的自传中,有勇气承认自己是“三流作家”的有几个?不清楚有些“尾大”的名人或成功人士,在写自传前抱持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

劝君不要轻易写《自传》

劝君不要轻易写《自传》

常言:“散文易写难工。”其实,任何文体的写作又何尝不是如此。入门容易,写出佳作来都不容易。只是因文体的不同,各有各的难处。就拿写自传来说,除了要看传主的生平事迹有无可写的价值,最难的就是如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中所说的,如何做到“不虚美,不隐恶”,客观地写出一个真实的自我来。在这两者之间如何拿捏,确实是自传写作者最难迈的坎儿。

从一个小小的“细节”说起。在出版社出的各类书的勒口或扉页上,大都会用简短的文字作一个“作者简介”。出过书的人都知道,这样的“作者简介”,只要作者健在,一般都由作者本人提供,我们也就可以看作是一种“微自传”。如果你在自传中标明“作家、评论家”,那就等于给自己的身份“定性”,有人也许会提出质疑,你称自己“作家、评论家”的依据是什么?出了几本书,写了多少评论文章,才可以称之为“作家、评论家”?如果换一种表述方式呢?比如,“某某,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某某文艺理论研究会会员”,这就没有“自谀”之嫌了,因为你在陈述一个事实。当然,如果你根本就不是什么“委员会”的“委员”,在“简介”中给自己添加上去,那就不仅仅是“虚美”、“虚荣”问题了……

有研究者比较了中西方自传的特点后发现,在中国人写的自传中,大多缺少忏悔、告白那样自我批判的性质;比较高明的是通过个人历史来反映社会,诸如“这样的社会生出了这样的一个人”或“有过这样的人生在这样的时代”,把史传结合起来,算是中国式自传或传记的一个特征。遗憾的是,当下大多自传都达不到这样的水平,而以名人或成功人士身份自吹自擂、谆谆教导他人者居多。他们提供的成功经验,大多数人无法复制。诸如成为一个歌星,前提是得有一副好嗓子,然后再谈别的。没有好嗓子,无论你如何奋斗,都是白搭。而好嗓子是爹妈给的,你要走出一条成为歌星的道路,首先得在你出生前“摆平”爹妈,这事儿谁能办到?

癸巳春节,除了处理个人事务,空了都在读韩石山先生刚出的一本自传体新书《装模作样》。本来没有打算把春节休闲的时光,贡献给这部“装模作样”的书,确实是因为韩先生前面的短序,一下子把我“勾引”住了。韩先生说,这不是“自传”,“如果世上有‘侧传’或‘丑传’的说法,我倒愿意认领。”最后一句是,“感谢陕西人民出版社的朋友,愿意为这么个三流作家出这么一本书。”韩先生是何等人氏?成了“精”的老狐狸啊!他深知写自传的“风险”在哪里?容易让读者产生厌烦心理的根由在何处?因此,他敢于自嘲、“自贱”,把调门、身段放低得不能再低。试想,在现当代作家写的自传中,有勇气承认自己是“三流作家”的有几个?其次,这位被称为“山西刀客”的批评家,得罪过不少人,他深知有为数众多的刀斧手正埋在“帐”外,瞅机会好下手。因此,一涉及“自我褒奖”的文字,他下笔就格外小心谨慎。他的高明就在于,使用自我调侃、“自贱”的笔调,完成了对自我形象的塑造。但即便如此,“老狐狸”也偶尔有露出洋洋自得的“尾巴”的时候。总的来说,这是我近年读到的一部难得的能够理智、客观对待自己的自传。

如此说来,写出好的自传,关键是有一个好的心态,这个好的心态就是韩先生在《装模作样》中写到的:“什么时候都不要太看重自己,以打仗作喻,这是一个人成功与幸福的前进阵地,进可以攻,退可以守,即使无功可建,也绝不会失败。”不清楚有些“尾大”的名人或成功人士,在写自传前抱持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

2013.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