袭击蒙古军的“神风”
公元13世纪中叶,元世祖忽必烈在一统中国之后,为了显示自己的威力,决定派兵东征日本。元至正十二年(公元1274年)夏季,数十万勇猛的蒙古兵登上了战船。然而,蒙古兵擅长骑射,对海上作战还很陌生。因此,蒙古军一到琉球外海,就遇到了强烈的“大风暴”,把大船的桅杆都吹断了,好多士兵都被吹到了海里,蒙古军损兵折将而归。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仍不甘心的元世祖再次派兵东征。由于选择的时间仍是夏季,结果又一次重蹈覆辙。元朝统治者以为是天意,日本人有“神风”的保护,就放弃了武力征讨日本的计划,表示愿意和日本友好通商,两国和平交往很快发展起来。
让元朝军队两次铩羽而归的“神风”,其实就是台风。蒙古军长期习惯于内陆的大陆性气候,对恶劣的海洋天气一无所知,根本不了解夏季是盛行台风的季节,也不知道台风有多么可怕,因此才损兵折将。
台风其实也是一种激烈的空气涡旋,它在大气中绕着自己的中心急速旋转,同时又向前移动。在气象学上,通常将大气中的涡旋称为气旋,因为台风这种大气中的涡旋产生在热带洋面,所以称为热带气旋。热带气旋在北半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南半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
世界上位于大洋西岸的国家和地区,几乎全都受到台风的影响。同是热带海洋上的强烈空气涡旋,由于发生的地区不同,称呼也不同:发生在太平洋西北部地区的热带气旋,习惯称为台风;而如果发生在大西洋,则称为飓风;到了北印度洋,则称为风暴;在澳大利亚称为威力风。因此,飓风、台风、风暴、威力风等,尽管名称不同,但是说的都是热带气旋。我们平时说的“台风”这个名称,是历史上沿用下来的,与国际规定的标准不相一致。我国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节目等,都采用国际标准:热带气旋中心附近的平均最大风力小于8级(17.2米/秒)的,称为热带低压;8~9级的(17.2~24.4米/秒)称为热带风暴;10~11级(24.5~32.6米/秒)称为强热带风暴;12级或12级以上(>32.6米/秒)称为台风。
影响我国的台风,大都发生在菲律宾以东洋面,即关岛附近洋面,那里是我国台风的发源地。在我国登陆的台风,平均每年有6~7个,大都集中在7~9月份,而东南沿海地区受台风影响最强烈。
台风的名字都很有趣。早在18世纪,澳大利亚气象学家突发奇想,开始用女性名字给台风命名,并且作为一种荣誉或纪念,赠予自己的女友、妻子或是政治家,这一奇怪的做法在欧美各国迅速流行起来。1949年,大西洋第一个飓风被命名为“哈里”,因为飓风袭击佛罗里达州时,美国总统哈里斯·杜鲁门正在那里视察;不久,又一飓风扫荡了佛罗里达,人们便把她尊称为总统夫人“贝斯”。有一年台风季节,墨西哥湾同时出现两个台风,分别取名为“艾丽丝”和“巴巴拉”。这对“台风”小姊妹引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洪水。结果,人们开始反对用女性名给台风取名。但是,尽管如此,气象学家们仍坚持这一做法,虽然后来也开始用男子名来给台风命名,但是目前所使用的西太平洋台风的名称依然很美好,如茉莉、玫瑰、珍珠、莲花、彩云等,似乎与台风带来的灾害有点格格不入。
台风具有很大的破坏力,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台风在海上移动时会掀起巨浪,对航行的船只造成严重的威胁。当台风登陆时,狂风暴雨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1970年11月12日,台风从孟加拉湾北上登陆时,造成巨大海啸,浪高达6~7米,地面积水深达4米,有30多万人在那次台风引起的海啸中失去生命。
地理小讲堂
台风虽然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但是台风也可以为人类造福。对某些地区来说,如果没有台风,庄稼的生长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比如西北太平洋的台风、西印度群岛的飓风和印度洋上的热带风暴,都会给肥沃的土地上带来丰沛的雨水,使庄稼更能茁壮成长。
台风降水也是我国江南地区和东北地区夏季雨量的主要来源;台风还能解除珠江三角洲、两湖盆地和东北平原的旱情,确保农业的丰收。另外,台风带来的大量降水,使许多大小水库蓄满雨水,保证了水利发电机组能够正常运转,节省了大量原煤。所以,有人这样评价说,台风“使局部地区受灾,让大面积地区受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