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萨布罗什人的形象结构

萨布罗什人的形象结构

时间:2023-05-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萨布罗什人》是采用传说的历史故事为题材的。为此,萨布罗什人在给土耳其皇帝的复信中,报之以辛辣、火热的嘲讽。列宾的作品就是通过致讽刺信这一环节,赞扬萨布罗什人为保护人民的自由、荣誉、信仰而表现出的勇敢高贵的精神。该剧的第三幕也有一场戏是描写萨布罗什人首领致土耳其皇帝的讽刺信。但是作为绘画的《萨布罗什人》,艺术家在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时,画面的结构和形象的塑造,就要受到时间等条件的特殊限制。

舞蹈画面

谈绘画构图与戏剧、舞蹈画面

在文学艺术部门中,各种创作都有自己不同的特点,但基本原理是相同的。强调其共同性,不等于忽视本行业务的钻研,相反,融会贯通文学艺术的基本原理,对于精熟本行业务有很大的帮助。这篇短文只就绘画构图与戏剧、舞蹈画面的相异关系,试作常识性的分析。

绘画构图,简单地说,就是形象的组织工作。固然,构图讲求形式感,可是不是纯形式的组合,它是作者认识生活和艺术概括力的重要表现。独创、巧妙的构思,必须通过形象的具体安排才能体现出来,平淡的构思,不可能产生主题深刻、明确的构图;构图的过程,也是作者进一步丰富、明确主题思想的过程。

构图是造型艺术创作中的一个复杂的问题,是艺术家应该不断追求探索的问题,但就其基本的法则来说,是丰富单纯、变化和谐、多样统一。我们举列宾的名画《萨布罗什人》来说明这个问题。《萨布罗什人》是采用传说的历史故事为题材的。情节大意是:1676年,乌克兰的萨布罗什哥萨克军事首领,接到土耳其皇帝穆罕默德四世狂妄的通牒,通牒的内容是企图诱降萨布罗什人放弃自己的宗教信仰,信奉伊斯兰教,屈辱于异族的奴役统治下。为此,萨布罗什人在给土耳其皇帝的复信中,报之以辛辣、火热的嘲讽。列宾的作品就是通过致讽刺信这一环节,赞扬萨布罗什人为保护人民的自由、荣誉、信仰而表现出的勇敢高贵的精神。《萨布罗什人》的中心人物,是执笔复信的书记官,因为萨布罗什人对于敌人的憎恨蔑视和他们自由不羁的性格,集中反映在复信的情景中,而集思广益并且自己也在发挥机智的书记官的工作,体现着群众的意志。环绕在书记官周围的人物,为中心人物所制约。全神贯注在如何寻找最有力的嘲讽语句,以狠狠打击敌人的萨布罗什人,他们的态度、意志和情感的一致性,通过复信,鲜明而概括地表现出来了。画家在形象结构上所显示的这种统一和单纯性,我们不能把它简单地理解为仅仅是由于作者摄取了复信情景的外部形态,如有些机械理解构图的画家,描写开会,群众两眼望着主席;描写签名,大家的目光死盯着桌子上的纸张;集中的目的达到了,然而画面呆若死水,没有起伏变化。列宾这幅作品形象结构的统一和单纯,是作者抓住了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萨布罗什人对敌人的共同仇恨和热爱自由,把它体现在形象组织上的结果。这种形象结构上的集中,紧密地从属于作品的主题思想,并充分明确地揭示了作品的主题思想,使看画的人一眼望去,就能知道《萨布罗什人》的内容是描写什么。但与此同时,画家在形象和组织上,又显示出丰富、变化、多样性的一面。画家塑造的二十多个哥萨克的形象,虽然都围绕在书记官的四周,解决着同一问题,而且态度一致,但是由于每个人的个性不同,他们的姿态表情也各不相同;大家都在嘲笑,笑容含意也是变化不一。因此,使我们面对画幅,丝毫也感觉不到单调、沉闷,而为真实的人物形象和他们的精神情绪所吸引感染。画面上呈现的这种奇异景象,当然是作者艺术塑造力的高明,但归根结底,是基于作者深刻认识了客观事物,并通过鲜明的个性表现出共性:都是勇敢豪放的哥萨克,可是由于他们年龄、经历、教养、地位等等的差别,他们的性格必然是多样的,画家在形象组织上对它们作了生动活泼的安排。《萨布罗什人》形象结构给我们的既丰富而又单纯、既有变化而又和谐、既多样而又统一的感受,是艺术家在形象结构工作上的智慧创造,同时它也是客观运动规律在艺术上的反映,因为客观事物就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在矛盾对立的形态中生存和发展的。

