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年环县各阶段家庭规模变化分析

年环县各阶段家庭规模变化分析

时间:2023-03-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同时,第一次生育高峰期出生人口增长,使家庭规模以递增态势缓慢扩大。第二阶段,家庭规模缩小后小幅上升。表10-2-5 1990、2000年环县不同规模家庭构成状况统计表  单位:%资料来源:第四、五次人口普查资料
家庭规模_环县人口志

二、家庭规模

(一)家庭规模变化

人口家庭规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而变化。据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全县家庭规模的变化总体上呈由大到小的演变趋势。户均人口1953年5.58人,1964年5.25人,1982年5.41人,1990年5.00人,2000年4.48人,均高于全区同期水平。

按照人口总量发展变化的五个阶段,家庭规模的变化概貌如下:

第一阶段,家庭规模缓慢扩大。50年代,随着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促使部分大户家庭分化。同时,第一次生育高峰期出生人口增长,使家庭规模以递增态势缓慢扩大。平均家庭规模由1949年5.53人上升到1958年6.04人。

第二阶段,家庭规模缩小后小幅上升。60年代初,受严重的自然灾害影响,人口出生率下降,死亡和外流人口增加,家庭规模缩小。1961年平均家庭规模下降到6人以下,从1964年起逐渐小幅上升,到1972年上升到5.66人。

第三阶段,家庭规模缓慢缩小。从1973年起推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户均人口逐年小幅下降,1983年下降到5.29人,比1972年减少0.37人,下降6.54%。

第四阶段,家庭规模稳步缩小。这一时期,计划生育工作初显成效,同时人口流动加快,人们家庭观念和生活方式较以前发生较大变化,家庭规模逐年稳步缩小。户均人口1990年降到5人以下,1999年比1983年减少0.62人,下降11.72%。

第五阶段,家庭规模继续稳中有降。2009年户均人口降到4.18人,比1999年减少0.49人,为共和国成立以来最低水平(见表10-2-4)。

表10-2-4 1949—2009年环县家庭平均规模统计表单位:人

img180

资料来源:《环县志》(甘肃人民出版社,1993);《环县统计年鉴》

(二)家庭规模构成

据第四、五次人口普查资料(见表10-2-5),全县不同规模家庭变化的基本趋势是,小户家庭的比例逐渐上升,中等和大户家庭比例下降。

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全县有家庭56650户。其中:一人户1019户,占1.80%;二人户2627户,占4.64%;三人户7132户,占12.59%;四人户14259户,占25.17%;五人户13308户,占23.49%;六人户8217户,占14.50%;七人户5001户,占8.83%;八人户2615户,占4.62%;九人户1237户,占2.18%;十人及以上户1235户,占2.18%。其中三至六人户占家庭总户数75.75%,四人户家庭比重最大,与庆阳全区基本相同;一至二人户比例为6.44%,一人户家庭比例最小。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县有家庭71084户。其中:一人户4452户,占6.26%;二人户4988户,占7.02%;三人户9268户,占13.04%;四人户17670户,占24.86%;五人户15642户,占22.00%;六人户10676户,占15.02%;七人户5529户,占7.78%;八人户1916户,占2.70%;九人户596户,占0.84%;十人及以上户347户,占0.49%。其中三至六人户占家庭总户数74.92%,与1990年相近;一至二人户比例为13.28%,比1990年上升6.48个百分点;八人以上户比例为4.03%,比1990年下降4.95个百分点,十人及以上户家庭比例最小。

表10-2-5 1990、2000年环县不同规模家庭构成状况统计表  单位:%

img181

资料来源:第四、五次人口普查资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