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夜“故事会”
威廉是美国加州一位39岁的心理学家,2003年12月,他随同一个由14人组成的南极探险队,第一次登上了这块寒冷而神秘的土地。这是一支业余探险队,来自不同行业和地区,都是怀着对南极的好奇和梦想来到这里的。他们中年龄最大的是45岁的酒店老板威尔,最小的是22岁的大学生奥利弗。
进入南极不久,他们就感受到了来自极地的威胁。这里经常刮着12级以上的大风,为了防止被暴风雪卷走,探险队带了一根结实粗大的绳子,一旦暴风雪来临,大家便牵着绳子摸索着往前走。
在寒冷的季节,南极最低气温可达零下70摄氏度,所有的运输机在这个季节来临之前都要离开南极。所以,探险队必须在飞机离开之前赶到基地,搭乘飞机离开。但是,当探险队逐渐进入高海拔地带后,天气突然恶化,探险队的行进极为缓慢。
一周之后,当探险队员到达基地时,接送最后一批返归人员的运输机因为等不及,已经离开南极,这意味着探险队不得不在南极度过三个月的漫长极夜。
基地只有十多位冬季留守的科学家,他们每天都在搞研究,所以日子过得并不空虚。但是被限制活动的探险队员们,一天到晚困在小小的娱乐室里,不能到外面活动,一日三餐只能吃冻肉,还有那些一下水就变成稀糊的果蔬,没几天,大家就彻底厌烦了。
终于,奥利弗将手中的纸牌一扔,跳上桌子大喊道:“我再也受不了啦!我要水果,要牛排,要女人!如果这些该死的东西都没有,那么我宁可死在暴风雪中!”
与此同时,威尔开始酗酒,他每天上午把定量发给他的酒一口气喝光,再把威廉的那份也喝得一滴不剩,然后就缠着基地唯一的留守女科学家萝妮没完没了地讲话。他还经常跑到厨房,用铁铲威逼厨师交出酒柜的钥匙。
这些疯狂的行为严重干扰了基地的生活秩序。基地负责人越来越担心,他知道探险队员们是患上了“极地冬季守望综合征”,这也是一直困扰南极极夜科考留守人员的致命问题。虽然他想尽各种各样的办法安抚大家,可是一点效果都没有,大家的行为越来越癫狂。两天后,奥利弗突然大叫着向茫茫的极夜冲去,威廉追出去拼命阻拦,两个人滚在雪地里厮打起来。突然,威廉大喊一声,仰面栽倒,目光呆滞,嘴角流出了唾液。奥利弗吓了一跳,连忙把他往屋里拖。威廉一言不发,也不吃东西,大家认为他已经精神错乱。
基地没有治疗精神病的专业医生和药物,要威廉恢复只能用人性的关怀和引导。可是他时而胡言乱语,时而两眼发直,什么东西都不吃,像植物人那样,睁大眼睛冷漠地看着周围的一切。几天后,他就瘦了一大圈。
为了哄威廉吃点东西,队员们都开始施展自己的看家本领,有的吹口琴,有的变魔术,可是这一切都不见效,威廉还是毫无反应。奥利弗坐在他的床边,看着他呆滞的眼睛说:“威廉,我来给你讲个有趣的故事吧,是我中学时期给女朋友写情书的故事。”奥利弗说着,也不等威廉反应,就开始讲了起来。
故事讲完之后,威廉的眼睛变得清澈了,还对奥利弗说了声“谢谢”。奥利弗激动万分,立刻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大家,大家纷纷来到威廉床边。接着,威尔也给他讲了个故事,威廉也说了声“谢谢”。
难道威廉真的听懂了大家的故事?于是,大家每天轮流给威廉讲自己的故事,每次讲完故事之后,威廉都会说“谢谢”。奇怪的是,由于天天讲自己经历过的温馨故事,威尔也不再酗酒了,奥利弗也不再往极夜中跑了,甚至有个天天失眠的队员也不再失眠了,大家的情绪都稳定下来。
三个月的极夜时间在讲故事中过去了,当极夜结束、太阳出来的时候,探险队员们欢呼着跑出去。他们惊奇地发现,威廉跑在最前面,他站在阳光下,伸开双臂挥舞着。大家以为他的精神病又发作了。这时,威廉转过身来,微笑着说:“好了,伙计们,现在该我给你们讲故事了!”
原来,威廉根本没疯!身为心理学家的他,见大家在极夜中即将情绪崩溃,才急中生智装疯,转移大家的注意力,然后引导大家回忆美好的事物,借此激起大家对生命的珍视和留恋。他用装疯挨饿的代价,撒了一个美丽的大谎,成功地挽救了大家。
所有的人都被威廉的故事惊呆了,片刻的沉静之后,队员们一齐扑向他,将他高高地抛向南极的空中。
探险小讲堂
心理学家认为,到北极或南极探险,会让人产生极端心理状态。因为在极地探险过程中,人们会感到极大的心理压力,会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包括沮丧、焦急、易怒、认知受损、反应迟钝等。
极地探险虽然能让人心理上产生不适,甚至引发精神错乱的现象,但是如果探险成功,也会产生积极的心理反应。探险成功可帮助人们增强自信心,有益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因此,极地探险活动参与者,就短期探险而言,适合那些成功欲望强烈、对冒险充满兴趣和很少感到忧郁的人;但就长期探险而言,适合的人是年龄在30岁以上、情绪稳定、比较内向、不太主动与人交往、不易对生活感到乏味的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