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赏识你的孩子
1.如何赏识你的孩子
坐在办公桌前,打开BLOG,看到一个孩子给我的留言:
兰海,我觉得我妈太假了,无论我做什么她都表扬我,可每次说的时候都不是我真正表现好的时候,并且她每次说那话的时候,我都能看到她的毫不用心。
我忍不住笑了,真是聪明的孩子。
教室里传来孩子们回答问题时争先恐后的声音。我准备回答这个孩子的问题,不过不是给他的,而是给无数的爸爸妈妈们。
我敲击着键盘,思路伴随着打字节奏,布满了整个页面。
赏识教育应该先识后赏
有一个故事。一个科考队来到一片森林,科考成员对一棵笔直的大树夸赞有加。科考队员离开后,一棵枝少叶稀、树干细小的树好奇地问:“为什么他们都不表扬我呢?可我妈妈总说我是一个长得很棒的树啊?”那棵笔直大树回答道:“我妈妈不这样,当我长歪的时候,她会提醒我,让我多喝水。当我树叶少的时候,她要求多吸收营养,只有我确实有进步了,她才表扬我。”
这个回答让小树很沮丧。
这个小故事也让我很沮丧。故事中的小树在妈妈的赞扬中迷失了方向。
我们的孩子是否也在一片赞扬中迷惑了呢?
很多爸爸妈妈在运用“赏识”教育的过程中过多地强调了“赏”而忽略了“识”。只赏不识的后果,是让孩子盲目自大,并导致他判断事物的标准出现偏差。而仅识不赏,会使孩子丧失前行的动力,也会让我们丢失与孩子保持心灵沟通的机会。
所以,我们应该正确理解“赏识”的含义。赏识的意思是:看中人的才能或者了解作品的价值而给予赞赏。换句话说,我们每一次赞赏都需要建立在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之上。而很多人却忽略了“识”的部分,重点都放在“赏”上了。也许,我们听惯了“你真棒”,也许我们也无可奈何地对着明明犯错误的孩子,还要强迫自己竖着大拇指对他说:孩子,你是最棒的!当我们说这些话、做这些空洞的动作之时,我们是否问问自己的内心,这些连我们都觉得虚伪的东西是孩子需要的吗?孩子需要赞赏,需要建立在尊重客观事实之上的、发自内心的有自己看法的赞赏,而不是随意地敷衍和轻率地附和!
到底如何赏识孩子呢?
首先,就是我们需要学会如何去“识”。根据孩子的个人特点,他将要去完成任务或者比赛的难度,以及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他都是怎么做的,在想法上是否新颖、在行动上是否坚决果断、在心态上是否有坚定的信念和足够的抗压能力。
其次,我们需要懂得如何去“赏”。赞赏孩子同样是需要技巧的,我们需要运用从眼神到肢体、从语言到行为这些最常用的赞赏方法。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把上述的表达方式,适时地表达出来。
最后,运用“识”和“赏”的最佳搭配。当我们有了一双能够识别孩子的眼睛,再拥有了不同的赞赏表达方式,我们就需要寻找一个合适的时机,用最恰当的方法来表达我们的赞赏。这时我们需要考虑一个其实应该在最初就讨论的问题——那就是我们为什么要进行赞赏。如果这个赞赏是为了让那些不够自信的孩子拥有信心、意识到自己的价值,那我们就应该选择在大庭广众之下用赞叹的方法,从语言到肢体坦率地说出孩子的表现优秀之处;如果这个赞赏是为了保护敏感的孩子,使他在失败面前勇敢坚强——而他也确有进步之处,那我们就应该选择一个安静的场合用最柔和的声音告诉他今天所取得的进步,并用最坚定的口吻让他明白自己可以做得更好;如果这个赞赏是为了让出色的孩子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那我们就需要在赞赏之后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让他们清醒地认识自己;如果这个赞赏是为了指出叛逆孩子需要改进的地方,那我们就需要铺垫自己的情绪,让他感受自己是被认可的,而后再提出对他的期望。
面对孩子们的每一个行为,都需要我们有一双慧眼,去识别他们的进步,去找寻一个恰当的时机,对着他们完成下面这道填空题:
孩子,你在____方面的____行为有一个____进步,比过去强了很多,你真厉害!我简直太____。我相信,你能做得更好!如果需要帮助,来找我!
我码完文字,抬头便看见那幅上周语凡送过来的画——严格意义上说,这应该是一个工艺品。这个极具创造力的孩子在一个木制大饭勺上画了一个脸谱。语凡这孩子画画方面长进不少,一会儿等他下课了,我准备这样对他说:“语凡,你在美术方面的创造力有一个让我吃惊的进步,比过去强了很多,你真厉害,我简直太佩服了!我相信,你能做得更好!如果需要任何帮助,来找我。虽然我不会画,可会欣赏呢!”
看着语凡的进步,我又一次感到世界通识课对孩子们的巨大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