绘画构图与戏剧画面究竟有什么不同呢?1954年冬天,苏联国立莫斯科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与聂米罗维奇——丹钦科音乐剧院来我国访问演出,曾上演了民间音乐喜剧《多瑙河彼岸的萨布罗什人》。该剧的第三幕也有一场戏是描写萨布罗什人首领致土耳其皇帝的讽刺信。幸运而巧妙的机会,使我们欣赏了戏剧艺术表现讽刺信的情节。生动具体的事例,给我们提供了研究绘画构图和戏剧画面相同与不同之点的方便。《多瑙河彼岸的萨布罗什人》复信一场,从开始写信到完成书写的过程中,情节是逐渐发展的,由低潮达到高峰。舞台上涌现出的每一个画面,都负有阐述主题思想的任务,但不是某一个画面即可以完成揭示主题思想的任务,它们是前后补充,彼此联系,一步一步加深,一步一步明确,从运动中总的效果体现主题思想的。但是作为绘画的《萨布罗什人》,艺术家在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时,画面的结构和形象的塑造,就要受到时间等条件的特殊限制。因此作者只能表现事物发展变化中一瞬间的情景,这一瞬间不同于摄影师的镜头在被拍摄者面前的那一瞬间。绘画上的一瞬间(单幅画),一片段,必须是能通过个别显示一般,通过有限的局部显示全盘,道出事物的来龙去脉,这就是说,作者必须选择事物中最具有本质意义的环节。列宾的《萨布罗什人》画面上虽然描绘的只是哥萨克致讽刺信一瞬间的情景,而我们却能从这一瞬间看出哥萨克致书的原因,他们对待这一事件的思想情感,他们和未出现在画面上的土耳其皇帝的关系,等等。刚才我们谈过的喜剧《多瑙河彼岸的萨布罗什人》致书一场中的画面,就不受绘画一瞬间的限制,这些画面是有连续性的,好像光芒闪烁的环节,串联在故事的线索上,随着情节的发展而起揭明主题思想的作用,但它比之绘画画面,独立性是弱的。

尽管绘画构图与戏剧画面有上述的差别,但是二者在服从主题、表达主题思想的作用上,是没有两样的;画面结构要求丰富单纯、变化和谐、多样统一的基本法则,也是共同的。

舞蹈画面的结构法则与作用,和戏剧画面有共同之点。我们以朝鲜舞蹈《蔷薇》试作探讨。优美的舞蹈《蔷薇》,由三个主要情节组成:在温和宁静的天空下,美丽娇艳的蔷薇舒展开放;突然暴风雨来临,不甘凋零毁灭的蔷薇,与风雨作着斗争;不久雨过天晴,太阳出来了,蔷薇在清新的空气中欣喜健壮地成长。由表演者舞姿结构成的花朵,看起来非常单纯,但变化和谐而有节奏感,不因为它描写的是一朵花,而使人觉得失于简单,不因为它变化多端,而使人觉得繁琐杂乱。三个情节中闪现的画面,造成三种令人难忘的诗意般的优美境界,三种不同的境界在观众印象中又统一起来,形成了一个逼真可爱的花的生命力的完整概念。我们说《蔷薇》画面结构漂亮,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形式的美好,更主要的是它充分恰当地阐明了主题思想,歌颂了美丽的蔷薇不屈的生命力,同时也表达了人们热爱生活的情绪。

《藏民骑兵队》首尾的画面,也是成功的。它把藏族群众骑兵强悍、勇敢、乐观的性格描绘得很鲜明;它把这些民间边防战士乘在马背上,势如疾风向前奔驰的气势描绘得很充分;舞台上没有草原,也没有马,可是由于演员扮演的骑者在马背上的姿态和他们并肩向前飞跑的动势,使我们感到了好像在他们的脚下,真有无垠无边的草原,甚至使我们感到,民兵们骑的马,是生长在草原上,善于在草原上奔驰的马。看起来有如一字长蛇阵的《藏民骑兵队》的这一简单画面,实际上是不简单的,在它的朴素形式中,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和真实感,具有很强的概括力。但在《藏民骑兵队》舞蹈里,有的地方我们也看到一些单从形式上着眼,有变化,而且很活跃的画面,但它们不贴题,描写的生活不是中国藏族群众骑兵队的生活,因此,显得多余,不动人。由此可见,无论是绘画、戏剧、舞蹈的画面(电影也如此)优美与否,不是仅依靠作者从形式感上下功夫所能解决了的问题,必须是依靠作者深入的观察生活,熟悉客观事物运动的规律性,并掌握艺术技巧,才会有所获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