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代表传承人吉彩琴
向市场妥协——民间剪纸艺术大师、省级代表传承人吉彩琴
● 成功的原因
吉彩琴,1962年出生于甘肃合水县,受奶奶影响爱上了剪纸。由于剪纸剪得出色,2004年被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授予“中国民间工艺大师”称号。
2010年端午节,我去庆阳市看香包。在红艳艳的帐篷间行走,一幅吉彩琴剪纸介绍广告牌吸引了我。与招牌下一位瘦老汉闲聊,他告诉我,吉彩琴是他的女儿,他给女儿守摊子。问我要货多不多,多的话他打电话让女儿过来。我劝阻老人不着急,把联系方式给我就行,老人热情地递给我两张名片。
三个月后,我专程去庆阳市找吉彩琴。
吉彩琴家在城中村的巷子里面。路口的药店、杂货店、理发店、性保健品店很新很齐全排列一组。村巷里的楼房高的高,低的低,参差不齐,让人略感压抑。我向村中一位妇女打听吉彩琴,她让我一直向里面走。
一位胖女人侧身站在路边问我:“您是不是找我?”
蓝采和
何仙姑
囍
我知道她就是吉彩琴,人比广告牌上的她黑了点,头发烫成了卷完全是城里女人的打扮。
吉彩琴领我到一栋白瓷砖门楼前停住了脚步,推开大铁门让我进去。
房子一间挨着一间,我感觉像在地库里行走。走廊又窄又暗,几条狗围拢过来叫。吉彩琴用身子挡住狗让我前面走。
我们在沙发上坐定,吉彩琴问我:“您要买怎样的剪纸?”我回答:“传统剪纸。”她说:“传统剪纸真不多了,不知道哪里搁着。”
我说:“有小窗花也行。”她让我随她上楼。
客厅有很陡的楼梯通向楼顶。顶层房子四周挂着吉彩琴的剪纸,既是展厅,又是她的工作室。窗户玻璃上贴的剪纸已经退成了白色。
吉彩琴
我对吉彩琴说:“我就喜欢这样的窗花,想要一些。”吉彩琴为难地说:“这些东西我没有剪下,您想要我以后照着铰一些。传统剪纸没有人要,我才不剪了。”
市场的需求左右着剪纸题材,顺应市场就能生存,像吉彩琴这些靠传统文化滋养的艺人,不得不妥协迎合大众口味,民俗剪纸的传承任重道远。
吉彩琴拿出装裱好的剪纸让我看,告诉我,不久前她这幅大“囍”字在河北蔚县剪纸大赛中获得了铜奖。大“囍”字巧妙将五幅婚俗风情划分在“囍”字不同部位,新颖而别致,是传统文化延续的好作品。
吉彩琴又展开一卷装裱好的剪纸让我看,告诉我,《吉祥虎娃》也是她的获奖作品。
吉彩琴窗户上的窗花
我说:“您取得这么好的成绩与您这些年的坚守和努力分不开;也与家人的支持分不开!丈夫很支持您搞剪纸吧?”吉彩琴回答:“很支持,如果不支持的话,一天光淘神(闹矛盾),光生气了。庆阳剪纸名声出去了,只要脚踏实地,一是一二是二向前走,不愁没有销路,家庭有了收入,人家反对啥哩?”
吉彩琴能够紧跟消费需要,调整自己创作取得了成功,是少数艺人的代表。剪纸在农村没有市场;城市居民居住条件的改变,希望美化居室,对剪纸有一定的需求。大多数生活在农村的艺人不具备吉彩琴优越的条件:一是在城市生活,面对有一定购买力的居民;二是距离文化中心近,消息灵通,知道市场需求,可以灵活调整作品;三是企业、文化团体也有这方面需求,愿意找她这样技艺精湛的艺人合作,她的成功有偶然也有必然性。
生命树
● 杨玉成
吉彩琴让我看她储藏室如山的剪纸册子。我问她创业路上有没有刻骨铭心的事。
她激动地问我:“杨玉成您知道不?”
我如实告诉她:“不知道,没听说过这个人。”
吉彩琴告诉我说:“西峰区香包市场就是这个人创出来的。以前,没有人买剪纸、香包,主要是没有宣传出去,人们不了解。杨玉成知道我会剪窗花,找到我家,逼我剪这剪那。经常带我下乡找会剪、会绣的人,把她们召集起来做东西,那些人不好好弄,今天要钱,明天要钱,她们不管你卖出去了没有,卖出去才有钱,没有卖出去哪里有钱给她们。杨玉成作难的,我们背着东西全国各地跑市场。市场打不开,卖不上好价钱。他过去是个很爱说话的人,事情弄得他以后不爱说话了。直到2003年公司才好一些,政府也重视起来,举办香包节,市场慢慢打开了,快要过上好生活了,他却在云南考察时死了。只有48岁就走了,很可惜。他对庆阳香包产业发展出了大力。桐树街香包搞得那么红火,一年挣一百多万,没有杨玉成当初的文化站、民俗工艺开发公司做基础,他们凭什么赚钱?现在谁认得杨玉成是干啥的……”
吉彩琴想找当年公司宣传册让我看,说杨玉成去世后,她媳妇也气病了。
我对这样一位文化人肃然起敬,想进一步了解他的事迹,吉彩琴找了半天没有找到当年公司的宣传册,也没有找到杨玉成妻子的联系方式,让我在甘肃省第十二届运动会期间到展厅找她,她会在那里卖香包和剪纸。
我记着这件事,但两次去展厅都没有找到她。
抓髻娃娃
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