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艺术论述
齐白石艺术论述
1956年,齐白石在他的作品选集自序中发出这样的疑问:“国内外竞言齐白石画,予不知其究何取也。印与诗则知者稍稀,予不知知之者为真知否。”
积多年的视察、研究、思考,我自信是齐白石艺术的知音者。现归纳出八个论点作分析:一、情趣,是齐白石画的魅力源泉;二、工写结合,是齐白石画的独创;三、似与不似之间,是齐白石对艺术形象特征的精辟概括;四、以奇制胜,是齐白石的匠心所在;五、天趣,是齐白石治印的审美追求;六、鲁班门徒的自矜及蔬笋气,助成齐白石画异彩独树;七、峻厚苍浑、意境夺人,是齐白石山水画的风貌;八、絮语齐白石画虾。
一
情趣,是齐白石画的魅力源泉
由趣生情,有趣方动情。情趣是东晋南朝时提出的审美范畴。此为魏晋艺术创作和审美水平高出先秦两汉的重要标志之一。它表明,绘画已经脱离以形似为美的重客观描写阶段。到了北宋,黄庭坚所言“书画当观韵”,乃是与情趣内涵相通的说法。韵味即隽永趣味。白石老人重情趣,在他的绘画作品中几乎是无处不有。鲜艳的荷花倩影倒映在水中,引动一群蝌蚪从四面游来,它们被美丽的花影吸引,兴致勃勃地竞相观赏。艺术巧思,令人叹绝。阔大的蕉叶拥着一朵鲜花,情意如友如恋。这是老舍出题请齐翁作的画。跋中写道:“老舍弟爱隽永之作,余亦喜为之。”隽永者,意味深长也。又一次,老舍以查初白诗句“蛙声十里出山泉”为题,请白石老人作画。泉水从远处的丛石乱叠中淙淙流出,一群蝌蚪随波而游。各类艺术在表现上,都有所长,也都有所短。让绘画表声,戛戛乎难哉!白石老人做到了于无声处听有声。沾泥带露的一篮竹笋,旁边放着一把镰刀,画上题诗:“筠篮沾露挑新笋,炉火和烟煮甘茶。旨供主人风味薄,诸君小住看梨花。”正当梨花盛开的春雨季节,适逢友人来访,不亦乐乎。拔地而起的大栗树,气冲霄汉,似乎与情趣无大关联,然而请看题跋:“丁巳前过南邻子小园,南邻女子能上树折栗子赠余。栗刺指见血痕,犹无怨态。此好梦不觉忽忽九年矣。”作于1926年的这幅画,曾刊登于《美术》月刊封面。当时年轻的编辑们,从画跋中体味到已逝的好梦是什么。
二
工写结合,是齐白石画的独创
白石早年作画,从工笔开始,后来转向写意。艺术成熟阶段,开创了工写结合的画格,这一体裁的创立,丰富了中国画的艺术表现力。在探索过程中,白石是从解决形神问题入手的:“善写意者,专言其神,工写生者只重其形。”老人认为,不应各走一端,而是“要写生而后写意,写意而后复写生”,“自能神形俱见”。在此认识基础上,创立了前无古人的工写结合新画格。一只蜻蜓透亮的双翼,是用细如发丝的笔迹画出来的,轻盈活泼;蜻蜓下边的荷花荷叶,是用意笔画出来的,花朵鲜红艳丽,大叶墨韵淋漓。再如《枫叶秋蝉》,蝉翼细笔精绘,枫叶粗毫写就,二者各显其妙,又互映成趣。这种丹青篇章,白石老人独擅其能。
三
似与不似之间,是齐白石对艺术形象特征的精辟概括
先秦时期评价绘画以似为工,韩非子的画狗马难,画鬼魅易,代表了这一审美见解。持论根据是,狗马是人们熟悉的对象,画得像与不像容易辨认。鬼魅是现实世界不存在的,画家可以凭想象虚造,因此易画。时至北宋,欧阳修推翻了韩非子的观点:“善言画者,多云鬼神易为工,以为画以形似为难,鬼神人不见也。然至其阴威惨淡,变化超腾,而穷其极怪,使人见辄惊绝,及徐而定视,则千状万态,笔简而意足,是不亦为难哉!”(《六一画跋》)扬州八怪之一的罗聘,自称他的一双碧眼能看到鬼,可是他画的《鬼趣图》全是些丑态人形,无趣可赏。唐以后,画鬼能在人们心目中存活的唯有除邪降祥的钟馗了。
苏东坡深解诗画之道,他的“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为重神似奠定了千古不移的理论基础。
艺术形象来自现实,是通过作者思想情感过滤后的胸中丘壑。照搬现实形态,免不了呆板无生气,此之谓“太像则匠”。木工是在墨绳、尺度的规范下打造器物,无所谓匠气与否;画家则是在与表现对象主客观精神交流中刻画艺术形象。尽管画家凭借形象思维表现生活,神思自由,天地宽展,然而不能游离于表现对象之外虚妄造型,“不像则妄”其意在此。在排除太像与不像两种倾向后,白石老人提出“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理论,阐明艺术形象的特征。并且申述艺术供群众欣赏,不是讨好群众(媚世),而是通过赏画活动,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献给群众的艺术品,既是现实(社会、自然界)生活的真实反映,同时是作者的真情流露,这样,谓之不欺世。
似与不似之间的形象,是真与美的结合。比如画紫藤,若像真的紫藤,那就非紫藤的艺术形象,必须乱,乱是循着乱而不乱的美的法则着笔墨的。拿白石老人的画本与活本藤对照,就可信服老人言之不谬。
四
以奇制胜,是齐白石的艺术匠心所在
齐白石诗云:“青藤雪个远凡胎,老缶衰年别有才。”他所倾心的三位画家,是各有侧重面的。八大山人画的奇绝是白石倾心的主要方面。他自谓“与雪个同肝胆”,对雪个的绘画,不学自能。这样便出现了“冷逸似雪个”画风。八大山人原为明王室龙子龙孙,国破家亡之后,将一胸无法解脱的悲痛,抒发于画,形成冷逸的情调。那寒缩的鸟颈,方块的鱼目,无不是压抑心态的夸张造型。“冷逸如雪个,幽燕不值钱”,靠卖画为生行不通了,于是在陈师曾的劝导下艺术转向。齐白石步入自己的艺术道路之后,作品面貌大异于前。陈师曾携白石作品赴日本展出,又参加巴黎艺术展览会,都获得好评。但是在一个时期内,白石对于前一阶段醉心八大山人冷逸画风,并无否定之意,时还自责“此翁无肝胆”,要不是友人劝导,卖画的冷遇,说不准背时的画格要延续多久呢。
白石老人放弃了冷逸的画格,从八大山人绘画中汲取了构图的奇特、形象的简练、笔墨的韵味。白石的印文有“百怪来我肠”,画跋有“百怪一时来我手”。所说“百怪”,都是指意匠经营的奇思。白石老人70岁以后,花鸟达到了化境,章法奇出意表。一茎枯荷托着莲蓬,形象简到不能再简,意境宽到不能再宽。没有画水,却让赏画者联想到天高气爽,秋水渺渺。虚实相生,情景隽永。同代大师黄宾虹赞许说:“白石画章法有奇趣。”知言哉!
五
天趣,是齐白石治印的审美追求
白石老人刻印与绘画齐名。青年时期学习刻印,刻了又磨,磨了又刻,满地都是泥浆,下功夫之深,无人可及。天道酬勤,白石自勉格言,策励他步入艺术顶峰。在明清印人中,他最佩服“得天趣之浑成”的赵之谦。观历代古印,他推崇秦汉人:“刻印,其篆法别有天趣胜人者,唯秦汉人。秦汉人有过人处,全在不蠢,胆敢独造,故能超出千古。”所谓天趣,即天然之趣,亦即自然风神。赵之谦的天趣,秦汉人的天趣,都是发挥创造精神所得。白石老人刻印,“入刀不削不作,绝模仿,恶整理”,率真奏刀,不加修饰,故刻出的印,天纵阳刚大气。古人有言:“既雕且琢,复归于朴。”朴即自然之美,是天趣的最高审美境界。
六
鲁班门徒的自矜及蔬笋气,助成齐白石画异彩独树
白石青年时期当木匠,是真正的木匠,当农夫,是真正的农夫。他以“鲁班门下”自矜,是出自热爱行业的真情。他的劳动人民素质,是自幼培养出来的。熟悉北京画坛掌故的老画家史怡公告诉我,齐白石画草虫出名后,张大千对齐说:“你画的草虫,一个要他一块银元的润笔费。”白石老人回答,他的画不值那么多的钱。不欺人,不负人,是他品德的本色。老人自叙:“旧京刊印者无多人,有一二少年,皆受业于余。学成,自夸师古。背恩忘本,君子耻之,人格低矣。”画格与人格,虽然不能对等,然而二者无形的内在联系,却否定不了。有人学齐白石画大白菜,苦于不似,请问原因,老人答道:“通身无蔬笋气,但苦于欲似余,何能?”老人不以功夫技巧作答,而是说没有农民的气息,是画不好大白菜的。老人在一幅白菜图上写道:“不是独夸根有味,须知此老是农夫。”白石老人画大白菜,肥硕鲜活,真教人喜爱。
白石老人的农夫经历,养育了他独特的情感,开拓了他人所无的艺术创作境界。晚年老人在一幅柴爬图上题写道:“余欲大翻陈案,将少小时所用过之物,一一画之。”这种“回忆录”,是他人写不出来的。它是空前的,也是绝后的。
白石老人淳朴的精神,还体现在童心童趣上。老人居住雨儿胡同时,已经年过九十,心地却似孩子般纯洁。他手持万花筒,摇来摇去,寻味玻璃折光下五颜六色的变化,一玩就是半天。他所以能保持住童心,是因为排除了金钱的利诱。他把账本题名“烦恼”,透露出世俗生活对他的困扰。他的乐园是艺术创作。《美术》月刊编辑部与白石画室南北相对,时常看到老人穿戴好了,护士扶着出来,没步出台阶,却呆呆地不知何往,只好又转回屋去。看此情况,老人有点痴呆了,可是一旦回到画室,在艺术氛围中,就灵气十足了。
白石老人的淳朴情感还表现在对乡土的眷恋。老人自定居北京之后,念念不忘故乡,题画语中,经常出现居京华又多少年的思乡感叹。这使我联想起1932年,友人劝鲁迅出国疗养,鲁迅复信回答:“时亦有意,去此危邦,而眷念旧乡,仍不能绝裾径去,野人怀土,小草恋山,亦可哀也。”我国杰出的文学艺术家,莫不有爱乡土爱祖国的赤诚。
七
峻厚苍浑、意境夺人,是齐白石山水画的风貌
齐白石28岁之后,游历南北名山大川,七年之间五出五归。得山川之助,他的山水画峻厚苍浑、意境夺人,《借山图》数十幅可为代表。观赏其中的《滕王阁》,可看出白石山水画的造诣所至。少年才子王勃因作《滕王阁序》出名,滕王阁也因此成了胜境。白石的《滕王阁图》,是其意匠经营的产物。黄宾虹说得好:“古人言江山如画,正是江山不如画。画有人工之剪裁,可以尽善尽美。”
面向大自然,齐白石体察到“天之造物”,是巧与拙的统一体。山川有浑厚之处,又有灵巧之处,只不过各有偏重而已。黄山与泰山,前者灵巧多于后者,后者庄重多于前者。故此表现自然美的山水画,笔墨须巧拙互用。巧则灵便,拙则浑古。峻厚苍浑之势的山峰,笔法用拙,树木、流水,则笔法如草书,灵活明快。一味用拙笔,势必沉闷无趣,一味用巧笔,势必轻盈过分。
白石老人的山水画中,大山大水之外,还有一些满含诗意的抒情之作。有这样一幅绘农村景色的画:数间茅屋,背山面水,屋旁晒渔网,门前泊渔舟,岸边垂古柳,夕阳西下的渔村之美,跃然于画面。再看《江山鱼鹰》:远方,一重水,一重山,云烟绕山川;近处,一群活泼的鱼鹰聚会于江渚上,追逐鸣叫,神情宛如游戏的孩子。纳水鸟于山水画中,是这幅作品的妙处。
八
絮语画虾
齐白石画虾,花费了几十年工夫,在笔墨上作了不少探索,如以掌托笔画虾须,以焦墨点虾脑等,取得了虾游水中的生动神形,可谓前无古人了。在文艺界及广大赏画群众中,造成了一种普遍印象,似乎画虾是齐白石的代表作。出画集,也常常以虾作封面。可是回过头来看,拜齐白石为师的弟子们,没有一个学画虾的,这是为什么?因为没有发展的天地了。再者,如前所论述,白石老人绘画的魅力在于饶有情趣、韵味。画虾栩栩如生了,可是缺乏令人咀嚼不尽的诗情韵味,不能把读者带入更高更美的境界。因此半个世纪以来,只见爱好画的群众模仿,不见画水墨虾能在画坛上占一席之地的画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